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贼(校对)第7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2/1225

  曹冲想了想,朗声道:“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自古民以食为天,而王以民为天。由此可知,食货是根本。先生说:不知食货,不可以治天下!孩儿颇有感怀……去年孩儿就学时,先生曾赋诗一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孩儿当时并不太理解,可重读食货后,方知这食货之重。”
  曹操眼中,流露出欣喜之色,连连点头。
  打天下时,或许可以不知食货;但若治天下,怎能不知食货?
  如今,他在打天下;而未来,治天下的人,必须要懂得这民生经济。曹冲开始重视食货,说明他已经开始关注以后的事情。他才只有八岁,竟然就有这等眼光?
  不过,曹操心里随之一颤。
  曹朋似乎是在着重培养曹冲治天下的本领,难道说,他是在……
  这念头一出现,就再也无法抹灭。曹操脸上虽然带着笑容,可这心里却有些嘀咕。
  “嗯,仓舒所言,极有道理。”
  曹操说着话,拿起了另一本书,“小艾,这是谁写的?”
  “回司空,此乃舅父所著。”
  “是吗?”
  曹操翻开来,但见扉页上写着《三十六计》四个大字。
  好大的口气啊!
  他翻开扉页,往下看去,却见三十六计的总纲。根据其计谋类型,分为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计六种。这书中的开篇,便是胜战计,记载六条计策,分别是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和声东击西。每一条计策下面,都会有相应的注释,以及一些案例的注解。
  比如这瞒天过海四个字后面,便写着: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内。太阳,太阴。
  再往下面,则有三个战例,专门用于解释。
  而这些战例,大都出自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事,除此之外,还有楚汉之争,以及有汉以来的几次经典战役。这一看不要紧,曹操顿时眼睛一亮,连连点头。
  不过,这书里只注了胜战计,其他五个类型,并无记载。
  曹操忍不住问道:“小艾,何故未有其他战计?”
  “舅父今正忙于事务,故而还未写出来。这六条计策,是舅父在去年时派人送来,让我闲暇时学习。”
  曹操听罢,不由得轻轻点头。
  “那就是说,你舅父尚未完成此书?”
  “没有吧……月英舅母说,若舅父完成了,肯定会派人送回来。如今既然没有动静,想来是还未完成。”
  曹操忍不住感慨,“友学,真奇才哉。”
  环夫人轻声道:“仓舒这一年来,在官学中就读,回来时常说,先生讲解的无趣,不若友学生动。妾身是觉得,既然友学有此才能,何不让他回来,继续教授仓舒?总好过那那些迂夫子误人子弟。再说了,河西苦寒,让他留在哪里……”
  “妇道人家,懂个什么?”
  曹操忍不住呵斥道:“河西,乃节制西凉要地,更是关中北面屏障。
  当初友学建议立足河西,也是他自己的选择……而今,他刚站稳脚跟,怎能轻易离开?不过,夫人说得也有道理。仓舒聪慧,又有友学早先启蒙,已非同龄人可比。既然如此,以后就不比去官学就学,且让他随着性子,自行发展吧……
  对了,小艾!”
  “喏!”
  “日后若你舅父有新作来,一定要抄录一卷,送给我。”
  邓艾连忙答应,正准备退下来,却听曹操道了声:“且慢!”
  他扭头与环夫人低声说了两句话,环夫人一笑,轻轻拍了曹操一下,起身离去。
  不一会儿的功夫,就见环夫人带人回来。
  那奴婢的手中,还捧着一个托盘,上面摆放着几卷竹简。
  “小艾,拿回去,慢慢品读。”
  “这……”
  “此乃我所著《孙武十三篇注解》(亦即孟德新书雏形),尚未全部完成。我观你舅父所著三十六计,与我新书颇有相似,你既好兵学,就拿回去慢慢研读。若是有不解之处,可向你舅父提问。不过一定要把他的回信,抄录给我,如何?”
  邓艾闻听,万分欣喜,连忙躬身道谢。
  环夫人白了曹操一眼,却见曹操脸上露出一种高深莫测的笑容,令她心里一动。
  司空此举,莫非另有深意?
第452章
建安九年
  大军将动,会有诸多琐事。
  虽说荀彧解决了大部分问题,可曹操还是要做出一些安排才好。比如,许都兵权由谁节制?比如各项政务,该归谁打理?林林总总,看上去好像不多,可安排起来,却是极为繁琐。好在,随着夏侯渊自山东归来,使得许都安全可以保障。
  夏侯渊,拜卫将军……
  待处理完后,天色已晚。
  郭嘉正准备回去,却被曹操唤住。
  他随着曹操,来到后宅的书房里,见书房里的陈设,似乎有一些奇妙的变化。
  以前的坐榻和长案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太师椅和一张半人高宽大的书案。
  “这是友学在河西,根据胡人的家具做出来的新玩意儿。
  开春时,他派人送来了一套,还有八十卷伯喈公当年的藏书。据说,是昭姬背写出来。他让人在许都买一些能读书识字的婢女,说是要送给昭姬……呵呵,说起来也怪,昭姬颠簸流离多年,居然不肯返回故土,居然选择留在了河西。”
  曹操开篇,一副嬉笑之色。
  末了还眨了眨眼,透着一副‘你懂的’表情。
  郭嘉知道,曹操把他留下来,很可能是要讨论关于曹朋的事情。
  不过既然曹操不先开口,郭嘉也不会主动提起。于是笑呵呵道:“才子佳人,最是美谈。友学才学横溢,昭姬更是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在一起,留在河西倒也正常。”
  “哈哈哈,奉孝所言,深得我心。”
  曹操笑罢,脸色突然一变。
  “奉孝,近来可曾听到什么风声?”
  “哦?”
  郭嘉愣了一下,有点捉摸不定,于是摇摇头,轻声道:“最近嘉身体不适,故而很少留意外面。”
  不是我不关心,是我身体不好!
  曹操一笑,“我却听到了一些说法,言仓舒聪慧,甚得吾心,可以为世子?”
  那双细长的眸子,如鹰隼般,凝视郭嘉。
  郭嘉心里一动,故作惊讶道:“不会吧,仓舒年仅八岁,谁会那般无聊,言及此事?”
  “可是,子桓却信了。”
  曹操,步步紧逼。
  郭嘉道:“子桓公子年岁已长,若继续留在漆县,眼界不免狭窄。今返回许都请战,倒也是一个机会。河北之战在即,正是子桓建立功业之时,我看很合适。”
  曹操忍不住笑了!
  他想要套郭嘉的口风,可是郭嘉就是不往上靠拢。
  他摇摇头,“奉孝,你知我意。”
  郭嘉顿时沉默了……
  他知道,这一次他恐怕是无法躲避过去。于是,沉吟片刻后,郭嘉抬起头,正色道:“司空正值春秋鼎盛,何必急于立嫡?”
  “虽非我所愿,却不得不为之。”
  曹操叹了口气,轻声道:“子潃故去后,一直有人劝我。可我却总是无法下定决心。子桓沉稳,子建才高,而仓舒聪慧,皆上上人选。但问题是,子桓根基不稳,无甚功勋,难以服众;子建好清谈,才学虽高,可为名士却不足以当大事。仓舒……年纪太小,而子文好勇斗狠。我本想等过几年再想此事,但现在……
  做大事,当需早筹谋。
  有些事情若没个准备,万一发生,岂不是措手不及?
  袁绍昔年犹豫,而使河北混乱;此前车之鉴,我需及早筹谋,以免重蹈覆辙啊。”
  曹操说的很隐晦,但郭嘉却听出了其中的意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2/1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