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贼(校对)第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1225

  “我听邓范说,九女城城西岗,最近建起了一座兵营。
  你没看邓老太公最近都不见人影吗?听说就是跑去那边……邓将军还专门派人过来交代过呢。”
  九女城,兴建了兵营?
  这件事情,曹朋还真没有听说过。
  九女城位于棘阳和育阳之间,说穿了属于三不管地带。
  所以怕是连邓稷都不知道这件事情……好像记得那天张婉贞说过,她过河是去见她的兄长。
  “虎头哥,你可别乱说,张家小姐不是说过,她那天是去见她兄长吗?”
  “屁的兄长。”王买冷笑道:“她姓张,邓范说那天他见到的那个将军姓黄。你也知道,邓范那家伙眼皮子广,认识的人多。他还打听出,那个将军,是江夏太守黄祖的长子,名叫黄射,今年刚过了十八,江夏兵曹史。据说,那家伙一个月俸禄就有37斛,刘荆州对他也格外看重。”
  黄祖?黄射?江夏兵曹史?
  昨天邓稷回家后,并没有说什么。
  可今天一大早,便急匆匆去官署里上班,似乎很繁忙。
  再联想早先蒯正突然返回,而江夏郡兵曹史黄射,突然间出现在九女城,还兴建了兵营……
  难道说,刘表要用兵吗?
  曹朋听出了王买话语中的意思,于是笑了笑,“虎头哥,你瞎想什么?我和张家小姐真没关系。”
  “没关系是最好!”
  王买低声道:“这件事我没有告诉我爹,我让邓范也不许告诉他家里人,否则你爹娘肯定会着急。总之,你最好和那个张家小姐离远一点,一个姓张,在南阳郡;一个是江夏豪族……她和黄射能是什么亲戚?你在中阳镇杀了成纪,可以远走高飞;可一百个成纪,也比不得一个黄射……阿福,你懂得比我多,我不和你说别的。反正啊,你自己多加小心才是。”
  从王买的话语中,听得出他很担心。
  曹朋强笑一声,“虎头哥,我晓得分寸。”
  可这心里面,却升起一种古怪的感觉……张婉贞,和黄射真的是那种关系吗?
  ……
  接下来的几天,曹朋看上去很正常。
  张婉贞每天早上坐船来到桃林,跟随曹朋学习太极拳。
  她的悟性很高,而且也很聪明……往往曹朋略一点拨,她就马上领会。短短几天的时间,张婉贞就把太极拳的套路,学得七七八八。虽然还不算太纯熟,可一招一式,却颇有模样。
  曹朋教给张婉贞的,是温县太极拳三个分支之一,南冷架太极拳。
  在后世,有‘学太极,到温县’的说法。温县太极以陈家沟、南冷架和赵堡架三个支脉而闻名。其中南冷架太极拳古风浓郁,走的是纯正内家拳的路子,最适合张婉贞来修炼。曹朋前世学得是白猿通背,但也兼学了其他拳术。南冷架严格按照古法修行,走经络,行气血,调五脏,鼓荡真气,强筋壮骨,攻防兼并。其长于四两拨千斤,劲若缠丝,绵绵不绝……
  认真修炼个两三年,就能有小成。
  而这种拳路,对张婉贞而言,也最容易理解。
  只是每一次传授拳术时,都免不了会有些肌肤相亲,肢体接触的状况。
  曹朋这心里,越发感觉怪异。
  一开始王买说张婉贞和黄射的事情,他还能故作不在意。但面对张婉贞的时候,这心里面……
  有好几次,他想开口询问,可话到嘴边,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张口。
  随着时间越长,心里面就越是感觉不舒服。
  难道说,我爱上她了?
  这念头一起,便一发不可收拾。
  腊月二十九日,张婉贞没有来练拳。
  曹朋一晌午都无精打采,指点了一下邓范的桩功,他便回家休息。
  “虎头,阿福今天这样子,好像不太对劲儿啊!”
  王买收拳而立,长出一口气道:“何止是今天,这几天都有点不太对劲儿。
  大个儿,我让你打听的事情,你打听了没有?那个涅阳张家,是不是真的和黄家有亲戚关系?”
  “没有,绝对没有!”
  邓范连连摆手,“我别的不行,可这点事儿还难不住我。江夏黄氏,那是荆州有名的大族,不比襄阳蒯家差。张家虽然在南阳郡有名望,但在荆州,根本比不得黄氏。此前两家也没什么联系,我敢肯定,张家和黄家不是亲戚……不过张婉贞的事情,我却没有打听出来。
  我问了几个对涅阳比较了解的兄弟,好像都没听说过张婉贞这个人。
  估计……也是张家的旁支关系。张小姐看上去人挺好的,如果没有黄射,和阿福倒也般配。”
  “你可千万别在阿福跟前说这个,否则他又说不定发狂。
  恩,你再打听一下张婉贞的事情。实在不行,等过年后你去一趟涅阳?反正我是有点担心。”
  两个半大小子,嘀咕了好半天。
  而曹朋回到家里,一进门就见王猛拿着一把铲子,和曹汲面对面相持。
  “老曹,我出手了!”
  “老王,你来吧……”
  曹汲怀抱一柄钢刀,兴致勃勃。
  “爹,你们……”
  曹朋愣了一下,没等他开口,就见王猛大喝一声,抬脚向前迈出一步,脚落地,发出蓬的一声响,随着他这一跨步,掌中铁铲呼的挥出,狠狠砸向曹汲。
  曹汲不慌不忙,侧身一闪。
  一道寒光暴起,曹汲手起刀落,正看在铁铲上。
  那儿臂粗细的木杆,被一道斩断……
  “好刀!”
  王猛大声喊道,曹汲脸上,也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曹朋站在大门口,疑惑的问道:“爹,王伯伯,你们这是干什么?”
第028章
荆襄豪门
  刀,长七尺。
  典型的缳首刀制式,重约三十六斤。
  不过这里的尺,指的是汉尺,也就是160厘米长短,刀茎长两尺,末端缳首内有龙雀图案。
  刀上还刻有铭文:延熹二年七月己亥造廿湅大刀吉太尉黄琼。
  “黄琼是谁?”
  曹朋疑惑的看着王猛,又看了看曹汲。
  “哦,黄琼就是黄世英,出身江夏黄氏。顺帝时曾为尚书令,后来还当过太常。延熹元年时,曾因日食而被罢免了官职,同年复出当了大司农。延熹二年,他又被升迁为太尉,死后赠车骑将军。
  这把刀就是延熹二年时,江夏黄氏族人为庆贺黄琼复为太尉,专门打造而成。一共二十把,除黄氏本族保存的三把之外,可能只剩下眼前这一把了……一晃,可是整整过去了十二年。”
  “王伯伯认得这把刀?”
  王猛点点头,“当年大将军曾以此刀征战南阳郡。后来大将军战死,这把刀也就随之下落不明。”
  王猛口中的大将军,是当年太平道起义时,南阳郡大将军张曼成。
  “如果不是大将军告诉我,我哪里会知道这么多事情?”
  曹朋恍然大悟,“那它怎么会在这里?”
  曹汲笑道:“这还得感谢你姐夫。如果不是他把武库中残破兵器拿来让我修理,也不可能发现它。张……死后,这把刀可能就被官府收没。只是没人知晓它的来历,随手丢在武库当中。我前两天和你王伯伯整理那些兵器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这把刀……保存的很不错。”
  这种事,似乎司空见惯。
  黄巾起义之后,往往是战斗刚结束,战利品还没来得及清点,敌军复又袭来。几乎南阳郡的没一个村镇城市,被叛军和官军反复争夺。到后来,干脆把来不及清点的武器扔进武库,也没有人去专门清查。黄巾之乱平息之后,便陷入了董卓之乱;而后诸侯征伐越来越激烈,以至于堆积在武库里的军械,许多到后来就成了破烂。专门去修理,花费不小,还不如购买新的……再往后,荆州战事平息,武库里的军械更不被人重视,甚至没有人去清查。
  如果不是蒯正突然要清理武库,可能这把龙雀大刀,也不会被人发现。
  再过几年,这些锈迹斑斑,已经没有用处的军械,必然会被处理掉,或回炉,或丢弃……
  “这支龙雀的底子不错,原来就是一把宝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1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