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骚(校对)第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739

  米璃笑笑,“小糯米厉害了,一下子学了四首新歌,妈妈都没你聪明呢!”
  “妈妈,不是四首,是三首!”小糯米纠正。
  “错了,是四首,你看,小星星一首,两只老虎一首,蜗牛一首,黄鹂鸟一首,四首,对不对?”米璃坏笑道。
  小糯米被妈妈一说,产生了严重的自我怀疑,忙掰着手指算了起来,“一、二、三、四……”是四首没错,可是自己为什么只记得三首呢~
  “不对不对,妈妈,是三首!”脑筋转了好久的弯,小糯米终于反应过来,“蜗牛与黄鹂鸟是一首歌啊妈妈!”
  “哦,原来是这样啊~”米璃憋笑憋得腮帮子都鼓了起来,智商碾压的感觉真的太好了!
  ……
  高二16班,班主任李妍老师一进来就锁定了坐在最后面的封寒,而封寒也收到了信号,心里做好了准备,前世他不是刺头型的学生,没有当众和班主任叫板的经历,也不知道自己能否生动演绎。
  更加不知道李老师会怎么对付自己?
  李老师虽然气愤封寒的行为,不过也知道轻重,老师应该以所有学生为重,所以她先履行班主任职责,通知了明天的入学摸底考,然后以语文老师的身份讲完了高二语文的综合导论,完成了今天的课程,趁着后面还有十来分钟,她开始发难了。
  “这一天时间,我看了大家的暑期作业,可以说,我很不满意,平时考试的时候,你们总说时间紧任务重,所以作文写得稀松,但是暑假那么长时间,怎么12篇作文都写不好,你们知不知道,高考这两篇作文是多少分,是120分!加起来比两个副科还要分高!为什么你们就不加以重视呢!”
  李妍是绝望的,16班,丑班,从序号就知道,这些学生不是精品,许多人的学习动力不是很强烈,尤其是班里还有好几个体育生和艺术生,更是从来不把学习当回事儿。
  “封寒!”李妍点名了。
  “到!”封寒主动站起来,祖老师对他的交代是,等会儿李老师肯定要跟他闹,他如果被说的不耐烦了,就直接摔门走人,但是有一点,不能打老师骂老师。
  李妍拿着封寒的作业册,后面那些出处不详的优秀作文她就不说了,今天就说这个报菜名。
  “我知道你们喜欢应付作业,但像封寒同学这样应付的,我还从没见过,趁着还有几分钟才下课,来,你把你的第一套卷子的作文念一念,让大家欣赏欣赏!”
  原来李老师打算用这种办法整治我啊,封寒心想,那我就不用甩袖子走人了,念就念呗,估计由他念出来,李老师应该会更崩溃吧。
  封寒笑着问:“李老师,是大作文还是小作文啊?”
  “大作文!”
  “那个不用念,我自己写的,我能背下来!”封寒大言不惭道。
  班上准备看热闹的人都惊讶地看着这位班里的带头大哥,带头大哥平时虽然仗义,但脑子确实不太灵光,时人评价,都说是练游泳练的脑子进了水,生看锈,现在怎么竟有胆量背诵作文,难道他的作文只有一个题目吗?
  李妍被气笑了,“好啊,大家都竖起耳朵听好,看封寒同学写的作文有多优秀!”
  “今天遇到熊迪,问他吃了吗,他说没,我说,我请你吧。
  他问,吃什么。
  我说,我请你吃:蒸羊羔儿、蒸熊掌……”
  封寒用的不是一般朗读或者背诵的语气,他用的是说相声的语调速度,于是现场变成了他的单口相声表演现场,“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卤猪、卤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晾肉、香肠儿……”
  这一段贯口念下来,在场的同学们都惊着了,这是什么鬼,怎么这么快!这么溜!这么香!
  封寒虽然没学过相声,不过从小到大,这段贯口听了不下一百遍,各种版本、风格和形式的都有,写这篇作文的时候,他特意找到了相关视频学习了一阵,就是为了能有这么一个手艺,毕竟,艺多不压身嘛。
  幸好,李老师今天给了他展示自我的机会,他说的虽然没法和专业相声演员相比,但业余选手里,那是相当不错了,而且节奏精准,比郭老师纯粹嘴快的念诵方式要多出很多美感。
  背诵过半,已经有几个小女生偷偷鼓掌了,太炫了,不愧是班里最好看的男生,她们声音很小,是怕打断了封寒的节奏。
  而男生们也拉开架势,准备给带头大哥起个大哄,这表现,他们实在是被惊着了,这得多大的胃才能吃下这么多好吃的啊,而且很多连名字都没听过,只听名字,就觉得是美味佳肴!
  即便怒火中烧的李老师,此时都被带进了封寒的节奏了,想插嘴都不知道从哪儿插,最受惊的还要数路过16班的郭老师,他偷偷站在教室外面,已然傻眼了!
  震撼,太震撼了!原来这才是这篇作文正确的打开方式啊!
第49章
韩士群暗箱操作,张清风一字千金
  报完菜名,封寒快速把尾巴收了,在彻底结束之后,班里先是沉默了几秒钟,然后是猛烈如潮水般的掌声和呐喊声。
  那几个平时田径队的对手更是高呼“老大威武!”
  游泳队的几朵小花也对着封寒频抛媚眼!
  班里的文艺委员浩哥更是感慨“这作文改改就能上文艺汇演了!掉的一笔啊!”
  最没节操的就是窗外的郭老师了,也跟着叫起了好,愣是从核心人物封寒身上抢走了一波关注,同学们又为郭老师鼓掌喝彩,李妍老师不满地对郭老师道,“去去去,别凑热闹!”
  这时下课铃声也响了起来,下午课程结束,大夏对高中生还是不错的,全国禁止晚自习制度,高三学生除外,当然,学生自主晚自习,这个没人管,毕竟很多寄宿生晚上闲着也是闲着,所以家在附近的封寒现在就可以回家了。
  “李老师,其实我觉得自己写的作文不错,每一个字都是我的心血,这篇文章之好,我自己都不好意思说了,所以,我想这也是你让我当众背诵的原因,谢谢您对我的肯定!”
  “你……我……”李妍气急败坏,在封寒的嬉皮笑脸下,扬长而去,气死她了,今天一定要拿祖骁出气!
  斗走了班主任,班里的同学开始当面称颂封寒的神奇作文,而且都留着口水想再听一遍,有的还问某种菜具体怎么个做法。
  面对热情的同学们,封寒眼睛瞪的像铜铃,“你们以为念一遍很轻松的啊,我现在不仅渴,而且很饿,各位,告辞啦!”
  他没有忘记,自己还有瞻仰大明星的任务,在他的记忆里,鹿幼溪的样子是模糊的,所以对于这次和大明星的初见,格外看重,上完厕所,还特意洗了个手。
  三个小伙伴聚齐了,封寒没说要转去竹班的好消息,万一祖老师办不成呢,空欢喜不如惊喜,等自己突然出现在竹班,吓他们一跳,嘿嘿嘿~
  ……
  韩士群现在已经开始组建队伍了,以他为主,伍陆为辅,有旧将,有新人,10月1日将是《萌芽》第一期推出市场的日子,而在那之前的一个月里,征稿和宣传是两条线并行的重中之重。
  下班的时间快到了,不过他不急着走,而是把封寒那几首诗词敲出来,然后打了个电话。
  “喂,老张,问你个事,”韩士群联系的这位是国内最著名的小说类杂志《故事斋》的副主编张清风,两人是多年的老朋友,“我记得你们上个月搞了一个全球七夕诗词大赏的活动,最后选了几首?选定了吗?”
  张清风懒洋洋道,“选定了,一共五首,正好占满扉页。”
  《故事斋》是专门做小说奇闻类文学的杂志,在市井中知名度极高,最高销量曾达900万,差一点就摸到了千万销量的边儿。
  因为口碑偏庸俗和低俗,所以上一期跟了七夕节的东风,搞了一个全球七夕诗词悬赏大会,一首稿费高达一万龙钞,上到知名学者,下到贩夫走卒,只要写得好,钱就是你的!
  一时间引得海内外无数风雅之士积极投稿,在大夏诗词界引起轰动!
  韩士群又问:“还没投入印刷吧?”
  “没呢,不过已经最终定版了,”张清风听韩士群这么问,有种不好的预感,“哥们儿,你问这个该不会……该不会是让我给你的杂志打广告吧!”
  作为韩士群的朋友,又是圈内人,张清风早就知道韩士群要自立门户的消息了。
  “老张,你把我想成什么人了,我怎么会做让朋友为难的事呢,”韩士群笑笑,“打这个电话,我是想告诉你,你得在那五首里面加一首了,或者顶掉一首也行。”
  韩士群说得如此自信,以至于张清风亲切地回道:“滚!”
  张清风语重心长道,“老韩啊,虽然我承认你有眼光,时评写的不错,不过写诗写词这种事,真不是你擅长的,这个塞,我真不能给你加啊!”
  “谁说给我加塞了,是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才华的年轻人,他的一首七夕词让我叹为观止,我是怕天才成遗珠,所以才告诉你的。”
  “真的假的?你把那首……词是吧,你发给我看看,有没有你吹的这么玄乎啊~”张清风将信将疑道。
  韩士群早就编辑好了,直接发给了张清风的邮箱,这种经典诗词,还是看文字最有感觉。
  然后是等待,韩士群电脑桌面的文档上有五首诗词,以及一篇陋室铭,陋室铭还有那首金缕衣,他都准备借用,也是顺便帮封寒扬名,不过终究不及《故事斋》这个机会难得,那可是900万销量,影响数千万读者的故事斋啊!
  另外的村意远、卜算子、竹,他打算征求封寒的意见后,发给国内最大的古典文学刊物《书香》,行销夏米两国,这份杂志虽然销量不足百万,但在固定圈子里很有影响力,喜欢古风文学的基本都是这份杂志的忠实读者,而这些人在文坛也都很有些影响力。
  想了不一会儿,张清风直接把电话打过来,语气中的激动掩饰不住,“老韩,这,这词是谁写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怎么可以写的这么好!”
  “你觉得有资格登上你们故事斋吧~”韩士群得意道,按他的理解这首词在写情写七夕的诗词中,谦虚地讲,可以占到前三,不谦虚的话,那就是古今第一!
  “怎么没资格,当然有资格,你快告诉我作者是谁!”电话那头的张清风都坐不住了,像是生怕这样的传世经典从自己手边溜走。
  “作者是一个叫封寒的青年作家,你不认识,如果你同意,那就这样吧,词给你了,我希望这首鹊桥仙能在下期故事斋比较显眼的地方。”韩士群道。
  张清风想了想,“老韩,我有个大胆的想法!”
  “哦,说。”
  “我觉得,另外五首可以不需要了,下期故事斋,这首鹊桥仙是唯一的获奖作品,就这一首!”张清风不是一把手,不过这个活动是他一手策划的,就是为了造成巨大影响力,改善故事斋低俗的口碑,有时候,五首平庸作品,远不如一首传世精品,大才如王勃,人们对他记得最深的还是那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张清风的想法把韩士群都吓到了,玩这么大吗?
  张清风又道,“到时候,这首词直接挂在封面上,扉页上我请几位诗词大家点评!这样一首天下第一七夕词出自我故事斋,以后人们每次过七夕节,都会想到我故事斋,到时候看谁还敢说我故事斋俗!”
  听完张清风的计划,韩士群心潮澎湃,即便他家小寒一生才华到此为止,之后再没有半句佳句名篇问世,也足以在文学史上留下他的大名了!
  “老张,我做主了,这首词不要稿费了,你多请点牛人,往死里吹!”韩士群的脸都红了,激动的!
  “不!”张清风断然拒绝,“不仅不能免费,而且还要天价稿费!你觉得,一字千金怎么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7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