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镜(校对)第6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3/1366

  看那余慈,究竟使出了什么手段!
  余慈还能用什么手段,只是一个“坚决”罢了。
  驾驭玄黄杀剑,绝不能用他最擅长的半山蜃楼等剑意,只能跟着玄黄的节奏走,真是十分别扭。可要真是悟透了,也不是什么过不去的关隘。
  他既然已经做出了舍弃一具分身的决断,就不会首鼠两端,要舍就舍得干干净净,不搞什么妥协。
  此时,除了被天龙真形之气护着的分化念头之外,他从主体上分离出来的剑意,被玄黄剑意吞没;那具三方元气塑造的分身,被血杀之气浸染、扭曲和异化。
  这是一个被迫的过程,但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故意纵容的结果。
  有玄黄剑符为基础,他有了和玄黄杀剑沟通的渠道,而且还在不断地修正,以提高效率。
  玄黄杀剑的剑意,没有什么雾化、虹化之分,有的只是纯粹之杀意。这样反而更好把握:用什么样笔触,去描绘,余慈这里的投影分身不用去想,自有主体调整,他要做的,只是适应这种改变,然后利用它。
  也就是说,已经严重异变的分身肉躯,仅是一个“工具”而已。
  这倒让余慈思路大开,因为,他想到了辛乙辛天君——那个以阳神成道,却给自己生生造出一具血肉之躯的大宗师。
  辛乙的“肉身”,乃是真形法体的级别,眼下余慈做不到,但以炼器、祭炼的思路,照葫芦画瓢,绝无问题。
  放纵玄黄杀剑,以血杀之气异化分身肉躯,这可谓之“炼器”;在此基础上,拿出当年精研玉神洞灵篆印时,学出的本事,自然就是祭炼。
  他实实在在地将自家分身肉躯,炼成了一件专门与玄黄杀剑配合的法器。
  然后就是等待,等一个更好的机会。
  所以,此时呈现在水镜上的,就是一个木然如死尸般的余慈,抱着玄黄杀剑,平躺在子午磁山之下。
  看到山下情形,宋公远这边,都是愕然。但没有一个敢掉以轻心,严控阵势运转,继续将余慈连人带剑压入地下。
  水镜也不能支撑太久,往那边照得时间了,受磁光杀场的影响,水镜上布满了七彩光线,扭曲画面,让人看得眼晕。
  宋公远挥手让水镜散去,皱眉细思,一时不得计,忽听有人朗声说话:“五弟立得大功,师尊必定欢喜。”
  宋公远闻声也是一喜:“原来是大师兄到了。”
  谷梁老祖历世两劫,共收有弟子二十余人,其中大都未得长生,可以不论,还有两位,虽成长生真人,却陨落在劫数之下,如今在世者,不过三人而已。除了宋公远外,还有此时前来的大师兄俞南,另外就是关门弟子邵长平。
  谷梁老祖在北方势力虽是不小,却并未开宗立派,但“一门五长生”的调教手段,也足以为世人所惊佩,也有好事者,私下里将他与太玄魔母并列,称为“南母北祖”的。
  当然,谷梁老祖绝没有承认过这种称号。
  作为首徒,俞南跟随谷梁老祖已有一劫之久,虽是因为某种原因,一直没有进入劫法层次,但在长生真人中,绝对是第一等的强者,尤其是他的大还心镜神通,可以洞彻此界九成九的幻术,更能探究他人道基根本,有的放矢,因人制宜,同级对战,可说是占尽了便宜。
  数息过后,俞南飘然而至,身外一层薄光,分土裂石,虽在地层之中,却如履平地。
  此人面目倒也寻常,只是一对眼睛神采焕然,与他对视,便觉得心里活泼泼的,就像是清晨吸一口最纯净的空气,清灵奋发,神思灵动,无形之中,已受神通所摄,诸般隐秘,都翻上来,偏又甘之如饴,却之不能。
  就算宋公远这样,与他相处久的,都不敢对视太久,低了头,向俞南行礼。
  俞南到了近前,先与马明初、诸万象等人见礼,视线又往周边阵势上扫了一圈,“五弟你这边的进度,可是出人意料,比师尊估计的,早了足有一刻钟。”
  宋公远赧然道:“惭愧,实是出了些变故。”
  说着,便将前面一连串事项道来,俞南听后,沉思不语,宋公远也就住口等待。
  谷梁老祖近一劫来,大部分时间,都为进入地仙境界而冥思神游,闭关修炼,平日里都由俞南主持师门事务。俞南为人低调,素来不与人争利,却因神通之故,不怒而威,宋公远对这位大师兄,还是非常尊敬的。
  马明初和诸万象对视一眼,后者不必说,前者虽是一向与谷梁老祖走得很近,以子侄见称,可毕竟隔过一层,故而也都当起了闭口葫芦。
  一时间,除了磁山沉降时低沉的轰鸣声,还有阵势气机变化的滋滋怪音,地层中便再无其他声息。
  俞南这一番沉默当真很久,诸万象估计着子午磁山已经沉入地底将近百里,才听到他说话,开口就是一声雷:
  “此人真身不在此间。”
  “什么?”
  宋公远勃然色变,俞南的大还心镜神通,他是绝对信任的,已经大致成形的磁光杀场,也不会造成什么困扰。既然如此,镇压在子午磁山下的那具躯壳,真不是余慈本人?
  怪不得看起来像死尸一般……
  俞南此话一出,马、诸二人的脸色也不好看,马明初关系近一些,便低声问了句:“大兄,何以见得?”
  虽是刻意找了个亲近的称呼,但话中置疑的意思还要多一点儿。
  俞南自然能听得出来,他为人疏淡平和,也不在乎什么人情道往,只是就事论事:“磁山之下,非是血肉之躯。倒似由特殊元气虚实转化,聚合而成,又受血杀之气扭曲……若是人体,早已湮灭不存。”
  一席话言之凿凿,说得众人面面相觑,心里面已信了七八成,只是有一个关节,始终想不通透:
  “这是假的,真身何在?”
  若说那余慈能够在阵势合围之后,还能金蝉脱壳,逃之夭夭,岂不是三记清脆响亮的耳光,扇在他们脸上?只想想被一个步虚修士玩弄于股掌之上,从头到尾,懵然不知,他们便是邪火烧心。
  尤其是马明初,想到之前还感应到对方六重天祭炼,从那时算起,差不多可以认定余慈是从那之后才遁走,若真如此……那又是什么神通?
  “倒也未必如此。”
  俞南的大还心镜神通,观事鞭辟入里,最善追根溯源,又道:“虽非真身,倒也不是空壳,此中有一道天龙真形之气,阳刚炽烈,其中还护着什么,一时倒看不真切。但明初老弟所言六重天祭炼之事,我已见得,确然无误,如此……”
  他话没说完,话意已经十分明显。
  宋公远等人都是见识颇丰之辈,闻言就有些了悟:“莫不是阳神藏于其中?”
  “那这具躯壳就是傀儡。”
  “元气聚形,不知是哪门哪家的手笔?”
  “他分明是一个剑修,怎么走出这条路来?”
  俞南听几人在旁边谈论,初时不说话,但见众人有离题的倾向时,方开了口:“阵势既成,按原先谋划行事便可,以我为主,以堂堂之势压去,足矣。”
  宋公远等都是凛然从命,马明初还加上一句:“大兄说得是。”
  殊不知俞南也在心中加了一句:“便是不足,也不会后悔。”
  那一番话之后,俞南就不再开口,不久便自行离去。宋公远等人都知道,谷梁老祖的计划一环扣一环,作为老祖首徒,俞南任务颇重,从西面赶来的几个扎手人物,都要由他处理,自不好挽留。
  知道余慈躯壳中的异处,虽说“以我为主”,但也不能大咧咧地不做准备,等俞南离开,他们又聚在一起商量出几个应变方案,这才散开,按照原先的计划,在几个关键位置护持。
  不一刻,阵势全面启动的时间,悄然来临。
  九地之下,如潮之音轰隆碾至,那是谷梁老祖以通天手段收束控制的地心元磁,做出的总爆发。
  方圆三十里范围,约有两里厚度的偌大土层,向下陷去。这是谷梁老祖所布阵势的核心,里面包括子午磁山、两仪圈这两件宝物,还有最关键的符法、阵盘等。
  由于早有安排,下陷到中途,由于地心元磁和阵势的双重作用,这块土层,已经与周边土石交融不分,又像是大地化为了海水,其位移而形成的空洞,自有周围大量土石推堵淹下,填补空缺,从地面上看,倒也不甚明显。
  宋公远等人小心翼翼地护卫着,却不得不离土层远一些,否则已完全成形的磁光杀场,说不准什么时候便能将他们吸进去,碾个稀巴烂。
  他们还是如此,处在磁光杀场之中的玄黄杀剑,还有那个余慈的假身躯壳,受到的压力怕要强出千百倍。
  有人就怀疑,这种环境下,就是千锻寒铁也能给化成铁水,玄黄杀剑当真能承受得住?
  事实是,玄黄杀剑承受住了。此剑不愧是十余劫来,最能竞争“第一杀剑”宝座的绝顶剑器,磁光杀场的力量,没能动摇它的结构,最多是起到了禁锢的作用。
  相比之下,余慈的分身躯壳,就没那么好运了。
  磁光杀场内恐怖的扭曲力量,还有相应的阴雷磁火,在杀场成形的瞬间,就密集轰炸,把那身躯打得血肉横飞,几轮下来,已经彻底没了人形,最终在扭曲的磁力作用下,崩散为一团灰暗的雾气,围绕在玄黄杀剑周边,与放射的血杀之气融在一起,勉力保全。
  若就常理来说,余慈距离形神俱灭,也就是一线之隔,除了那些练就不死不灭奇功的强者,没有人能在这种局面下逃得性命。可余慈还活着,其主体固然远在亿万里之外,不受任何影响,便是心念分身,也在天龙真形之气的包裹下,深藏在灰暗雾气之中,静寂如死,但生机不散。
  强绝的磁力,奔涌的阴雷,还有阵势特意烧炼出的磁火,此来彼去,但在玄黄杀剑处消耗了些,在三方元气形成的灰暗雾气中又消耗了一部分,真正冲击天龙真形之气的,暂时已不足以击穿其防御。
  此时此刻,分化念头没有形成任何思绪,它的作用,仅仅是一个贯穿本体和分身躯壳的中介,躯壳形成的灰暗雾气中,那一枚玄黄剑符,正不停变化。
  原本的七大分形,已经多了两个,但六十四个窍眼,却少了近三分之一,只余下四十四个,血红的符箓,此时的外形,就像是一个狭长的扁豆,上面开了几十个通透的孔洞。
  无论是分身躯壳所化的雾气,还是玄黄杀剑放射出的血杀之气,都渐渐习惯了,在符箓外围环绕,时不时穿行于孔洞之间,每一次的“穿行”,都让改进后的玄黄剑符微微闪烁,气机变化形成的细微声响,就像是夏蝉的清鸣,连成一片。
  便在响声中,其结构也在持续不断地微调,速度不快,但从未被任何外力打断。
  对余慈来说,这是一个奇妙但熟悉的状态。
  他的本来意识,其实正漫步星轨,遨游太虚,体悟上清传承之奥妙;分化出的念头,分做两股,一股操控远在东海上的鬼厌,另一股,本来是主持当前这具分身的,却因为过于纯粹的剑意心念,与眼下的情况“格格不入”,在天龙真形之气的护持下,陷入了休眠。
  真正主导玄黄剑符变化的,与其说是分化念头引来的本来意识,还不如说是他常年修行钻研的本能。
  最初,这一本能只不过是简单的复刻,就像是《上清聚玄星枢秘授符经》、“诸天飞星”中的各类符箓,还有玄黄剑符,都是本来就有的,受分化念头或者是那几个信众的刺激,便有一给一,有二给二。
  但这些年来,余慈在三方虚空的禁锢中,始终没有放弃修炼,没有放弃钻研,多年的挣扎,便是粗糙的本能,也给磨出了灵动的锋芒。
  这一点灵性和意念,便在本来意识远走太虚之时,撑起了主体的思维流动,它或许在各个角度,都比余慈的本来意识逊色许多,但比分化出的念头更高出一个层次,而且,有着无可比拟的专注、细致和耐心。
  前后三次分化出念头,它功不可没。
  而从余慈借来玄黄剑符,控制玄黄杀剑的那刻起,一方面是余慈有意识地引导,另一方面也有血杀之气对符箓的刺激和共鸣,经过三十多天的适应,使得双方的契合度越来越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3/13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