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戚(精校)第8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0/1780

  如今他身份变换了,地位提高了,也就无法再像当年那样,凭着一腔血气肆意妄为。做臣子的时候,羡慕主上手握大权;可是做了主上,又会羡慕臣子的逍遥。至少他无法像当初那样,随着叔父刘勇,带着三十六个人就敢去肆虐徐州。他现在,需要考虑更多的事情。
  乌丸人的袭击,与其说是蹋顿的试探,倒不如说是袁绍的试探。
  对这一点,大家都心知肚明,可是却不能摆在台面上去说。只要刘闯现在不站出来,就还有寰转的余地。可如果刘闯走到台前的话,一旦袁绍追究起来,事态也就会随之变得复杂。
  大家都留了可以和解的余地,接下来就看,谁的手段更加高明!
  幽州,涿郡。
  袁绍三子,长子袁谭,次子袁熙,少子袁尚。
  袁绍最爱袁尚,而长子袁谭则因为年长,资历最深,故而声望最高
  俗话说的好,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虽则在袁绍这里发生了一些变化,可不管怎样,和袁熙都没有关系。袁熙生母张氏,本为袁绍妾室。所以他的出身,从一开始便是庶出子。
  哪怕袁绍也是庶长子的出身,但是在袁熙身上,却看不出一点关照。
  因为袁熙之下。尚有一个袁尚。
  袁尚的母亲还在世,而袁熙的母亲,早已经过世。
  在《三国演义》里,对袁熙的着墨并不是很多,甚至可说是一笔带过。
  如果袁熙不是有一个国色天香,被后世人传为洛神的甄宓为妻子,恐怕许多人对他根本不会留意。
  三国演义之中,对袁熙的评价是’为人柔懦难成‘。
  可在《三国志》当中,却有这么一段记载:袁尚袁熙与乌丸逆军战。败走辽东。
  袁尚为人有勇力。与夺取公孙康众。公孙康先置精勇与厩中。而后请袁尚袁熙前来。待袁尚袁熙抵达后,公孙康伏兵尽出,将两人缚之。令其坐在冰凉的地面上。袁尚感觉很冷,于是向公孙康请求一张席子。可袁熙却说:头颅方行万里。何席之为?随后两兄弟被公孙康斩杀。
  由此可见,袁熙并不是如三国演义中所评价的那样’柔懦‘。
  只可惜,他不得袁绍所重,后来又夹在袁谭袁尚之间难以决断。
  最后更因为自己的兄弟,得杀身之祸……或许袁熙确是’柔懦‘,但临死之前,他表现的比袁尚更为出色。
  不过,此时的袁熙,尚不知自己未来的命运。
  袁绍任其为幽州刺史之后,他便孤身一人,来到了涿郡。
  身边,也没什么谋士,除了一个从小跟随自己的家臣袁朝年之外,便只有妻家给他请来了一些幕僚和辅臣。也难怪,袁绍手下虽然人才济济,可袁熙地位尴尬,不得袁绍重用,自然也没有人前来辅佐。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袁谭和袁尚二人身上。而那些顶级谋士,则不屑于投靠任何人,袁熙夹在中间,自然也就变得极为难过。好在,袁熙的妻家甄氏,是中山国无极望族。家中颇有钱财,所以才不会让袁熙显得很狼狈。同时,甄氏还为袁熙请来河间名士卑湛为袁熙幕僚。这卑湛经明行修,更与袁绍手下号四庭柱之一的张郃,关系密切。
  张郃执掌大戟士,乃袁绍身边近臣。
  卑湛与之交好,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请张郃为袁熙说话……
  可以说,甄氏对袁熙,绝对是付出良多。
  涿郡刺史府中,袁熙正查阅卷宗。
  ”显奕,我来幽州,已半月之久。
  听说那刘闯,已经抵达辽西,你为何拦着我,迟迟不肯让我就任?“
  在一旁,端坐一人。
  身高在八尺开外,膀阔腰圆,姿容甚伟。
  此人,便是新任辽西太守,曾与袁绍曹操一同拜西园八校尉之一的淳于琼。
  在三国演义当中,淳于琼以一副酒囊饭袋的形象示人。
  但实际上,且不说淳于琼能力如何,单以他形象而言,也算得上是美男子,而且出身不俗。
  淳于琼乃颍川人氏,早年和袁绍交好,为奔走之士。
  但其人生性贪婪,又好饮酒,故而渐渐从核心阶层淡出,却依旧享有极高的声望。
  袁绍对淳于琼,绝对是万分信任。否则在袁绍接手冀州,治于邺城的时候,不会让淳于琼为渤海郡太守。而官渡之战的时候,淳于琼更多是因为轻敌所致,最终被曹操偷袭乌巢成功。
  不过,历史上的淳于琼,并未做曹操俘虏,而是战死于乌巢。
  袁熙放下手中卷宗,走上前为淳于琼满上一杯酒水。
  ”叔父莫着急,侄儿这样做,并非故意刁难。
  你也知道,大将军对刘皇叔颇为忌惮,故而才遣你前往辽西。然则这刘皇叔究竟是怎样性情?我们实际上并不是特别了解。外界说他,性情暴烈,刚愎自用,而且颇有些冲动莽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0/178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