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贼(校对)第6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3/1225

  “呼厨泉被杀,南匈奴势必出现混乱。勿论是去卑还是刘豹,对大单于之位都虎视眈眈。此前,呼厨泉活着,二人尚可以隐忍。但呼厨泉死了,他二人又怎可能善罢甘休?”
  “你是说……”
  庞统站起来,来到曹朋身旁。
  “友学,你此前不是向曹公禀报,希望镇守河西吗?”
  “正是!”
  “若呼厨泉未死,以南匈奴之力,你想要坐镇河西,并非一件易事。可现在呼厨泉死了,刘豹也好,去卑也罢,谁又有精力顾及河西之地。这正是你坐稳河西的最佳时机。他二人非但不会阻止,甚至会讨好于你。如此一来,河西北方无虞。”
  去卑有野心,刘豹同样有野心。
  两人的实力相当,只看谁能消化呼厨泉手中力量更多一些。
  曹朋顿时明白了庞统的意思,这是要待价而沽啊。谁弱,我就帮谁……再加上一个檀柘,曹朋足以将漠北搅得天翻地覆,至少在数年之内,保证河西无虞。
  去掉了南匈奴的威胁,河西就等于减少了三分之一的压力。
  剩下的西凉马腾,以及河西羌狄,当不足为惧。至于并州高干,如今自顾不暇,恐怕也没工夫来顾及河西地区。想到这里,曹朋的信心,陡然间增加了许多。
  他看着庞统,轻声道:“当年我曾在家师面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四种,路途艰难,我至今仍未能做到一项……不过,若我能立足河西,便可完成其中一项。虽未必能令万世太平,却可以使我中原生民,百年不受胡人之患。士元,我需要你帮我,用你所有的力量帮我,在河西筑起一道屏障,佑我中原不受胡乱……士元,你可愿意助我一臂之力?”
  庞统自投靠曹朋以来,表现的四平八稳。
  他虽然留在曹朋的身边,却未曾说出过臣服的言语。
  如今,曹朋与他敞开心声,却使得庞统心中波澜顿生。
  他沉吟片刻后,“友学,若你得河西,当如何为之?”
  “屯田,在河西推广屯田。”
  “单凭屯田,未必能坐稳河西。想当初汉武帝也曾在河西屯田,但最终还是废弃。
  想要在河西筑起中原屏障,必须有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你要有人,足够的人口,才可以稳住阵脚;单凭从中原移民,非长久之计,你准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曹朋不由得眯起眼睛,陷入沉思。
  半晌后,他抬起头,冷声道:“匈奴和鲜卑,屡屡犯境寇边,从中原掳掠人口。他们做得初一,我就能做的十五……我可以从塞上掠夺人口,令他们进行劳作。同时,我可以向西,向南,甚至向东跨海掠夺人口,以增加河西人口基数。
  我若督镇河西,司空必会给予大力协助。
  至少首批三万户人口,当不成问题……士元,你说的很对,想要坐稳河西,我们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兵事、农事、政事……我需要更多的帮手才行。”
  庞统道:“徐元直可为帮手。”
  “他如今在东郡甚得满宠所重,会来这苦寒之地吗?”
  庞统一笑,“只要友学你书信一封,徐庶必然同意。”
  曹朋想了想,点头答应。
  呼厨泉的生死,从目前而言,与他关系并不是太大。自有田豫等人为此发愁,而曹朋在作出决定之后,便向田豫提出先行一步的请求。他要去找檀柘,把蔡琰母子三人要回来。毕竟,这件事是曹操托付给他的一项重要事情,他必须要完成才行。
  田豫,旋即答应。
  ……
  建安八年六月,南匈奴大单于呼厨泉于美稷被杀。
  匈奴随之大乱……
  右贤王去卑最先作出了反应,率部奔袭弹汗山。而鲜卑大将沙末汗在击杀了呼厨泉之后,便立刻退回鲜卑。去卑没有去追击沙末汗,抵达弹汗山后,立刻吞并了原本隶属于呼厨泉在弹汗山的势力,势力顿时大增……然则,好景不长,刘豹得到消息虽然比去卑晚,但动作却很迅速。他放弃了对檀柘的攻击,率领三万控弦之士,连夜渡过黄河,占领了沃野临戎两县之后,令其部曲迅速攻占河阴,断绝了去卑自五原郡渡河进入朔方的渡口。而后,刘豹领一万铁骑北上,夺取单于庭,抢占平定关,直接占领了大半个朔方郡,并吞下了呼厨泉在南单于庭的部落。
  呼厨泉坐拥弹汗山,但妻儿皆在南单于庭。
  刘豹占领了南单于庭之后,便把他的婶子,也就是呼厨泉的老婆娶过来,并册立阏氏(yan
zhi),自封大单于。
  而去卑虽然吞并了呼厨泉在弹汗山的部族,却因为地理上的原因,晚了刘豹一步。
  呼厨泉活着的时候,将刘豹置于大河以西的申屠泽,让去卑坐镇大河以北的受降城。由此可以看出,他对刘豹和去卑,是怀有几分戒心。去卑想要渡河进入朔方,就必须要通过五原郡,由临沃渡河。而想要夺取五原郡,就必须拿下阴山。
  这也使得去卑虽然最先出手,但结果却是落后了刘豹半步的主要原因。
  所以,当刘豹自立为大单于后,去卑有岂能善罢甘休。七月,去卑率三万控弦企图强渡河阴,但却被刘豹阻拦,双方鏖战月余,最终去卑因气候原因,不得不收兵返回受降城。经此一战,刘豹声威大震,在朔方颇有自立为王的趋势……
  无奈之下,去卑命麾下部落大人栾提护留出使许都,求取曹操的帮助。
  此时,曹操正率领大军渡河而击,兵锋直指黎阳!
  ……
  荆州,襄阳。
  诸葛亮一袭白衣,漫步于大街上。
  他此次来襄阳,是为了散心。好友接二连三的离去,继孟建和庞林北上之后,崔州平也因为接到了兄长崔均的书信,踏上返家之路。崔州平是博陵崔氏子弟,出身豪门世家,远非徐庶石韬等人可以相提并论。水镜山庄二贤四友当中,诸葛亮和崔州平的关系最好。究其原因,诸葛亮也是琅琊世族出身,虽比不得博陵崔氏这等豪门,但也算得上是青州世族。世家子弟,总是容易和世家子弟交往,哪怕如今的琅琊诸葛氏已非当年可比,但这世族的底蕴,依旧有着巨大影响。
  君不见,荆州蔡氏想要把女儿嫁给诸葛亮,不也有门当户对的因素?
  若诸葛亮只是一个普通的寒门子弟,和徐庶石韬他们相同,蔡氏也未必能看得上诸葛。
  崔州平的父亲,便是前太尉崔烈。
  其兄长崔均,原本是袁绍手下的谋臣。但是袁绍死后,崔氏大不如前。所以把崔州平召回,就是为了给崔氏寻一个更好的出路。崔州平虽非长子,但毕竟嫡支,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崔均要想做出决定,也必须要争取到崔州平的同意。
  诸葛亮有一种预感,崔州平这一去,恐怕是再也不会返回水镜山庄。
  心中不免感到了几分失落,总觉得空落落。
  眼看着身边的好友,一个个走出去,为前途奔波,而自己呢,却留在荆州,无所事事。
  蔡家女中上之姿,是蔡夫人的侄女。
  才华算不得有多么高明,但熟读《女诫》,精通女红,是一个持家型的贤妻良母。
  对诸葛亮而言,蔡氏女倒也不错。
  只是当他去相亲的时候,蔡家人曾有意无意的提出,希望诸葛亮能为刘表效力。
  若说诸葛亮不心动,那是假的!
  毕竟在荆州,他依附着刘表,能为刘表效力,无疑是一个最好的出路。
  但诸葛亮对刘表也颇为了解,深知刘表只是一个守成之人,恐怕难以作出大事。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归附刘表,必然能得重用。
  毕竟诸葛亮和蔡氏女的亲事,已成定局。而荆襄如今被蔡家掌控,且不说蔡夫人这一层关系,单就说水军都督蔡瑁,也是手握兵权,有着极为巨大的影响力。
  此外,蔡家和荆州世族盘根错节,关系极其亲密。
  有这些人,诸葛亮又岂能受委屈?
  偏偏,诸葛亮并不看好刘表……
  前面有一座酒楼,诸葛亮迈步走进,在伙计的领引下,登上二楼。
  与楼下喧闹嘈杂的环境不同,二层显得极为幽静。诸葛亮在临窗的桌子坐下,点了些酒菜,自斟自饮。
  “孔明何故在此独饮?”
  诸葛亮抬头看去,却见一个三旬男子,笑呵呵的看着他。
  “啊,是大兄啊!”
  来人,名叫庞山民,是庞德公的侄子。
  诸葛亮连忙起身让座,请庞山民坐下同饮。
  庞山民笑着摆手道:“家叔唤我前去,我此来只是为买些家叔喜爱的琼浆罢了。
  对了,听说你婚事已经定下,不知定在何时?”
  诸葛亮道:“婚期已定下,仲秋行大礼。”
  “恩,成家了,终归是一桩好事,从此可以定下心来……孔明,我还要恭喜你才是。”
  “到时候,必请大兄赴宴。”
  “呃……中秋的话,我怕是不能返回。”
  “大兄要出门?”
  庞山民点点头,笑道:“士元来信,说他被拜为护羌校尉,故而我要把他的家眷送过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3/1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