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骚(校对)第1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739

  “您老圣名!”封寒赞了一句,刚要把话题扯到爵位上,突然听到“喵”的一声。
  一只白猫从门缝钻了进来,先是脑袋,然后是雪团般肥胖的身子,最后是一只长长的粗粗的挺直的高高翘起的黑色尾巴!
  “哇,雪里拖枪!”封寒惊叹道。
  苏鸣鹤笑笑:“你还知道这种猫的名字?”
  “哈哈,我也很喜欢猫的。”封寒笑道,并对雪里拖枪招招手,然而那家伙并不鸟他。
  雪里拖枪不是猫品种的名字,而是古人对不同花色的猫咪的雅称,即全身雪白,只有尾巴是黑色的,就叫雪里拖枪,另外还有金被银床、四时好等,可见古代我国人民也有不少猫奴,取得名字都这么好听雅致。
  封寒知道雪里拖枪,一是因为看了马未都先生的节目,他的观复博物馆里就养着不少流浪猫,叫做“观复猫”。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看苏嬛的《懒猫团》,书中主人公也养过一只类似雪里拖枪的猫,不过那只是全身乌黑,只有尾巴是白的,它是反雪里拖枪的,所以苏嬛在书中给它命名为“煤堆小白杨”,倒也很生动形象。
  这只雪里拖枪不理封寒,倒是在苏鸣鹤裤腿边蹭来蹭去,一副讨好的模样。
  苏鸣鹤自鸣得意道,“这小东西聪明着呢,知道我被大夫禁食油腻,每次吃饭的时候,它就守着我,本该我吃的肥肉全都归了它,我女儿都说它胖了一大圈,快成猪了。”
  “哈哈,令嫒还真是天真烂漫啊~”
  “什么天真烂漫啊,天真懒慢倒是真的,”苏鸣鹤吐槽道,“她也不知道发什么疯,突然养了好几只猫,可是养了几个月,就不养了,有的给了她侄子侄女,还有的送给了同学朋友,这只是给她妈妈的。”
  “小孩子嘛,就是没长性嘛~”封寒宽慰道,因为见苏老有个不到一岁的女儿,所以想着刚刚说的这个女儿肯定年纪也不大。
  苏鸣鹤点点头,觉得封寒说的有道理,“不过我和这肥猫也有感情了,如果我刚接手的时候知道你喜欢猫,肯定就转让给你了。”
  “诶,君子不夺人所好,我还喜欢恐龙呢,总不能把东扬发现的那只恐龙化石占为己有啊,那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封寒到处宣扬自己对恐龙的喜爱。
  苏鸣鹤笑道,“我听说了,听说化石非常巨大,现在还远远没有挖掘完全呢。”
  “对啊,考古挖掘是非常辛苦的,负责这个项目的常乔教授是我国最权威的恐龙专家,他亲自临场指挥,好几次在现场累的晕倒过去,”封寒胡扯道,然后强行转移话题,“爵爷,像常教授这种,十大名校的知名教授,本领域的权威专家,而且工作态度也没的说,您说他得到爵位的希望大不大啊?”
  “他多大了?”苏鸣鹤问。
  “应该过50岁了吧。”封寒估算道。
  “50岁,那应该差不多了,搞科研的学者,又是某领域的大牛,一般到了年纪都会有爵位的,十大名校可是出爵位最多的地方。”
  见苏鸣鹤对爵位这玩意儿好像真的很懂的样子,封寒大喜过望,忍不住继续追问。
  “爵爷,像你们这种做文化的也是这样吗?需要等到一定岁数才有封爵的希望?”
  如果真是这样,那自己还混个屁啊,到时候都已经七老八十了,容颜易老,佳人们可是等不及的,还不如直接遗民中东来的快呢~
第161章
爵位制度的根儿
  苏爵爷抱着雪里拖枪回答了封寒的疑问,“到也不尽然,这里面因为历史原因,门道很多的,你怎么对这个感兴趣了,小小年纪就想建功立业啦?”
  封寒不好意思道,“我对功业没什么想法,就是,就是同时喜欢上了两个姑娘,都不忍心辜负,所以想着有什么办法获得爵位,这样就能给她们名分了。”
  面对苏爵爷这样一个性情中人,封寒没有隐瞒。
  果然,听封寒说是为了姑娘,老苏顿时对他高看了一眼,“小伙子,好样的。这天下,唯美人不可辜负!既然这样,我就跟你好好聊聊!”
  封寒做出洗耳恭听的姿态。
  “你知道现在拥有爵位的人有多少吗?”
  “一千多吧?”封寒回道,他上网查过,说法不一,毕竟每年都有人死,每年也有都新的封爵者。
  “是1421人,”苏鸣鹤报出一个精确数字,“这一千四百多人中有1027人是男爵,占了绝大多数,其中最年长者已经80多岁了,最年轻的21岁。另外子爵有229人,伯爵118人,侯爵38人,公爵就只有9人!”
  封寒点点头,这是一个很特别的金字塔结构,在底端的男爵太多了,一千四占了一千,这个比例好恐怖,而且1400人也不算多,大夏18亿人口,相当于不到百万分之一!
  苏鸣鹤继续道,“爵位是皇室封的,爵位制度伴随着大夏王朝的诞生,一开始就是皇家为了赏赐有功之臣的,功劳最高的,加官晋爵,功劳次一些的,加官没爵,再次一些,就只有爵了,相当于一个荣誉称号,可以在平民面前让人高看一眼,但并没有实际的权利和好处。”
  “甚至在150年前,文定皇帝改革的时候,爵位制度一度被废。”
  这个封寒知道,文定帝是大夏第三任皇帝,文定革新也是带领大夏赶超西方国家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个时间节点比原时空岛国的明治维新略早一些,而在此之前,大夏因为要和后宣义军对抗,需要借助西方的军事力量,对西方国家多是唯唯诺诺的姿态。
  在文定革新中,国人削发易装,全面学习西方,抛弃了很多旧习俗,包括历法、称谓、制度、繁体字等等,至今史学界关于近代史仍存在两种说法,一种是华夏的近代史从大夏立国开始,另一种则认为应该以文定革新来划分古代史和近代史。
  “文定帝为了和国际接轨,在他的改革中,除了废除爵位制度,连妻妾制度这种绵延华夏数千年的制度也一并废除,从此男人只能取一个老婆,不能蓄养小妾,人人生而平等,包括皇上也只有一个皇后,宫里连太监都没了,只雇佣了一些宫女。”
  “对对对,我还记得有部电影叫《大夏最后一个太监》,就是通过遣散宫里太监来讲文定革新的,很有名。”封寒终于插上话了。
  “是啊,是韩小冷写的剧本,要我说,文定帝真是了不起,为了表示自己革新的决心,连自己也给革了,当时他后宫有不少心爱的妃子,有的甚至有孕在身,百官都劝他天子皇家自然要与众不同,他不听,全都打发回家,只留了皇后一人。”
  “文定革新当然是成功的,虽然也有不少弊端,比如因为全面学西方,丢到了很多我们自己的东西,把西方学说捧得太高,滋生了一大批崇洋媚外的混蛋,并且遗毒至今,但文定帝的文治武功是没人敢否定的,从此大夏的大国地位奠定,阿拉斯加这个大夏最大的区,还是他买的呢。”
  “但是!”苏爵爷转折了,“他能做到的,别人不一定能做到,他的儿子虽然遵守制度,一生只有一个皇后,但外面情人却不少,导致皇家血脉外流,一些有实无名的私生子仗着皇上是他爹,惹出了不少事端。”
  “嗯,好像很多言情小说喜欢写这段时期的故事。”封寒笑道。
  “到了文定帝的孙子嘉威帝,他就不能忍心让自己心爱的女人只能在宫外没名没分,更何况那个女人的父亲是当朝首相,恰好这时出了几件事,给了嘉威帝机会。”
  “其中之一是平定西疆叛乱的大将军左有德,他的正牌妻子无法生育,以至于左大将军年过五十仍无子嗣,恐怕要断了香火,他老父老母劝他和糟糠之妻离婚再娶,把左大将军这位真男儿逼到了两难之地。”
  “还有就是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奠定了现代数学基础的芈恒,这位数学家虽然痴迷数学研究,也痴迷女色,他三十岁就成为享誉全球的大家,可是有了老婆之后又爱上了自己的学生,两个都不想放弃,结果搞得学术都给耽误了,差点被两个女人搞得他想自杀,如果他真的自杀了,恐怕计算机就要晚几年诞生了。”
  学历史要学到左有德,学数学绕不开芈恒,不过封寒却不知道,他们还有这些故事。
  苏爵爷笑道,“嘉威帝很聪明,他自己想三宫六院,但却不从自己下手,而是恢复了爵位制度,以爵位奖励天下有才有德,为国家为民族为世界做了贡献的人,包括左有德和芈恒,而且不仅仅是他们,还很多大科学家,大商人,大学者,并利用他们的力量,推动了现在这套爵位制度的正式确立,从此,最低的男爵都可以取两个老婆,而且两个妻子地位相同,且取第二个的时候可以不经过第一个老婆的同意,但是第一个老婆有权选择离婚。”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爵者的老婆也是有爵位在身的,这种情况,女子自然不能嫁二夫,但男子想要娶二妇,也需得到女爵爷的同意,否则没法娶老二进门的。”
  封寒震撼不已,原来爵位制度的推行真的是为了多娶几个老婆,他原本以为其他优惠条件才是根本,老婆数量只是一个附赠的小好处,没想到这特么才是根儿啊,男人啊,果然为了根儿而活!
  “在把这套制度推行之后,人们一看,普通的爵位就能娶几个老婆,可高高在上的皇室都只能娶一个老婆,毕竟爵位出自皇室,不能赐予皇族,于是皇家的后妃制度得以恢复,但也有9个这样一个限制,而王爷最多只能娶五个,于是皇族数量重新多了起来。”
  “这样的好处也有不少,首先皇嗣不再那么珍贵,就算夭了,还有很多,另外一定程度也算是限制了皇上的财富,毕竟皇室如果人数太少的话,财富就会很集中,那皇上就太富有了,论GDP,能排进全球国家的前十了。”
  这个封寒理解,毕竟阿拉斯加是文定帝用私人资金买的,虽然划归了大夏,但上面的一切矿产石油等资源都是皇家自己的,更何况还有地皮。
  而这也只是皇室财富的一小部分,他们交出了这个国家的大部分权利,但获得了享用不尽的财富,也不知道是亏了还是赚了。
  说完爵位制度的起源,苏鸣鹤又开始具体讲获得爵位的各种途径,封寒听得更认真了~
第162章
文娱复兴
  苏鸣鹤小课堂还在继续,“嘉威帝重启了爵位制度,让一些人成为了大夏的特权阶级,五个称号,等级分明,为了服众,这些获得爵位的无不是对国家和民族做出过贡献的人。”
  “因为那时国家在科技上远远落后于西方,西方的工业革命早已经开始一百多年了,所以政府和皇室有意鼓励科技创新,赶超西方,很多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都得到了爵位奖励,成为这个国家最受尊重的一批人。”
  “即便现在,也是如此,九个公爵中,有五个都是科学界的国宝级人物,在1400多名爵士中,有一半是科学家和发明家,至于另一半,则包含了商人、文艺界人士、军人政客,以及其他社会各阶级阶层。”
  “嘉威帝在位50年后,熬走了体弱的太子,最后传位给长孙承天帝(蓝荆苓的爷爷),承天帝虽然没什么大的作为,不过经历了世界大战的他捞钱确实很有一套,在他之前,商人一般是无法得到爵位的,除了个别为皇家效力的皇商,皇上会念其劳苦功高,赏赐爵位收买人心,但最多也就是男爵了。”
  “但是刚刚经历了世界大战的大夏国百废俱兴,于是嘉威帝就想了一个办法,为那些想要得到爵位的大商人开了一条方便之门,只要他们为社会捐款,捐到让他满意,就能得到爵位,最高甚至能直接升至伯爵!”
  “当然,这些钱不是捐给皇家,是捐给大学,捐给公共设施,捐给老人和孤儿的,那时的富人很少讲道德,只讲利润,都是一群自私自利,吃人不吐骨头的主儿,承天帝用这一手,换来了大量建设学校和基础设施的钱,最多的甚至捐出了全部身家,现在很多新兴大学都是那些年创建的,这些商人也得到了爵位名誉,最高的甚至被封伯爵,还有皇帝亲自授勋,礼遇有加,让他们贼有面子。”
  “自此,富人圈子的风气得到了一定改善,很多人奋斗一生,累积亿万家产,老了老了,却捐给了社会,获得了一个荣誉称号,要知道虽然爵位可以减税甚至免税,但那针对的是个人,而不是企业,能省的钱有限,所以那段时间,民众对商人的观感大有改善,大量资金从个人流向社会,国家发展迅猛,快速把大部分战争国家甩在身后。”
  封寒能够想象那时的情景,自古商人的地位就不高,评价更是低,即便皇族蓝氏就是以商业起家,以商业篡国,对待商人算是比较优渥,但依然无法和官员、科学家相比,社会地位还是比较低下的,所以他们格外地想要获得地位的上升。
  “不过商人的道德是靠不住的,”苏爵爷又转折了,“刚开始人们捐钱还很实在,都是真金白银地投入到社会中,一座座教学楼、孤儿院、养老院拔地而起,大夏人太多,文定革新上百年都没彻底完成义务教育普及,但战后的那段时期却完成了,那会儿几乎恨不得有一半的爵位都是授予给良心商人的。”
  “后来就都学精了,捐钱成立基金会,真正用在正事上的钱不多,最后还是全都留给了子孙后代,加上经济犯罪的情况越来越猖獗,慢慢的,皇家对给商人的授爵也谨慎多了,最近这些年能获得爵位的商人有的并不在乎捐款多少,而在于是否改变了社会,很多互联网大亨没有捐身家照样爵位在身。”
  封寒脑子里已经转了好几圈,投身科学界,进军互联网,感觉都不是自己的强项啊,于是问,“爵爷,那文艺界授爵的可能性大吗?”
  苏鸣鹤哈哈道,“以前的可能性并不高,皇家的兴趣是赚钱,并不重视文学艺术这些虚的东西,在文定革新的时候,文学的重要性被最大限度的降低,一度沦为副科,数理化才是正科,那时候恨不得全大夏的人都是科学家,都能造枪支弹药,从事工业,这样的情况维持了差不多一百多年,虽然也有文学家艺术家授爵,但那都是做到国内最顶级的人物才有此殊荣。”
  封寒也知道这些,为了写《三重门》,他也做过这方面的功课。
  “直到二十多年前,在先帝同泰晚年间,政府意识到国民文学素质艺术修养已经处于全球落后阶段了,虽然我们的国家GDP是全球第一,人均GDP也排进了前十,但已经很多年没有诞生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以及艺术作品了,出国给人的印象就是大夏的暴发户来了。”
  “这才有了十多年前的学科改革,语文被提升至和数学相同的地位,艺术等科目也成了中学必修的副科,影视行业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扶持,等到当今鼎康帝登基的时候,语文的分数更是破格提升至200分,高于数学一个档次,其实这也有点矫枉过正了,只不过百年落后,政府和皇室看到效果缓慢,所以用了重药。”
  “我们业内把同泰帝的举措称为‘文娱复兴’,跟欧洲的那个文艺复兴就差一个字,我和老曾都是那几年被授的爵位,自那之后,文艺圈获得爵位的概率就大了很多,前两年我记得还有一个三十来岁的作家被授爵了,就因为他写的小说在米国进了什么畅销榜,还得了个奖,获得了国际认可,从来都是外国的书在我国畅销,他这算是大大的为国争了光,不过他在国内的影响力差点,听说最近的一本新书都卖不动。”
  听到老苏头这话,封寒的信念又燃了起来,妈的,这才是自己的希望啊!看来还是要写书啊!
  苏爵爷转而又道,“不过论授爵最年轻,还要数为国争光的运动员,每届奥运会过后,总有几个运动员被树立典型获得爵位,平均年龄差不多只有20多岁,反观文艺圈、科技圈、商界,30岁获得爵位的都算是年轻的了,普遍都是50岁在业内有了一定声望,才会被授爵,至于政客,就更不要说了,一般不会低于50岁。”
  苏爵爷说的很明白了,封寒还是应该侧重体育,如果能像水神齐仁余那样重振大夏游泳队的气势,很有可能在两年后封爵!
  要么,等到三十来岁,说不定能像那位火到国外的作家一样,不过他的佳人等得起吗?封寒30岁的时候,苏嬛都34了,韩舞也32了,正常情况下都该结婚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7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