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镜(校对)第11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27/1366

  他现在要解决的是,自己和佛祖、道尊、元始魔主不同的地方在哪儿?
  就目前来看,区别就在于,他没有那三位无上存在恢宏辽阔的“超拔体系”,短时间内,也确确实实建不起来。
  可是,他也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独特之处就在于,在真界这个“小范围内”,他掌控了生死法则,并且多方涉猎了释、玄、魔等“超拔体系”的内容,任何一个体系中,都有他的位置。
  而且,他的那几位“信众”和大批的“准信众”,都是用正常的法子,已经做不成了,想从头再来。
  其实,佛祖、道尊也好,元始魔主也罢,都有破解胎迷,转世重修的法子,真界这么重来的,也不少,可是,这总有一个机率的问题——且非常之低。
  余慈却能够依靠生死法则,帮助他们将机率大大提升。
  而且,因为有了心内虚空,有了一个独立法则体系的雏形,也有心象物象的转换过程,只要余慈愿意,他可以帮助任何人,洗去其在各自“超拔”体系中的烙印,或曰负债,真真正正从头再来。
  是的,就是这样!
  如果说,佛祖、道尊、元始魔主立下了大的框架,余慈就是在这个大框架下,找到了一个相对窄小,更注重功能性的区域。
  这就是余慈所能给出的,以幻荣夫人为代表的“准信众”又极为期待的东西。
  站在这个层面上思考,眼界放得很开,他之前的想法又延伸开来。
  亿万魔头、幻荣夫人,如果没有赵相山居中“缓冲”联系,确实是天差地别。
  可在神主的位置上,这么看是不合适的。
  余慈也曾偷师元始魔主,他很清楚地知道,神主的视角,很大一部分是宏观的视角。从宏观的尺度来看,幻荣夫人与魔头,真的都微不足道,真界的幻荣夫人,威能神通不可思议,可如果扩展到更广袤的宇宙中,绝不是独一无二。
  但更本质的,也不在宏观微观,而在于是何等参照。
  在平地看,大山巍峨,高拔万仞。
  可换一个角度,平地和大山,都是土石聚合而成,又能有什么不同?
  从余慈所处的环境来看,幻荣夫人的战力不可或缺,但从神主的层面看,一个连信众都不是的幻荣夫人,与血海中翻涌的魔头,又有什么差别呢。
  “信”与“不信”,仅此而已。
  至于道经所云“有无相生”,或言述此状。
  当然,余慈本人也就在微观层面,也有我与非我的差别,妄言诸法无别、有我无我,天地不仁之类,时刻都要玩高境界,未免太可笑。
  他只要注意思路的差异,宏观与微观、个人与神主,两个思路可以同时存在,但绝不能混淆。
  对神主而言,混淆了,就是根本的错谬,再也扳不回来。
  那么,现实的矛盾就出现了。
  他的矛盾之处就在于,他远远不是元始魔主那般,可以站在宏观尺度,俯瞰宇宙万物运转的大能,现实的迫切需求,使他必须具备基本的“倾向”选择。偏偏两种道路的折中是不允许的,因为这关系到他的修行前路。
  那么,只能在根本道路所允许的尺度下,做一番调整。
  这种时候,他应该庆幸,涉猎很多。
  当思路清晰了,本质明确了,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平台,其实都没有问题。
  余慈不认为他有另辟蹊径的见识和能耐,模仿就是绕不过去的必要环节。
  那么,模仿谁?
  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元始魔主的情况,已经让人明白,闭合的体系在最后,是没有前途的,神通广大如元始魔主,也要受到冲击。所以余慈更倾向于玄门的法度,开放、松散,可以拓展,也可以接入……
第135章
重洗宝镜
法贯天地
  想通事理相对简单,可要做到,就没那么容易。
  建立一个体系,就算是依附在原有体系之上的小格局,也不是一时一日之功。以余慈现阶段的基础,要达到理想中的效果,还有极其漫长的距离,绝不是一个顿悟就能成功的,也真的没有任何机巧可言。
  现在余慈要做的,就是明确规则,然后坚持下去。使依附于他的信众与准信众,按照规则所设定的体系行事。
  某种意义上,对他是一种束缚,可这是通过更高层级的阶梯。
  最现实地来讲,是让他在真界的漩涡中,站在潮头,不至于灭顶的立足平台。
  脱身不得,只能站得更稳些——也许这就是罗刹鬼王乃至于所有神主,所要付出的代价?
  心内虚空,万魔池上,已经有十余个魔头,从中挣扎出来,进入心内虚空的人间界,如游魂般飘荡。
  人间界是外界天地在心内虚空的投影,时常变幻。但有了他们,便将截然不同了。将有一块区域慢慢固化下来,由这些还在懵懂中的“前魔头”们经营。
  他们是人间界第一批常驻居民,以后甚至还有投胎转世的机会,当然,必须是源于魔头的戾气洗炼一空,且变得足够强大,能够抵御胎迷之后。
  正像余慈所体悟的那样,他不会关心“超拔”魔头的个体,而只是关注使魔头“超拔”的体系。确定没有了明显的瑕疵,就暂时放在一边,只抽取其中的法理,试图将它运用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
  显然,幻荣夫人不可能屈就到心内虚空里来,心内虚空也极可能容纳不下。
  但没什么,现在是心内虚空,不久的将来是真界,再往后,或许还会拓展到更广阔的星空里去。
  但一切的前提就是,必须证明余慈所勾画的法理,是能够切实融进外界的天地法则体系中去的。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容不得花巧,必须逐步修正。
  不过,在真界这一亩三分地,余慈倒还真有一点儿花巧可用。
  心内虚空,镜如明月,朦胧的光芒渐渐洗炼,变得清晰、内敛。
  这时候,照神铜鉴原镜部分,与新造部分结合部,毛刺逐一抹消,纹路渐渐对接——其实也不是对接,而是那来自于无量虚空神主的玄奥魔纹,从原镜部分,向新造部分蔓延。
  久已不见原貌的照神铜鉴,似乎就要重现世间。
  可是,便在蔓延的气机纹路,覆盖了照神铜鉴整体的一刹那,势头陡然掉转!
  照神铜鉴亮了起来,一层层的光芒闪烁吞吐,血海之上,明月转眼就外扩了两圈,甚至响起了嗡嗡的声音,扩散开来,在海天之间折射,郁郁如雷鸣。
  亿万魔头先是恐惧,但发现通天的光路没有问题,便也不理睬了,又一窝蜂似地冲抢位置。
  余慈的心神凝注在照神铜鉴上。
  宝镜内外纹路殷殷鸣响,这次,气机的流向,换成了由新造部分向原镜部分渗透。
  最重要的是,心炼法火随之而动,所过之处,刚刚烙刻上去的魔纹,便逐一崩解,代之而起的,是看上去相似,其实含义绝不相同的玄门符纹分形。
  这是个大胆的做法,却又非常必要。
  照神铜鉴虽好,却是魔门祭器,是让元始魔主都感兴趣的无上魔念寄托之物。
  余慈无论如何也不会将他的根本体系,搭建在这上面。
  成而后毁,破而后立,本就是必然。
  至于毁了之后,再立起来的是什么……唔,也是镜子吧。
  余慈曾不只一次地观察镜内镜外的魔纹排布,因为被陆沉强行轰成两半,前半部分的魔纹结构已经非常混乱,对天魔、灵体的吞噬,就是本能的修补过程,但效果寥寥。
  伴随在余慈身边这数十年,真正起作用的,只能算是照神铜鉴原有功能结构的一小部分。
  除了神意星芒种魔,也就是将所有种魔目标的视界相通联,形成洞彻无遗的图景。
  以余慈现在的眼光来看,种魔固然玄妙无方,那图景也不逊色,因为,这个图景,虽是拼接了成千上万的目标视界,却是自然而然地模糊了所有目标的“自我”,甚至连持镜人的视角也模糊掉,真正做到了客观超脱。
  而若将心神透入其间,又仿佛出现在每个人的心底,自然而然占据了最核心的位置。
  这其实就是神主的视角和相应的神通。
  无量虚空神主将这份不可思议的神通,用最平凡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份手段,令人叹为观止。
  余慈现在做的,就是尽量用自己的领悟,玄门的手段,将这部分功能替换下来。
  这是个非常折磨人的过程,余慈虽然精通符法,又在《洞元玉章三气妙化符经》之上浸淫日久,自从动念重塑照神铜鉴以来,只要有空闲,也会做一些推衍,可要想立刻成就,还是不能。
  只能先搭起一个大致的轮廓,确定基础的结构和功用。
  比如,星芒种魔是不可能保留了,但里面的契约意义,是神主的根本要素,不能抹掉,代之而起的,就是玄门仙籍法箓。
  由星芒种魔延伸出来全景视角要留着,里面的法理就要吃透,还要与仙籍法箓相勾连,看看有没有别的替代方案。
  被余慈这么一鼓捣,短时间内,照神铜鉴的威能肯定要大幅下降,但那种贯彻法理,如臂使指的感觉,与之前是完全不同的。
  神主网络开始崩解,网络中每个信众都受到影响。
  里面有很多,是余慈不那么关注的,可也有一些,很不相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27/13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