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贼(校对)第9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8/1225

  史阿倒是没有保留意见,将他的想法一一说出。
  可是,这依然无法打消曹朋心中的疑虑。
  司马懿,真的死了?
  我不相信!
  史阿也说了,司马懿是个很沉稳,懂得进退,知晓趋吉避凶的家伙。以当时的情况而言,他若是见情况不妙,说不定会立刻撤走。事实上,这家伙凭借这种趋吉避凶的本领,活生生磨死了曹操,磨死了曹丕,磨死了曹叡,磨死了诸葛亮,磨死了当时忠于曹魏的大多数人。
  而后,他乘势崛起!
  在这一点上,司马懿比诸葛亮厉害。
  而且他知道培养人才,三国末期的魏国名将,勿论是杜预、羊祜这些人,与司马氏颇为亲近。
  浑不似诸葛亮死后,蜀汉人才凋零……
  这么一个人,就这么死了?
  如果是在曹朋刚重生时,他可能会相信。可现在,他不信……
  当初,长安大乱,很多人都说李儒死了。可谁又能猜测到,李儒跑到雒阳,改头换面的活着。若非曹朋的出现,说不定李儒现在躲在什么地方,当一个逍遥快活的富家翁。司马懿不见得比李儒笨,李儒能够在长安当时那么混乱的局势下活命,难道司马懿就不知道躲避?
  问题是,如果司马懿活着,他人在何方?
  这让曹朋,感到有些头疼!
  按道理,司马懿的老爹还活着,而司马氏整体归附曹魏,他不可能一声不响的,就人间蒸发。
  除非……
  他效仿李儒?
  曹朋激灵灵打了一个寒蝉,猛然坐直了身体。
  “公子,你怎么了?”
  杜畿觉察到了曹朋的反应,连忙疑惑的问道。
  “伯侯,你说如果司马懿没死,他为什么没有露面?”
  “司马懿没死?”
  杜畿疑惑的看着曹朋,半晌后轻声道:“若司马懿没死,定然恐惧。”
  “哦?”
  “世子战死,可他却活着。
  我听说,当初司马懿投奔司空的时候,司空对他的印象并不是太好。但后来是卞夫人一力推荐,他才成为世子的幕僚。如果他活着出现在司空面前,保不住司空会对他下毒手。即便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曾经有恩于司空,可在这件事情上,怕也是无能为力,保不住司马懿性命……史阿死战跛足,犹被断去手筋。那如果司马懿活着,恐怕是……所以他没有露面。”
  曹朋,点了点头。
  这很有可能!
  虽说史阿无法和司马懿相提并论,但如果曹操真的起了杀心,司马懿还真就活不了。
  “伯侯,若他活着,会藏在何处?”
  “这可就不好说了。”杜畿笑着摇摇头,“司马氏乃河内大族,亲眷颇多。其三代为官,还是有些门生故吏。不过,若我是司马懿的话,惹出这么大的祸事,绝不会返家躲避。因为,即便是司马防,也未必能护他周详……司马氏家族庞大,累世官宦。其根基是在温县,但是……”
  “但是什么?”
  “我依稀记得,司马懿的高祖司马叔平,曾为豫章太守;而司马叔平之子司马量,也曾履任豫章……一般而言,两代在同一地为官者,甚少。而司马家恰恰曾两代在豫章为官,其根基亦非同小可。虽其后两代,未履豫章,但其基业,却非两代可以消除。司马氏,是否在豫章存有根基?若有,那我为司马防,会使司马懿前往豫章,隐姓埋名,积蓄力量以待时机。”
  “豫章吗?”
  那可是江东的地盘。
  豫章郡始建于西汉初年,在东汉时,领21县,绝对属于上郡之列。不过后来,孙策分出两县,领庐陵郡;孙策死后,建安十年,也就是在前一年,孙权又把豫章郡分为彭泽郡和鄱阳郡,把豫章郡一分为四。由于豫章是水军重地,所以孙权非常重视。所任官员,皆心腹之人。
  即便是曹操派人去豫章寻找,也未必能找到当初司马氏的根基。
  更何况,随着曹丕的死,曹操似乎也不想在追击责任,所以权作司马懿已死,不再过问。
  而司马氏,似乎也当司马懿不存在。
  可是,真的不存在了吗?
  曹朋深吸一口气,突然觉得,心里面好像压了一块石头,沉甸甸的有一种喘不过气的感觉。
  算了,且把这件事放在一旁。
  待日后,再去打听吧……
  想到这里,曹朋将面前的酒水一口喝干,而后看着史阿问道:“史老大,你可愿意留在我身边?”
  “史阿一废人,蒙公子不弃,愿意收留,岂敢推辞。”
  史阿也想通了!
  曹朋都不怕,他又怕什么?
  举起酒杯,他一饮而尽,“虽说俺手残了,脚跛了……可是一身所学,都存在脑袋里。公子若用得上我史阿,只管吩咐。别的我不说,至少牵马缀镫,史阿倒也做的,但望公子不弃。”
  牵马缀镫?
  那简直是大材小用。
  曹朋道:“既然如此,史老大且先住下,不必拘束。
  至于干些什么,你随意就是。不过我还是那句话,你右手虽残,尚有左手;你脚虽跛了,可还能骑马。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我相信,王师教出的徒弟,绝不是随随便便,就放弃的人。
  来,咱们满饮此杯,明日还有事情要做。”
  杜畿和史阿不敢怠慢,连忙举杯饮酒。
  青铜爵重重的砸在了桌子上,曹朋站起身来,负手走到门口,片刻后,他突然道:“起风了!”
  ……
  夏秋相交,起风最正常。
  清晨,曹操负手于花园之中,聆听着羊衜的汇报。
  “如此说来,阿福也算是以大欺小了。”
  羊衜笑了,“以大欺小倒算不上,不过的确是狠狠的煞了一下周不疑的威风。不过,他在酒宴上所说的那些东西,不免匪夷所思。那海外蛮夷,果真也有那等见识过人的高士存在?卑职还是觉得,这事儿有些玄乎……欧罗巴,希腊……还有那个什么亚里士多德,卑职从未听说过。”
  曹操笑着摇头,“子路,你没有听说过,不代表就不存在。
  阿福是个谨慎的人,决不可能无的放矢,胡言乱语。他既然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这些,那必然是确实存在。呵呵,不知天下之大,焉论天下之事?阿福这句话说的不错,我也甚感有趣。
  至少那大秦国,还有波斯,是确实存在。
  恩,若北方战事结束,我倒是有心派一队使者,出使一番。就按照阿福说的那样,从西域一路过去,好生的去看一看,这九州之外的世界。呵呵,说不定,还会有令人惊喜的收获。
  只是,我有些奇怪,阿福这些事情,又是如何知晓?
  还有他说的那本什么《历史》,还有什么《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又是什么样的书呢?能得阿福这样推崇,必非普通文章。若是能有机会,倒真想看看,真想看看啊……”
  说话间,曹操脸上,露出悠然神往之色。
  ……
  曹朋并不知道,他在毓秀楼那一番话,引起了多么巨大的反响。
  第二天,孔融带着应玚前来拜访,也仔细的询问了一下,曹朋所说的那些事情,是否存在。
  曹朋当然,予以肯定。
  当孔融问及他是如何知道的时候,曹朋也早有准备。
  他顺水推舟的把这件事,推给了那位他素未谋面的仙长。不过,他并没有说出左慈的名字,但只要是了解曹朋过往的人,大都知道,在他幼年时,曾得一道人教授,才有而今之杂学。
  孔融,对那位道长,不由得悠然神往。
  他来找曹朋,还有另一件事。
  那就是希望曹朋,能为应玚引介一下。这对曹朋而言,并不是一桩难事,勿论是他姐夫邓稷,还是他老子曹汲,亦或者尚书府的荀彧,或者司空曹操,其实说白了,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不过,曹朋并不想把这位建安七子之一,推荐给其他人。
  他即将前往南阳,需要大量的人手来组建班底。
  虽说,他已经招揽了杜畿,并派人前往东郡,向邓稷借调邓芝。对了,还有一个不知道是否能招揽过来的卢毓卢子家,满打满算,也仅止三个人而已。这远远不够,绝对不够……想他在西北时,不过河西五县,手底下就聚集了多少人才?庞统徐庶孟建庞林……其幕僚之庞大,也使得他可以顺利的平定西北之乱。而今,南阳郡的状况,远不是河西郡可以相比。
  一个仅仅三人的幕僚班底,肯定不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8/1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