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贼(校对)第7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0/1225

  “不,不是胡思乱想。
  也许乍看,这银楼平淡无奇,但仔细深究,却可以看出,这其中蕴含了许多玄机。”
  李儒让人准备酒菜,拿着那卷书,和曹朋讨论起来。
  说实话,曹朋前世不过一个警察,哪里懂得那么多金融上的事情?
  当初他设立银楼,主要是为了解决海西行会,与雒阳之间路途遥远,而交易量极大,运输钱币颇为繁琐的问题。除此之外,他并未想太多……不过,对于银行进行运营的一些基础方式,他也非一无所知。李儒问的问题,大都很浅显,所以解释起来,倒也算不得特别麻烦。当然了,若问的深了,曹朋一时回答不出,便借口需要考虑一二,推搪过去……可即便如此,李儒眼中却闪烁光彩。
  “如此奇思妙想,果然不凡!”
  李儒在听完了曹朋的介绍之后,忍不住连连赞叹。
  他犹豫了一下,为曹朋斟满一杯酒,轻声道:“只是公子这想法绝妙,却未能尽其用。若只是为了存取铜钱,方便交易而设立银楼,实在是有一点可惜了……”
  “哦?”
  曹朋眉毛一挑,“愿闻先生指教。”
  “其实,公子设立的银楼,用处远非如今这样。
  若操作得当,这小小银楼,胜似百万雄兵……嗯,让我想一想,该怎么来操作。
  公子,我有一比。
  凭此银楼,能使西川大乱!”
  曹朋不由得心里一动,“朋愿闻其详。”
第450章
东汉末年金融战
  李儒,却沉默了!
  良久后,他起身走到帐篷的角落,从一堆杂物中取出一个小盒子,然后走回来坐下。手掌轻轻摩挲那小盒子,李儒半晌后叹了一口气,好像下定决心般,将盒子打开来。灯光下,那盒子里有一串黑黝黝,看上去粗劣不看的钱币……
  “公子可认得此物?”
  曹朋伸出手,从李儒手里接过钱币,眉头却不由得一蹙。
  “这是……”
  铜钱大小和五铢钱小很多,但制作的相当粗劣。并且,那钱币上,没有任何文字。
  他认得出,这就是董卓时期,流行于市面上的无文钱。
  董卓控制朝堂,手里的铜钱不够,于是便开始私下铸钱。但铸钱需要用大量的铜,董卓手里并没有这么么的铜,便把民间的铜货、铜钟等铜制品销毁,铸造钱币。由于董卓改铸小钱,份量不足不说,还造成了大批的劣币充斥,使得物价疯狂上涨。短短时间,单谷价就上涨到了几万钱,乃至于几十万钱一石的地步。
  当时有这么一种说法,想要买一升谷物,就必须要拿着一升的铜钱进行交易……
  后来,人们开始自觉淘汰这种钱币。
  我不买了!
  于是乎,便出现了以货易货的情况,并造成了整个市场的物价,进一步的混乱。
  董卓所造的这种小钱,便是曹朋手中的‘无文钱’。
  李儒笑了笑,轻声道:“想必公子已认出这就是‘无文钱’。当年丈人掌控朝政,诸侯讨伐,使得丈人不得不退至长安。当时为扰乱关东,我便想出了无文钱的招数。短短两年,我使关东集市混乱,几乎破败……本来,若再坚持一二载,丈人便可以兵不刃血,夺取整个天下。可惜……于是,我便将此事藏在心中。”
  “无文钱,出自先生之手?”
  曹朋愕然,看着李儒。
  在他的记忆里,所有人提起‘无文钱’的时候,都会说那是董卓横征暴敛的敛财手段。
  却不成想……
  同时曹朋激灵灵打了个寒蝉。
  劣币淘汰良币!李儒这一手,不正是后世的金融手段吗?
  通过大量的劣币投入市场,造成某一区域,或某一国家的市场物价混乱,到最终崩坏。这样的手段,在后世倒是层出不穷,不值得奇怪。可是没想到这东汉末年,居然也有这种事情。无文钱造成的灾难,曹朋的记忆已经不多……不过时常听曹汲夫妇,或者邓稷夫妇谈及,在当时无文钱充斥时期的惨淡景象。
  以中阳山为例:曹汲当时为人修理农具,打造铁器,根本就不接受钱币,而是要求直接以货易货。但又由于这货值的分歧,时常会与人争吵,乃至于不欢而散。
  那几年,可真是痛苦!
  其实,曹朋也是少见多怪。
  他并不知道,这种初具雏形的金融战,在三国年代屡见不鲜。
  就以后世‘仁义’而著称的刘备刘皇叔,也曾经干过这样的事情。他在攻取巴蜀的时候,因军用不足,便铸造了一种名为‘直百五铢’的大钱,一钱顶百钱。
  后来,刘备在巴蜀称帝,自号为‘汉’,也就是后世所称的蜀汉。
  蜀汉的货币更加繁杂,除了直百五铢之外,还有太平百钱,定平一百等大钱。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那‘犍为五铢’。刘备通过这种铸币,不断聚拢蜀汉的财富。
  打个比方:比如民间的资金总量有一万钱,刘备铸造一个大钱,就能换民间一百五铢钱。那么,只要刘备铸造一百个大钱,就等于拥有了一万钱。听上去,社会财富似乎并未因此而产生变化……不过别急,当这一百大钱全部进入流通,兑换五铢钱或者购物时,你老百姓手里的一万钱,就同于贬值了一半,而另一半便流入刘备的腰包。
  或许,刘备是为了凑集军费……
  或许,他是为了充盈库府。但这种大钱充斥于市场中,所造成的危害,不言而喻。
  其实,不止是刘备,孙权也干过这种事。
  历史上,孙权就曾铸造过一种名为‘大泉五百’的铜钱,听名字就知道,一钱顶五百钱。到后来,还出现过‘大泉当千’、‘大泉两千’和‘大泉五千’这样的货币……好在孙权及时的发现,最后还是停止流通,并下令官府回收。
  不回收不成啊!
  因为这些大钱,差一点造成整个东吴的暴动……
  ……
  当然了,这些事情曹朋并不知道,当李儒说出了以劣币淘汰良币的计划时,他不禁感到吃惊。
  李儒道:“我的想法就是,先通过朝廷,以这银楼的名义,统一铸造五铢,以稳固中原局势。而后,公子设法铸造五铢,混以杂物,使其在外表来看与五铢钱相同。再将这大量的劣币,投入……比如,巴蜀!恩,就是巴蜀……巴蜀乃天府之国,今刘璋治下,尤以宽松。其物产丰富,粮米充足,正是凉州所需。
  公子通过河西郡商会,将大量劣币投入巴蜀,换取货物。
  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也许一两载,也许四五载,但是刘璋一开始决不可能觉查出来。待这许多的劣质五铢钱充斥巴蜀的时候,势必会造成大规模的货物价值上扬。刘璋想要再去治理,却已经晚了……即便是他愿意自己出钱,来换取这些劣币,估计也难有成效。这种情况下,巴蜀必乱。到时候公子出兵,便可兵不刃血,占领巴蜀之地。这是我的一个想法,但若要实施起来,还需要仔细筹谋。”
  尼玛,这不就是假钞吗?
  曹朋真的懵了!
  他诧异的看着李儒,有点回不过味儿来。
  但如果仔细想,又觉得这并非没有可操作性。
  但先决条件就是,必须统一中原的货币,以避免这劣币回流所造成的巨大冲击。
  银楼,等于中央银行?
  李儒言语中的银楼,岂不就是后世的中央银行职能吗?
  不过如此一来,银楼的所有权,肯定要被完全收回。此前,这银楼是在曹朋和陈群等人手中,如果真要实行这劣币淘汰良币的计划,那么曹操会第一时间,将银楼收回。
  如果说,历史上刘备孙权等人的做法,是为了凑集粮饷的话。
  那么李儒就是在有意识的利用货币,扰乱对方的市场,破坏对方的经济……
  这东西,可以搞吗?
  毫无疑问,可以搞!
  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的话,说不定三国征战,就无需持续太久。
  曹朋闭上眼睛,一边消化着李儒的计划,一边努力的回忆,这后世的金融战细节。
  他虽然只是刑警,可是看过,听说过许多这样的事情。
  于是,曹朋不断将他记忆里的那些金融犯罪手段提出,并通过李儒的不断改变,以适应这个时代的需求。到后来,李儒干脆拿起纸笔,记录并书写起来。不知不觉,天亮了……当李儒的亲兵走进小帐,想要叫醒李儒的时候,两人已写下了厚厚的一叠纸张。
  “天,亮了?”
  李儒丝毫不觉得疲惫,似乎又回到了当初为董卓谋划时的那种状态,极为亢奋。
  曹朋则觉得脑袋一阵阵发懵。
  站起来时,甚至有一种天旋地转的感受……
  “先生,今天就到这里吧。
  关键是,这些东西目前都只是一个轮廓,操作起来必然会有许多的具体问题。不如这样,请先生先筹谋起来,若需要我帮助,大可开口。我会寻找机会,向司空上奏,一步步完善这个计划……最好是,咱们一边做,一边完善,如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0/1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