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贼(校对)第8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0/1225

  虽说,步鸾不是正室,而且出身也很普通。但说较起来,这步鸾也是最得曹朋喜爱,最为懂事的人。她心思灵巧缜密,与郭寰那种北方女儿的大气不同,而是一种江南女子独有的温婉。她不会去争夺什么,但是每件事,都会办得合曹朋心意。如今听说步鸾怀了身子,曹朋自然不敢让她长途跋涉,于是便赶回红水县。
  距离诞下婴儿,时间还早。
  曹朋和步鸾郭寰商量了一下之后,决定还是搬去姑臧。
  同行的人,还有蔡琰母女。相比较红水县,姑臧位于河西走廊之上,蔡琰也早就想去看看。同时,她也想早日将那些书籍经典背写完毕。姑臧的条件,要优于河西郡。也许过些年,河西郡能迎头赶上,但就目前而言,姑臧还是最佳的选择。
  而且,步鸾和郭寰走了,她留在河西也没什么意思,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总不可能,让蔡琰找一帮子老爷们儿去交流吧。
  蔡琰既然要走,那么甄宓也要跟去。随行的还有两个从许都送来的女婢,都是很懂事,也能识文断字的女儿家。河北战事,已经落下帷幕。邺城告破,也预示着河北之争,将进入尾声。甄宓心里挂念家人,却也不敢在这时候,返回老家。
  听说黑山贼出山了!
  整个中山国,都陷入一派动荡之中。
  曹操在邺城大开杀戒,尽屠邺城百姓;张燕也在中山国纵掠抢夺,令人感到惶恐。
  好在,随着张辽和徐晃两人占领河间渤海两郡,中山国正渐渐的恢复稳定。
  即便如此,甄宓也不敢回去。
  她哀求蔡琰,通过蔡琰找到了步骘,而后送信回家。
  家中恐怕也很乱吧!
  不晓得母亲和兄长他们,是否已经有所准备?
  在蔡琰的劝说下,甄宓渐渐稳定了情绪。这次蔡琰要去姑臧,甄宓自然要跟随。
  “公子,确是好悠闲啊。”
  就在曹朋闭目在厅廨里歇息的时候,外面脚步声传来,步骘满面春风,走进来。
  “子山,快坐!”
  曹朋连忙站起,迎上前去。
  “这段时间,可是让子山辛苦了。”
  “公子此话从何说起?步骘在这里,安稳的很呢……远不似公子在武威经历风险。”
  两人客套了几句,步骘让人取来了一部账册。
  “这是河西郡,这些日子来的发展情况。”
  “呃,我实在懒得看,子山口述就是。”
  步骘点点头,翻开了账册,“今红水县人口,已超过了四万……”
  “怎么这么多人?”
  “一来,根据公子的吩咐,我加大了对羌胡异族的归化力度。公子给出如此优渥的条件,许多羌胡也愿意加入咱们。仅这几个月里,就有大小数个鲜卑杂种胡归化过来,人口大约在六七千人左右。同时,还要感谢高干,那家伙在河东用兵,造成河东百姓人心惶惶,故而过往几个月里,自河东迁入河西者,也有不少人……粗略计算了下,红水县增加了近五千人,而廉堡方面则增加了三千余人。
  秋后开荒的力度,势必要加大。
  河西地势偏高,故而我准备沿河水以西开荒,待来年,河西耕地可多达十万顷。
  这人口数量,将能突破四十万……”
  “那粮食方面如何?”
  河西人口四十万,也就代表着要增加近一半的人。
  曹朋首先考虑的便是这粮食问题。民以食为天……肚子不饿,才能建设家园。
  步骘说:“河西今秋的形式很好,我粗略计算了一下,六万顷田地,足以保证郡府各县的存粮。除此之外,苏行首已派出商队,入西川购粮……听说,今年西川风调雨顺,想必又是个丰收年景。成都的粮食,已降至二十贯一斛,比之中原,低了五倍之多。但具体能购来多少粮食,目前还不清楚,需苏行首确认。”
  西川?
  曹朋眼眉儿一跳,心里不由得一动。
  李儒,已开始行动了吗?
  他当初把这桩事情交给李儒,说好了不会去过问。
  所以具体李儒是怎么安排,又是怎么展开行动?曹朋并不是特别的清楚……
  但既然李儒行动了,那么他就必须要加快在许都的活动。
  想了想,曹朋点头。
  “来年,还要投入多少?”
  步骘犹豫了一下,轻声道:“公子若暂时停止向漠北购买奴隶的话,估计不会投入太多;但如果继续购买奴隶,只怕还需要一大笔投入。具体的数量,我也要和苏行首商议过后才能确认。但步骘粗略计算,至少也要八千万钱以上……”
  一旁聆听的庞德庞明兄弟,心里一个劲儿发颤。
  不到河西,不知道什么叫做败家。
  只听曹朋他们商谈的数目金额,就让人感觉头皮发麻。动辄就是逾亿,少则也要几千万。
  庞德算是知道,什么叫做财力雄厚。
  武威郡也算是家底比较厚实,可满打满算,恐怕还不如人家说句话功夫花费的钱帛。
  殊不知,这许多钱财,已经快耗尽了曹朋的腰包。
  从他在海西组建行会开始,官售粗盐,贩卖盐引,这些年的收益,几乎全都砸在河西。当然了,他动的是他自己的腰包。奉车侯府自然还有一笔收入,他不会去动用。可即便如此,曹朋也感到了压力。八千万,还真他妈要了我的亲命!
  “购买奴隶,不可以停止。
  不但不能停止,还要加大力度……苏双那边恐怕一时间也难以在扩宽路子,咱们要再想办法。朔方还没有乱起来,鲜卑还不足以伤筋动骨。子山,这件事你不要管,这笔钱不从库府里出,我会通过商会想办法解决。八千万,还太少!”
  朔方的南匈奴之争,似乎渐渐落下帷幕。
  刘豹占居朔方,并且和高干勾结在一起,很快稳下了阵脚。
  相比之下,去卑在河套以外,就显得有些吃力。他背后还有一个轲比能的鲜卑,时时威胁他的地盘。若不是曹朋把檀柘请去漠北,与去卑联手,恐怕他已经支撑不住。买卖奴隶,现在是檀柘和去卑手中一大财源。如果曹朋停止了收购,两人恐怕很难在支撑下去。哪怕是给他们信心,曹朋也只有不断加大力度……
  轻轻搓揉面颊,曹朋苦笑道:“我就知道,子山来找我,必然不是什么好事。”
  “好事吗?”
  步骘笑了,“要说好事,还真有一桩。”
  他拍了拍手,就见两个亲随抬着一筐走进来。
  “公子,可知这是何物?”
  曹朋扫了一眼,眼角一动,“石墨?”
  “正是……前些时候,耿钧在巡视的时候,在县城西北,就是当初公子剿灭石魁的黄花林,发现了这种石墨。不过呢,好像和我们以前所见过的石墨有些不同。”
  “不同?”
  曹朋站起来,走到那筐子旁边,伸手从里面取出一块黑乎乎的东西。
  “焦炭?”
  曹朋认出,这黑乎乎的东西并不是普通的石墨,而是焦炭。
  黄花林怎么会出现这种东西?
  在曹朋的记忆里,焦炭似乎是要经过加工才能生成。记得小时候,家乡就有一座炼制焦炭的工厂。说是要把烟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一千度左右,在经过干燥,热解,熔融,粘结、固化和收缩之后,最终才能形成焦炭。这个过程,叫做高温炼焦,也叫高温干馏。
  这玩意儿,可是高炉冶炼、铸造不可或缺的物品。
  其实,早在汉代,人们就发现了煤炭。
  只不过当时很多人并不认得,曾有人请教白马寺的高僧,说这叫做‘劫灰之灰’。
  古人,敬天地,敬鬼神。
  并不敢大肆进行开采。只是在那煤炭裸露之地,捡来使用而已,所以不算太普及。
  曹朋把焦炭扔在筐里,想了想,突然道:“子山,把耿钧找来,让他带我去黄花林看一看。”
  “喏!”
  耿钧,如今是红水县的兵曹,在李其手下效力。
  曹朋和庞德兄弟匆匆走下城楼,早有军卒备好了马匹。
  他翻身跨坐马上,刚要离开,却听到城门口上,传来一阵骚乱嘈杂的声音……
  “我们是曹将军的家眷,何故阻拦我等入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0/1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