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贼(校对)第4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3/1225

  远远可以看到一个亭子,曹操正跪坐于榻上,身前摆放着一张条案。
  亭子前,有歌舞伎翩翩起舞。
  不过对于这种舞蹈,曹朋大都是看不太明白。
  “阿福,来坐。”
  曹操看到了曹朋,哈哈大笑,向他招手示意。
  曹朋连忙加快步伐,来到亭子里,却发现在亭子里并非曹操一人,还有曹真和一个少年,正坐在旁边。
  夏侯真守着一排垆,正专心致志的温酒。
  垆,是一种温酒的工具,在两汉时极为流行。一般的酒肆里,都设有垆台。而看守垆台的,多为女人。一方面是可以温酒照拂生意,另一方面可以招揽客人。垆台最初多为黑色,但在权贵富豪家中会增添一些点缀。比如这亭子里的垆台,外面镶嵌一层白沙卵石,颇为雅致。
  说起垆台,本是市井中的摆设。
  不过自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故事发生之后,许多权贵家中,也会架设垆台,以附风雅。
  所以,又衍生出了一个职业,名为垆女。
  能烫得一手好酒,也是一门技艺。许多女子在修习女红的同时,也大都会学习这烫酒的技巧。
  夏侯真抬起头,朝着曹朋微微一笑。
  看到夏侯真脸上的笑容,曹朋心里的紧张,一下子消失无踪。
  他相信,如果真的有事情,那夏侯真一定会暗示他。既然夏侯真神色轻松,那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大事。
  “卑职曹朋,叩见司空。”
  曹朋上前,恭恭敬敬的行礼。
  其实,在东汉时期,三跪九叩之说还未出现,人们相见,也多显得随意。即便是在朝堂上议事,也非后世电视剧中那般的列队森严。大都三五成群,而且可以随意走动。或坐或立,非常随意。
  曹朋如此郑重其事的行礼,让曹操一怔。
  他哑然失笑道:“阿福,这是家中,何必行如此礼节,快坐下吧。”
  但曹朋还是郑重的行过了礼节,而后微微欠身,在一旁坐下。
  “呃……我叫你阿福,没问题吧。”
  曹操笑呵呵的看着曹朋,面带和蔼之色,轻声问道。
  “自然可以。”
  “子丹,我无需介绍,小真你也认识;这是吾子丕,比你小四岁,年已十二。说起来,你们也算是一辈。我今日找你来,也没什么事情。主要是感谢你,这一路护送祖母周全。”
  曹丕?
  曹朋诧异的向那少年看去。
  却见曹丕,也正好奇的打量他……
  曹丕的身材不高,可能不到160公分。但却有一种少有的沉稳气度,不似普通的同龄少年人。
  两人目光接触,曹丕微微一笑。
  曹朋也笑了一下,旋即和曹真的目光相触。
  曹真的目光里,似有一些羞愧,连忙低下头,不敢和曹朋相视。
  这不禁使得曹朋,有些奇怪。
  “阿福,我曾听人说,你在广陵时,曾作《陋室铭》?”
  “啊……那是卑职闲暇时,偶然为之。”
  曹操笑了,“都说了,此乃家宴,你无需拘谨。不用‘卑职,卑职’的自称。说起来,你也算是我的子侄辈儿……放轻松一些。我本来想请隽石来,可他如今在荥阳督造兵械,一时抽不开身。昨夜小雨,辰时散步于园中,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争张绣时,途中缺水,将士们皆感口渴。我心生一计,以鞭虚指说:前方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于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正逢闲来无事,故邀三五子侄,煮酒赏梅,亦为乐事。”
  曹操这番话语,隐隐已承认了曹汲乃他族人的事实。
  只是这件事,还需待曹汲返回,再做认证。
  曹真和曹丕连忙起身,“谢父亲(叔父)厚爱。”
  唯有曹朋,没有反应。
  呆呆坐于条案后,脑袋里乱成了一片。
  青梅煮酒论英雄?
  我勒个去的,怎么会是这样子?
  青梅煮酒论英雄,取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在后世,可谓是妇孺皆知。不过,青梅煮酒论英雄者,是曹操和刘备。可是现在,刘备没有坐在这里,反而换成了自己和曹真曹丕?
  刘备呢?
  “阿福,阿福?”
  “啊,司空……”
  “嗯?”曹操粗眉拧在一起,沉下了脸色。
  夏侯真忙对着曹朋使眼色,曹朋立刻醒悟过来,忙改口道:“叔父!”
  曹操笑了,“我听祖母言,你乃平阳侯四世孙共侯之后。说起来,你也算是我族中子弟,当年平阳侯宗因受太子牵连,而使曹氏蒙难。共侯四子辗转,定居谯县,而你祖上一支则流落南阳。我曾命人查过族谱,你祖上曹敏确有其人……阿福,我说过今日乃家宴,切莫拘束。”
  “侄儿明白。”
  曹丕突然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友学哥哥,我曾闻休若先生说,你诗文双绝。今日园中景色怡人,歌舞美不胜收,何不赋诗一首?”
  曹丕,后世建安文风的创始者。
  曹氏父子三人,可为文采飞扬。曹操就不必说了,曹植更是声名赫赫,就连曹丕,一样文采出众。
  他开口邀诗,顿时使曹操来了兴致。
  “是啊,阿福,何不赋诗一阕?”
  “这个……”
  曹朋搔搔头,有些头疼。
  这可是应景诗文,可不是随随便便盗窃一首诗词便可以蒙混过关。
  他闭上眼睛,片刻后起身,在亭中徘徊几步,猛然睁开眼睛:“人人尽说洛阳好,游人只合洛阳老。春水碧于天,楼阁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需断肠。”
  而后,曹朋重又坐下。
  曹丕愕然,看着曹朋,片刻后道:“春水碧于天,楼阁听雨眠……好是好,可是似乎不太应景啊。”
  哪知道,曹操却长叹一声,抚掌道:“阿福之心意,我已明白。
  然归宗之事,非同等闲,还需你父返回之后,从长计议。不过阿福,你莫要担心,我总会记在心上。”
  这首菩萨蛮,出自唐代诗人韦庄之手。
  曹朋将原诗中的‘江南’改为‘雒阳’。东汉年间,雒阳为帝都,而今呢,雒阳残破,许县为都。这雒阳,有暗指许都之意。
  人人都说帝都好,人们适合在帝都老去。
  春天的水碧蓝,垆台旁边的女子,光彩照人……恰恰应和了夏侯真此时的写照。夏侯真下意识的,将衣袖垂下,一张小脸通红。
  不到年老时,不要返回故乡;回到家乡后,又会思念帝都。
  这两句诗词,其实是反写。在曹操看来,曹朋所表达的,是想要归宗认祖而不能的愁苦悲伤。
  对曹丕而言,正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年岁,不免有些深沉。
  但曹操,还是能够理解。
  曹朋笑了笑,在条案后微微欠身,算是回应。
  “小真,为阿福添酒。”
  夏侯真答应一声,为曹朋满上一爵。
  曹朋道了声谢,举杯满饮。
  “阿福,刘备跑了!”
  一直沉默寡言的曹真,突然开口。
  曹朋一口酒没来得及咽下去,被曹真这一句话,给呛得一阵剧烈咳嗽。
  “子丹哥哥,你不会等一会儿再说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3/1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