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镜(校对)第6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5/1366

  他又深想一层,思及以前自己迎战高层次对手的时候,却是冷汗横流:他不得不庆幸,以前碰到的那些决出生死的对头,不管强弱,似乎还没有这种能耐,或多或少,都有浪费境界优势的现象……若不然,他现在早就化为枯骨一堆,身埋黄土了。
  唔,这是不是就是说,他目前的所在、所见、所感,已经超出绝大部分修士的窠臼,进入到了一层相当高的层次?
  这真是个好消息,余慈心中不免有些愉悦,但他还没有想通透,凭什么他能做到?
  或许,是他这半调子的神主法门?
  话又说回来,像是郑曼成、夜狮这等大宗弟子,还有俞南那样的惊才绝艳之辈,其举手投足之间,其实也暗含法理,与他所推演出的“精确”应用,不过毫厘之差,显示其传承着实不凡,心法体悟、应用也几近圆满,而且人家是当真应用于实战,比余慈现在的空想,要更实际一些,余慈自不会因此而自负其能,目空一切。
  而且,目前余慈只是和长生真人比较,至于劫法宗师如何看待、控制法则,当年他虽然也见到辛乙、柳观等人出手,今日又有役灵老祖现身说法,但旧眼光想转换过来,还需一段时日。
  再说了,这对他目前面临的局面有什么用处么?
  神思百转之时,遍洒的心念忽地一“烫”,却是触碰到了一片特殊的区域。
  由于渐渐习惯了天地法则的“常态”,余慈第一时间就发现,这里的天地法则,简直活泼得过份,说是“沸腾”都不准确,简直就是在“燃烧”,之前感应到的种种法则规范,在这里彻彻底底地扭曲了。
  念头随便一扫,他竟然在此区域外围,发现了几处惊人的法则空白——意思就是说,相应的天地法则被破坏殆尽,灰飞烟灭。那种彻底的死寂空无,以及与之相应的天地法则意志的暴动,使得这片区域及其周边,天地法则已经不可逆转地进入到了洗牌重构的阶段!
  是的,天地法则的重构……
  承启天内,余慈心意投影剧颤,相隔亿万里,两具分身的脸色都是铁青一片,越是了解天地法则的微妙,他越是知道与法则相关的天地伟力,是何其恢宏和恐怖。
  与之相应的所谓重构,那不就是天地大劫的同义词吗?
  他知道这片该死的区域是哪儿了——除了七位地仙的战场,还会是什么?
  这几位大能,这么快就打到真界里面来了?
  余慈终于感应到了地仙大能的存在,即便只是对战的余波,对天地法则层次的解析,也有了更确切的依据,可他一点儿也不觉得高兴,一点儿也不!
  他飞快地回撤心念,要离那个恐怖的区域远一些,可偏在撤离的时候,他心底陡然生寒,像是飞虫遇上了青蛙、青蛙碰见了毒蛇,那种如遭天敌的冰冷和压抑,再多一线,就是绝望了!
  在这种时候,他的脑子反而越发地清楚,在第一时间就做出了判断:
  被盯上了!
  根本没时间去想究竟是谁,此时能在战场附近区域放出神意,又是如此强横霸道的,怎么看都是最顶尖的人物,而且这一位的脾气似乎还不怎么样。
  他回撤心念的速度更快,其神意力量本来已经扩散得初具规模,一下子就往中间“塌陷”,大概是受此影响,已经适应了的高层次压力,也重新压身。
  余慈感觉到了眩晕,可那令他窒息的冰冷和压抑,却是离他远去,也许,那不过是某位大能的一瞥吧。
  眼下感觉挺不好受的,但余慈还是松了口气,继续回收神意,但幅度有些放缓。
  此时他已经可以下定论,目前七大地仙的战场,正是南国某地,方位大概就是东华山附近吧,他一个不注意,神意就铺展了那么远,究其原因,还是某个染化的眷属在那附近凑热闹。
  很快余慈就又发现,相较于这个不起眼的眷属,附近凑热闹的大人物,其实相当之多。
  之前余慈专注于天地法则本身,有些忽略了外部环境,现在刻意关注,发现在七大地仙战场附近,天地沸腾,法则翻覆的此刻,不知有多少强者,将其神意洒入虚空,冒着被天火灼伤的危险,彼此交错,就是碰上了,也都立刻错开,都是将全副精力投注到天地法则之上,捕捉天地间那显化的玄机。
  此时他飘游的神意,位于距离战场较远的外围区域,附近属于长生真人级别的神意力量,至少有数十股,都是从千里、万里之外沿伸过来。要辨别也非常简单,只看他们神意聚散之时,牵涉到的天地法则层次,就能猜得八九不离十。
  这时候,余慈也大概明白,为什么那位脾气不太好的大能,取消了对他的关注,原因就是他撤回神意时,撞入了这片长生真人神意交错的地带,与众多目标混在了一起。
  见到这些人物,余慈先是发愣,随后便被他们神游时牵涉的法则玄妙引去了心神,刚才种种猜测和结论,只是在自家眷属身上验证而来,多少缺乏了外界的参照,眼下有这么多素材,让余慈得以参照感应,稍释先前疑惑。
  尤其是对天地法则感应的“特殊性”,及其原由。
  相较于周围这些长生真人,余慈对天地法则的理解,的确是很特殊的那一个,但这种“特殊”,首先是建立在“特殊时段”的基础上。
  他发现,这些长生中人,其神意扩展的方式,很有一些“小心翼翼”的味道,他们密切牵涉着相应层次的法则,却又像是第一次接触,透着点儿新奇和谨慎,仿佛是摸象的盲人,突然复明,睁开双眼,见到面前的实物,便有一种“原来如此”的感慨。
  这说明了什么?
  余慈确实明白了:毫无疑问,神主法门、或者还要包括其他的什么法门,是他的内在根基,若没有这个根基,余慈的“特殊”也就无从谈起,但目前起到关键作用的,却是陆沉等七位地仙大能,在域外和碧落天域交界处,那场惊天动地的大战。
  从七大地仙战场的局势可以看出,那些大能,都是无所不用其极,调动起每一丝可以利用的力量,由于他们所在的层次太高,其影响力由上而下,扩及到了整个天地法则体系,使一贯隐而不显的天地法则受到的强烈刺激,不可避免地进入到了极度活泼的状态。使得具备相应实力的修士,更容易感悟其玄妙。
  如果说,以前长生真人的层次,感应到的是“一”,那么现在,感应到的就是“十”,丰富的信息所带来的,就是另一个层次、境界上的观照。
  某种意义上,这其实是一场针对长生中人的饕餮盛宴。
  余慈还见到,其中绝大部分,或者说九成九的修士,其感应范围,都相对有限,在其所涉及的那部分区域和层次,神意盘转自如,对天地法则的捕捉和解析,在最初的谨慎、生疏之后,就变得细致入微,往往是抓入一个切入点,便顺藤摸瓜,充分延伸,将该法则所涉及的高低层次,尽都包容在内。
  相较于这些人,余慈是另一种模式。
  余慈一开始就把摊子铺得极大,就像捕鱼,寻常的修士,多是垂钓,虽只捕一鱼,却心无旁骛,用志不分,自得其趣;而他干脆就撒了鱼网,平时都捞不到鱼的时候,看不出什么分别,可一旦碰上了鱼潮,差异就瞬间拉大到几百、上千倍。
  如果这种模式可以推演到地仙、神主那样的层次,是不是就是说,后者较前者更能解悟天地法则的奥妙呢?
  这纯粹是臆想,那样的层次,余慈目前只能仰望……
  与之相应的,丰富巨量的信息,如何接收消化是个很大、很现实的问题,这种时候,对所涉天地法则的结构、层次的认知、利用,就变得非常重要。
  同样是遮风挡雨,一般情况下,山野之人随便搭成的茅草棚子,与名工巧匠所造的砖瓦大房,差别不算太大,可要是碰到狂风暴雨之类的极端情况,那就是“毁”和“存”的差异。
  余慈放眼八荒,形成天地法则“大网”的认知,着实是很关键的结论,现在看来,也是正确的,如若不然,不管层次高下、不论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只会造成惊人的负担。
  他一开始进入这个视角时,禁受不起“高层次”的压力,原因便在于此。
  现在,为了躲避那位大能的注视,破坏了神意与法则交错感应,有序铺开的结构,压力重回,也是理所当然。
  念头至此,余慈不自觉就按照之前“最舒服”的感觉,重新铺排神意,接触天地法则,果不其然,当逐个自然铺开的结构重新成型的时候,天地法则给他的压力骤减,而且他的感应也变得越发敏锐,视角越发广阔,转眼间就与周围这些长生真人拉开了档次。
  但下一刻,尖锐的警兆就在心头炸响。
  余慈被陡生的感应唬了一跳,还以为是那个“坏脾气”的大能重新关注了,可待他循感应移转注意力,“入眼”的,则来自于战场外围,那一块块崩塌出的“法则空白”,虚空中,那里像是无底的深窟,或是妖魔张开的巨口,令人心悸。
  他当即醒悟:“忘形了!”
  或是看这附近长生中人众多,以至“人多胆大”的缘故,余慈竟然忽视了天地法则重构的威胁,如今那天地法则空白不断扩大,重构之势,分明不可逆转,而且比最初观察时,还要猛烈十倍!
  根据他的观察,天地法则是精密而又彼此联系的结构,虽然可以用“大网”来形容,但它毕竟不是随处可找寻材料织补的东西,一旦法则破碎,要把它修复完整,就必须将更大范围的法则“拆开”重构,一处两处还好说,可要是过份密集,并且这恐怖的“空白”还在不断增加的话,附近法则重构的“资本”,就要无限制地向更广阔的天间地寻觅。
  这个过程中,依附于法则的天地伟力不断地聚集,彼此作用,更因为法则的缺失,导到强烈的不稳定性,谁也不知道那恐怖的力量,会在什么时候爆开。
  贼老天才不会管你人多人少,一窝端或许才正合它意。
  偏偏有些人还不知死活往里面凑,因为那里的天地法则更活泼,也更清晰。
  其实无论是谁,都明白一点,那就是对战场的核心地带避而远之,那里的危险谁不知道?
  可惜他们所知还是有限,至少他们不知道,在战场核心处,已经到了天地伟力爆发的临界点!
  此时此刻,在余慈的感应里,外围尚属常态的天地法则,其实就是一堵不断削薄的墙壁,墙壁后面,就是能吞噬一切的滚沸岩浆。
  而这一切也不是没有先兆,那覆盖此界的火云,其实就是依附于天地法则的力量不正常流动的征兆。
  可都这种时候了,这些被天地妙诣法理摄了心神的长生修士们,却浑然不觉,反而削尖了脑袋,往“墙壁”里面钻,有人带头,就有人跟进,其原本划定的安全区域,已经不自觉地向战场处推移。
  他们分明就是在作死啊!
  看着这一幕,余慈却是很奇怪地想到了神主法门和寻常修行模式的不同。
  那是“眼界”的差异,且不是一星半点儿。
  观之神主法门,神游天地之间,观其大略,虽是失之粗疏,但在别人居于一室之地,细细摸索的时候,他则登高望远,极目八荒,视野上的差距,使他所处的“位置”和“层次”,天然就比寻常的长生修士超脱一些,也就使得他能够“观察”别人,而别人则很难发现他的存在。
  而这种情况,又是相对的,如今的余慈,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站在天地法则的最高处;据他自测,纯论“高度”,他的“位置”大约是比长生真人高一截,“广度”上则是远胜,但再算“精度”,则就有一些惨不忍睹了。
  余慈不是不能做得更精细些,可毕竟精力有限,一旦求精,便不能求全,目前他还是觉得,能从整体上把握天地法则的规律、结构,是一项更难得的体验,像普通长生中人那种做法,以后应该还有机会的,正是两益相权,取其重也。
  至少眼前的局面,印证了他选择的正确性。
  眼下也没什么好说的,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今日他的收获已经出奇地丰富,现在就是该撤退的时候了,更何况他还要为鬼厌那边的情况伤脑筋。
  余慈继续回收神意,要离这大劫发生之地,越远越好。
  而在回收的过程中,余慈又感觉到他和其他修士不同的地方。仍是那个形容,其他修士为接触天地法则而延伸出去的神意,更像是一根鱼线,无论是抛、收、转折,线性的感觉都非常强烈。
  可他不同,收拢神意,就等于是收拢一张放出去的渔网,整个结构都向内塌陷,和刚才仓促躲避大能注视时的造成的结果差相仿佛,相应的,那些让人不适的压力,也重新降临。
  “真古怪,这里是不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大约是有哪里的环节没注意到吧,或者是他的真实层次还不足以支撑这种神主视角,若不然,像罗刹鬼王那样的大能,要是每次“收网”都难过这么一回,那就是笑话了。
  心里盘转念头,而在这些念头的遮掩下,一个微小而尖锐的刺激,突兀出现。
  放在以前,余慈说不定会略过去,可现在,由于对形神交界地的了解,他已经对念头的生灭有了极其深入的认识,一个恍神,便将那念头抓住,了悟其根源。
  罗刹鬼王?
  为什么会对这位大能的名号起反应?
  刹那间,余慈的心念穿梭不知多少个环节,就像是本能反应那般,他做出一个非常古怪的举动。其神意一个抖荡,利用对天地法则的清晰认识,用最微小的幅度震动虚空,向四面八方传出信息:
  “大劫临头,诸道友还不快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5/13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