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贼(校对)第6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9/1225

  他们不但使海西三县的商市稳定,更渐渐将淮阴、射阳,包括海陵和盐渎等闲都包括进来。
  年初将行会设立于下邳,更使得九大行会成为淮南淮北两地最大的商市组织。
  他们从去年开始与雒阳合作,借助雒阳的便利,更大牟其利……只是随着两地之间的经商越来越频繁,货物的吞吐量和货币的流动,也都随之增大。去年一年,海西与雒阳的交易额,就高达七千四百余万钱,在年初后,交易量又增加许多。虽说之前刘备在东海郡起事,但对于九大行会并无太大影响。可交易量增加之后,又出现了许多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比如?”
  曹朋抿了一口酒问道。
  “比如……铢钱。”
  “铢钱?铢钱怎么了?”
  邓稷苦笑一声,“你可知道,年初金市行首黄整,曾意图从雒阳收购一批货物……其交易金额,近千万钱。但只是为了运送这些铜钱,就足足使用了十数辆车,近五十匹驽马。黄整说,待今年盐市一开,仅是盐市一项,交易金额就会逾亿,这长途运输,实在太危险。”
  从海西到雒阳,大致有两条路。
  一条是走泰山彭城郡,入兖州而通陈留,过官渡抵达雒阳;另一条则是走徐县,过汝南梁郡陈郡,通颍川,自伊阙关而抵雒阳。可不管走哪一条路,路程都很遥远,且颇为难行……
  虽说曹操治下的匪患已减轻许多,可路上还是会有许多盗匪。
  这些盗匪出山为寇,入山为贼,行踪诡异,很难剿灭。为此,每一次长途跋涉的运输,都要出动数百,乃至上千人的卫队随行。但只是这一笔开销,就足以令许多商户感到头疼。
  为此,不少商人明知海雒商路利益巨大,却望而止步。
  步骘接掌海西后,便立刻面对这样一个麻烦。而海西九大行首,更坐拥金山而不得,实在是痛苦万分。所以,九大行首在商议之后,一起找上了步骘。虽说他们现在坐镇下邳,理论上而言,有问题可以找徐璆商议。但许是本能的,九大行首还是愿意通过海西来磋商。
  步骘对这个问题,也很头疼。
  说起来,他上任后所面临的情况,比之当初邓稷差不太多。
  邓稷是从一无所有,到最后雄霸海西;而步骘呢?上任后先是刘备之乱,而后又要面对这样的问题。他的麻烦在于,邓稷之前做的太好,把这个起点抬得太高。以至于步骘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麻烦,或者无法缓解这个问题,都会对他的声誉造成影响,以后会有更多困难。
  步骘,是曹朋举荐而来。
  从某种程度上,他是曹朋的家臣。
  他的一举一动,每一个举措,都代表着曹朋的利益。
  徐璆陈登那些人难道对海西就没有欲望吗?徐璆还是海西本地人,对海西的欲望更甚于陈登。
  当初邓稷要走,徐璆和陈登也举荐过别人。
  但最后,曹操还是认同了曹朋‘举贤不避亲’的步骘。
  如果步骘做的不好,就会给曹朋丢面子;更重要的是,如果他不能做好,势必会影响到曹朋在海西的影响力。这是一个极其巨大的麻烦,海西每年有三成利益,毕竟是归属于曹朋。
  无奈之下,步骘只得请邓稷,向曹朋求教。
  曹朋听完了邓稷的话语后,也不禁目瞪口呆。
  他倒是知道海西如今的势头很好,可是却没想到,会这么好。
  七千四百余万钱,近十万贯。
  听上去似乎并不是特别多,而且还是交易金额。可要知道,四年前海西还只是一个人口不过两三万而已的荒僻小县……听邓稷的意思,海西已进入一个发展的井喷期。但只是盐市一项交易,朝廷就可以获得两千余万的税金……这又是一个何等可怕的数字?如果再加上其他赋税,以及各项明理暗里的收入,海西今年的税收,可以达到五千万,乃至更多……
  曹朋倒吸一口凉气!
  也意识到,海西过速的发展,已造成了不平衡的迹象。
  单只是这一个运输的问题,就已到了不解决不行的地步……
  可问题是,他能有什么招数?
  “姐夫,这个事一下子我也想不出什么好主意。
  不过,容我几天,好好考虑一下。实在不行,设法与长文兄联系,看看他能有什么好办法。
  他人面广,家族大,可能会有一些主意。”
  “恩,我也这么以为,准备明天一早让巨业叔走一趟雒阳,拜访一下陈县令。”
  邓稷知道,曹朋并非推脱。
  而是这种事情,的确麻烦,不可能一下子就想出策略。
  步骘也非等闲之辈,他都为之头疼,况乎曹朋?哪怕曹朋能想出办法,也需要一些时日思考。
  邓稷给曹朋满了一杯酒,轻声问道:“阿福,主公究竟是什么意思?”
  “嗯?”
  “我是说,这要把你关到什么时候?”
  曹朋闻听,搔搔头,露出一抹苦笑。
  “主公心思,其实你我可以猜度出来?
  我这次祸事有些大,估计主公也很为难。不过我想,应该不会有性命之忧……否则主公早就开口。之所以现在闭口不言,恐怕也是在等待机会开脱。姐夫,你莫担心。我若是被处以极刑,伏完也好受不了。现在,我们两个是拴在一条线上的蚂蚱,我死,他也要死;他活,我必能活。想他伏完,堂堂国丈,我换他一条命,不吃亏……嘿嘿,陛下也不会眼睁睁看着伏完被杀,所以早晚会给出决断。主公现在,恐怕是在等陛下的主意,而后行动。”
  邓稷脸上,露出一丝隐忧。
  “就害怕,夜长梦多!”
  举起酒杯,曹朋与邓稷邀酒,而后一饮而尽。
  窗外,明月高升。
  皎洁的月光,透过小小的窗子,撒进牢室。
  牢室外,是一座莲池。夏夜时,莲池里的池蛙呱呱鸣叫,声音此起彼伏……
  “姐夫,你这次回来,可有安排?”
  “恩,我已见过荀……尚书,在家中停留三日之后,便会前往梅山,出任梅山长。”
  “只是梅山长?”
  邓稷一笑,“还兼一个行军司马的职务。”
  “谁的行军司马?”
  “文长。”
  “魏大哥?”
  邓稷点头道:“是啊,就是魏延。
  他如今任梅山校尉,领军驻扎梅山之畔。
  荀尚书说,我和文长曾经合作过,又是旧识,所以让我与他一起出镇梅山,以保护粮道安全。”
  曹朋想了想道:“若是魏大哥,那倒不会有太大问题。”
  “是啊,没想到文长如今,也成了一营校尉。”
  魏延是秩千石的校尉,比曹朋的越骑校尉,低一个品级。
  秩千石,月俸九十斛;比两千石,月俸一百斛,二者之间,差十斛俸禄,所以差别并不算太大。可只有进入比两千石,才能称得上是朝廷大员。魏延现在,已经触摸到朝廷大员的门槛。
  想想,也颇不容易。
  他当初一介白丁,随满宠部下。
  短短四年,能做到这个地步,所付出的辛苦,可想而知。
  提起魏延来,邓稷也不禁笑了……
  当年,他们因为种种缘由,成为袍泽。那时候,魏延不过是一个都伯,而他则是义阳屯的节从。现在……
  邓稷深吸一口气,沉声道:“这时间,过的可真快!”
  “恩,很快。”
  曹朋眼中,流露出迷蒙之色。
  两人沉默良久,突然间呵呵的笑起来。
  也随着这一笑,搁在邓稷心中的那一抹隔阂,似乎烟消云散。
  “夜了,我先回去。”
  “好!”
  “有没有什么需要?我明天来看你时,给你带来。”
  曹朋想了想,拿起一本书,“我这些天在看蔡邕先生的《灵记》,颇有感悟。能否帮我找来《东观汉记》全书,还有蔡先生的著作?还有,能否帮我找来《酸枣令刘熊碑帖》,我想临摹一下。这些日子,一直都没有联系,这手都生了!若回去被月英考核,必会责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9/1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