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骚(校对)第2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3/739

  到了车站就已经近黄昏了,还要打车去古城。
  封寒给姥姥打了个电话,“姥,我到长安了,小舞姐她们是不是已经到了?”
  “没有啊,她们在华山停下了,说是要登完山再过来。”唐可秀也接到了韩舞要来的通知,给她们几个丫头预留了房间。
  “这样啊,”封寒略感失落,“哦,那你们记得等我们一会儿再吃饭。”
  “知道知道,对了,你就别打车了,正好有人可以把你们捎回来。”
  “谁啊?”
  “薛旺他爸,他在城里办事,我跟他说一声!”
  不一会儿,薛旺的父亲陈老爷子开着面包停在封寒苏苏面前,“小封啊,上车~”
  “村长,这是我妹妹梅苏,跟我妈姓,苏苏,叫村长爷爷。”
  “爷爷好~”
  “诶,这孩子真漂亮,长得跟瓷娃娃似的!”陈老爷子笑眯眯地夸道,随即问封寒,“小封啊,我们的粮食已经收割了,你们的影城是不是要动工了,怎么也没见你有什么动静啊?”
  陈老爷子有此一问,也是担心封寒的财力问题。
  人家西路亨通影业和昊天集团起码是知名大公司,不像封寒,声名不显,虽然自己做主把地卖给了封寒,而且只收了一半的钱,但不代表其他村民没想法。
  而且唐铭浩和宋洁初一直没有放弃对这块土地,经常能听到他们散播谣言,说封寒的资金出了问题,别说破土动工了,就连支付村民们剩下的那一个亿都成问题。
  封寒知道村民们的顾虑,于是对村长道,“老爷子,我这不是来了吗,我来就是为了开工的!”
  “真哒!”
  “是啊,不过在开工之前,我想先打一眼井。”封寒目前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沿用原时空的发掘途径。
  “打井干嘛,地里已经有不少井了啊~”村长疑惑道。
  “开工之后对水的需求量肯定更大嘛,我担心以前的农井满足不了工地需求,所以想打一口大一些的井,到时候还要村长你帮我张罗啊。”
  封寒的理由不是很充分,不过他是老板,拥有绝对权威。
  而陈老爷子急着开工,也想不了那么细致,只要能动工,能要回余下的款项,封寒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
  “行,明天我就给你找人。”
  到了龙门客栈,唐可秀抱着苏苏可劲儿亲,孙兰则对封寒嘘寒问暖。
  苏苏很懂事,把自己包里没能吃掉的蓝莓黑莓奶片一股脑拿出来跟姥姥和孙姥姥分享。
  其实孙兰也很喜欢这个小丫头,只是自己毕竟不是亲姥姥,怕小丫头跟自己不亲,所以不想太主动,但苏苏火力群开,轻而易举就融化了她。
  吃饭的时候,孙兰往苏苏碗里夹菜夹肉的频率甚至还在唐可秀这个亲姥姥之上。
  不再是小孩子的封寒显然已经失宠了,姥姥不疼,奶奶不爱就是他此时的真实写照。
  饭后的苏苏已经动不了了,撑得。
  封寒还想去街上溜达溜达,晚上的古城也是非常热闹的,店铺基本都会开张,张灯结彩,比白天还漂亮,游客数量比之白天也不见变少。
  古城里有个行者书屋,多卖一些文艺气息浓厚的书籍杂志,兼卖一些当地小手工艺品,封寒想着《萌芽》最新一期应该发布了,就进去寻摸起来。
  不过显然萌芽还没能武装到这种景区书屋,客人不少,书却不多,更加没有《萌芽》。
  但也不是没有意外发现,封寒竟然看到了最新一期的《书香》,而且还在杂志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这是《书香》2009年的第一期,一般这种情况,书香会搞一些专题,总结去年国内外出现的优秀古典诗文。
  而且通常这一期也是《书香》销量最高的一期,甚至能够突破100万销量,看一期顶一年!
  别看书香销量不高,有些曲高和寡,但读者人群普遍是高学历的知识分子,而且在中米两国都有忠实的读者群,上层影响力巨大。
  封寒首先在“2008年度十大古体诗”里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封寒有一首诗入选,很意外,竟然是那首《不去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罢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排在了第三名。
  封寒去年写了不少诗,每一篇拿出来都是高质量之作,其中知名度最高的当属《悯农》,经过曾乐心的宣传推广,如今已经成为全国最著名的杜绝粮食浪费的宣传诗了,几乎再有两年就能在全国各大小学校和机关食堂普及了。
  其次,封寒的《至吾苏》二首名气也很大,两首歌各有一对传世名句,即便背不下全诗,稍有文学常识的人估计也能念出一句“心有灵犀一点通”之类的话,撩妹还是很好用的。
  这个年度十首诗除了罗列去年出现的优秀古诗,还有点评剖析。
  诗本身的文学素质配着其背后的故事,才是评选的准绳。
  而《不去后赋菊》在人们眼中就是有故事的诗。
  有学者认为,封寒这首《不去后赋菊》写于他参加全国青少年游泳大赛之前,因为这场大赛,他无法参加同班的重阳登高活动,于是做此诗以明志,表现了在游泳领域,舍我其谁的霸气,而事实,他也用成绩证明了自己有霸气的资本,八块金牌是他的荣耀,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黄金甲了。
  在菊花的背后,其实是运动员们奋进拼搏的汗水~
第342章
三首齐上榜
  果然,好诗还要配上好的故事!
  经过专家们这么一分析,《不去后赋菊》的精神境界一下子就提升了不少。
  比之他从0分作文随口改良的《静夜思》,还有名义上写给妹妹的《至吾苏》,要更有内涵。
  封寒看了一下另外入选的九首古诗,要说都不如《赋菊》,那不可能,但从以文学境界而论,也就排名第一的那首长诗,封寒是服气,当真是辞藻华丽,荡气回肠,一看作者名——蓝田业,竟然是皇上他大爷的。
  余者,很多都是诗背后的故事讲得好,人的名气大。
  接着后面还有“2008年度十大古体词”。
  这次不出意外,曾在七夕之后引起全民轰动的,盛名直达米国的《鹊桥仙》成为榜首。
  但出乎封寒意料的是,他竟然不止一首上榜!
  第一名《鹊桥仙·纤云弄巧》!
  第五名《卜算子·咏梅》!
  第八名《西江月·呱!呱!》
  封寒一共才写过四首词,除了秦观的那首江城子,其余三首全部入选!
  鹊桥仙还能说封寒是被七夕的节日气氛感染,遂作此词,无意间道出爱情真谛,足以流芳千古。
  可后面两首呢,一个是写命题作文写出来的,一个是被李妍老师诳出来的,后来都投给了《书香》赚稿费,投稿的时候自己也没写里面有什么深刻的故事啊~
  于是封寒急忙看了起来,想看看入选理由是怎么写的。
  《卜算子·咏梅》:在创作这首词的时候,作者封寒已经凭借他的几篇作品有了不小的名气,从而和他的同学朋友产生了差距。
  一个人如果在群体中很优秀,会被人欣赏,可如果过于优秀,可能会产生其他负面影响,比如孤立和嫉妒。
  本词诞生于一次高中生月考,坐在考场上的封寒肯定是想到了自己的境遇,想到自己被同学朋友孤立疏远,于是在短短时间内情感喷发,做出了这样一首堪称年度咏梅最佳的诗词!
  封寒看了啧啧称叹,编,接着编!
  不过倒也能说得过去,下面那首西江月呢。
  西江月这首词原名是《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所创作的一首田园词。
  可能那些文学专家也无法从这首纯粹描物的小词里发掘什么深刻内涵,于是转而称赞起这首词的写法。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写的是风、月、蝉、雀这些平常景物,然而经过巧妙组合,于平常中显出了大不凡,将一幅夏日画卷铺陈出来,叫人悠然神往……”
  诚然,即便不赋予这首词什么故事,单凭最表面的写作技巧,这首词也足以震撼人心,给人以清澈幽静之感,叫每个读到它的人不由自主生出对农居生活的向往。
  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可能是一个人占了三个名额这种事太过惊骇,所以杂志副主编凌人志在下面重点介绍了2008年诗词界的惊喜封寒,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安排。
  “把封寒的三首词放在这个榜单,书香全体编辑是经过了举手表决,并全票通过的,因为每次接到封寒的投稿,所有编辑都会围聚在一起欣赏,这么多年了,也只有封寒的作品做到了这点。”
  “如果受限于一个作者一个名额而没有选另外两首词,导致它们成为遗珠,我觉得是对古诗词文化的不负责任,有违《书香》杂志的创刊宗旨。”
  除了这二十首古诗词,另外还有年度古文金银铜三名,年度古典长篇小说一名。
  比起诗词,用古文写文章或者小说的就更少了。
  这种古典小说,大概也就是西游、三国那种半古半白的小说,封寒在书店里见过。
  虽然词句考究简练,但说实话,这个年代又不缺纸张,智障倒是很多,印刷术也那么成熟,真心没必要写得那么晦涩,人为设立门槛,把更多读者挡在门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3/7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