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镜(校对)第7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8/1366

  余慈并不理会,看那“阵图”外沿“花瓣”中,有一片尖锐锋利的,停在前面,便道一声:
  “詹道兄。”
  “……大师?”
  “你便引你的教众,聚于此尖锋所指方向,距离不即不失,不用理睬这边阵势如何运转,自去运行教中阵法便成。但此盘尖锋指向何方,你与教众,便要处于何方,若有相违,后果自负。”
  詹基看那铁盘边缘突出的短刺尖锋,心中莫名地就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只觉得莫名其妙,但九烟按照他的说法安排,也是给了面子,他不好多言,再应一声,便想退入人群中,纠合教众,看之后演练的效果如何,再做计较。
  哪知九烟又是叫住了他:“詹道兄,你忘了一件事……”
  詹基一怔,随即恍悟,将自家心神,分了一缕在短刺尖锋上,这样阵图运转,他就能及时得知。也在分出心神的时候,他又生出那似是而非的熟悉感觉,便摇摇头,暂时无法理解。
  余慈随后就叫过端木森丘,让他报出整合的结果。
  其实除了詹基这一边,加上少数几个刺头之外,端木森丘的工作还是卓有成效的,很快就将大致情况说了一遍,连带着众修士修炼的法门、擅长的手段、拥有的法器等,都有了一个粗略的统计。
  余慈握着记录用的玉简,稍一思索,便发了命令,将除去东阳正教修士以外的三十余人,分了四队,每一队八到九人,大致上是按照魔门东支、商合等早先合作过的修士,鬼厌和端木森丘等“自己人”,还有其他相对陌生的修士这么四类来分。
  其中也有不少调整,但作为主力的长生真人,都没有变动,还把雷同豪请了过来,放在那队陌生修士中,以为镇队之用。在他入定之时,早先进入小五自辟天地中的叶池,已经自己出来,也给划入到鬼厌那队伍,以便照顾,如此正好是五队,对应五片“花瓣”。
  除了东阳正教,自成阵势,只有其首领詹基一人分了心神在上面之外,其余所有修士,都被要求,将自家心神挂在各自对应的花瓣上,以便接下来及时接受指挥。
  如此安排,自然被一些人暗斥为“故弄玄虚”、“旁门左道”,但不得不说,他一套一套的手段,确实很像那回事儿,散乱的心绪不知不觉间,又重新凝聚起来。
  虽是一切因陋就简,等一切完毕,还是将近一刻钟过去,上空黑暗愈甚,万腾山不得不以目示意,现在必须要赶紧演练了!
  余慈微微一笑,将“阵图”抛起,就那么悬在他头顶三尺处,紧接着,一团明光就在微凹下去的“阵图”中央亮起,其间星辰点点,便似一颗裹着星云的宝珠,瑰丽多彩,眩目至极。
  众修士看着那星云宝珠,都看出来,那就是之前加持在他们身上的星光源头,如今虽还没有真正加持,看上去也让人心头一振。
  余慈没有再多说,身形浮上半空,“阵图”开始无声旋转,五片“花瓣”不停变化方向,一开始众修士还没反应,但余慈伸手一指,端木森丘那边,就率先醒悟过来,一声呼啸,引着众修士不停换位游走。
  一处动,处处动,在场的都是经过长年搏杀冒险的强者,除了最初还有些混乱之外,很快就步调协同,绕着余慈急速旋动,只是,就这样转圈儿,有效果吗?
  很快他们就知道,也不只是转圈儿,“阵图”上五片“花瓣”的结构,远比想象中更巧妙,移动也要更复杂。
  各片除了顺逆旋转,彼此的位置还能够交错,甚至是临时跳出,从上或从下方倒穿过去,嵌入另一个方向。
  诸修士受“花瓣”的指挥,也是来回蹿动,上下翻飞。
  这倒更像是杂技之流了……
  但也在此时,众修士反而陆续来了感觉,其分化在“花瓣”上的心神,牵引着气机,合丝为股,绞缠如索,明显有了趋同的迹象,而在“花瓣”换位的时候,感觉更是清晰。
  交错而过的两股“气机绞索”,就像是勾在一起的弓弦,摩擦弹动,嗡嗡作响,这种绞缠崩弹的势头,尽都传入“阵图”中央的星云宝珠之上,明显激发了里面蕴藏的法力,便由各个“气机绞索”牵引出来,分化到诸人身上,一个不漏,均受其加持。而且似乎还因为方向的不同,强弱有别,且在不停地置换之中。
  这种加持,众修士已不是第一次感受到,但上回实是莫名其妙,不知道加持何来,不知机理何在,而如今明显地查觉其脉络,感觉自然不同。
  且不说在实战中,这种方式效果如何,明眼人都看出来,其中运转的机制,实在是灵敏快捷到了极致,似乎那星云宝珠有着灵性,随时处理因方位、动作而出现的情况,以分配力量。
  如此至少有一条,将非常节省,战斗的延续性要更强。
  这期间,余慈也时常调整,且不是那种叫停之后,再行处置的模式,而是直接以通心之法,直接将指令打入心头,让受令者跳转到另外的队伍中,几次三番之后,众修士便感觉到,他们之前形成的“气机绞索”愈发地强韧,在空气中弹拨时,甚至呜呜有声,使人能够感觉到,这里面究竟蕴藏了怎样惊人的力量。
  如此手段,使得之前没有经历过类似情况的修士,包括翟雀儿、詹基等人,都频频移转视线,想从中找出深层的玄妙,但实在难有所得。
  “停!”
  余慈在指挥之际,头一次叫停,众修士却是令行禁止,几十号人,齐齐停下,没有一点儿错乱。而已经成形的“气机绞索”,却没有能够马上停下,而是在虚空中连续弹荡,嗡嗡乱鸣,似乎要把某种力量汇聚起来,一发地轰出去,但总还是差了一点儿,未能成形。
  虽有些可惜,不知那变化终为何物,旁边的万腾山还是连连点头,即使未经战阵,不知真实效果如何,但如此气象,和论剑轩的剑阵,也差不太多了。
  “如今方知大师的手段。”
  嘴上说着,为九烟造势,万腾山却是怀疑,这一手是不是就是那位“主上”的加持,刚刚那入定,莫不就是神游而去,向自家神主求援了?
  不管怎样,这么一次蓄而未发的演练,直接封住了所有人的嘴巴,也把那一层怀疑的心绪,彻底压灭,万腾山这时才能说一句:
  人心可用,前景可期。
  但这个时候,也不是没有人心中奇怪。比如大宇门的左显振,他是阵禁大家,又恰好离九烟比较近,感应得十分深刻。他就觉得,演练之时,虽然气机牵引十分玄妙,各种移位,也自有其法度,但这里面似乎不是他常年所见的“阵图”模样。
  是的,这其间对众修士的气机把握太过精细,给人的自主性也不太足够,和寻常阵图极不相同。
  而且,因为离得近,他依稀就看到,“阵图”的五片“花瓣”上,原本除了金属的纹理,再无他物,可此时,却是爬满了细密的符纹,分明就是刚刚才生就。
  他张了张口,却是什么都没说,不管怎样,九烟这种手段,着实是鬼神莫测,又颇为有效,他没那个必要,也没那个实力去置疑,闷头做自己的事情就好了。
  左显振垂下头去,却没有发现,位于最中央的余慈,往他的方向扫了一眼。
  在布置阵势的时候,余慈肯定是需要以黑森林法门传导心意的,只不过他也是精力有限,像是翟雀儿、詹基这样比较敏感的,只是浅尝辄止,有的刺头,比如这左显振,就探究得比较深入。
  “真不愧是大宇门的。”
  左显振的实力,在四十多个修士中,并不出彩,但眼光确实独到。
  余慈现在演化的阵势,绝不是什么“阵图”,而是假托其形的另一套玩意儿。
  至于是什么,姑且称为之“符图”好了。
  在五片“花瓣”上,在呈接“花瓣”的圆盘中,无数符纹正密集勾画,在最初的时候,完全不成形,但随着阵势的齐整、不断的微调,纠合了一根又一根“气机绞索”,每一根“绞索”,都使得“符图”上的符纹分形变得丰富,因为这些“绞索”就相当于勾勒的画笔,墨汁就是诸修士寄托上来的神识烙印。
  余慈正是通过这种方式画符,符箓本身算不得多么高深,只是《上清聚玄星枢秘授符经》中,很普通的一个‘唤灵符’,是借助介质,与目标形成基本的共鸣。
  真正玄妙的,是在唤灵符的内部,还有符与符之间,完全超出符箓本身的勾连笔画。
  符符相连,连出了全新气象。
  余慈深深吸气,稳固心神,也在此时,天空之下,又一声郁郁雷音扫过,沉闷的余波,就像是一个负重的巨人,在呻吟吐息。
  万腾山往天上望去,随即瞋目大喝:“全体准备!”
  如果看到天空中的景象,再去听耳畔的声音,人们很容易就会联想到一个不那么现实的画面:
  在妖异的“灯笼”之下,在层层幽暗之后,一道巨大的门户正在开启,雷音就是门户轮轴的摩擦声,至于那余波,自然就是推门的力士其粗重的呼吸。
  尤其是后者,一涨一落,一起一伏,时远时近,分明是符合呼吸的节拍。
  其实,那是两处虚空截然相异的元气,在彼此交汇时,形成的潮汐现象,证明虚空的吞噬已经到了最末阶段,而经过长时间的适应之后,其对冲的力量已经削减到了某种程度,不会再形成剑园、北荒那样剧烈的冲击。
  但如果小觑其中的力量,肯定会死得很惨。
  若不信,就去看仅存的东华主峰周围,那一圈无声无息崩裂的山峰吧。
  “潮汐”吞吐扭曲的力量,越往外扩,越是恐怖,之前没有到主峰上来的修士,在此力量下,根本找不到活命的机会。
  而就是东华主峰上,在强大的潮汐力量压迫下,众修士也都是呼吸困难,气机运转受限,有的人肩颈脊椎都是咯咯作响,不自觉就弓起了腰。
  这是“呼”!
  而紧接着,力道就全面逆转过去,嘶啦啦的鸣啸声里,峰顶建筑被顺逆变化的力量扭碎,化为漫天烟尘,凝就灰黄色的土龙,直趋天外。众修士中也有压不住劲儿的,险些就给卷飞,还是旁边有人扯了一把,才幸免于难。
  这是“吸!”
  “呼吸”交错,力量越来越强,整个东华主峰的山体结构,也发出濒临崩解的怪音。
  这时候,万腾山一声厉啸,随他啸音一起,峰上峰下,八个剑阵齐齐亮起,共计二百余位的剑修,已经是论剑轩在东华山脉最精华的力量,但其中还丹修士也占了四分之三以上,剑阵给了他们强大的力量,也是他们维系生命的唯一手段。
  万腾山身形慢慢升起,看看似稳定,实则每一瞬都要耗费相当的力量。他视线扫过所有的剑阵,表情冷漠,心里却还是闪过一个念头:
  能活着回到灵纲山的,能有一成吗?
  这是他最后一个杂念,随后,冷澈的眼神直指九烟方向。
  那边,非论剑轩修士已经知道事态的严重性,不用多说,就按照之前的“阵图”安排,结阵自保,悬空的“阵图”之上,星云宝珠已经弥散开来,形成一幅径长逾丈的星图,将星力加持到每个人头顶。
  也因为光芒太过绚烂,众修士只凭肉眼的话,已经看不到“花瓣”如何移位,只能是凭借分化过去的心神进行锁定。
  这个时候,余慈的指挥则是中规中矩,五片“花瓣”就像是被微风吹拂的风车,缓缓转动,阵中修士仅仅是缓步绕行,就足以支应。
  在天地虚空“呼吸”之际,衣袂飘扬,飞沙走石,四十多人围成一圈儿,缓步而行,与外界环境的节奏殊异,体现出“阵图”超凡的控制力,又像是进行某种宗教仪式。
  有些知道九烟“根底”的,就怀疑这是不是他敬奉主上的某个做法。
  当然,绝大多数人都将其视为热身和蓄力的手段,只等着真正的大变到来。
  人们都看不到,在星图的遮掩下,“阵图”中无数符纹就像是暴雨过后的雨林枝蔓,疯狂蔓延生长。原本的五个“唤灵符”,早已经看不出本来面目,整个“阵图”,已经形成一个结构复杂,符形众多,窍眼不计其数的“大符”。
  但这种符箓,催运起来,消耗的力量,就是长生中人,都要吃力。
  换句话讲,这是个严重不符合“实用”原则的残次品,若真拿出来用,朱老先生会从九泉之下跳出下,狠抽他的屁股。
  当然,事实上它只是余慈依照四十多名修士的气机、神识烙印等,以“唤灵符”为基础,临时描摹出来的“草稿”。
  接下来,按照常规之法,就是“叠窍合形”。即将符箓中多余的窍眼重叠,减少元气的出入消耗,增加其实用性。余慈不弹此调久矣,但扎实的基础还在,本身的修为、见识又大有长进,做起来,思路清晰,从容不迫。
  不过在此同时,他却是严格按照“阵图”的最初结构,以“花瓣”、圆盘的结构限制,分成六部分,为止甚至不惜破坏已经交界处已经成形的符纹分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8/13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