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戚(精校)第15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35/1780

  虽然郭氏家道中落,可毕竟也是官宦之家。
  刘闯片刻之后,便冷静下来。摇头苦笑一声。这笔子烂账,恐怕是算不清楚了!甄宓成了自己的老婆,而郭寰则嫁给了司马懿。甚至连那位孙夫人,如今也嫁给了诸葛亮。真的是乱成了一团麻。刘闯重生以来,改变的不仅仅是这天下大势,顺带着也改变了不少人的命运。
  很难说这件事究竟是好是坏,左右司马懿喜欢。娶了也就娶了……
  ”嗯,那你派人去和她家里说一下,过些日子一起返回燕京。
  估计仲达也要回燕京述职,正好把这件事也操办了。了我一桩心事。“
  诸葛亮闻听,忙躬身应下。
  建安八年十二月中,刘闯在安抚了邺城之后。便下令返回燕京。
  徐盛。拜魏郡太守,屯兵于内黄,防范曹操的偷袭。同时又任命萧凌为邺城校尉,协助徐盛对魏郡进行安抚。不过,冀州打下来,刘闯也面临一个问题。诸葛亮向他建议,迁都邺城。
  邺城城大。又位于冀州,经袁绍经营,颇为繁华。
  虽历经几次大战,但邺城整体的情况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人口减少了一些,但相比之其他地方,依旧属于河北的政治经济和军师中心。诸葛亮的建议,倒也不是无的放矢。历史上曹操便建都于邺城,成就了曹魏基业。可不知为什么,刘闯对邺城却有一些抵触的情绪。
  邺城虽好,但一来是太容易受战火波及,二来这地方很邪性。
  袁绍亡于邺城,曹魏建都邺城,到头来也只是昙花一现……刘闯并不是那种很迷信的人,但一想到这些,还是觉得邺城这地方,根基不够稳固。加之他后世那种大帝都思想,对燕京是念念不忘。没错,幽州虽然苦寒,燕京的规模也不够大,可那毕竟是他一手建造出来。
  ”孔明,非是我不听你所劝,实在是这邺城非我所想。
  这里方连续经历大战,若冒然从幽州前来,势必会增加许多负担。我也知道,你是希望我在邺城稳固士人之心。但……
  这样吧,我拜荀谌为冀州刺史,可安冀州之心。“
  荀谌,刘闯三大谋主之一,又是刘闯的丈人。
  最关键的是,他此前便效力于冀州,在冀州的声望也不低。让他坐镇冀州,便形同刘闯前来,一样能够起到安抚民心的作用。
  虽然诸葛亮不清楚刘闯为何不愿意来冀州,也不明白他为什么对燕京如此重视。
  可既然刘闯这么说了,他自然不好再继续劝说。
  左右燕京二期工程已经结束,围绕着大将军府而修建的一座新城,和旧城连为一体,面积至少扩大了两倍有余。而在这一年里,虽然说战事不断,可燕京的人口却一直在持续增加。
  据十月统计,燕京人口现在已逾十万。
  而且伴随着城市的进一步扩大,可容纳人口近三十万。
  或许,这种规模和洛阳长安无法相比,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可以比拟许都和邺城的规模。
  接下来,只要持续发展下去,燕京必然能够成为北方最大的城市。
  更何况,燕京第三期工程已经有了规划。
  据说,三期工程将会并掉昌平,而城市规模也将在现有基础上再扩大两倍。若如此的话,整个燕京便可以达到洛阳和长安的规模,甚至有可能超过洛阳和长安,成为第一大城市。
  这,也将有益于北疆的稳定和繁荣。
  诸葛亮很清楚,刘闯下一步必然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中原,而对于北疆的关注程度,将会随之减弱。而燕京适时扩建,会有助于加强幽州和并州百姓的信心,进一步巩固刘闯的统治。
  幽州,是刘闯真正起步的基业所在,绝不能出现任何偏差。
  想到这里,诸葛亮觉得,他似乎有些明白了刘闯的真实意图……
  ”拜荀公为冀州刺史,的确是最为适合。
  只是这样一来,大将军府未免会人手不足。元常先生前往凉州,许攸如今坐镇平原。而荀先生如果在离开大将军府,大将军府内的力量恐怕会随之被削弱,这样是不是有些不妥呢?“
  是啊,三大谋主。荀谌为冀州刺史,徐庶在成亲之后,也要返回凉州。
  只剩下诸葛亮一个人,他也不免感到压力山大。
  哪知道。刘闯却笑了!
  ”放心,大将军府的力量非但不会被削弱,还会再增加一些。“
  ”哦?“
  诸葛亮闻听,顿时来了兴趣。
  ”莫非兄长又招揽来了什么能人贤士吗?“
  说实话。诸葛亮对刘闯的眼光是非常敬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35/178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