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贼(校对)第5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4/1225

  “我早就知道,文和你算无遗策,有鬼谷之谋。
  而今,正是危急存亡之时,众人皆献计献策,唯有文和,整日悠闲,好不快活。莫非,待袁本初至,取我人头献上吗?”
  这话,可是句句诛心。
  只吓得贾诩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主公,诩得主公厚爱,焉敢存有贰心?”
  “哼,既然如此,那你就为我想出破敌之策。”
  “啊……”
  “你现在可以回去了,明日一早,若还没有良策,我必取你项上人头……下去吧。”
  “主公!”
  “还不退下。”
  曹操厉声喝道,把个贾诩吓得冷汗直流,灰溜溜退出衙堂。
  贾诩前脚刚一离开,曹操脸上顿时又浮现出焦虑之色。
  “奉孝,文若,这么做,好吗?”
  郭嘉微微一笑,“主公,友学虽年幼,却不是不知轻重之人。他既然这么说,那就说明,贾诩必能想出办法。主公还是想一想,该如何与袁绍迎头痛击……嘉有一计,或可以成功。”
第294章
玄德何以证明?
  入夜,曹操以曹纯为先锋,率虎豹骑开拔。
  他自领武卫军和虎贲军并屯骑、越骑、射声三校为中军,随后离开许都。乐进的长水营和步军营为后军,以乐进为后军主将,王泽为副将,典满夏侯尚为军司马,入子夜随即开拔。
  此时,夏侯渊已率部,逼近酸枣……
  贾诩骑在马上,显得闷闷不乐。
  大军出征后,他便不再执掌北军五校,转而为参司空军事,留驻中军。
  “父亲,何不闷闷不乐?”
  贾星催马跟上,在贾诩身边,关切问道:“莫非是主公为难之事?”
  贾诩摇摇头,“其实,要解决此事并不难。如今刘备驻守濮阳,看似强横,其实也是最大的破绽。
  他方投袁绍,野心颇大。
  而袁绍此人好疑无断,麾下谋士虽多,但相互间龌龊甚多。所以袁绍不会信刘备,他麾下的谋士,也未必看得上刘备。只需派人离间,使其产生间隙,那常山之蛇,便也有名无实。”
  当贾诩说出这番话语时,透出强烈的自信。
  贾星恍然大悟,“我明白了……父亲的意思是,效仿陈平之与项籍范增吗?”
  贾诩一笑,并未回答。
  陈平之与项籍范增,是楚汉时期发生了一个战例。项籍,就是西楚霸王项羽,范增是项羽的谋士,被项羽尊为亚父,也是楚汉时期一位极有能力的谋主。当时汉王刘邦与项羽交锋,屡战屡败。刘邦在得到韩信帮助之后,所忧虑者,就是项羽身边的这个范增,而非项羽。
  这时候,刘邦的谋士陈平献计,离间范增和项羽的关系。
  范增最后告老还乡,在归途病故;而项羽在失去范增之后,最终被困于垓下,自刎于乌江。
  细想,项羽和范增那么亲密的关系,都可以被挑拨离间。
  刘备和袁绍,根本就没什么交情。而且刘备几乎是在袁绍军中自成体系,又有皇叔之名,袁绍岂能不怀疑,岂能不提防。这是两人就是两头老虎,虽暂时相安无事,可一旦有变故,便会立刻反目。贾诩这一计,可谓是一语中的,说中了常山之蛇的要害,那就是刘玄德。
  贾星道:“父亲既然已有计策,又何必忧心忡忡?”
  贾诩叹了口气,“我在想,是何人欲将我架于火上燎烤?”
  突然,他森然一笑。
  贾星犹豫了一下,轻声道:“我听说,今日在大帐议事的时候,曹中侯曾对广昌亭侯言,父亲是个明白人。”
  “又是这小子!”
  贾诩似乎并没有吃惊,反而轻声道:“某与曹友学,誓不两立。”
  贾星闻听,却笑了……
  ……
  占领濮阳已有三日,袁绍大军源源不断,向河南进发。
  袁绍命谋士许攸督军,而他则领兵马,继续留守黎阳……
  十二月二十七日,夏侯渊突然自酸枣出兵,猛攻延津。同时,虎牢关守将夏侯惇,也不断率领兵马,渡河进入河内,欲和张辽合兵一处,攻打冀州后方。曹操的意图,似乎已显露无疑,他要渡河而战,与袁绍在河北决战。似乎濮阳的丢失,对曹操而言,并无任何影响。
  袁绍不禁得意,与帐下吏言:“人道曹孟德用兵如神,依我看,却是个不识时务无能之辈。”
  他和曹操也曾交好,少年时更一起做过许多荒唐的事情。
  一直以来,袁绍始终都压着曹操一头。不论是出身,还是才学,还是官位……等等。曹操当上典军校尉的时候,袁绍以做到了司隶校尉。曹操在东郡起兵时,袁绍已经夺下了冀州。
  可是,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曹操渐渐后来居上,压了袁绍一头。
  特别是在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后,虽然把大将军之位让给了袁绍,但皇帝在他手里,至少在名义上,袁绍必须要尊奉许都。哪怕他的官职高于曹操,可给人感觉,却是低了曹操一头。
  即不屑,又畏惧!
  这也是袁绍对曹操的态度。
  如今,濮阳被他夺取,这曹操早晚必然灭亡。
  曹操居然不救濮阳,转而猛攻延津,想要和自己决战……哈,袁绍在黎阳就有近二十万大军,而曹操呢,他又能抽调出多少兵马?
  在袁绍看来,曹操就是急疯了……
  十二月二十八日晚,黎阳府衙。
  袁绍已决意,在正月初一渡河出击,对曹操发动总攻。
  忙碌了一整天,他也有些累了。所以天刚一黑,袁绍便回屋躺下,准备先小憩片刻再说。
  哪知,他刚一躺下,就有门丁禀报:“大将军,河南急报。”
  “哦?”
  这里的河南,可不是后世的河南省,而是指黄河南岸。
  此时,河南是由许攸督军。许攸,字子远,早年曾为奔走之友,与袁绍曹操等人,皆有交情。
  后因参与了冀州刺史王芬谋杀汉帝的事件,被迫逃离,后投奔到袁绍麾下。
  袁绍对许攸,颇为信任,常委以重任。听说许攸派人送信来,袁绍立刻知道,发生了大事。
  “快让他进来。”
  他披衣而起,有小校进屋,将火塘子里的炭火挑旺。
  不一会儿,一个黑衣男子在门丁小校的带领下,走进了房间。
  “小人许平,拜见大将军。”
  “许平啊……不必多礼,子远让你来,有什么事吗?”
  这许平,是许攸的家臣,一直跟随许攸左右,所以袁绍并不陌生。见是许平,他也就没了疑问。坐在榻上,他和颜悦色而言,并让许平坐下说话,透出一种‘大家自己人’的亲切。
  袁绍可以如此,但许平却不能真的听从。
  他从怀中取出两封书信,双手呈递给了袁绍。
  “怎么回事?”
  “今日我家老爷在巡视之时,捉到了一个曹军细作。”
  “哦?”
  “老爷从那细作身上,搜到了一封书信,是曹操写给濮阳刘备。”
  袁绍,心里一咯噔,脸色顿时拉下来,呈现出一抹冷色。他点点头,先打开许攸的书信,上面的内容,和许平说的差不多。同时许攸心中言:曹操恐非是不理濮阳,而是他早有谋划。
  看罢后,袁绍眉头一蹙。
  他也没有吭声,只是将书信放下,而后拿起曹操给刘备的书信。
  绝对是曹操的笔迹,袁绍一眼就可以分辨出来。当年,袁绍和曹操曾一起临摹法帖,如郭香察的《华山碑》,崔瑗的《草书势》……可以说,对彼此的字迹,都非常清楚,并不陌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4/1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