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贼(校对)第4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5/1225

  “曹公犁?”
  曹操忍不住笑了,“这又是什么事物?”
  “据说,是隽石根据其子曹友学幼年时所设想出来的小玩意儿进行改造,不成想居然成功了。
  公若在试用之后,发现此犁较之先前,不禁省力,而且更易打造,准备在来年推广。至于曹公犁之名,也是隽石提议。言若非曹公给他机遇,断无可能由此设想,故以司空姓氏,命曹公犁。”
  公若,就是前屯田都尉,今屯田中郎将枣祗的表字。
  曹操点点头,“曹氏一家,皆纯良之人啊。”
  他忽然有些感慨,搔了搔头。
  当初启用曹汲,也是看在曹汲献马镫和高桥鞍的功劳。河一工坊废弃多年,曹操也是尝试,让曹汲接手。不成想曹汲还真的做成了,而且成绩斐然。如今更造曹公犁,功劳甚大……
  此前,曹汲曾献刀三百支,强虎贲军战力。
  当时曹操借口曹汲入仕时间短,没有给予升迁,只给了一个五大夫的爵位。
  而今看来,这爵位怕是给的有些轻了。
  沉吟片刻后,曹操道:“隽石有此功劳,不可不封赏,否则会冷了大家的心思。如今河一工坊重开,我欲设诸冶都尉,使隽石任之。另拜河一侯,你们认为如何?”
  自两汉以来,封爵主要为王与列侯两等。
  汉初曾制定下非刘勿王,非功不侯的规矩。只是自东汉中期以来,出现了大量的宦官侯,外戚侯,恩泽侯的封号,使得非功不侯的原则败坏。当然了,似县、乡、亭侯的爵位序列,并没有出现变化。只是多出了许多名号侯。这种爵位,只是表彰功绩,并无实际的封地和食邑,而且不能世袭。
  连宦官外戚都能封侯,更何况曹汲有大功劳?
  但问题是,封曹汲为侯,必须要得到朝臣的同意。
  郭嘉还好一些,荀攸的态度就变得格外重要。
  至于诸冶都尉这个官职,倒是实实在在的升迁。此前,少府已设有水衡都尉,主水军舟船器械,又有典曹都尉掌供继军粮。诸冶都尉的职责,就是监造兵器铠甲器械……比千石,也就是每个月可以获得九百斗的俸禄。这个升迁,就目前而言,说实话还真没有人比曹汲合适。
  曹汲在河一工坊做的很不错,如今把他的这个才能,扩大化。
  荀攸想了想,点头道:“诸冶都尉,非隽石莫属……只是这河一侯,隽石的资历略有不足。”
  是资历不足吗?
  不是!
  说穿了,是出身的问题。
  荀攸虽然没有说明白,可曹操却听出了其中含义。
  他想了想,掉头对郭嘉道:“奉孝可有什么好主意?”
  这出身的问题,还真是个麻烦事。
  郭嘉想了想,突然问道:“年中隽石还都述职时,我曾听他说过,他生在南阳,但其祖上,却非南阳人……据说其先祖是在征和年间迁至中阳山,乃共侯之后……不知是否是真的。”
  荀攸一口水喷出去,抬头看着郭嘉,半晌说不出话来。
  而曹操更是一阵剧烈的咳嗽,半晌才缓过劲儿来,一时间竟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你问这二人为何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
  那还需要从西汉始建开始说起。高祖刘邦兴汉,帐下有一人,名叫曹参,和高祖皇帝是同乡。
  此人也许没有张良韩信萧何那样有名,但却是兴汉功臣中的二号人物。
  后世有萧规曹随,正是这位曹参。曹参有子,名为曹窋(ku,二声),为平阳侯,在高后时期任御史大夫。孝文帝即位后,免职为侯,死后谥号静候。曹窋的儿子曹奇,为侯七年,谥号简侯;曹奇的儿子曹时,娶了平阳公主,为侯二十三年,谥号夷侯;曹时的儿子曹襄,又娶了卫长公主,为侯十六年去世。这曹襄,也就是郭嘉口中所说的那一位‘共侯’。
  曹襄的儿子曹宗,于征和二年,受武帝太子发动兵变一事的牵连,获罪被处死。
  其曹氏封国随之被废除,曹氏子弟也流落四方。其中有一支子弟落户于谯县,也就是后世的安徽省毫县。
  曹操,也就是出身于谯县曹氏。
  郭嘉说曹汲是‘共侯’后裔,岂不是说,曹汲和曹操是同宗?
  如果是这样的话,莫说是‘河一侯’,就算是封曹汲为关中侯,关内侯,也不会有人反对。
  曹操心道:我就是让你帮我想个主意,可没让你给我拉亲戚啊!
  一时间,曹操有些哭笑不得,看着郭嘉连连摇头。
  哪知道,郭嘉正色道:“主公,这可不是嘉胡言乱语,而是曹汲亲口所说。当时文若也在场,听到后也非常惊奇。不过我们能感觉得出来,隽石并非信口雌黄,他甚至不知道曹公也是曹相国之后,只是随意谈及。文若为此还查了隽石的族谱,其先祖名叫曹敏,于征和四年落户中阳山。而曹敏,则是共侯第十九子,但非嫡出……今日若非公达提及,我险些忘记此事。”
  “你说的,当真?”
  曹操不由得,也来了兴趣。
  而荀攸则懦懦道:“那隐墨钜子……”
  “隐墨钜子并非事实,而是坊市中乱传。我第一次接见隽石的时候,他就把这件事解释清楚。”
  “那如此说来,曹汲还真是司空族人?”
  “这个……”
  曹操也有些拿捏不准。
  征和二年,曹宗获罪,封国废除,曹氏子弟随之四散,谁也说不清楚族人的下落。但听郭嘉所言,似乎确有其事。如果曹汲真是曹氏子弟的话,那对于曹操来说,似乎也是桩好事。
  宗族为大!
  而曹汲也的确是有本事,能造刀,还会铸造农具。
  其一家三口人,也都建立有功勋……对曹氏而言,能收回昔日流落在外的子弟,无疑是好事。
  当然了,如果曹汲父子一家没什么本领,曹操可能不会认同。
  但问题是……
  曹操沉吟良久之后,“此事暂放一旁,待返回许都之后,我再彻查此事。若隽石真为我宗族子弟,也是我曹氏一大幸事。”
  荀攸闻听,连连点头。
  归宗认祖可不是一桩小事,的确需要谨慎。
  毕竟,曹宗获罪于征和二年,也就是公元前90年。距离现在,差不多近三百年时间,谁又能说得清楚?
  ……
  十二月初八,曹朋于小帐中,坐立不安。
  今天是他和吕布约定的时间,也是吕布表明态度的日子。所以,他一直不敢歇息,等待答案。
  时间,一点点过去。
  刚过四更天,夏侯兰突然间兴冲冲闯进小帐。
  “公子,北门有火光出现……吕布同意了!”
  曹朋呼的一下子站起来,忙冲出小帐。往北门方向看去,只见火光冲天!他不由得长出一口气!
第228章
搏命
  吕布终于下定决心!
  在经过两天反复考虑之后,他最终选择了相信那个甚至连名字都不知道的神秘人。
  遥想奉先当年,夫人初嫁了,雄姿英发……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是啊,人生如梦。
  一种知己感受,油然而生。
  更使得吕布坚信,这神秘人就是他的知己。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你吕奉先当年何等威风,驰骋漠北,所到之处,胡人灰飞烟灭。而今却困于小小下邳,难不成你就甘心做人俘虏,寄人篱下?大丈夫当行英雄事,即便是死了,也要名留青史。如果不能得偿所愿,何不去痛痛快快的杀一阵,让天下英雄来赞叹?
  吕布的性格,很复杂。
  即自卑,又骄傲。
  进入中原之后,那份骄傲渐渐变成了刚愎自负,而自卑却缠绕在他心头,以至于昔日的豪迈,已渐渐凋零。而今,吕布似有重新振作起来……大丈夫当杀人!杀得百十万,方为雄中雄。
  眼前的篝火熊熊,几乎将整个北城门照透。
  火光照映在吕布的脸上,使他那张线条粗犷,棱角分明的双颊,透出一丝豪迈之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5/1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