曹贼(校对)第3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7/1225

  胡班从楼下走上来,在邓稷身后站定。
  “夫人派人催促,说是请老爷早点回去。”
  邓稷蓦地警醒,扭头问道:“信使,可曾派出?”
  “濮阳先生已派人前往海陵,估计这个时候,应该已抵达射阳,最迟天亮时分,公子便可收到消息。”
  “阿福临行之前,曾与我说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当时我还不是很在意,可现在看来……海西县吞下三万海民,其声势已经骇人。今年秋收,我不应该大肆宣扬。百万斛存粮,虽说令海西粮价跌至每升三十钱,却招来了他人眼红。”
  “可是,海西百姓对老爷却是感激万分。”
  邓稷苦涩一笑,轻声道:“我打压粮价,他们固然感激;可我若为他们找来战事,他们还会感激吗?六千兵马……吕温侯此次对海西,看样子是势在必得。一场恶战,怕在所难免。”
  胡班没有接话。
  事实上,秋季丰收,也怪不得邓稷张扬。
  百万斛的存粮,不仅仅是让邓稷有些忘乎所以,甚至包括濮阳闿在内的许多人,也为之兴奋。
  唯有一人,当时曾阻止邓稷打压粮价。
  理由很简单:海西县粮价每升七十钱,看似很高,实际上相比其他地方,已经算是很低了!诸如同样丰收的许都,如今粮价也是在每升一百一十钱,而下邳等地,粮价高达三百钱。
  以七十钱的价格,稳定海西,目前刚好合适。
  如果再压低粮价的话,势必会造成他人对海西县的窥视……
  只可惜,这样一个建议,在当时被许多人所忽视。为此,主簿戴乾甚至与那人激烈的争吵。而邓稷当时虽然没有发言,可是从态度上来看,无疑是站在戴乾一边,最终还是打压了粮价。
  也许,那个人可以为老爷解忧?
  “老爷,其实您也不必忧虑。”
  “呃?”
  “潘文珪有万夫不挡之勇,周县尉同样是身经百战。
  咱海西县,也不是任人欺凌之地。老爷在海西威望甚高,只需要振臂一呼,哪个敢不相从?
  至于吕布的六千兵马,何不向人请教?”
  “谁?”
  胡班不禁笑了,“老爷的同族兄弟,可不是等闲之辈。
  还记得当初来海西的时候,公子曾多次打听他的情况,显然是对他非常看重。当初他曾谏言阻止打压粮价,足以说明他有先见之明。何不向他请教一下,说不定能有应对的办法。”
  邓稷眼睛一亮,“你是说,伯苗?”
  精神在刹那间,顿时振奋许多。
  “不错,咱们这就去伯苗家中求教。”
  “可天色已晚……”
  “没关系,我想伯苗此时,断然还没休息。”
  邓稷匆匆走下塔楼,早有随从牵马过来,胡班搀扶着邓稷翻身上马,而后才跨坐马背之上。
  一行人,在漆黑的夜色中,沿着湿涔涔的街道急行。
  在快到北集市的时候,拐进一条小巷,在一处宅院门口停下。胡班先下马,搀扶着邓稷从马上下来。然后三步并作两步,便跳上门阶,伸手抓住门环,蓬蓬蓬叩击三下。从门内,传来脚步声。
  “邓先?”
  门打开了,从院子里走出一名四旬老者,手里还拎着一支灯笼。
  邓稷有些呆愣。
  只因这老者衣衫整齐,看不出是匆忙起身的迹象。
  他刚要开口,就见老者一躬身,轻声道:“大公子,我家公子在书房,已恭候多时。”
  “这么晚了,伯苗还没有歇息?”
  “公子说,大公子一定会来,所以一直在书房里等待。”
  邓稷闻听,心中不禁一震,连忙迈步走上台阶,跨入宅院。
  胡班和那老家人邓先,则在偏房里歇息。看到偏房床榻上已收拾好的行李,胡班心头一咯噔。
  “老邓,你们这是……”
  “少爷说了,如果大公子今天不来,天亮之后,他就会告辞离开。”
  胡班激灵灵打了个寒蝉,“老邓,你们要去哪儿?”
  “回老家……其实在来海西之前,我家公子听说巴西太守庞羲好士,已有意前往巴西投奔。只是大公子来信,邀请公子来海西共谋富贵,公子才改了主意,带着我来这边……之后的事情,你也知道了!大公子在海西很顺利,公子感觉大公子有些张狂,所以不是太满意。
  如果大公子今天不过来的话,那公子就不会再留下来,帮助大公子了。”
  好家伙,险些误了大事!
  胡班不由得暗自庆幸,幸亏自己想到了这位,否则的话……
  不过听邓先的话,这一位邓公子,莫非已有了破敌之策?心里的一块大石,顿时放回肚中。
  若如此,海西无忧矣!
  与此同时,邓稷迈步走进了书房。
  书房中,点着两根大蜡,十公分长的火苗子噗噗直跳。
  在书房正中央,悬挂着一副地图。地图前面,一个身着大红色锦袍的青年,正负手而立。
  他背对着房门,长发披散于肩头。
  听到脚步声,青年转过身来。只见他肌肤白皙,面如敷粉,剑眉朗目,透着一股子英朗之气。
  看是邓稷进来,青年也出了一口气。
  “大兄,你总算来了。”
  邓稷看着青年,半晌后上前一揖,“悔不听伯苗之劝阻,以至于海西有今日之祸。我知道我之前有些张扬,可是还望伯苗你能看在昔日情分上,助我一臂之力,保海西一个清明……”
  青年连忙上前,“大兄,你这又何必?”
  他微微一笑,“若吕布亲来,或是张辽统兵,我说不得会劝大兄你让出海西,退往东海郡。不过,区区一个宋宪,即便是有六千兵马,在我眼中,也不过土鸡瓦狗耳,大兄何虑之?”
  邓稷眼睛一亮,“伯苗,计将安出?”
第200章
邓芝
  青年名叫邓芝,字伯苗。
  他正是邓稷最初对曹朋提起过的同宗兄弟,并在建安二年,邓稷到海西赴任前邀请的帮手。
  只不过,邓芝一直很犹豫,一直拖到今年五月,曹操征伐穰城的时候才动身启程。
  邓芝为什么犹豫?
  很简单,因为他不知道邓稷能做到什么样的地步。
  东汉末年,并非单纯的依靠同乡之谊,便能邀请人前来帮忙。邀请人固然要考虑被邀请人的才能德行,被邀请人同样也要考虑邀请人的水平。邓芝和邓稷也算世交,虽说后来不怎么联系,但彼此间并不陌生。邓芝不清楚邓稷能否站稳脚跟!在他看来,如果连脚跟都站不稳的人,恐怕也很难成就事业。所以,在得到邓稷的邀请之后,邓芝并没有急于答应下来。
  随着邓稷在海西站稳,就如同是通过了一次考试。
  邓芝在收到邓稷的第二封书信后,最终下定决心,放弃入巴西投奔庞羲的念头,转而前来海西。
  只是,当邓芝来到海西时,其身份就显得有些尴尬。
  毕竟在最初他没有参与,一下子就想成为海西的第二把手,也不太可能。
  而且,邓芝来到海西也听说了,海西县真正的二把手,并非如今的海西县城濮阳闿,也不是县尉周仓。海西最具威慑力的人,是已经前往广陵县,随同荀衍出使江东的曹朋。就这一点而言,曹朋在海西,甚至连邓稷也比不上。那些平民百姓也许不清楚这其中的种种奥妙,可濮阳闿、戴乾,乃至于包括九大行首在内的人,都清楚海西有今日的繁荣,源自曹朋。
  邓芝不禁对曹朋,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四月至海西,而后邓芝就一直在暗中的观察海西的事宜。
  从北集市行会,到堆沟集屯田,邓芝越看,就越是觉得心惊……
  随着曹朋返回广陵,出任海陵尉之后。邓芝敏锐的觉察到,曹朋在海陵以雷霆之势接收海陵卫,似乎还并非表面上看得那么简单。一般来说,掌一县之地,应该是潜心发展,增加人口,开垦土地……可曹朋赴任之后,非但没有这些措施,反而一味的强化练兵。至于内政方面,他也没有投注太多的精力,只是从海西县九大行首的手中,抽调资源,加以补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7/1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