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镜(校对)第12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0/1366

  于是明白,四御之方位并无定数,依天时而动,以道法为规,聚合无常。
  恐怕上清宗的前辈也早有被人攻到核心之地的准备,布下这等局面,只要来人不通上清法度,连位置都摸不到,只会在这星空大殿之中迷失掉,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死于四御合击之下。
  当年实是紫微帝御遭受魔染,干扰了法度运转,被从内部攻破,方有此劫。
  余慈正嗟呀之时,又听“杨祖”道:
  “圣人奉道尊符诏而来,有一事不可不知。”
  “请讲!”
  “杨祖”引着余慈绕过星空大殿中央的“胚胎”,到了另一侧:
  “当年魔劫起时,上清宗在域外共有四位地仙陆续赶回,然而众魔头在此间围住神庭虚空标识,设下杀局,其中有两位都在魔头围攻下殒落。第三位清净散人,则是破坏了虚空标识,使其他同门幸免于难。
  “此时域外上清地仙大约还有两三人,然而标识已毁,等他们寻到路径赶来,不知还有几千、几万年,有等于无。”
  余慈本来也没有指望再得到什么后援,对这个消息自然没什么感觉,倒是对那位清净散人的决断,颇是佩服,不过又有些疑惑:
  “那……您?我是说杨祖?”
  “杨祖乃是强行打破虚空而来,毕竟是开派祖师之一,道统存续自有感应。”
  “杨祖”说起“自己”的事完全没有任何情绪波动,根本就是说一位不相干的存在。
  余慈为之黯然。
  “杨祖”神色不动,只引导余慈目光去看:“这位便是清净散人。当年,他舍掉自己的清净法身,困锁参罗利那分身二百年有奇,终于等到杨祖回返。”
  余慈定睛去看,星光掩映下,有一具残缺骸骨,只余半边,尽是灰黑颜色,无论如何都看不出“清净”二字。
  但余慈愈发敬重,端端正正行礼。
  耳畔听得“杨祖”道:“太霄神庭能存续至今,清净散人当居首功。他本是最早提出神庭构想的上清修士之一,熟悉结构,虽不敌参罗利那,却是抵住魔染,将此前身殒的两位道友所遗道体,分别投入勾陈、后土之位,以上清体系法度磋磨,维持住了神庭元气运转,也维持住了神庭自我净化的功效。
  “千载以来,虽然封召神明死伤殆尽,魔劫也终未得竟全功。”
  余慈明白,此时“杨祖”所述,恐怕已经不是他“本人”的记忆,而是包括他在内,清净散人等上清英灵在此间留下的印痕,非如此,不能这般脉络清晰,有如目见。
  只听“杨祖”又道:“圣人当知,此时勾阵、后土帝御之位已有地仙遗蜕镇压,千年以下,浑然一体,不可分割。有益之处在于,其自发运转,常规状态下无须费力……尤其是后土帝御在位,才有如今这般浓郁灵气。
  “不利之处在于,若圣人日后想要聚合全力,层次境界的要求将再度拔高,不可承其重,焉可用其能?”
  余慈不由叹了口气。
  其实只要余慈是一位地仙大能,以万古云霄统驭,这些都不是问题。
  可是他毕竟只是一位长生真人,想要带动这么一个庞然大物,而且是加了份量的,无论如何都不够看。
  此事不解决,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就注定不可能发挥全力。
  且不说与罗刹鬼王等大能相斗这种“遥远”的事,就是近前,也有一个难关在等着他。
  目前余慈在“三方虚空”的控制上固然是以“整体”为主,但最终目标肯定还是要将太霄神庭重新打入整体之中,不说立刻替代真界法则体系,至少也要找到一处位置。
  可如今,太霄神庭核心区域只能自行运转,其实也是一种自我封闭。
  现在三方虚空结构的“妥协”工作,其实都是由余慈的心内虚空代替,也是有万古云霄加持,“高层”法则上还说得过去。
  但体系的碰撞、融合,终究不可能永远都是高来高去,早晚都有轮到更实际层面的时候。
  “顽固”地依循旧例的太霄神庭中枢之地,显然是达不成这个目标的。
  况且,此时中枢之地对外围四方八天都控制不起来,同样也是个麻烦。
  四方八天的外围结构,是当年上清宗与洗玉盟乃至于天下各宗各派共议,形成的各方都勉可接受的方案,较之八景三十六天仿于佛门的垂直结构,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其“开放”。
  无论是人、灵、鬼、妖之修士;玄、儒、巫、杂之诸门,都有一份利益在里面,严谨性虽是逊色,包容性却是极强。
  但也因此,在缺少了核心之地的统驭后,被幽灿轻易剥离、摊开。
  四方八天不是核心,却是一个缓冲的区域。没有四方八天,太霄神庭核心区域将直接暴露在体系冲击的正锋之前,由于余慈无法全盘控制调度,最后结果必将是硬碰硬,什么体系融合、整体把握更无从谈起。
  所以,四方八天也是必须要重新控制起来的,它会大幅减少余慈面临的体系融合、整体控制的压力,不至于让他去和两位地仙大能去掰手腕。
  控制中枢,控制四方八天——两个“控制”形成了一个螺旋上升,彼此影响、增益的关联环节。
  任何一面的进步,都会给另一面带来好处;反之,任何一面的滞碍,都会给另一面的进度带来沉重的压力。
  整体来讲,这是好事,余慈不至于用“死力”去强行推动,可以来回借力,形成一整个有章可循的过程。
  可这种往来牵系的环节却需要用极长的时间去适应、梳理。
  关键的问题是:时间在哪儿?
  “杨祖”似乎也能体会到他的为难,这正是余慈心中意念的真实反映,不过,此时的他,是绝不会有什么建议的,仅仅是拱手行礼:
  “请圣人决断。”
  “圣人,请立下决断!”
  缈不可测的云外清虚之天深处,允星站在一处八角亭前,沉声说话。
  由于罗刹鬼王在太霄神庭超出常理的布局,他之前利用上清三十六天的总体设计,霎那间崩塌重要一角,但允星不是轻易就受打击的人,他不顽固,但也有自己的坚持。
  “圣人,弟子明白,是某些人用东华真君,给我们做了警告。真界经不起八位以上的地仙大能全力开战……是的,那边的意思或许是说,这样的真界到了必须变革的时候,但这种变革的方式,此界生灵如何承受?”
  亭中,萧森的视线从书卷上移开,目注爱徒,微微笑道:“所以,我们就要阻止那边,以强破强,把局面弄得更糟?”
  允星垂首道:“弟子在时机的把握上,与圣人有些差异。”
第171章
口发天宪
紫极争鸣
  不论计划成败,允星对当前局势,都有他自己的理解,同时也能大致猜到自家掌教圣人的想法。
  两人的基本思路应该是一致的,都是“法不可恃、守不可久”,都认同真界的法则体系必然会发生极大变化,原有的以八景宫为主导的玄门法理,必然要相应做出改变。
  可是在“时机”上的理解,使得他们希望得到的效果,出现了不小的分歧。
  允星是将八景宫既有范围视为基础,以之为中心,扩及四方,也就是先掌握核心地盘,保住本钱,再求改变。
  所以,他选择了“上清三十六天”这么一个基本体系。
  只要能将这个体系建构起来,八景宫的“云外清虚之天”可以代替三清、大罗的核心区域,四方八天,有如天柱,分列四方,收扩自如,延展性、机动性都是可圈可点。
  就算是一时失守了哪个方位,以八景宫的强横实力,都可以一击翻盘。
  如此这般,就算罗刹鬼王引来血狱鬼府、九天外域等各处虚空世界,只要基础还在,真界就是“新世界”的核心,不断吸收来自其他虚空世界的“养份”,当八景宫获得了最后的胜利,顺势就能将玄门法理外扩,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允星认为,他的想法已经非常有突破性,只不过,和自家掌教圣人的比对,似乎还有不如。
  萧森对待自己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也没有绕圈子:“维持真界的基本结构,我们确实有实力做到这一点……如果罗刹鬼王的目标,是在巫神那一级,着眼同样在真界。可是,她不在乎。”
  允星并不惧和掌教圣人争辩:“她确实不在乎,可我们也不能按照她的思路走。罗刹鬼王是天下第一流的乱战高手,人心乱局正是她所希望的!”
  “她最希望的是什么呢?”
  萧森不紧不慢地说话:“我也与她打过几劫的交道,因而知道,她也算是难得的表里如一之辈——喜怒无常,喜新厌旧,并不是没有长性,而是她追求的就是差异和变化,在这一点的坚持上,没有人能比过她。
  “基业于她如浮云,因为她早就不再是被信众束缚的所谓神主;权势对她更无意义,只要她愿意随时都能再拿回来;至于七情六欲、人生百态,这些年来她也经得多了,不是哪位神主都有心思排出几百上千具分身,到红尘俗世沉浮的。”
  允星沉默。
  他也听说过,罗刹鬼王在离幻天中,专门建了一座殿堂,排列曾经用过的分身,说是成百上千,绝无问题。
  这种形势下,说是早玩得腻了,也没什么错误。
  “罗刹鬼王绝不在乎真界,相反,巫神所建的这一处真界,才是唯一能束缚她的。当年她为了摆脱血狱鬼府的先天局限,进入真界,其实也只是将真界作为一个跳板,若能跳出,自然越早越好,如今时机成熟,岂会再有留恋?”
  “所以……”
  “所以我们要明白她的目标和节奏。破坏永远最是容易,先机已失就不要想着再夺回来,现在我们只能被动应付,在她预设的战场上,在她已划下的边界上,和她讨价还价。”
  允星迟疑,想问些什么,又没有开口。
  萧森却是看出他的心思,微笑道:“你是想问,我早知这般,为何没有夺去先机?”
  允星垂首道:“弟子已经想通了,罗刹鬼王要的就是变动,不管是怎样的变动都无所谓,先期我们唯有镇之以静,本来这样也没问题,可以后发先至,以静制动。然而东华真君殒落,天地大劫短时间内二次复起,彻底打乱一切计划……”
  萧森便是哈哈大笑:“所以我要闭关,求一个眼不见为净吧。”
  笑声中,他站起身来,步出亭外:“罗刹鬼王,还有黄泉夫人,联手设了这么一个局,一举击破了宗门近十劫以来的布置。我们败得不冤,也不是输不起,既然如此,割地赔款就是理所应当……我看在你的计划里,似乎也没有将西边列进去?”
  允星赧然道:“最初是习惯性切割开来,然而后面觉得,怕是已经阻挡不住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0/13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