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镜(校对)第8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8/1366

  这是被“请君入瓮”了?不对……
  一个转念的空当,余慈又是挨了至少几百击,每一击都是劲贯铁石,便是金刚不坏之躯,也给打得透了。尤其是漫天光矢留痕,几乎要烧透他的视界,留下一道又一道久久不褪的烙痕。
  但在烙痕之外,还有一层若隐若现的阴影,结网垂枝,便如搭起的藤架,弥盖四方。
  余慈终于醒悟:娘的,是百箭藤!
  百箭藤是天魔外道中,唯一一种以植物形态出现的怪物,可以生长于虚空中,结而成网,汲取玄真以存活,倒是一众天魔外道中,与众修士最直接的“竞争者”。
  这玩意儿,生长慢,每一次移栽,都会大伤元气,再生成的时候,就算用激烈的手法催化,也要花费几十日时光,移动速度……几等于无,但它藤网上弹射的光矢,却是九天外域中,射程最远、速度最快、穿透力最强的远距离杀器。
  相较于它所放光矢的恐怖速度和杀伤,区区数十日的等待,实在是最划算不过的买卖。
  将其植栽于重要区域,可谓是集攻防于一体的最可怕之物,传说中,元始魔主所居之星空深处,便是由无数百箭藤编织而成了最外层的天罗地网,就是地仙闯进去,也是一个死字。
  余慈就想,陆沉若非是直接打通了直抵目标所在的单向甬道,在那层百箭藤前,也要头痛的。
  也就是东华虚空环境恶劣,且时间不允许,否则,真有一片百箭藤栽到甬道入口处,或者是九真仙宫边缘,足以抹杀所有人的勇气。
  九真仙宫果然不是那么好闯的,其宫内宫外,恐怕早给布置得水泼不进,这里是百箭藤,宫中还不知会是什么!
  余慈依旧像个靶子一样,被光矢连续轰击,脸上的表情却煞是古怪。
  对旁人来说,遭遇百箭藤,不但是苦手,甚至已经是千疮百孔,什么念头都不会再有,但这东西,对余慈而言,却是最有趣的可利用之物!
  天助我也!
  百箭藤的攻杀密集如骤雨,却自有其锁定目标的手段,如若不然,以余慈目前的体形,怎会遭至如此密集准确的攒射?
  但从另一个方面讲,这种手段肯定不是气机牵引之类,因为有三方元气护体,余慈当真是半点儿气息不露,锁定根本无从谈起。
  所以,余慈估计,百箭藤的锁定方式,应该是通过光线、音波之类,其中又以前者最为可能,只有如此,才能匹配其无以伦比的发射速度。
  也正是这样,给了余慈可乘之机。
  他也不转变形体,就维持着拳头大小,在又吃了一轮光矢轰击后,一咬牙,强行发动,连续移形换位。
  必须要说,百箭藤的发动速度太过惊人,光矢的冲击也绝不能等闲视之,若非三方元气本身就有消融外力的能耐,这一轮攒射下来,余慈就算不死,也要被强烈的冲击力死钉在地上,动弹不得。
  而现实自然不同,即使艰难,余慈还是动了起来,虽说形容狼狈,就像是一个被光矢不断撞击,根本落不到地的飞靶。
  但体积小了,也不可能每一支光矢都能落准了。
  一时间,光矢漫天飞舞。这些玩意儿,速度惊人,射程又远,射不中余慈,更外围的“旁观者”们就倒了大霉。
  几轮箭雨过去,周边见得敌情,冲上来的天魔、外道、眷属等,当即给清了一圈儿,有形的直接打穿打爆,无形的则给催化殆尽,可谓中者立毙。
  余慈在移形换位时,有意“照顾”一个方向,故而光矢扫过,为他清除了很多障碍,妄境都有部分给绞碎。
  一众天魔也是发现了这个问题,百箭藤的攻击休止,早已蓄势待发的余慈,又怎么可能错过这一机会?
  他身形猛涨,转眼恢复到正常状态,身外心内虚空法域张开,脚下雷池,血光翻转,雷霆迸发,就这样直接撞进支离破碎的天魔妄境中去。
  外围不知有多少天魔想扑杀过来,却被四面激发的太阴血煞雷轰成青烟,有的甚至直接被吞噬掉,成为了血煞雷池的后继养份,又或者被雷池中的狄郎君魔躯吸收。
  如此,余慈冲出了数十里路,竟然是速度越来越快,无魔能挡。
  他看似闷着头狂奔,实际上心中非常有谱,九真仙宫模具中所显示的建筑格局,都烙刻在他心头,与实际的场景相比对,早在被百箭藤的光矢攒射之际,就已经确定了自己所在的位置,选择的方向,也是经过了缜密计算的结果。
  这里无限接近九真仙宫的中轴线正门,余慈冲刺的方向则是往左——这里早不辨东西南北。
  而且,大概是没有料到他竟然不进反退,直趋仙宫外围的缘故,真正棘手的强力魔头,都没有现身,天魔一开始拦不住他,接下来就更做不到了。冲击到中途,余慈百忙中抬眼修正前进的方向,猛又一拐,跃起身来。
  就在血光雷霆飞动的背景下,余慈终于看到了那一排在宫阙之中,分外平凡的屋舍一角,就掩在宫墙花圃之间,几乎是最靠近九真仙宫边缘角落的位置。
  那里距离他所在的位置,还有足足二十里路,而四面已经部署堆积了巨量的天魔大军,妄境层叠,成百上千的眷属、外道出入流转,显然是察觉到他的难缠,要以严整的阵势,将他彻底困杀。
  真让它们压住阵脚,又是麻烦!
  余慈目光扫过,全不停步,依旧前冲,看似要直闯布置完成的妄境阵禁之中,身外四面迸发的太阴血煞雷光中,却是有一道大抵相近的颜色放出,在虚空中略一盘转,便以虚实光影交织的形式,轰然铺展开来:
  森罗冥狱神禁,三千神鬼刑台!
  高台是实,血色是虚;刀刃如光,杀意如影。
  当五岳真形图所具二十五路神禁中,最得享盛名的森罗冥狱神禁发动之际,不可避免地就与妄境阵禁发生了激烈冲突,其各具法度,各有所长,又具生克之变,彼此冲突,气机百变千回,引动天地元气,电光刀光,生灭无常,极其壮观。
  不时有天魔被斩鬼刀击杀,但也罕有高台,能够真正根植于妄境、仙宫之中,只能是虚根而立,有的时候也被天魔大军推倒。
  比先前发动之时,声势要弱上许多,隐然间是受到某种限制,难以破坏九真仙宫的完整。
  余慈却是完全不在意,只是借着千百高台腾起,撑开空间,撕裂妄境的机会,一路狂飙突进,将最后一段距离抹平。
  此时此刻,他周边数十丈,天魔为之一空,只有那平平常常的一排屋舍,迎他到来。
  余慈手在袖中一个伸缩,再拿出来的时候,已经有团云气铺开,初时只有拳头大小,转眼就到数丈方圆,正是九真仙宫模具。
  一旦将此物在九真仙宫展开,余慈就明显察觉到了其中的异样,轻若无物的模具,在这一刻突然滞重起来,但事实上,那并非是重量的变化,而是模具对元气的极度渴求,加重了余慈的负担。
  余慈仍不理会,只是尽可能地满足模具的需求,而其心念,则是早早落在模具与之对应的位置上。
  那里,正有一个人影,端坐不动,不管是模具关闭也好,铺开也好,都没有任何反应,让颇有冀望之意的余慈很是皱拧了一番眉头。
  这么不上道儿?
  余慈低骂一声,可骂音犹未消歇,整个人险些就前扑出去!
  太重了!手中的九真仙宫模具,陡然间重量上升何止十倍?那不再只是余慈一人的供养,还有周围虚空透入的元气,难得没露出什么端倪,却是让余慈吃了个小亏。
  也在此时,一直在模具厢房中“装睡”的那个“神灵”,陡然睁开了眼睛,振衣而起,就像一个活人那般,推门走了出来。
  每一步迈出,“神灵”的体积都在涨大,而其身外,也自然而然地掀起了巨量的元气聚集,那种集四方元气于一身的“中心”意味儿和“重量感”,甚至让人觉得,整个九真仙宫,都在往这儿倾斜。
  “神灵”已经迈了出来,从模具中走向实际所在,然而当它的体型大小达到乃至超出常人之后,大概是承载了太多元气之故,明显不稳定,闪灭不休,余慈还没有想到如何维持,已经轰然炸碎。
  余慈看得稀里糊涂,也是无奈,他手边可是没有“符图”了,想再造一个,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做到的。
  可也在此时,就在“神灵”炸碎的所在,一个模糊的影子,却是凭空而化。
  九真仙宫模具和实体的作用还在继续,作为其中一个关键的点,“神灵”竟然是碎而重塑,不过当余慈定睛观看,却见那重塑的过程法理,实是与之前符图所化,有许多不同。
  符图化出神明,是用《洞元玉章三气妙化符经》中的“构演玉章”之法,成就了“神德至灵”的结果,但这里面气机如何运化,说实在的,他并不是的真的了如指掌,还处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偏偏这次重塑,走的是另一条路子。
  巨量的元气在汇结,但这仅仅是附带的效果,没有形成“符图”这样的中介承载之物,而是直接勾动了天地法则体系的某个片断,在此基础上,构合成型。
  如果不是余慈一直开启着神主网络,对法则的认知和感应,都有相当程度的造诣,一定是满头雾水,即便如此,也只能是看个大概。
  这里面,一切元气的盘结,以及气机的运化,都还原为天地法则的结构变化,直至重组还原。
  也许,余慈在创出此尊“神灵”的时候,本质上也是这么做的,但绝没有这般清晰、准确。
  这一次重组,完全舍弃了枝节末梢,还有各种不必要的元气流转运化,直指法则根本,余慈看着“神灵”重新塑形,迈入到屋舍之中,并且还在不断胀大,容纳着更多的元气,却再也没有担心它会炸碎掉。
  因为这一次,“神灵”的根基是前所未有的稳固。
  “神灵”在屋舍中,就像是在模具里一样,盘膝坐下来。
  没有哪一种天地法则是独立、片断存在的,故而那“神灵”也就成为了诸多法则拼合的“节点”,就像是由绒线织就,但用到的每一根线都没有剪断,余下长长的线条,延伸到远方。
  余慈看着这一切发生,毫无疑问,此后神灵的一举一动,必将操控所涉及的法则体系,形成不可思议的效果。
  这就是所谓的“神灵”的神通妙处?
  他还看到,九真仙宫正是通过“神灵”,将自身与相应天地法则勾连在一起,打了一个结,虽说相对于这个庞然大物来说,只能算是一根蚕丝打出的“蝴蝶结”,纤细而脆弱,其所涉及的法则,只是极少的一部分,非常片面,过于简单,可毕竟是迈出了第一步。
  如果推而广之……
  黄泉夫人也定然是想着推广开来的吧!
  正想着,屋舍中,“神灵”睁开了眼睛。
  余慈心中突地一跳,不管是他造出的“神灵”,还是重塑的这个,都是五官模糊,七窍难明,这样的“东西”,怎么会有眼睛?
  可事实就是,在那模糊的光影所组合的脸面上,一对空洞的眸子睁了开来。
  与之“对视”,极其古怪的感觉,从心底心处浮上来,其实那里面没有透露出任何信息,可与常人极其肖似的“眼眸”,总给他某种暗示。
  纯从理智上讲,余慈知道,这一对“眼眸”,和另一个比较成熟的“降世天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几乎是眼看着它发生如此变化,心里的震动终究难平。
  更何况,其所牵涉到的有限几个法则,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姿态,眼前“神灵”的每一个动作,都能够在那其中找到对应。
  这大概就是纯由法则结构组合,形成的妙处了,此一动,彼一动,如果给它一个指令,还不知会达到什么效果。
  想到此处,余慈心里又是一跳,他终于记起来,自从神灵“走出”模具,他还从没有下过任何一个指令,“神灵”的一举一动,其实都是九真仙宫的模具和本体共同作用的结果。
  而在此时,二者的作用效果已经停止,“神灵”那固然僵硬空洞,却恍若常人的睁眼动作,又是从何而来?
  毫无疑问,是从天地法则而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8/13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