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藏真(校对)第12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08/1436

  “还有一群?这么多狼在这里,不是要吃掉这里的马儿?”韩笑笑道。
  “放心,这里有的是东西让狼吃,它们才不会攻击马群,要知道这些重型挽马也不是好惹的。”柳絮解释道。
  韩孔雀也道:“如果狼群攻击马群,一个不好就有可能被马踢死,所以,只要有可能,狼群都不会攻击马群的,除非它们找不到食物,饿的不行了。”
  “看,那是黄羊吧?”这个时候秦明月喊了起来。
  “黄羊有什么大惊小怪的?”韩孔雀笑着道。
  “你看看就知道了。”秦明月白了韩孔雀一眼。
  韩孔雀转过头去一看,立即被吓了一跳,那确实是一群黄羊,不过那黄羊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
  一群黄羊好像受到了惊吓,此时正开始不断的加速,所以场面更加壮观。
  “这些黄羊得超过一万头吧?”就连周美人也惊讶的合不拢嘴。
  “那是它们之中的王吗?”就在此时,韩凤指着羊群之中的一些大个,大声喊道。
  “咦?那些不像是黄羊。”韩孔雀也看到了一群特别醒目的家伙,它们的个头要比黄羊大多了。
  “那是赛加羚羊,还是我特地让人捉来放养在这里的,没想到数量已经变得这么庞大了。”看着一群数百只的奇特羚羊,柳絮开口道。
  “赛加羚羊?这种羚羊怎么这么奇怪?”秦明月道。
  “是很奇怪,特别是它们的鼻子。”韩笑笑道。
  “这种羚羊有什么特殊的作用吗?”韩孔雀问道。
  他知道柳絮,如果不是有用,柳絮一般是不关心这些东西的。
  柳絮道:“赛加羚羊的角能够入药,这种羚羊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最近这些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所以我让人特意收购了一些,放养在这里,也许能够让这个种群繁衍下来。”
  近距离观看,赛加羚羊是很奇怪,所以这种羚羊又叫高鼻羚羊,因为它们的鼻子很高。
  高鼻羚羊的别名角赛加羚,属于牛科,所以比普通羚羊要大,体型中等,体长1.2—1.7米,背部黄褐色,臀部、尾、腹部白色,夏毛短而平滑。
  冬毛色淡、浓密且长;四肢较细;鼻骨高度发育并卷曲,内布满毛、腺体和粘液管,每个鼻孔中均有一特殊具粘膜的囊,可使吸入的空气加热并变得更加湿润,以适应高原寒冷环境,同时也与灵敏的嗅觉有关。
  因鼻部特别隆大而膨起,向下弯,鼻孔长在最尖端,因而得名“高鼻羚羊”。
  这种羚羊仅雄性有角,所以偷猎的人,专门猎杀雄性。
  而赛加羚羊是一夫多妻制的,只要猎杀了种群之中的一只雄性羚羊,就会对一个小组群造成灭绝性伤害,所以赛加羚羊的种群越大,反而越安全,数量越少,越容易灭绝。
  赛加羚羊一般栖息于荒漠、半荒漠地带,结成小群生活,有时形成数百甚至上千只的大群迁移。
  冬季多在白天活动,夏季主要在晨昏活动。
  它们善于奔跑,速度快,且有耐力,于秋未冬初发情交配,雄性间有激烈的争雌现象。
  由于羚羊角是为名贵药材,长期遭到大量捕杀,国内的野生种群已经灭绝,原分布于俄罗斯南部、蒙古国及中国新疆北部,现仅见于俄罗斯。
  “这种羚羊我听说现在数量不少吧?”韩孔雀知道赛加羚羊,这种羚羊的保护级别很高,属于极危,所以从三几年就开始保护,按理说数量应该增加了很多才对。
  柳絮苦笑道:“什么东西,也不能肆意猎杀,就算数量再多,也不经人类疯狂捕杀,赛加羚羊的角绝对是好东西,所以从古到今,都有人猎杀赛加羚羊,这样没有节制的猎杀,什么物种也要消亡。”
  对羚羊角的药用最早于何时,现在已无从考证,大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中国最早的记载是在《神农本草经》中,就对羚羊角的功效进行了描述:“平肝熄风、清热解毒。”
  它在方剂中被用于高热惊痫、神昏痉厥、子痫抽搐、癫痫发狂、头痛眩晕、目赤翳障、温毒发斑、痈肿疮毒等症状。
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仙角
  柳絮看着那群赛加羚羊,笑的十分美丽:“羚羊角是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及瘀血阻滞性头痛,对流行性感冒、伤风咳嗽、头晕脑胀、咽喉肿痛、无名高热等,具有神奇的效果,最主要的是没有任何副作用,你说这样的药物,有人会不喜欢吗?”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是没什么的,但对一些有钱人,没有副作用,却比什么都有吸引力。”秦明月道。
  “是啊!所以这种羚羊的数量越来越少了。”韩孔雀道。
  他从来没有见过赛加羚羊,但却知道这种羚羊角,毕竟韩孔雀的中医书籍可没有少看,甚至是柳絮都是他交出来的,不过,现在柳絮是哪中医当专业,反而是韩孔雀不如柳絮了。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载“羚羊角,入厥阴肝经,肝开窍于目,其发病也,目暗障翳,而羚羊角能平之。
  肝主风;在合为筋,其发病也,小儿惊痫,妇人子痫,大人中风搐搦,及经脉挛急,历节掣痛,而羚羊角能舒之。
  魂者肝之神也,发病则惊骇不宁,狂越僻谬,而羚角能安之。
  血者肝之藏也,发病则瘀滞下注,疝痛毒痢,疮肿瘰疬,产后血气,而羚角能散之。
  相火寄于肝胆,在气为怒,病则烦懑气逆,噎塞不通,寒热,及伤寒伏热,而羚角能降之。
  在民间,羚羊角素有“羚羊仙角”的美誉,价格昂贵,一物难求,尤其是治疗婴幼儿高烧惊厥,常常是立竿见影,其无臭、无味易于小儿服用。并且无毒副作用。
  老字号的中药店,常以能够拥有一支羚羊角为荣,这么的珍贵。自然是让人趋之若鹫。
  就算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尽管西药新药研制层出不穷。但还是有些难以治愈的疾病。
  羚羊角却能起到西药所达不到的神奇作用,更重要的是,它没有任何副作用,在药物副作用威胁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这一点尤其难能可贵。
  随着医学的进步,在羚羊角的临床研究应用中,又有了新的进展。
  在俄罗斯莫斯科州立大学生理学系,以及伏尔加格勒医学院药理学系进行合作。研究证明赛加羚羊角对控制溃疡的形成具有良好效果,甚至显示出了药用的效果。
  尤其是处于交配期的赛加羚羊,它们的角具有最佳药用效果。
  羚羊角主要成分为角蛋白、磷酸钙以及不溶性无机盐等,经酸水解后,含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丙氨酸等多种氨基酸。
  此外,尚含有卵磷脂、脑磷脂、神经鞘磷脂、磷脂酰丝氨酸及磷脂酰肌醇等磷脂类成分。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羚羊角具有镇静、抗惊、解热、降压、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临床中羚羊角应用于治疗各种高热,抽搐,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及肝火上扰而引起的头晕、头痛、高血压等疾病。
  在我国的临床疗效研究,效果也很好。
  用于治疗外感高热,应用羚羊角治疗外感高热200例。发现其对细菌感染,尤其对病毒性感染而引起的发热,有效率达91%。并且该药退热作用缓和、持久、不易反复回升、无副作用。
  用治癫痫,采用自拟抑痫散(羚羊角粉,白花蛇,珍粉等药味组成)治癫痫889例,其中男516例,女373例,年龄2~63岁,病程1~33年,结果显效580例。好转270例,无效39例。总有效率高达95.6%。
  用于降压作用也很明显,运用由羚羊角复方制成的降压口服液。临床治疗高血压102例,总有效率77.45%,疗效满意且无毒副作用。
  用治哮喘、小儿痰热咳嗽使用羚羊清肺口服液治疗小儿痰热咳嗽120例,其中支气管炎60例,百日咳30例,支肺炎30例,对于上述三种病症的治疗有效率均达到90%。
  对于哮喘之实证患者,单用羚羊角丝10~15条煎煮10min左右,取汁服用,病例均在1~3小时内症状迅速得以缓解。
  其它功效,除了上述常见的临床应用外,羚羊角还有其它特殊的功效。
  比如羚羊角外用可治疗银屑病,褥疮,痤疮,皮肤炎症,带状疱疹等疾病。
  羚羊角用于治疗脑部疾病亦屡建奇功,例如治疗脑室出血,脑血栓,脑卒中,血管性头痛,病毒性脑炎等。
  五官诸疾的应用也有报道,例如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牙周炎,小儿腮腺炎,重症虹膜睫状体炎,顽固性鼻衄等。
  可以说羚羊角的应用十分广泛,这就让所有羚羊都面临着很大的威胁,而在亚洲,面临最大威胁的自然是赛加羚羊。
  此时这片大草原上,一群赛加羚羊正在高速奔跑,时速达到了接近每小时80km,它们身披黄褐色的皮毛,鼻梁高高的隆起,领头的雄羊头上长着一对约30公分长、半透明的美丽长角,在阳光下略显淡红色。
  这对角就是世间的名贵中药“羚羊角”。
  也许是上帝的青睐,给了它在无数羚羊家族中最美丽出众的角,使它拥有高贵的气质和雄性的力量。
  但始料未及的是,这对美丽的羊角,在贪婪的人类面前,却成了对它残忍地杀戮、疯狂掠夺的根源。
  几千年来,由于它的角所具有的退高热、解毒、平肝熄风等神奇的效果以及市场上昂贵的价格,在人类的疯狂屠杀下,已经濒临灭绝。
  赛加羚羊的寿命虽然只有5年左右,但繁殖很快,在适量猎获药用的情况下,不会有灭绝危险,但由于高额利润的驱动,和人性的贪婪,人们它进行了疯狂的、毫无节制的屠杀,数量急剧下降。
  在过去短短的十几年时间中,赛加羚羊的数量从上百万头,下降到三万多头,下降率超过95%。
  在前苏联解体后的混乱时期,一度最低降到400元人民币左右一公斤,1991年国内各种渠道,大约进口了25吨左右的羚羊角。
  据韩孔雀所知,中国现有40余种中药含羚羊角的成分,每年约消耗羚羊角6吨。
  但这些羚羊角不是依赖进口,而是源于中国原有的库存。
  现在市场上交易的基本上全是当时囤积的库存,相对于十几亿人的国内,随着近二十年时间的过去,在中医药产业发达的国内,库存已基本消耗殆尽。
  所以伴随的是羚羊角价格的连续暴涨,2001年1500元/公斤,2002、2003年2500元/公斤;2006年3500元/公斤,2007年8000元/公斤。
  随着国家2008年3月1日起药店禁止销售羚羊角、穿山甲禁令的颁布,到了2008年一等品的价格达到了15000元/公斤。
  5月份,在药市,一等去骨的羚羊角,达到了22000元/公斤,但是均为小量交易,市场上已无大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08/14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