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贼(校对)第6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5/1225

  此皆阿福你教导有功,我还要先谢谢你才是。”
  “叔父哪里话?仓舒天资甚好,我只是顺势引导,哪里有什么功劳?”
  “诶,再好的天资,若没个明白人指点,也是无用。仓舒这两年每次回家,皆有进步,我也非常高兴。他来年就要正式进学,不过我还是希望,他能继续在你那边学习。”
  建安七年五月,袁绍病死。
  曹操因丧乱以来,学校多废,后生不见仁义礼让之风,于是下令郡国各修方学。
  规定,凡县满五百户,即设立校官,负责选乡中俊才教学。
  凡公卿六百石以上官吏,以及将校子弟为郎、为舍人者,皆可诣博士受业。能诵一经者,由太常分等授官。曹冲此前一直是由曹朋授业,不过他眼见着将九岁,是时候正式入学,学习经典文章……也就是说,他的启蒙教育初步完成。
  到了这个阶段,就必须要正式的在学堂里学习。
  曹朋早就预计到了这个结果,所以并不显得奇怪……
  曹操笑道:“我听说,仓舒在你那里,还接受了其他人的授业吗?”
  “正是!”
  曹朋躬身道:“德润、士元、广元皆有为之士,才学过人,仓舒得他们授业,收益良多。”
  “恩,阚泽此人我知道,也算是你的老部下了。
  说起来,他也是个有才华的人,是时候该入仕了。我也正好要和你说这件事情,子山在海西已有三年,政绩卓著。我拟将他调至司空府,出任辞曹一职,并兼任太仓令一职。如此一来,海西出缺,阚泽也算是海西老人,可继任,你以为如何?”
  步骘要上调了吗?
  辞曹和太仓令,皆实权职务。
  特别是辞曹,有监察百官之责,属于司空府内部的执法机关。
  步骘出任辞曹,品秩虽未提升太多,确是一次不小的升迁……让阚泽接掌海西?
  曹朋立刻明白了这其中的奥妙。
  于私,曹操准许曹朋继续享受海西的三成收益;于公,银楼的开设,也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人选去稳定局势。相比之下,徐州九大行会的行首,更容易接受曹朋的部曲。若换一个人过去,势必会出现一些波动,单只是和九大行首的相处,就是一大问题。九大行会是曹朋一手设立,阚泽前往海西,无疑是最佳选择。
  但曹朋也知道,这恐怕是他最后一次享用海西的收益了!
  从邓稷,到阚泽……
  待阚泽卸任时,曹朋对海西的掌控,至少超过十年。
  当一个人对某一个地方掌控超过十年,换谁都会感到眼红。更何况,如今的海西可不是七年前那个荒僻之地,已成为两淮最富庶的地区。九大行会不禁垄断了两淮商业,更勾连江东。若银楼的效果出来,曹朋再想享用收益,估计很难。
  别的不说,海西每年的盐税过亿,曹朋的收益将会何等惊人?
  曹操不得不考虑这些事情,阚泽继任海西,也预示着阚泽之后,曹朋将失去对海西的控制。
  曹朋想了想,躬身道:“侄儿愿从叔父之命。”
  阚泽之后,我同意放弃海西的利益!
  曹操的眼睛笑成了弯月,轻轻点头:友学果然是个知进退的小家伙!
  “这两年,隽石在执金吾做的甚好。
  前些时候文若曾向我举荐,决定任隽石为城门校尉之职,我已经应下此事。另外,王猛在军中也颇有长进,如今西凉不甚平静,护羌校尉出缺,我已上奏陛下,由王猛接掌护羌校尉一职。你那结义兄长王买,则出任行军司马,你以为如何?”
  这是一个交换!
  曹朋接受了阚泽之后,放弃海西收益的决定。
  曹操则投桃报李,还之以其他方面的补偿。城门校尉,掌京师城门屯兵,书馆有司马两人,城门侯十二人。曹操只说任曹汲为城门校尉,也就告诉曹朋,其属官可以由曹汲自行委派。曹汲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提拔一些属于他的亲信。
  换而言之,曹操准许曹家自立门户。
  至于护羌校尉,始于汉武帝元鼎六年,执掌西羌事务,震慑凉州,也是一个极大的实权职务……而将王买调至陇西,也说明了曹操对西凉马腾,有所觉察……
  这两个职务,可都是不折不扣的实权官职。
  曹朋哪能不清楚曹操的心意,连忙躬身拜谢。
  “友学,我让你过来,还有一件事情要与你商议。”
  “不知叔父有何吩咐?”
  “你先看看这个……”
  曹操说着,从书案上翻出一副白绢,递给曹朋。曹朋上前接过来,就着烛火的光亮扫了一眼,只见那白绢上尽是密密麻麻的小字,字迹娟秀,可看出功底不凡。
  “悲愤诗?”
  曹朋诧异的抬起头来,看了曹操一眼,见曹操面无表情,又低下头去,认真的阅读起来。
第354章
自古红颜多薄命
  白绢上是一首骚体诗。
  什么是骚体诗?这还要从战国说起。骚体诗出现以前,诗歌基本上是四言体,也就是《诗经·国风》式的民歌。只是,四言体节奏短粗,单调呆板,容量也有限。在表现复杂的社会生活时,就显得有很多局限性……直到战国时,著名诗人屈原受谗言所害,遭遇驱逐流放,心中充满悲愤和痛苦。只是当他想要用诗词喷注心情时,四言体的局限性,令他忍无可忍。于是屈原便学习民间的俗歌俚句,不在拘泥于四言体的格局,而采用了五言、六言、七言体,但保留了咏唱中的语气词‘兮’,也就是骚体诗的雏形。其中最有名的,也就是《离骚》。
  到汉代,例如刘邦的大风歌,都属于骚体诗的范畴。
  曹朋此刻手上拿的,也正是一首骚体诗。
  看用词和格律,似乎是出自女人之手笔,而且是一个学识极为出众的女人手笔。
  用词造句,极为出色。
  曹朋这两年也苦学乐府格律,偶尔能做出一两首属于自己的诗词,但相比之下,他那些诗词和手中这一篇骚体诗一比,就是个渣……更重要的是,曹朋有一种非常奇怪的感觉。这首骚体诗的作者,所用的笔法非常熟悉,似乎是……飞白体?
  “这是……”
  “友学可知蔡伯喈乎?”
  曹操抬起头,脸上露出一抹苦色。
  曹朋吓了一跳:要知道曹操身居高位,早已做到了喜怒不形于色的地步。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他都很少流露真实的表情。可眼前的曹操,却好像是真的动了情。曹朋甚至可以看到,在曹操眼中,依稀闪动一抹水光,着实有些感到吃惊。
  “蔡伯喈,岂非蔡邕先生,我岂能不知?”
  “此诗,乃蔡琰所做。”
  “蔡琰?”
  “就是蔡伯喈之女,昭姬。”
  蔡琰,蔡昭姬……啊,想起来了,那不就是蔡文姬吗?
  不过,蔡文姬是在后来才更改的名字。她本叫做蔡昭姬,只是后来司马氏篡魏,为避司马昭的名讳,于是才改成了蔡文姬。而后,世人就一直以蔡文姬称呼。
  蔡文姬,本名蔡琰。
  昭姬是她的表字。蔡邕一生,膝下有二女,但命运却截然不同。
  蔡琰是长女,少有才女之名,却命运多桀。
  她年少时,博学能文,善诗赋,兼辩才,精音律,曾以班昭为偶像,从小留心典籍,博览经史,曾与蔡邕续修汉记。只是,她命运多桀,第一次出嫁,远嫁河东卫氏,丈夫卫仲道是以修《大学》而闻名的士子。在当时而言,才子佳人,不晓得羡煞多少人。可惜不到一年,卫仲道咯血而死,蔡琰便遭遇卫家嫌弃,认为蔡琰是‘克死丈夫’,乃不祥之人。蔡琰也是出身名门的才女,心高气傲,且能受得这种侮辱。一怒之下,便返回家中,从此和卫家断绝关系,再无往来。
  只是,卫家对蔡琰,却是嫉恨不已。
  董卓入雒阳,启用了蔡邕。
  不久之后,董卓被杀,蔡邕也被王允所害,李傕郭汜攻占长安,关中战乱不止……而在这时候,羌胡乘机出兵,洗掠关中。诗中记载‘中土人脆弱,来兵皆羌胡,纵列围城邑,所向悉破亡。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入朔漠,回路险且阻’。蔡琰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连带许多被掳掠的妇女,被带往南匈奴。
  此后,天下大乱,战事不止。
  谁又会去挂念一个柔弱女人?
  而蔡琰的妹妹,名叫蔡贞姬,和蔡琰却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蔡贞姬的才学远不如蔡琰出众,相貌也不似蔡琰美艳。可是一生平平安安,嫁给了一个名叫羊衜的男子。也许,很多人不知道蔡贞姬是谁。但蔡贞姬还有一个了不得的儿子,在后世大大有名。那就是西晋最为著名的将领,羊祜……
  后世武侠小说的宗师金庸,也曾在作品中提及羊祜。
  人生不如意事常十居八九,正出自羊祜之口。
  曹朋抬起头,轻声道:“此为蔡琰所作?”
  曹操深吸一口气,用力的点点头,而后露出落寞之色。
  蔡邕,与曹操亦师亦友,交情深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5/1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