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贼(校对)第9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0/1225

  这时候,诸葛亮才算是正视曹朋的存在,只是荆州距离河西遥远,他始终无法深入了解曹朋。
  后来投奔了刘备,又从刘备的口中,零零碎碎的听说了不少曹朋的事情。
  诸葛亮这才算对曹朋,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从内心而言,诸葛亮并不把曹朋看在眼中。在他眼里,曹朋徒有虚名,不过是运气好一些罢了。以曹朋的出身,注定他不可能有太大成就。哪怕他后来归附曹氏,成为曹氏族人。诸葛亮依旧不屑一顾。曹朋那个‘曹氏族人’的身份,着实不靠谱,未尝不是曹操拉拢人的手段。
  诸葛亮,出身琅琊豪门,累世官宦,有着寻常人所没有的傲气。
  历史上说他耕读南阳,居住茅屋。可这并不是说,诸葛亮的家境有多么贫寒。事实上,他家境并不算太差,至少也是个中上的家境。所谓耕读南阳,在东汉末年,是一种风尚。不止是诸葛亮耕读,当时很多文人雅士,都有耕读的习惯。就好像后世在城市里过的累了,于是向往田园生活,跑去农家乐的性质差不多。至于居住茅屋,同样也是一种特立独行的手段。
  不过,自从归附刘备之后,诸葛亮并未大权独揽。
  盖因他过于年轻,也没有经过刘备三顾茅庐。而刘备的手下,还有荀谌这么一个谋士的存在。
  勿论是从名望,身份,地位,还是出身,诸葛亮与颍川大族荀氏出身的荀谌相比,终究差距甚多。
  “兄长何必担心,想那小贼有何本事?不过是靠着小手段,骗取今日之声名。
  小弟不才,愿领一部兵马,杀奔舞阴,将那小贼项上人头取来,为兄长下酒……”
  张飞长身而起,振臂呼喝。
  哪知道,刘备却扫了他一眼,冷冷道:“翼德有此心,我心甚慰。然则曹朋,却非那只知小手段的无能之辈。你休要呱噪,且坐下来,听军师如何应对,莫要再效仿当年,莽撞行事。”
  说起来,刘备和曹朋有过三次交锋。
  其中两次,都是张飞挑起的事端……
  第一次,张飞在下邳抢走了曹朋送往曹营的粮草辎重,还打伤了曹朋的人。以至于曹朋一怒之下,率部堵住刘备营门,砍断了刘备辕门大纛;第二次,则是张飞要硬抢驿站的房舍,和曹朋再次发生冲突,甚至于连坐骑都丢了。至于第三次嘛,却非曹朋主动。纯粹是因为曹朋为朱赞报仇,不小心揭发了刘备的阴谋。并杀死了陈到的兄长,令刘备计划随之败露。
  总之,刘备和曹朋之间,于公于私,都有着不可磨灭的深仇大恨。
  诸葛亮沉吟良久之后,轻声道:“曹友学诡计多端,且又是南阳郡人,很容易得到南阳本地豪强的支持。主公欲坐稳南阳郡,需从两方面来着手。一方面,对曹军持续施加压力,使曹朋无法腾出手来,进行梳理;另一方面,要加快拉拢南阳本地豪强,使曹贼难在南阳立足。
  亮有一计,却不知能否奏效。”
  “愿闻其详。”
  “今曹朋初至南阳,根基未稳。
  观此人过往手段,每到一地,必会推行屯田之法。想必他来南阳郡,也会用如此手段……主公可命人传信各地豪强,言曹朋将推行屯田,丈量土地,清查家奴人口。想必那些豪强子弟,必不甘如此,甚至会产生抵触行为。一旦曹朋推行屯田之法,定会遭遇抵抗,而主公可趁机出兵,将曹朋赶出南阳郡。”
  刘备闻听,不由得大喜。
  “除此之外,主公还应与曹朋下马威。
  不知主公可听说过岑公孝的故事?曹朋虽说是南阳人,可是在南阳郡却毫无根基,何不效仿岑公孝之事,令其无法立足?”
  岑公孝,本名岑晊,棘阳人。
  此人乃南阳大族棘阳岑氏子弟,与刘表等人,并称江夏八俊。
  论其出身,乃东汉开国之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岑彭之后。其父岑豫,曾为南阳太守。
  岑晊才高有大志,五经六艺无不洞贯。
  时南阳太守成瑨为南阳太守,岑晊为功曹。成瑨的命令,甚至无法走出太守府大门,整个南阳郡,皆有岑晊掌控。以至于当时有谚语说:南阳太守岑公孝,弘农成瑨但坐啸。这但坐啸的意思,就是闲来无事。成瑨是朝廷钦命南阳太守,却根本无法掌控住南阳郡的局势。
  以至于他的功曹岑晊,更似南阳太守。
  诸葛亮的意思,非常简单。
  就是让刘备出面,撺掇南阳郡豪强入郡廨幕僚,架空曹朋。
  相比之下,曹朋虽然是南阳郡人,却非豪强出身,也不太容易被南阳本地豪强们轻易接受。
  一旦曹朋被架空,那么刘备也就能获得更大的空间。
  诸葛亮这一计,确很高明。
  只是荀谌看了他一眼,眼中闪过不屑之色。
  你诸葛孔明这是什么狗屁计策?你这样一来,固然可以令曹朋无法立足,可莫忘记了,你抬起了荆襄世族,却也为主公将来,留下了巨大的隐患。日后,这些豪强世族可以架空曹朋,也能架空主公。那么主公即便是南阳之主,又有何用?南阳豪强,恐怕更愿意追随荆襄世族。
  可荀谌也不好当众反对,因为他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妥善的对策。
  沉吟片刻后,荀谌突然开口道:“主公,既然曹友学来到了南阳,您甚至南阳之主,岂能没有表示?”
  “友若先生的意思是……”
  “我估计,曹朋来到南阳,会暂时治于舞阴。主公当遣使者前往,以探听那曹友学的虚实。”
  荀谌有一种感觉,虽说曹朋在海西,在河西,先后都是以推行屯田而打开局面。
  可是在南阳郡,他断然不会如此。
  因为,南阳郡的情况,和海西、河西,截然不同。
  曹朋并不是那种一招鲜,走天下的主儿。相反,他很会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情况,来推行不同的政策。他在海西和河西,都曾推行过商业。但事实上,两地推行的手段,却不相同。
  在海西,是以民办为主,设立九大行会,以加强民间商业的竞争力。
  这是因为,海西坐于江淮地区,而江淮的商市,本就发达……可是再看他在河西郡的手段,却是以官方而进行推广。设立河西商会,几乎就是一个官方的组织。通过官方进行贸易,掌控,来加强河西郡的商业繁荣。两个地区,两种手段,也说明曹朋非是墨守常规的人。
  这种人,绝不能以常规的心态来对待。
  他在海西、河西推广屯田,却未必会在南阳推行……
  但是他的手段,究竟是什么?
  荀谌一时间,也无法猜测出来……
  可他没有办法当众说明,一来是照顾诸葛亮的面子;二来嘛,诸葛亮的主意,在短时间里,还是能够产生效果。所以,荀谌决定,暗中观察一下,对曹朋做出了解之后,再做打算。
  刘备问道:“那派何人前往?”
  荀谌想了想,“马孟常素有名望,而且能随机应变。
  可以使其出使舞阴,探听曹朋的深浅。嗯……还可以让子龙随行,也能给予孟常足够保护。”
  刘备闻听,欣然应允。
第563章
隐忧
  曹朋是谁?
  就在刘备开始为曹朋的到来而感受到巨大压力的时候,整个南阳,甚至于荆州,都在谈论这个名字。
  年关将近,襄阳迎来一场大雪。
  刘表靠在床榻上,疑惑道:“孟德何以令小儿独当一面?”
  言语中,透着万般的不屑。
  但是在床榻旁边的蒯越蒯良、蔡瑁张允,伊籍李珪等人,却知道刘表有些言不由衷。事实上,刘表的确是感到可惜!这曹朋,原本应该是属于他的手下!却不成想被黄射逼走,远赴许都。
  当年,黄射九女城逼反曹朋的事情,刘表怎可能没有听闻?
  他可至今仍记得,庞季兄弟跑到州廨当中,愤怒质问,令刘表哑口无言。只是当时刘表也没有在意。一个是微不足道的草民,另一个则是江夏黄氏子弟,他心腹爱将黄祖的儿子。孰近孰远,自然能一目了然。而庞季兄弟虽然对此不满,也仅仅是质问了一番,便没有下文。
  因为他们知道,这件事不可能有结果。
  最终,庞季兵势,而庞德公入鹿门山隐居,从此不问世事。
  这件事也就慢慢平静下来。
  直到两年后,曹朋在东陵亭以一篇陋室铭而扬名时,才引起了刘表的关注。
  刘表对有文采的人,有着莫名的好感。他本身就是当时的八顾之一,在荆州更被称之为江夏八俊。治理荆襄,除了最早期的严苛铁血之外,基本上是以文而治。当他看罢陋室铭后,也不禁连连称赞。不过当他问过了身边人,这曹朋是何来历之后,便立刻抛在了脑后……
  再往后,曹朋做八百字文,望父成龙,为当时佳话。
  刘表再次对曹朋产生了兴趣,曾私下里对左右人言:可惜我有良才,却不得为我所用……
  直到那时候,他开始感到后悔。
  八百字文以后,曹朋一发不可收拾。
  三字经,弟子规两篇文章出世,得曹三篇之名。
  刘表若放在后世,绝对是那种文学青年的典范。看罢三字经后,忍不住扼腕长叹,深感可惜。
  那也是刘表第一次,对黄祖表示了不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0/1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