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教尊(校对)第3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2/683

  “人族完了!”有人发出悲呼,更有人辱骂诸势力的人太功利,在魔族面前,软弱的和蝼蚁似的,居然连一点力都不出。
  但一切的谩骂与嘲笑,对于诸势力的人来说,似乎已经司空见惯,诸势力的人都乐的死皮赖脸,与其现在与魔族争,还不如保存实力,等待天地破灭的那一刻,到时候一切都将毁灭,何必要在遭这样的罪呢?
  最高兴的莫过于中土九家与七王朝,至圣进入血泉禁地自毙,却是他们想象不到的,本来还担心大秦王朝得至圣相助,中土大局将定,却想不到关键时刻,至圣陨落了,虽然没有人敢确定,但十有八九,是如此了。
  可事实总是让人失望,尤其是让大教失望,血泉禁地外守护的修士,突然见到紫光漫天,浩荡而起九万里,朝中土而去,而此时至圣所有的气势都收了起来,有人看到至圣身上满是血污,似是驱散不了,那血液里带着恐怖的气机,丝毫不亚于至圣证道压天下时的气机。
  “至圣斩了魔!”久久的平静,终于有一位超级门派的门主高呼,那种激动是难以想象的,几乎所有人都处于同一种情绪,望着至圣离去的方向,带着敬仰,那种感觉似乎让至圣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一下攀升,远远超越了大教在他们心中的地位。
  “不,应该是斩了魔主!”有人猜测,因为至圣衣袍上,惹上的那是魔主的血液,连至圣在一时半刻都难以驱除。
  而诸势力的人都沉寂了,至圣再次出现,他们全都哑巴了,没有一个势力敢跳出来说一句不是,而且他们明白为何至圣要杀入血泉禁地,在危险重重中再次出现,这是为了凝聚人心。
  中土七大王朝都是岌岌可危,他们有很不好的预感,大秦王朝恐怕会有大动作了,得至圣相助的秦王,如虎添翼,甚至说装上了一副獠牙,而中土所有的平衡都被打破,诸势力在至圣的力量下,是如此无奈。中土九家亦是如此。
  不过,令所有人吃惊的是,至圣回归中土,归于大秦王朝,就此没有音信,似乎一切都平静了下来,却没有任何一人敢去大秦王朝刺探,甚至连东龙七教与西域净土也不敢。
  “战争前的宁静!”所有人都生出了这样的想法。
  大秦王朝的沉寂却给诸国一种无形的心理压迫,所有人都在想着战争到底何时爆发,至少在战争状态,诸国都会安心一些,因为可以知道大秦王朝的具体动向。
  可如此沉寂,没有任何情报来源,诸国都是人心惶惶,生怕有一日,还在床榻上,就已经被割下了头颅,很显然大秦王朝不仅仅第一次如此做,而且很多次如此做,比如那第一代秦王,曾在一夜之间灭了一个王朝,而那个王朝还在睡梦之中。
  因为大秦王朝处于四面中心位置,被七国完全包围,可以说是四面楚歌,但同样大秦王朝想攻伐哪个王朝,就攻伐哪个王朝,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效果,连中土九家也是如此,他们虽然超然,却依旧是辅佐王朝立本,若是没有了王朝,绝对不会在有九家。也许秦王厚道一点,会给他们的祖宗,立下一个牌位,以显示秦王尊圣贤的名头,但他们几乎敢肯定,大秦王朝有至圣在,绝对不会有他们的地位,即使有也是容纳百家,化为一家,若是不愿意?大秦王朝的武侯绝对不介意挥动屠刀,斩他们个七零八落,尸山血海。
  “那些魔主的封印,还能维持多久?”大秦王朝,王都再次恢复了原状,甚至紫气浩荡,龙气升腾,呈现出一方四海升平之势,那场大战就仿佛没有发生过一般。
  “不久了,最多一年,我给他们加了几道封印,也最多两年的时光。”两人盘坐草庐,在交谈着什么,身上都没有任何气机,就像是两个读书人在交流什么,却无人敢靠近此地,因为这里是至圣草庐。
  而这两人正是郑元卿与秦浩。
  “两年!”秦浩心中一松,两年时间已经延期了不久了,两年里他必须做到一统亿万族群,至少要占据整个中土王道,否则御魔战争根本不用打,亿万族群就败了。
  “老师,两年里,我们若是不占据中土地利,取下人和,一切都将成空!”郑元卿叹息,成就至圣的他,对秦浩依旧是尊为老师,因为只有他知道这位老师的特别。
  “两年,够了!”秦浩却很自信,“这里一切都拜托你,东龙就由我来!”
  “嗯!”郑元卿点了点头,看到秦浩就要祭出虚空珠打开虚空之门,郑元卿却突然道,“老师,你可有感应到北隅的威胁?”
  秦浩一定,点了点头:“那一日,窥伺我们的也许就是北隅,该来的都要来,顺其自然!”
  “可要算计一番?”郑元卿问道。
  但秦浩却笑了笑:“有些事不是算计所能掌控,命运的轨迹即使成就大帝也难以逆转,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条命运的大河里,造一艘船,保住我们值得保住的人,其他一切都不重要。”
  “横渡彼岸么?”郑元卿自语,而秦浩却消失在了草庐。
  次日,深夜,大秦王朝王都,秦王站在中央龙殿,望着中央广场下的九大战旗,心中波澜大起。
  “尊圣贤,崇武德,内圣外王;灭九家,扫七国,匡扶天下!”秦王口中念着中央龙殿中的对子,手握秦王剑,缓缓的拔出。
  “唔……”
  秦王拔剑,祖龙山上传来一阵阵龙吟,似是在契合这把剑的神威,整个大秦王朝都是天地变色,九字营全都整装待发,等着他们的王,下达御旨。
  当整个剑出现在虚空的时,天地雷霆涌动,有大龙在龙殿周围盘旋,风起云涌,这一刻整个中土大地都感觉到了一股杀气。
  “秦王征天下,虎视何雄哉?”秦王冷声。
  “风,风,风,风!!!!”九字营齐吼。
  “那就让大秦王朝的铁骑,踏平七国,一统天下!!!”秦王挥剑斩向东方,荡起一阵涟漪,而那里不会是他的终点……
  
  第三十二章
无上斗战圣佛
  
  一夜之间,天玄变色,秦王挥师,九字营齐出,居然同时攻打六国,七国中除了最强大的大周王朝之外,皆受到了猛烈的攻伐,大秦铁骑所过之处,呈现一面倒的趋势。
  本以为这样分兵攻伐,会削弱整个大秦王朝的实力,而事实上,大秦王朝的铁骑,已经强大到一字营能攻伐一个王朝的地步,除了大周王朝之外,其他各大王朝都是损失惨重,有情报称大秦王朝最强大的龙字营据说已经彻底折损。
  可实际上以龙字营为主,攻伐的大宋王朝,王都已经被重兵围困,宋王坚壁清野,似乎是要以王都为核心,放弃所有国土,与大秦王朝打一场保卫战,也静待其他王朝的援兵。
  在大宋王朝的阴阳家,已经在大宋王朝周围,布下了无数的咒怨阵势,大秦王朝军队若是硬攻,将会损失惨重,即使是最强大的龙字营也不例外。
  唯一没有受到攻伐的大周王朝,却按兵不动,置其他六大王朝于不顾,所谓的攻守同盟协定,在这一刻,是如此脆弱。
  似乎那位七国相爷,这次并不打算联合六国,合击秦王朝,而事实上他是在等待,至于等待着什么,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六国国土不断沦丧在大秦王朝的铁骑之下,敢于抵抗者,几乎都被斩杀,黑色的洪流,似乎成了六国中,一个恐怖的代名词。
  不到半月的光景,六国浮尸千万,抵抗者皆被斩杀,大秦铁骑的黑色洪流一路披荆斩棘,攻到了六国王都,速度之快令人膛目结舌,九家的人似乎在这一刻完全沉寂了。
  而就在大秦王朝要发动总攻之时,大周王朝终于誓师出征,势要灭大秦王朝威风,苏幕遮在大周王朝王都发出檄文。
  主要列举大秦王朝条罪状;
  第一,秦王残暴不仁,秦军所过之处,坑杀无数战俘,屠戮无辜百姓。
  第二,战争致使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第三,秦王所谓扫九家学术,灭七国一统,实为灭族灭种之祸。
  最后一句自然不用说,号召天下反抗暴秦,守护一方乐土家园。
  檄文字数不多,却比数千万雄兵来的还实在,大秦王朝在各处,本来已经占据了优势,就差攻打王都,却遭到了无数流民袭击,七国可谓是人人皆兵,大秦铁骑四处受袭,而大周王朝挥师千万,攻向大秦王朝要塞,更是将六大王朝本已散去的人心,再次凝聚了起来。
  面对流民的攻击,大秦王朝的铁骑一缕斩杀,毫不犹豫,否则这样的流民只会越来越多,大秦王朝的铁骑虽然都是强者组成,却经不起不断的攻袭消耗,这样做虽然有效果,却让七国对大秦王朝怨声载道,几乎人人恨透大秦王朝。
  而攻袭依旧不止,甚至更加深厚,整个大秦王朝的攻势顿时如陷泥潭。
  武侯很清楚,这样下去的后果,他是军事主官,若是攻不下六国都城,大秦铁骑就是在厉害,也要会被这种全民皆兵似的战争压垮,而唯一的机会就是下令全面总攻,拿下六国王都,让六国流民彻底失去依靠,只有亡国他们才会心死。
  不过要攻下六国王都,似乎并非那么简单,因为九家圣地的人都出动了,他们并未袭扰大秦王朝的军队,却帮助六国王室守卫都城,武侯曾试图攻下大宋王都,却损失惨重,这样的形势顿时让大秦王朝军队陷入了内忧外患之中。
  “以人命,换人心,一石二鸟,苏幕遮好计策!”至圣草庐里,郑元卿看着武侯府送来的战报,似乎并不紧张。
  事实上这些日子,郑元卿从未闲着,一直在关注大秦王朝的动向,也难怪大秦王朝的军队会陷入如此困局,无论他们攻打一国,还是如现在这样分兵攻打,都会陷入这样的局面,因为这是苏幕遮的算计,只是时间的问题。
  而秦王挥师,要一统天下,自然是要速战速决,苏幕遮就抓住了这一点,与秦王耗时间,而且通晓大秦武侯作风的苏幕遮,不惜煽动六国子民往屠刀上撞,来引动六国子民的怨恨,达到制衡七国的目的,事实上他成功了,而且做的非常好。
  只是在郑元卿早已料到此中局面,甚至他知道,苏幕遮根本就没想过要以六国困住大秦铁骑,所谓的大周王朝反击,不过是一个诱饵,诱六国子民与大秦王朝军队死磕的诱饵,至于所谓千万铁骑,那也是来大秦王朝送死的。
  “好狠,果真是无毒不丈夫,六国不过是前奏,真正的算计还是后面啊!”郑元卿洞悉一切,他知道苏幕遮很清楚有他这位至圣在,大周王朝就是全力出击,也不可能动得了大秦王朝一根毫毛。
  所以他要的是人心,让七国将大秦王朝恨之入骨,即使郑元卿现在出手,灭了六国王都,大秦王朝也不会胜。
  不但不会胜,反而会是惨败,六国王室乃是六国子民的信仰所在,一旦灭掉,心中的那股恨意,将深入骨髓,最后七国的人心最终会汇聚到仅剩的大周王朝身上去。
  到时候大周王朝占据天时地利人和,而大秦王朝则是天下共讨,众矢之至,最重要的是,攻下七国王都大秦王朝的九字营将折损一半。
  “老师!陛下有请!”突然,外界传来一道声音,显得恭敬非常,这是一个童子,大概七八岁左右,却显得聪慧过人,也是郑元卿最小的弟子。
  “嗯!”郑元卿似乎料到了什么,并不惊讶,只是研墨挥笔,写下了几字,用信封装好后,递给童子,“将这个交给陛下,莫问,莫看,只需做!”
  童子点头,随后离去,前往中央龙殿。
  次日,秦王下旨,大秦王朝将兵部尚书免职,提拔一位新人上位,最令人膛目结舌的是,这位新任的兵部尚书,只有八岁。
  几乎在他上任的同时,创立太玄学宫,号召天下读书人,入七大王朝,创立太玄学宫,一切都井然有序的进行着,而大秦王朝的读书人都知道这位八岁的兵部尚书,乃是先生最小的徒弟,却是资质最佳的一位。
  而大秦王朝围困六大王都,也不在攻伐,似乎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并不着急,而大秦王朝无数的学子,在太玄学宫的号召下,进入六国,传播学术,并且创立太玄学宫,似乎在这一刻,整个局势都陷入了僵局,因为天下人都知道太玄学宫,乃是至圣门徒学府,无人敢在太玄学宫造次。
  只有苏幕遮知道,当太玄学宫真正扎根在六国,彻底得到六国百姓的支持,他所做的一切都会毁之一炬,他最担心的终于来了。
  这几乎不用怀疑,因为郑元卿乃是至圣,得无数人心的至圣……
  玄门,呈现出一片蒸蒸日上之景,从郑元卿证道至圣,有大帝修为的那一刻起,所有人都没了后顾之忧,至少很多高层都清楚,郑元卿乃是秦浩的徒弟,玄门等于有一位至圣在背后支持,即使七大教在想打玄门的主意,也得掂量掂量,更何况四位大教的圣子与帝器都被秦浩镇压着,他们想打主意,也是无力。
  不过,当秦浩回到玄门时,却感觉到一种紧迫的气息,似乎是出了什么事情。
  “胖子呢?”秦浩分神了归体,神念一扫,孔雀王等人都离去了,连胖子与青旋也不在。
  “妖族出大事了!”玄无名开口。
  “嗯!”秦浩一愣,却想不到现在还有什么事情能令妖族怎样,除非是魔族侵袭妖族,但那几乎是不可能的,魔族的主力几乎都在血泉禁地汇聚,已经被郑元卿镇压,至少也有一年多的时间才能破禁。
  “胖子和几位小圣还有孔雀王都赶去了妖族!”玄无名继续道。
  “到底出了什么事?”秦浩知道事情严重了,连蒙神大舰都被胖子拐走了,好似除了杀王和小萌之外其他人都去了。
  “佛门渡化妖族几位大圣,创立八部天龙,而齐天斗圣立地成佛,阿弥陀佛立其为净土无上斗战圣佛!”玄无名一脸苦涩。
  秦浩心底“嗡”的一声,差点没反应过来,齐天斗圣立地成佛,号斗战圣佛,这实在太扯了,但他突然想到了惜墨韵离去的那句话,又想到了阿弥陀佛离去时的那具化身的微笑,似乎一下释然了。
  “这死猴子!”秦浩杀意凛凛,对西域净土是失望透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2/6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