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镜(校对)第2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0/1366

  余慈垂头应是,目光再一瞥远方,那道与何清并行的虹光早已不见。
第372章
功课
  此时何清已经感觉到余慈有外出的意思,有些奇怪:“你想出去?”
  “嗯,弟子在剑园中,已经结成种子金符,境界有所提升,如今又有摘星楼的机遇,便觉得不应把时间全耗在养伤之上,而应该借机更进一步。故而弟子准备去灵霄阁,寻朱老先生请益。”
  余慈的态度恭恭敬敬,理由也相当充分,而且他还不知足,笑了一笑,又道:“弟子还在剑园中寻了一块剑胚和相应的铸剑法,想用辰光石加以融炼,这件事儿,也想着到山门中问一问。”
  连续说出的两件事,正是最好的掩护,让何清没了别的心思,反而颇是赞许:“磨刀不误砍柴工,你的做法是对的。听说朱老先生将‘诸天飞星’之术传了给你,正好和玄元根本气法相辅相成,至于铸剑,鲁师兄正和我一批回来,你可以前去求助,想来他也乐意帮忙。”
  “鲁师伯也回来了?”
  两人所指,便是和于舟交情极深的鲁德,是宗门内首屈一指的炼器大师,再算上谢严、解良、千宝道人,就是宗门内一个极有影响力的团体,是三代弟子群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何清看他一眼,似笑非笑:“剑园之变,震动天下,断界山脉从此多事,十年八年也未必消停,宗门自然要召回些人手,以备不测。”
  余慈不想接这话碴,不过何清也换了个话题:“你有十八日的主楼修炼机会吧,这段时间我常在摘星主楼修炼,你要是想去,提前告知一声,以便调配时间。”
  余慈喏喏应声,何清不再多说,身形又化虹而去,转眼消失在天际。
  往远方看了半晌,确认何清去得远了,余慈揉着眉心,若有所思。旁边却响起一声雷鸣,这是护楼法圣有点不耐烦了。他不再耽搁,道一声“有劳”,便跳出窗户,直坠入虚空中。耳畔风声呼呼响起,却有层层云气在外围聚拢,很快消去下坠的冲劲儿,随后裹着他,横向飞动,速度比何清的虹光也差不到哪里去。
  这一路,余慈才算搞明白了摘星楼周边的地理环境。不是目见,很难想象,原来世间直有那么高的山峰,从山门根基之地,一路拔升,便如擎天巨柱,壮观之处,让人目瞪口呆。
  余慈以前也远远见过这处高峰,只是没想到,其高度竟然那么离谱。还好有护楼法圣,否则就是要乘鬼纱云飞到山下,也要一个时辰的功夫。
  护楼法圣只把他送到山下,余慈自行前往灵霄阁。去剑园之前,他有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来,这里的修士都是熟了,见到他惊讶之余,也都欣喜,并有人通知朱老先生。
  这回,朱老先生没有像以前那样,在第七层的那处角落里等他,而是在仅次于最高层的二十六层,辟了一间静室,好像早知道他有要紧事请教。
  余慈也没有废话,问过好之后,就向朱老先生道出来意,随即取出重甲,并将那枚白玉法印送上。
  朱老先生的眼睛惯常地眯起来,伸手接过法印,面无表情,可接触时,余慈却发现他枯瘦的双手已是微潮,手握法印,也是好半晌不作声。
  余慈没有急着求证,只是静静看着。朱老先生摩挲着手上法印,半晌才分出一只手来,轻抚重甲上的符纹。又过了片刻,才长吁口气,摇摇头,又哑然失笑:
  “三月前,于舟曾与我说起过所谓‘重器门首领’之事,当时我已有所猜测,如今果然确证无疑……好,小伙子不错,能在羽清玄手下全身而退的小辈,此界又能有几人?”
  “羽清玄?真是她!”
  余慈睁大眼睛。其实自从进入修士的世界之后,羽清玄的名号,他也只听过那么一回,印象却极是深刻。天裂谷几十年前那场劫数,正是因为羽清玄的师尊太玄魔母,和罗刹鬼王争斗而酿成,至于近段时间那场围绕天裂谷进行的大阴谋,也是上一回劫数的延续。至于此刻在他心内虚空显化的太玄封禁,更是那场劫数的直接造物。
  在两位地仙级数的强者之下,羽清玄的光芒也要被遮蔽一些,可是亲眼见到那个卢明月的阳神被太玄截星锁祸害的惨样儿,余慈对那位据说百年修行就强渡四九重劫,成就大劫法神通的强者,还是有种敬佩之心在的。
  呃,等下,蕊珠宫的修士,又怎么会持有上清宗的法印至宝?
  朱老先生倒显出波澜不惊的样子:“你应该已经知道,我出身上清宗之事。羽清玄之父羽循,与我份属同门,论辈分,算是我的师侄女。不过在她少时,便被太玄魔母看中,收入门下为首席弟子……”
  哦?上清宗如此大方?送出本门血脉不说,还陪送一枚至宝法印?
  朱老先生哑然失笑:“哪有这样的好事。那太玄魔母喜怒无常,原本是到宗门法坛内强夺此印,已经得手后,见到羽清玄资质上佳,临时又动念,抢她为徒,说起来,还是一桩丢人的事儿。”
  上一劫的事情由他娓娓道来,可没有半点儿“丢人”的表现,也不知道是他想得开呢,还是已经意冷心灰?
  余慈没有再细问下去,朱老先生也适时转移了话题:“以前我说过,这枚玉神洞灵篆印,乃是修炼符法最适合的法印之一,对你作用极大。可是没想到,竟然这么早就拿到了手,或许是天意?”
  他枯瘦的手指慢慢抚摸法印表面,轻声道:“此印在十二劫之前铸成,已经要到追溯到上古时代,此后一直在上清宗各代精英修士手中祭炼,早早就达成了单轮一百零八大圆满,双轮应该也有四十多层,乃是宗门一等一的法宝,便在此界,也是第一流的。”
  “单轮一百零八大圆满?双轮四十层?”余慈这回真是瞠目结舌,晕乎乎的不知人间何世。
  所谓单轮、双轮,是天罡地煞祭炼之术中的术语。法器、法宝祭炼,以十八重天、一百零八祭炼层数为一轮回,“单轮”是针对法器而方,而“双轮”则是针对“法宝”而言。
  这么说,余慈眼前的这枚白玉符印,果然是……法宝?
  法宝就是这个样子?
  余慈也不是没见识的人,当初的“大洞七变五方真形符”,单轮九十二层,已经让南松子和慕容轻烟这等人物,争了个你死我活,而如今摆在眼前的,不说其效用,就是价值,超出大洞真符何止百倍?
  朱老先生似是把玩够了,示意余慈上来拿,余慈竟是有些迟疑。
  见他模样,朱老先生便知究竟,哑然笑道:“你当这法印好接么?”
  他看着余慈,单手托起法印:“还真要感谢太玄魔母,若非她封禁之术天下无双,将法印灵光封住,此印出世时,早震动九天十界,天下符法修士大概要闻风而动,集聚到断界山来。那时就是离尘宗,怕都是护你不住。”
  不给余慈说话的机会,他又道:“就是你手持此印,还真想着发挥它无上威能?这玉神洞灵篆印,历经十二劫岁月,不知几千几万人祭炼过,早炼得灵光如山岳,等闲不能移。你入手之后,就算依照前人路径,重新祭炼,不能发挥此宝威力不说,一日不达到当年祭炼的最顶峰,也就一日不能心器合一,连化入体内都不能够,碰上强者大能,劈手就能夺去,反是招灾惹祸的捷径。”
  说着,他抓住余慈的手,将法印拍在上面。余慈哭笑不得,一边说着“招灾惹祸”,另一边又硬塞进来,算是什么意思?
  但坦白讲,就算这法印是烫手的山芋,难道余慈真的就不想接么?
  行动永远比语言更有说服力,余慈合握手掌,将玉神洞灵篆印牢牢抓住。
  朱老先生见他如此,相当满意:“迎难而上,才是修行正路。我已将‘诸天飞星’之术传你,其实就将你视为上清宗的传法人,如今宗门凋零,不给你又给谁去?”
  余慈心头一颤,虽说他早有类似的猜测,但真要朱老先生亲口道出的时候,仍不免受到震动。朱老先生却似说出一件极平常的事,继续嘱咐道:
  “就算此印在手,在没有祭炼到单轮八重天以上的时候,还是不要轻易拿来迎敌。记住,这法印不是给你杀敌用的,我要你看的是前面十二劫,近五万年时光,上清宗那些符法前辈,在此印上留下的痕迹,看他们是如何从青涩到成熟、到登堂入室、到出神入化,最后成为卓然大家的过程,学他们的长处,摒弃他们的短处,如此,远比你用此印杀百千个人,要来得有用得多!”
  余慈凛然应命,又听朱老先生道:“这样,我就给你布置个功课吧,在摘星楼一年时间,你一边参悟法印上的痕迹,一边祭炼此印……还有身上的法器。数目嘛,除此印外,三件足矣,至于祭炼层数,此印不说,其余三个至少有一个要在六重天之上,其余的,五重天可也。”
  余慈一口凉气下肚,半晌说不出话来。
第373章
小劫
  摘星副楼顶层,余慈在房间中央盘膝坐定。
  从朱老先生那里出来,他又去找鲁德师叔。有于舟老道那层关系在,就算是第一次见面,请求鲁德打造一把剑器,也不是什么难事,更不用说,剑胚、材料甚至于铸剑术都准备好了,如今只要等待就好。
  只转一圈儿,事情就都办妥了,但却给自己接下好大一付担子,当然,还有那让人跳脚的功课……
  窗外碧空如洗,光线分外明亮,做一次深呼吸,天地元气汩汩流遍全身,洗涤全身,疏经通脉,这是本是九天外域至粹“玄真”渗入罡风层后,与此界天地元气盘结之地,离尘宗先辈更以大手笔接引地气至此处,三元汇聚,形成修行胜地。
  如此地域,不可能由某一个人单独享用。故而摘星副楼,其实是用回廊曲栏等,巧妙围成了一个个的独立空间,立以禁法,互不干扰。又觉得空间宽广,设计十分了得。
  这种环境下,又有护楼法圣护持,余慈并不担心自家秘密暴露,自顾自地拿出一样东西,铺展开来。
  那是一幅红纱。
  朱老先生要他在一年之内,将随身三件法器祭炼到五重天以上的层次,对别人来说,完全能够断言,这就是一次刁难。可放在余慈身上……其实也是刁难,但并非是不给他一点儿“活路”。
  毕竟,余慈修炼的是“玄元根本气法”。
  朱老先生要求的五、六重天水准,其实是通神修士惯常所用,相较于他现在的修为,其实已经有点儿低了,那些动辙十年、八年的祭炼期限,也和他可以全情投入的情况有本质不同,将十年之功,压缩到一年,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是数目拿人。
  提高效率,势在必行。
  但现阶段,还有一件事。三件法器,他该怎么选才好呢?
  他身上能用到的法器,其实也不少,但像这回在摘星楼上闭关苦修,全力祭炼的机会不会多到哪儿去,这回诸法器祭炼层次拉开,很有可能就是其间划下一道鸿沟,影响今后对敌攻防的各项要素,此时的选择,非常紧要。
  照神铜鉴,大概是他祭炼层数最高的宝贝,且来历惊人,可惜用的是“一器一法”的手段,换算起来猜估太多,不怎么符合朱老先生的要求。
  道经师宝印,为鲁德所制,本身还算是一张白板,任由余慈在上面涂抹。如今已经是祭炼两重天的水准。
  金绿宫绦,是从鬼兽巢穴中得来。攻伐神魂最有奇效,如今祭炼层数比之道经师宝印要低一些。
  其余的刚从剑园中得来的法器,质量也不差,比如从萧浮云那边得来的丧乱九孔散魂烟壶,可放出丧乱烟,摄人阴神,威力不俗,是件祭炼六十四层,十重天的法器,重新祭炼会轻松得多。
  文式非那边好东西更多,不过这家伙似乎迷了“飞梭”这一窍,收藏的大部分珍品,都是梭形,只阴雷鬼焰梭,就有十五枚之多,可惜这里大多数是魔门秘法祭炼,余慈尚不得其门而入。
  此外还有一件“巽风八焰旗”,巴掌大一个三角旗,放开时似有微风拂面,实则内蕴阴火,展可攻可守,相当厉害。这件祭炼层数更高,足有六十九层,是余慈所见诸法器中,除了惊鸿一瞥的大洞真符和已损毁的幻魔金塔外,祭炼层数最高的一个,应该是死在界河源头的步虚修士所有。
  这些法器摆在眼前,能把人给挑花了眼。不过余慈心中已有定计,早早就选好了两样。
  一个是道经师宝印。有玉神洞灵篆印在前,这枚刚祭炼十二层的法印渺小得可怜,可这是余慈唯一一件从原初之时就开始祭炼的法器,只一个“得心应手”就是最大资本,更何况它以北斗石为原料,由鲁德亲手所铸,材质、设计都相当不俗,发展潜力不用担忧,正是可用上一辈子的法器。
  另一个是双钩宫绦。此根丝绦来历不凡,有莫测之机,可以在钩索和宫绦两种形态间转换,攻伐阴神,极是凌厉,祭炼层数提高之后,威力可期。唯一有问题的,也是它的来历,余慈猜测,这玩意儿可能是当年罗刹鬼王所遗,虽说已经给舍弃了,可天知道他拿着招摇过市,那位出名喜怒无常的神主,会不会给他颜色看。
  不过,将其与功效类似的丧乱九孔散魂烟壶相比,东阳正教的威胁其实也差不多,金绿宫绦还多出一样好处,就是施用起来比较契合余慈争抢一线的节奏,故而最后胜出,余慈还根据少年时听过的评书野史,给它起了一个“捆仙索”的名字。
  最后一个,余慈其实也没怎么犹豫,就选择了身上那几幅红纱。不说别的,只说诛神刺和太初无形剑,就是此界修士争破头都要抢夺的至宝,更契合余慈所学,入门之径就是红纱之中,相比之下,巽风八焰旗就完全不够看了。
  但是,撇去半幅未完成的诛神正法不算,百灵化芒纱、十阴化芒纱以及新得的屠龙化芒纱,他又选哪个?
  相对来说,百灵化芒纱层次略低,修炼更需借助外物,虽然已经祭炼了一重天,还是第一个排除。十阴化芒纱求诸自身,看起来更好入手,就是需要培育心魔,已半入魔道;相比之下,屠龙化芒纱更近于诛神刺的正道,就是过于艰深,祭炼起来未必能得心应手。
  十阴还是屠龙?
  余慈想了又想,最终拿出来的,是十阴化芒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0/13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