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贼(校对)第6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9/1225

  “友学信中言,河西地域广袤,土地肥沃,乃天然牧原。昔年汉武帝曾在此屯田牧马,而后才有了开疆扩土之无上功绩。而今,他身在河西,眼见大好土地荒废,实有不忍。故而向我建议,在河西设置军镇,推行屯田之法……他在书信中说,愿意首镇河西,为我皆西北之患。我今日将大家找来,也正为这件事情。”
  首镇河西?
  对于曹朋这突如其来的要求,郭嘉等人都有些措手不及。
  河西的重要性,他们自然很清楚。只是在此之前,曹操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河北袁绍的身上,对河西也没有投注太多关注。这好端端的,曹朋为何要出镇河西呢?
  郭嘉和贾诩相视一眼,露出了然之色。
  而曹操则面带微笑,“友学言,五年之内,为我在河西打造出第二个海西县,大家以为如何?”
  第二个海西县?
  众人闻听,不由得精神一振。
  海西现在的情况,大家都看在眼中。
  如果曹朋真的可以……
  荀彧放下书信:“友学的建议很好,我同意在河西设置军镇,友学可为护羌中郎将。”
  他这一句话,又使得众人惊异万分……
第370章
胡笳十八拍
  呜咽的胡笳声,在草原上空回荡。
  夜了,星星点点的火光,映衬着申屠泽牧原。那胡笳之声悲戚而苍凉,令人不由得生出凄凉感受。有隐隐约约的歌声,从远处飘来,只让人怆然涕下……
  曹朋心情很不好,披衣走出军帐。
  他的身子已经大好,但由于种种原因,对外仍旧称病不起。
  来到草原多日,各方的磋商也已经展开。以刘光为首之人或明里,或暗处与呼厨泉进行商议,而田豫则秘密与南匈奴各部豪帅联系。虽在一个使团,却处在不同的立场。刘光要做的,田豫必然反对;而田豫所坚持的,也定是刘光否定。
  不过这些事情,和曹朋没有太大干系。
  曹朋此次出使塞上,还有另一个任务,那就是找到蔡邕之女,蔡琰。
  但茫茫草原戈壁,散落部族数百,乃至上千……更不要说那苍茫的鲜卑大草原上,更有不计其数的胡人部落。在如此情况之下,要找到一个女人,无异大海捞针。
  蔡琰当初是被胡人掳走,天晓得会流落何方。
  也许死了,也许成为低贱女奴。她又不是什么皇亲国戚,至少有线索可寻。一个普通的女子,混杂在大批被掳掠的汉人女子当中,谁又能知道她的身份呢?
  曹朋曾试图询问一些在匈奴部族里的汉人女子,也是毫无线索。
  也不知道,历史上蔡文姬是怎生被找到。不过这也说明,蔡文姬在匈奴部落里,至少不是默默无闻。为此,曹朋在私下里命人打探了许多部落,始终没有消息。
  “他们在唱什么?”
  曹朋心烦意乱的扭头询问。
  韩德侧耳倾听片刻,低声道:“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对殊俗兮非我宜,造恶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溃死兮无人知。
  公子,似乎是谁做的诗词……”
  如今的曹朋,可不是当年刚重生于世的曹朋。
  特别是这三年来,在黄月英的督促之下,他文化修养提高甚快。虽然说不得什么吟诗作赋北窗里的才华,但多多少少,也能品鉴出一些诗词的内涵和蕴意。
  那歌声,与胡笳声配合的相得益彰。
  歌词甚悲,正合了胡笳的特点。
  胡笳,是一种将芦苇叶卷成双簧片形状,或者圆锥管形状,首端压扁为簧片,簧管混为一体的吹奏乐器。太平御览记载:胡笳者,胡人卷芦叶吹之以作乐也,故谓之胡笳。
  其起源,大致是秦汉之交。
  发明者是何人,早已经无从查询。
  而到了汉代,又出现了两种胡笳。一种是簧管分开,芦苇制成,管上开有三孔的胡笳,主要流行于塞北地区,也就是曹朋现在听到了这一种胡笳;另一种则是张骞通西域之后,传入的木制管身,三孔,芦为簧的胡笳,流行于中原地区。
  这种胡笳在南北朝以后,便逐渐为七孔筚篥所代替,而后消失在中原大地之上。
  曹朋好奇的是,这诗词优美,与音律相得益彰,极为传神。
  “这诗歌,是何人所作?”
  “哦……卑职这就去打听。”
  不一会儿的功夫,韩德匆匆跑回来,恭敬的说:“公子,打听到了,这是左贤王帐中的王妃所作。”
  左贤王王妃?
  那不就是刘豹的老婆!
  曹朋心里一动,“去打听一下,左贤王王妃是何方人士,胡人还是汉家人,姓字名谁。”
  “喏!”
  韩德答应一声,连忙跑下去安排此事。
  曹朋则返回军帐,眉头紧蹙一起。
  有如此才学的女人很多,但是能做的好事,又能将乐律融入诗词中的女人,恐怕……
  只是,左贤王刘豹这个人,恐怕不太好对付。
  曹朋曾在暗处见过刘豹,这家伙是个年富力强,精力旺盛的男子。大约在三旬左右,个头不高,也就是165上下。但这倒是符合了匈奴人普遍特征,据说匈奴人的个头,都不是很高。汉代与后世有些区别,汉人的个头普遍高于胡人。而在后世,反倒是少数民族,特别是生活在塞北边荒地区的少数民族,要高于中原汉人。
  这,也许就是那该死的‘民族大融合’所致吧……
  曹朋可以感觉得出来,刘豹对曹操有些恐惧,但同时又有些排斥。
  他似乎更倾向于汉室一些,也许和他那‘刘’姓有关。几次会盟磋商时,刘豹都沉默不语。可是从他那双灼灼的眸子中,曹朋看出了此人对中原的野心。
  刘豹是谁?
  也许,在历史上此人不甚有名。
  但他有一个儿子,却极有名气……
  那就是刘渊,击败西晋,五胡十六国中建立匈奴汉国的皇帝,也是第一个对汉人祭起屠刀的胡人首领。曹朋知道刘渊,但是对刘豹并不太清楚。只是本能的,对此人产生了一丝排斥。至于呼厨泉,垂垂老矣……此人,并不足以令曹朋恐惧。
  在几天的会盟中,曹朋对南匈奴大致有了了解。
  南匈奴的政权颇有些三位一体的味道。大单于总领部落,下设左右贤王分治,形成了一个极为完整的统治体系。三者相互间即合作,同时又相互提防和排斥,甚至部落之间,也时常会发生一些小规模的冲突……呼厨泉对南匈奴的统治力,似乎并不是特别强盛。于夫罗当初留下资本,足以令左贤王刘豹自成一系。
  而右贤王去卑,本是呼厨泉当年帐下小帅。
  只因为救过呼厨泉的性命,后来又竭力扶持呼厨泉,在呼厨泉上台后,才得了右贤王之位。论出身,去卑不足以和刘豹相提并论。但此人胜在勇猛好战,名声也不是太差。他坐拥受降城,直面鲜卑中部大人轲比能,手下的人口虽然比不得刘豹和呼厨泉,却尽是骁勇善战之辈,故而也成为呼厨泉极为倚重之人。
  去卑的态度,显得很暧昧。
  他既不和刘光过多交流,也不与田豫有什么接触。
  从表面上看来,去卑似乎只忠于呼厨泉。可曹朋却能感觉到,呼厨泉对去卑也颇有提防。总之,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呼厨泉、刘豹、去卑三人相互牵制,也使得南匈奴保持了一个极为平稳的势态。他们坐拥河套最肥美的土地,休养生息,一边对中原虎视眈眈。这几年来,南匈奴表面臣服,但实际上对中原的侵犯,甚于轲比能的中部鲜卑。毕竟,轲比能现在还面临着一个燕荔游的威胁。
  如果……
  只是如果!
  如果蔡琰是左贤王刘豹的人,那么刘豹会心甘情愿的让自己,把蔡琰带回中原吗?
  反正换做曹朋,绝不会同意。
  军帐外,胡笳声渐渐止息,歌声也停止下来。
  申屠泽,沉浸在一派寂静的夜色之中,所有人都沉浸入了梦乡……
  韩德从外面打探来消息:那左贤王的王妃是一个汉人,姓什么倒是不太清楚,据说当初董卓被杀,李傕郭汜作乱关中的时候,刘豹曾率部侵入关中,掳走汉人女子无数。那王妃就是当时被掳走的汉人,先是被一个部落豪帅看重,后来又献于左贤王刘豹。如今,王妃诞下一子一女,男名阿迪拐,大约在八岁年纪,女儿名叫阿眉拐,年仅五岁。据说,这位王妃深居简出,平日里很少抛头露面。
  曹朋,有些头疼了!
  时间,地点,还有发生的事件,似乎都符合,而且人物性格,好像也没有错。
  只是没名没姓,终究有些不好确定。
  万一弄错了,岂不是耽搁了大事?
  “公子,据说这位王妃还做过几首诗歌,在本地流传甚广。
  我让人打听了一下,把那几首诗歌的内容都抄录过来……公子不妨可以参考一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9/1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