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镜(校对)第3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8/1366

  陆青简单回应:“可以一试。”
  “那就动手……”
  陆青微不可察地点头,与另一侧的铁阑气机相合,正要出手,余慈耳中忽地闪过一串熟悉的名号:“……却不想有人宗门另辟蹊径,那清虚道德宗、离尘宗、四明宗等合力,借助玄苍戒,运用大罗天虚空神念法,漫天撒网,还真给他们找到了一处秘府洞天。我意外得见,那里面似乎有谢仙长来着。”
  余慈一惊,眼中电光打闪,盯着他看。
  谢仙长?毫无疑问,赵子曰说的是谢严,那正是当年在绝壁城,余慈最大的靠山。
  赵子曰嘴中却是滔滔不绝,继续笑道:“当然,那不是黄泉秘府,但来头也是不小,乃是大名鼎鼎的东华真君陆沉在北荒的行宫之一。想那陆沉,自与黄泉夫人结为道侣之后,就定居南国,建东华宫,自在逍遥,少问外事。然而当年纵横北地,人莫能敌,便是八景宫等顶级门阀,也要给他几分颜面,说他是地仙第一人,怕也没几人有异议……”
  “说重点!”余慈看出赵子曰的拖延之计,不过要想从其嘴巴里撬出更关键信息,恐怕比杀他还难。
  这次他又在信口胡说?余慈倒有些不确定了。
  因为在他离开离尘宗的时候,谢严和解良二人,正是奉了师门之命,前往北地,传言就是为了黄泉秘府之事,后来解良回返,谢严却还留在北方。三年时间,当然什么都可能变化,可是赵子曰提出的“玄苍戒”,却是余慈所知的另一个有谱的信息。
  玄苍戒,不正是范佬为了帮儿子在天法灵宗站稳脚跟,用来换取“混球”怪鸟的宝物吗?
  前段时间,余慈还遇到过天法灵宗修士赵放和邹博,且救了二人的性命。正因为如此,他才能轻易地回想起来,还记得当时,何清对此宝很是迫切来着,或有宗门的意志在里面?
  种种因素凑在一起,由不得余慈不信上几分。只是那厮突地提起离尘宗,提起谢严,却是何故?
  赵子曰依旧在讲古:“想那元始魔宗四分五裂,由陆沉始,可说是恨其入骨,然而又不敢上东华宫去寻晦气,只能拿别的出气。这陆沉的行宫,在北地也有七八座,大半都被发掘出来,供人出气,当然,也有一说,是讲当年陆沉在北地磨砺拳意,到得意处,将半生所学,尽录于某处行宫之中,当然,那什么定元锤之类的无双拳意,常人就是学也学不会,然而这里面仍可大做文章……”
  余慈突地叹了口气,这古怪的态度让赵子曰一怔,然后他就看到,那位一直沉默不语的鬼修持剑上来,剑意森然。
  赵子曰立刻就知道,再拖下去,便要弄巧成拙了,忙换了口吻:“道兄乃是聪明绝顶的人,如何不明白我的意思?北地陆沉行宫,乃是魔门势在必得之地,其重要性不比黄泉秘府差多少,他们岂会轻易放过?此时谢仙长等人,眼看就要入局了也!”
第117章
抵达
  这是一处很难用言语来形容的恢宏建筑,形状像是宫殿,然而高及数百丈,坐落面积近百庙的殿宇,直可参云,任何人在其间,都如蝼蚁一般,已经超出了人所共知的常理。
  巨大的殿门完全敞开,里面没有半点儿光亮,仿佛能够吞噬一切,粗可数十人合抱的廊柱泛着血红的光泽,由于太高,仰头上看的时候,总让人觉得它随时可能倒下来。
  在廊柱的最底下,谢严全身都遮掩在阴影中,身下是不知多少千级的台阶,他就在这儿站着,身躯笔直不弯,如枪如剑,自有凌厉之意,瘦削的脸上则没有半点儿表情。
  与外表展现的不同,谢严心中并不平静。他无意识地转动手上的戒指,那上面有北来后的成果,这处深藏在北荒虚空之后的秘府位置,就记录在这玄苍戒中。
  虽然不是黄泉秘府,但有此一项,已经能够让很多人满意了。事情可说是告一段落,他忽然想到,自从离开山门,已经整整五年没有回去了。
  头顶上忽地闪过强光,随后就是电裂长空,雷声轰鸣。
  这处秘府之中,与外界自然气象大不相同,可说是风云变幻,上一刻还是晴空万里,陡然间就乌云四合,电闪雷鸣。粗大的金色电光劈下来,轰击在巍峨的宫殿的顶端,竟撞得这庞大无匹的建筑微微摇动,扭曲的电火顺着廊柱窜下来,每一个爆开的火花中,都充斥着让人头皮发麻的力量。
  “真是一处奇绝之地!”
  有一人从敞开的殿门后走出来,此人身量中等,比谢严要矮一个头,面上却是俊朗秀逸,颔下留着短须,打理整齐,观其步伐节奏,就让人感觉到他有无穷的活力,显得神采飞扬,声音也是清越嘹亮,便是上方雷动九天,也不能将他压过。
  他朗声道:“东华真君不愧是五劫以来第一人,竟由拳意自生天地,浩瀚恢宏,不可思议。上溯此界英杰,惟有当年无劫剑仙方可比拟,只可惜如今陷在温柔乡里,不知还有当年几分气概。”
  后半句就是说笑了,即便陆沉近些年来低调许多,东华宫中流出的只言片语,亦可致南国无数宗门兴衰成败,具有无以伦比的影响力,就是论剑轩这样的顶级门阀,似乎也有些逊色。
  谢严嗯了一声,对其所言兴致缺缺,不过来人的身份,让他也要重视起来。
  此为名曰杨朱,是四明宗三代弟子中最耀眼的一个,天才横溢,儒玄双通,修道时间与谢严差不多,如今却已是长生真人,在整个修行界也是第一等的人物。二人都是性子比较高傲奇倔的,但同行这些人里,杨朱倒是和他更有些共同语言,至少都是修行起来极度专注之辈。
  “真奇怪,这种拳开天地的神通,放在修行界,也是最难得、最拔尖的一种,陆沉为何不继续下去,反而是做了一半,就南迁了呢?”
  谢严沉默,没有回应。
  杨朱不以为忤,又道:“陆沉的拳意气概无双,谢师弟亦取的是虹化之剑,虽是拳剑殊异,但法理相通,为什么不去参悟一二?”
  谢严终于开口:“自家的事情理不清楚,还管旁人作甚?”
  杨朱一怔,随即抚掌大笑:“你这可把我,还有端阳师叔他们都给扫到了!”
  看似提醒,可他放声大笑的模样,又何尝在意此事了?随后杨朱就道:“师弟说得不错,自家的法门还没修行圆满,管其他人的作甚?回去后,我便要向宗门申请修炼《大威仪玄天正气》,期以百年,望有小成吧。”
  谢严唇角勾了一勾,这杨朱当真是个狂生,《大威仪玄天正气》乃是四明宗的度劫秘法、根本经义,百年小成,岂不就是说一百年后,他就是劫法宗师了?
  对其话中深意,谢严不那么在意,只是说起来《大威仪玄天正气》,他却不自觉联想到自家宗门的事情,心情一时大坏,不想再说话。此时,殿内有人招呼:
  “你们且进来,这里又见一层壁障。”
  “是,端阳师叔。”
  杨朱和谢严对视一眼,走入那黑沉沉的大殿中。
  ※※※
  百里高空中,黑沙风暴如同汹涌的潮水,一浪赶过一浪,似乎永无边际,在黑潮上方,晴空罡雷舟驾驭雷光,破空飞行。
  在陆青的操控下,罡雷舟顶部完全透明,高空湛蓝的颜色透下来,还有多日没见的阳光。长久在北荒地下呆着,乍一到晴朗的天空下,人的心情不自觉地都开阔不少,不过也有看起来不是那个味道的。
  赵子曰看起来还好,黑袍玉面,安坐在飞舟中,算得上从容,只是脚边那只“狮子猫”,左转转右转转,坐卧不安,焦躁得很。
  此时,他们是在前往丰都城的路上,更准确的说,已经离丰都城不远了。
  距离在黑月湖的谈判,也不过刚过去了六个时辰。
  赵子曰双手环抱胸前,仔细打量那个将他强带到飞舟上来的“故人”。此时,余慈闲着没事儿干,正在掌指间玩火,低着头,很是投入的样子。也因为如此,赵子曰无法探知他的想法。
  怎么会落到这种地步呢?赵子曰想了一路。
  在黑月湖,他拿出谢严的安危消息筹码,看得出来,余慈虽是莫名地离开了离尘宗,但对宗门长辈还是有感情的,他以为这交易就要成功了。却没想到,余慈下一个命令,就是让他那两个步虚级数的战力齐上,一轮狂攻,将他和摩奴揍得昏天黑地,眼看就要用出大代价逃命的时候,那厮突又停手,这才开始真正的谈判。
  早一点儿,赵子曰肯定自己还要再纠缠几句;晚一线,他和摩奴就要搏命逃走,时机把握之精到,实是无以伦比。至此,他和摩奴仍有反抗之力,但那代价将是他不愿承受的,所以,大伙儿仍要回到“和平交流”上来,但这时候,主导权已经完全落入到余慈手中。
  照他原本的打算,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说一些有关于谢严等四宗修士的行踪也就罢了,可余慈那厮一口咬死,没有确切的证据,一切休提!
  他没好气地说了句“证据在丰都城,老兄你飞过去啊”之类的话,一刻钟后,他们真的飞了。
  这余慈,究竟是心中焦虑,风风火火呢,还是疑心极重,谨小慎微呢?
  赵子曰最终觉得,他还是低估了余慈心思中极冷静、极现实的一面。
  现在,真的要调整策略了。
  此时,晴空罡雷舟微微一震,开始减速,丰都城就在眼前。
  其实从四五千里外开始,百里高空这个区域,穿行的修士、飞梭密度突然增大,渐渐的倒有了聚居区中,川流不息的味道。晴空罡雷舟之外,雷光环绕,外形本是比较醒目的,陆青却似知道余慈的心思,早早将雷光收敛,此时就像是一艘在黑潮上航行的乌篷小船,在时时掠过的飞梭之前,并不起眼。
  余慈收了闪闪灭灭的太乙烟都星火符,抬头去看。只见前方数十里外,黑砂风暴的运动显出很大的变化,至于怎么变的,离得远了,看不太清。
  他不知道,赵子曰却是心中有数,便笑吟吟地道:
  “元磁大阵开启……应该是有移山云舟到了,咱们顺路下去,倒省了再破开沙暴的功夫。”
  “移山云舟?”
  余慈一奇之际,耳畔就传入嗡嗡的震鸣之音,这声音听起来还有些耳熟,想了想,联系到“移山云舟”,他猛地记起来:这不就是接引飞梭的泊阵发动时,独特的震荡吗?
  当年在天裂谷外的移山云舟码头,他是见识过的。
  他走到船头,仰脸上看,湛蓝的虚空中,却还见不到那传说中庞然大物的影子。不过周边那些飞梭以及驭剑、驭气的修士,都是放缓了速度,靠近远方黑砂风暴变动处的,更是直接停下。
  “看,黑暴打开了。”
第118章
变卦
  赵子曰就像是一个称职的向导,为余慈介绍元磁大阵的情况,同时,陆青操驭飞舟,缓缓前行,到了发生变化的黑暴外围。余慈就看到,一条截面直径超过十里巨大甬道,按着赵子曰的说法,这条甬道直达地面,那里是丰都城的地上附城:三连坞堡。
  黑暴形成了甬道的环壁,进行着高速旋转,中央空洞却是半点儿沙尘不见。黑暴中当然绝不会缺乏那些凶兽猛禽之流,但在这里,什么凶物冲过来,都逃不过被环壁外阵势绞杀的下场。
  这等场面,当真让人惊叹。
  “这是就元磁大阵,最初时,其实也平平无奇,只能分开黑暴小半刻钟,还经常被意外打断。有这般威能,乃是数劫以来,各路符法、阵法大师增减精益的结果。”
  赵子曰对此如数家珍:“据说,这里面余留的大师手迹,在四百种以上,最远可追溯到六劫之前,也可说是当之无愧的古迹了,每年前来此地研究考据的修士,可不是个小数字,便是那天篆社,也破了‘无大师不驻,无英才不留’的惯例,特意从南国请来广微真人,在此设了分社,这一劫来,倒是激起了北荒斗符之风,尤其是自丰都城向北,最是流行。”
  余慈一边听赵子曰讲古,一边目注飞舟之外,围绕甬道的环形上端,千百修士、飞梭以及更大体积的浮云船都暂时停驶。在泊阵与移山云舟接驳、接引云梭起降之时,万一有什么外物插进来,说不定就是个惨痛事故,所以他们要等到这一过程完毕,才能趁机上下。
  不一刻,余慈便见到一团彤红的火云,自高空降下,直入黑暴甬道之中,在其马上进入甬道内部之际,又有一朵火云逆向飞上,与之擦肩而过。
  “多口泊阵啊。”
  余慈想起来在天裂谷码头时学来的知识,在条件成熟的地段,确实可以在设计之初,就将接引云梭的上下通道各自分立,效率提升何止一倍?
  这些云梭都是载客的,连续穿梭七八艘之后,终于不再飞出来,不过周围修士都没有动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8/13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