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镜(校对)第7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4/1366

  这一条由追复生魂定星咒、延生度厄本星咒、太阴役禁厉鬼术、北斗劾魂注死术四种符箓形成的符法脉络,是本命金符的核心,也是余慈的根本所在。
  日后长生久视,都要由它而来。
  虽是关键,可实话实说,相较于余慈目前的眼光水准,层次还是差了些,没有了神主网络加持,其在生死存灭法则这一条“主线”上,很快就遇到了屏障,只是攀到了步虚和真人之间的层次,这也是余慈的本质境界,没有半分虚假。
  当然,能够清楚把握住法则之实质,也绝不是寻常步虚修士所能为之。
  余慈闭着眼睛,也不着意控制,任这一道生死玄机,攀附在天地法则体系之上,只是将其他干扰的元素,比如剑意、魔功等等,一一排除,以得其纯。
  初时一切如常,境界就是境界,相对比较稳定。
  可再过片刻,这一道生死玄机,却是有些不安其位,上下游移不定,带动余慈的气机,运化也有些微妙起来。
  余慈思忖其中道理,大约是平常它受到天地法则体系的钳制,还有余慈其他各类法门的影响,诸力相加,位置锁固。
  而如今,余慈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天地法则体系出现了变异,认知有了变化,甚至还把剑修、神主等多项能力暂时脱开,没了限制;而另一方面,余慈的眼光还在,对生死存灭法则的感悟还在,这就注定了,生死玄机的寄托,不会安于本来的境界,不断地向上“跳跃”。
  可它的境界火候又实实在在的有差距,又没有步虚术作用,连往上的通路都给阻断,以至于每次都给“挡”回来。
  对修士来说,这样的状况可不太好,道基不安其位,气机紊乱,极易招来麻烦。那些常年在境界瓶颈蹉跎的修士,往往会遇到心魔加害,就是这个道理。
  余慈心中摇头,不准备再观察下去,正要收功,那道生死玄机却是又竭尽全力地“一跳”,自然而然用上了天垣本命金符“寄托星辰”的法门,期冀与三垣四象之中,相关星辰勾连,一副要借用外力的架势。
  生死玄机的劲头看起来很是强劲,如果余慈没有接触到天地法则体系,没有了悟生死存灭法则,或许会对之报有一线希望。
  可如今,他很清楚,境界就是境界,法则体系的层次可以说是不可逾越的——暂时的突破还有可能,那不过是一次微小的上下波动,但若要彻底跃升,就等于是与整个天地法则体系做对,便是借下来三垣四象之星辰伟力,又能如何?
  所以,余慈不准备浪费力气,就算真的借下来星力,也凭白惹人多想。
  他压住了生死玄机的“寄托”之意,无尽星空深处,来自毕星、北落师门、招摇、天狼及五帝座的星力,都从引而欲发的状态中脱离,但那种一呼百应的感觉,也让余慈心中微动。
  在真界之中,牵引星力可从来没有这样容易。
  也就是当日在东海之底,吞下超拔魔种,感悟天地法则体系的最高层次时,星力交融,依稀如此。
  他对星轨的感应,也从那一刻起复苏。
  要说按照羽清玄的计划,当时还是还丹修士的余慈,应该全神贯注,融入星轨之中,遨游天垣,体悟上清宗历代修士,封存在三垣之中的玄奥法门,如此四十九年一过,上清宗的修炼体系也就搭建起来了。
  可就算羽清玄神通广大,事先又怎会想到,余慈竟然未借星轨之力,先一步登入步虚境界,又分化阳神,只将部分心神送入星轨,还留下本体,在此界兴风作浪?
  别说羽清玄没想到,给出极轨天珠的朱老先生,还有历代上清宗先师,也没有碰到过这种情况。
  分化心神,其实非常凶险。
  如今时间只过去了三分之一左右,余慈本体的境界也一直在提升,阳神一直在壮大,还压制得住,可若陷入停滞,而星轨之上的心神,化入上清宗的根本法门,自行运转修炼,发展壮大,早晚有一天,会凌驾在本体之上,大有魂魄异化,精神分裂的可能。
  如此看来,东海之底,以神主视角,明见天地法则体系,了悟生死存灭法则,实是救了余慈一命,将主副倒置的危机消解。只可惜未能再进一步,把星轨倒扯回来——好吧,那个时候,羽清玄十有八九会杀过来将他镇压个五六十年,逼着他再登一遍星轨才会罢休。
  记忆回溯之时,他也忍不住去想,星轨现在到了哪里?
  一念方起,似亲切又陌生的感觉,便从无尽星空中来,与他阳神浑融,又引得天垣本命金符滴溜溜打转,生死玄机愈发活跃,极是有趣。
  星轨?
  余慈可没有料到,在这半是外域的环境中,连通星轨,竟然这般容易。如今他的神主视角都没有开启呢!但他很快就想明白,没有九天真罡的屏蔽,天地法则体系也受到各种星辰的影响,对星轨的感应,当真是容易太多。
  这样的话……
  余慈一边维系着生死玄机,一边借用神主网络,重新开启神主视角,并且一路拔升到他所能坚持的最高层次。
  果不其然,随着天地法则体系的大网,尽数在他眼前铺开,那经过无尽星空异化的各种变化虽说还没有特别明晰,可其中却有一层顺水行舟的“推力”,加持在他的神魂中。
  这一刻,分离了十多年的两处心神,即使隔着难以估量的漫长距离,却是清晰地呈现在生死存灭法则的“长线”上,在法则中,它们之间,其实没有那么远!
  这是比在东海时,还要真切实在得多的“重逢”。
  以至于他都感觉到,两处心神穿透了虚空,彼此接触,握了握手,然后问好,分隔十多年的经历,就那样交接……
  奇妙的感觉之后,就是不可控制的疲惫和虚弱,让余慈明白,这一次看似轻描淡写、水到渠成的“重逢”,究竟耗费了怎样的力量。
  毕竟,它们之间隔着的,是难以计数的漫漫星空。
  余慈再也保持不住最高层级的神主视角,从那上面一路跌落,连神主网络都变得孱弱起来,有几个眷属甚至断去了联系,而这个情况还在持续进行。让余慈知道,神主网络的力量还在不断消耗之中。
  眼看着神主网络真的要给崩脱了形,余慈身体剧震,一点灵光,就那样自无尽星空之中飞落,压入顶门。
  灵光本没有重量可言,却因瞬息之间跨越虚空,自无数星辰之后飞来,而带动了超乎想象的力量,使得承载这一切的神主网络,险些就彻底崩溃。
  余慈都还来不及确认各个眷属、信众的情况如何,灵光就在脑宫之中轰然炸开,并不太多、甚至可说是简短的信息弹出来,只是其中还蕴着跨越无尽星空的力量,让余慈的脑袋在瞬间就大了一圈儿——这不是什么形容、比喻,而是真真地如此!
  脑壳里似乎响起了热水烧开时的咕噜声,脑浆都似乎是沸腾了,他不得不睁眼、张嘴,以排解骤增的压力,至于端木森丘等人的关注,以及引起的猜测和影响,他一时也顾不得了。
  五感六识都是一片漆黑空无,好半晌才真正恢复过来,然后他就感觉到七窍处都是濡湿一片,显然是溢了血。
  端木森丘等人急切的表情和嚷叫声这才入眼入耳,只不过这几位都被鬼厌及时堵在外围,不准近前。
  余慈就向他们笑了笑:“无妨……”
  一开口才知,自己的嗓子已在失声边缘,调整了一下,才又道:“不用担心,不是坏事!接下来大伙儿要是休整够了,就继续开拔,让鬼厌带路!我调息一下就好……陆雅到我身边护法。”
  做了安排,他直接就闭了眼睛。
  路上不用担心,如今还在虚空法则妥协、变化之时,大规模的天魔入侵都要中止,否则十有八九会遭遇不稳定的虚空绞杀;而他先是之前结阵大战刀蚁,随后又有暗光宝穴之事,已经建起了权威,刚刚受伤引发的骚动,便是明证。
  果然,众修士虽是疑惑,却无人置疑,在端木森丘的建议下,又呆了一刻钟左右,便由鬼厌领着,在星空中前行。
  余慈没有再理会,在疏通了因强压而扭曲的经脉血管之后,他的感觉好多了,而天外灵光“炸”出来的信息,也就此浮现。
第110章
妙化玉章
无主之战
  两处心神隔空“握手交流”,就算是本自一体、就算是同在生死存灭法则之下、就算是只持续了短短的一刹那,可这所有的一切,只需在前面加一个“不可计数的漫长距离”之类的限定,就成为了一个奇迹般的事件。
  之所以称为“奇迹”,在于其艰难。
  两处心神只是接触了一刹那,已经耗尽了余慈几乎所有的力气,而从另一个层面讲,之所以损耗如此之大,也是因为在那瞬间,余慈很是做了一番事情。
  两处心神的接触,其起因毫无疑问是由于生死玄机单纯而急切的需求。
  也正是在需求之下,心神交流间,已经找准了方向。
  星轨既曰“轨”,便有“架设”的线路,其飞空十余年,已经转过太微垣,寄托了五帝座星,又往紫微垣而去,其间并非是像移宫归垣一般,从此星“跳”到彼星,全无凭依,而是循着星辰的运转之法理,似曲非曲,“铺路搭桥”,逐步推进。
  这一过程中,分化出去的心神,一路上收集了不知多少上清宗前辈,寄存在星辰上的心法经籍之烙印,不敢说浩瀚如海,也是蔚为壮观。
  想把这些东西全卷回来,且不说能不能的问题,只要是有一个“回潮”的迹象,余慈这边的脑袋,大概直接就要炸成烟花了。
  所以,在交流的瞬间,大部分信息都给过滤,只留下几条最得力的,随后又在心神运化中,择其优、其简而用之,如此尽其所能,终于传回。
  又一场虚惊之后,所得终于显现。
  前面的压力太强,陡然缓和了,脑宫里倒是空荡荡,似乎尚有之前血气激流的余音,而经数轮消减沉淀,震动还在,却不知何时,洗却浊意,化为一道清磬之音,流转四方四隅并泥丸之宫。
  便在泥丸宫中,有妙书神文,倏然显化:
  《洞元玉章三气妙化符经》。
  一经显化真名,随后就有云篆、龙凤等等天书奇字,洒了出来,凭空结形,成就一段极短的文章,直接烙在心底,再难忘却。
  余慈心头微震,一部经文,竟然只有数百字,对修行典籍来说,当真是微缈得很,更都是赞颂说明之文,少有修行真义。若是个性急的,大约要大骂骗子,又后悔白费了力气。
  然而余慈这边,却是见过碧落通幽十二重天的神异,当下也不多想,直接将天垣本命金符悬照,在泥丸宫与那经文相对。刹那间,就看到那些空自华美,少有真趣的文字,却是纷纷垂芒化形,字还是那字,可光波流动,意趣横生,横看竖看,都能解出许多奇妙的心得来。
  这才是《洞元玉章三气妙化符经》的真面目。
  相较于还有四种限制的碧落通幽十二重天,这部上清符经已经是相当浅白直接了。
  虽然还没有完全解析开悟,但其开宗明义便讲,此部符经,是以符箓的运化为根本,以治符之玄元始气,书玉虚、紫虚、清虚之诏,成三境、三天、三清之符,妙化大有,构演玉章,混化三洞,神德至灵。
  一句句妙义文字生发,其中透出绝大气象,浇得余慈血气沸腾,又有泥丸宫中,金符玉章如日月之光,当空悬照,光色明而不耀,清而不冷,其意虚静,层层而下,借血气涌动,心湖翻波之机,将此篇妙义,打入其间,契合如一。
  若按照星轨授经之法,需要运转气机,就此深悟修炼,可如今局面,哪来得及,说不得只好将势头按下,平复气血,不使身心真正陷入进去。
  他还有点儿疑惑:这符经,是步虚术?若是步虚术的话,首要是与本命金符相契合,且在汲取玄真上,深有成效。但从目前来看,都不是太明显。
  应该没有问题吧,毕竟是分化心神千挑万选出来,专门给这边修炼用的。
  他一时半会儿也难真正深入解析下去,更不想轻率从事,就把注意力暂时移开。
  方从经文中解脱,奇妙的感觉就浮上来。
  余慈这才他知道,最直接的收获,原来还不是那符经,而是被“撑大”了的某样本事。
  要说余慈本就自具虚空神通,又由天地法则体系借力,使两方心神混化,虽隔亿万里之遥,却气机如一,混茫星空,难有阻碍,其后携来经籍,固然是逾了限度,却是在重压之下,有所突破,对虚空神通的理解,再精进一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4/13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