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贼(校对)第7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1/1225

  曹朋,陷入了沉思。
  贩卖奴隶,的确是一个增加河西人口的好办法。
  只是这样做,不免有失天和……
  可曹朋更知道,在这个可以易子相食的时代里,他那些慈悲,会成为他致命的弱点。
  抬起头来,曹朋从怀中取出一块腰牌。
  “苏双,你持此令牌,回河北之后,可以找曹仁将军,就说你是我的人,让他设法协助你举家从中山国撤离。河西正值百废待兴,我甚需要你这样的人来帮忙。必要的时候,你还可以找甘宁将军,请他出兵相助,我会在河西恭候大驾。”
  “双,敢不效死命?”
  苏双闻听,顿时喜出望外。
  这表明,曹朋已接受了他的投靠。
  说实在话,背井离乡,非苏双所愿。他世世代代居住于中山国,根基就在中山国。若非迫不得已,他是不愿意离开家乡。但如今的形式,却容不得他做其他选择。袁氏诸子对河北商贾的盘剥和压迫,已到了苏双无法忍受的地步。在别人看来,苏双接下了张世平的铁器生意,似乎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但苏双自己清楚,他现在铺的摊子越大,所承受的压力也就越大,日后的处境也会更加危险。
  最明显的一点,便是在苏双接下张家的生意之后,袁氏门下的名门望族,便加大了对他的打击力度。一边是当地世族豪门的打击,另一方面是袁氏诸子的盘剥。还有那不可确定的未来,都使得苏双产生出一种无法承受的压力……苏双不是普通的商人,虽说他有野心,但也知道,他并没有战国时吕不韦的眼光和魄力。
  不过,这并不代表他看不出袁氏的结局。
  曹操一统北方之势,已无可挽回。
  随着河之南的稳定,关中的平静,河北早晚会成为曹操的地盘。
  但问题是,苏双与曹氏并无联系……
  此前他协助刘备,后来苏家还参与了汉室和曹氏之间的争斗,已注定了苏家的结局。
  若不是走投无路,他也不会想到逃往漠北。
  只是,他没有想到,会在这河西遇到曹朋。
  因为之前苏家在雒阳和曹朋之间的冲突,使得苏双对曹朋,也做过一些必要的研究。
  这是个奇怪的人!
  商贾在这个时代的地位不高,颇有些受人轻视。
  可这位曹友学,似乎对商人极为看重。之前在海西时,许多人以为是邓稷的功劳。但苏双却发现,海西发展最好的阶段,恰恰是曹朋在海西的时候。整合商市,建立行会,通过官府和行会之间的联合,平稳物价,产生出不可估量的作用。
  苏双曾与好友张世平私下里说:“邓叔孙能在海西得大治之名,多亏了曹友学给他建立的基础。若非曹友学将两淮商贾凝聚一处,海西必然无今日的盛况。”
  曹朋离开海西之后,两淮行会虽然依旧兴盛,但是却再也没有大的发展。
  在外人看来,海西九大行会从海西走出来,遍布两淮之地,已经是了不得的发展。可是在苏双眼里,海西行会之所以能走出海西,恰恰是曹朋给他们打好了基础。而曹朋走后,不管是邓稷,还是后来的步骘,乃至于现在的阚泽……他们延续了曹朋之前的政令,但终究比不得曹朋的重视,以至于最终被局限在徐州。
  反倒是曹朋离开海西后,与陈群开设银楼,才进一步提升了海西行会的地位。
  关键在于曹朋!
  所以当苏双得知曹朋过来的时候,临时改变主意,希望能得到曹朋的认可!
  在苏双看来,海西行会虽然发展迅速,并不是黄整那些人有本事。
  同样的环境,如果换做是他苏双在海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将行会的触角延伸至江东地区,乃至荆襄九郡。
  当时,他和张世平说:“黄文清、潘勇之流,皆短视之徒。
  曹友学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极佳的环境,可是他们却未给曹友学任何帮助。离开了曹友学,不出十年,海西行会必然衰落。若我是黄文清潘勇,定然和曹友学紧密合作,为他排忧解难。唯有得曹友学的支持,商贾才可以得到更大的发展。
  可惜,那些人都未能看出端倪……”
  按照苏双的想法,行会就应该为官府服务,为官府排忧解难。
  行会,不应该是独立于官府之外的机构,只能是官府的附庸。唯有这样,才可以获得官府更大的支持,获得更大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苏双的这种想法,已隐隐摆脱了这个时代的官商概念,而与后世的官商,有一定程度的相似。
  他希望能借此机会,与曹朋取得合作。
  他需要曹朋这张保护伞,同样的,苏双也知道,曹朋需要他这样的商人来支持!
  结果嘛……
  不出苏双所料。
  曹朋接纳了他苏双。
  但越是这种时候,苏双就越是清醒。
  曹朋接纳了他,但如果他不能给予曹朋足够的帮助,那么最终会被曹朋所抛弃。
  与他而言,这万里长征他才走出了第一步。
  如果想要得到曹朋的重视,他就必须要不断做出成绩……
  “苏双,我现在需要劳力,大批的劳力,而且现在就要,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机会来了!
  苏双轻声道:“公子想以最快速度获得劳力,还需找檀柘帮忙。”
  “哦?”
  “据双所知,檀柘帐下的汉奴,数量不少。”
  “可是……”
  “公子,檀柘乃贪鄙之人,好财货。
  昔年张世平在富平县,有一库藏。为的是存放货物,便于与那些胡人进行交易。张家灭亡后,他那库藏就少有人知晓。双愿将那库藏献于公子,以解公子之难。
  此外,檀柘开春就要出漠北,也正是为公子所用之时。
  得罪马腾?他没那个胆子,也不太可能大兴干戈……可是,这河西有许多独立的部族。若公子出手,必然会引发诸多变数。但如果是檀柘出手,嘿嘿,公子只需出财货便是,檀柘自会为公子效力。他这个时候,可不会有太多的顾虑……”
  让檀柘出兵攻打那些独立部落,掠夺人口。
  自己只需出些财货,便能够获得大量的奴隶和劳工……
  曹朋不由得暗自点头,称赞这个计划不差。如此一来,他不但能获得人口,还不至于背上骂名。
  “檀柘,会答应吗?”
  苏双不由得笑了,“公子放心,檀柘若不答应,只可能是公子给的好处不够……不如这样,明日一早,咱们和檀柘商议。到时候,我会设法为公子和檀柘定下交易。不出一个月,必可保证,令公子暂时不需要为人口的事情,操劳费心。”
  曹朋,眼中闪过一抹赞赏之色。
  他原本就是想要苏双出面,没想到这苏双如此识趣,甚至不需要他开口便应承下来。
  而苏双呢?
  也觉察到了曹朋眼中的赞赏之色。
  他心中同样感到高兴:至少在目前而言,曹公子已经认可了我苏家一门的存在!
第411章
谋臣猛将纷沓而来
  只是认可!
  但想要真正的迈进曹朋的这个圈子,苏双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至少在第二天,苏双就表现出来了这种努力的意识。当然了,作为一个商人,苏双可以轻松的掩饰住他的情绪,并在檀柘面前,表现出适当的对河西的关注。
  “北中郎将乃朝廷栋梁,当年在海西时,就令海西大治,由一个荒僻之地,变成今日东部富庶之所……唉,恨只恨双福薄,竟错失了一个大好的机会……”
  檀柘脱口而出道:“既然如此,何不定居河西?”
  他本来也就是随口那么一说,并不是太在意。
  苏双之前还没来得及告诉檀柘,他准备逃离中山国,随檀柘一同前往漠北。所以在檀柘看来,苏双也就是说说。哪知道,他这一开口,立刻引起了苏双的兴趣。
  于是喋喋不休的在酒宴上,询问曹朋在河西的规划。
  檀柘疑惑道:“苏公,你真要来河西?”
  “是啊,河北袁氏早晚必败!若本初公在时,尚可与曹公抗衡。但现在,本初公走了,袁氏诸位公子又不能齐心协力,彼此间争斗不休,实难以抵御住曹公。
  我苏氏和袁氏太过紧密,若留在中山国,早晚有灭顶之灾。
  我知北中郎将有大气度,不知道能否在河西,为我苏家安排一容身之所呢?”
  曹朋,恰到好处的表现出接纳的心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1/1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