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藏真(校对)第13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30/1436

  韩孔雀笑了笑道:“是吗?三百美元的价格,他们能够卖得出去吗?”
  摊主耸了耸肩,道:“总有一天会卖出去的。”
  韩孔雀莞尔一笑,看来国外的古董商也懂得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道理。
  韩孔雀道:“一百美元这两只盘子,这是最合理的价格了。”
  说完,韩孔雀站起身,看样子老板不同意,韩孔雀也就没有购买的意思了。
  老板犹豫了一下道:“一百二十美元,换算成人民币不到四百块,应该在你的承受范围之内。”
  韩孔雀哈哈一笑道:“老板你不会是去过中国吧?连国内这种大盘的价格都知道?如果用这个价格带回国,我还要赔上路费。”
  老板也笑了:“不要骗我,我们这里的这种低端古董,在你们国内价格要偏高一些,再说,喜欢的一般都是自己收藏,所以路费就只能你自己承担了。”
  韩孔雀无奈的道:“好吧,谁让我喜欢呢!这是一百二十美元。”
  韩孔雀手一翻,拿出钱递给了摊主,这个时候金妖和木灵立即上前,一人抱起一只盘子,仔细查看。
  “这是伊万里大盘?”木灵好奇的问道。
  韩孔雀一边走一边道:“对,而且是中国伊万里,你们两个学习中国画,应该看得粗来里面的画风吧?”
  木灵眉头一皱道:“这是中西结合的吧?再说,日本人模仿能力很强,这样也不能认定这就是中国伊万里吧?”
  没想到这次真的买到了一对伊万里大盘,韩孔雀十分高兴,自然也不介意指点一下木灵。
  鉴定就是这样,说破了没什么难度,但不说出最后结果,你却怎么看都感觉云里雾里,摸不着边际。
  “中国伊万里”和“日本伊万里”两者造型相似,装饰上均追求金碧辉煌的效果,也都使用了“伊万里”外销瓷中常见的开光装饰。
  不过,中国的开光内描绘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物,这在此时期的日本“伊万里”外销瓷中很少见到。
  日本瓷器则一般常绘日本人物,这说明中国瓷工在仿日本“金襕手”风格时也进行了一些改动,并非一味照搬。
  “这种伊万里瓷器数量很多吧?”不再纠结是不是中国伊万里之后,木灵再次问道。
  韩孔雀道:“当然很多,但你要知道当时的情况,这两件伊万里大盘,应该是清早期的景德镇精品,当时生产的瓷器当中,大盘、大瓶都是很少的,物以稀为贵,价格自然就不尽相同。刚才也说了,在清早期的顺治、康熙时期,是日本伊万里的天下,国内生产的伊万里大盘就更加稀少,更何况还是出口到国外的伊万里大盘。”
  中国的瓷器从来都是物美价廉的,但也要分什么样的瓷器,一些精品大器,就算在国内,其烧制成功率也不高,所以价格也居高不下。
  加上这两件伊万里人物大盘可不是大众货,而且是在日本伊万里最鼎盛的时期出口国外的,那个时期,肯定处在跟日本人争夺市场的关键时期,所以质量不可能差了,所以这两件伊万里大盘的价格更加不可估量。
  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原因,中国伊万里大盘不要说换到大别墅了,连小房子也换不到,实在是因为后来这种出口外销瓷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
  由于当时中国瓷器的仿制品物美价廉,一段时间下来,日本瓷器竞争不过中国瓷器,最终在1757年退出了国际市场。
  与之形成反差的是,中国瓷器仅在1750~1755年的5年间,便向瑞典出口了1100万件瓷器。
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
夏威夷红珊瑚
  日本竞争不过中国,其原因有很多方面,如日本瓷器供应量不稳定,易碎、交货慢、交货中常有缺斤少两的欺骗行为、日本翻译人员的加价等,但根本上还是因为价格比中国瓷器贵——即使问题很多,但只要有价格优势,总还是有一定市场的。
  关于日本瓷器价格昂贵这个问题,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档案里有很多记载。
  如1686年的记录显示,日本瓷器“如此贵以至于我们不敢也不能同意这个价格,以免将来担责,因为荷兰售价只有这个的一半”。
  又如1750年的记录显示,荷兰东印度公司试图向日本发样订购瓷器,但却被开出了“离谱的不合理的”价格,因此交易未达成。
  日本瓷器价格如此之贵,有其深层次原因,一是据《检法富强录》记载,日本色料都是从中国进口的,至少色料成本就高于中国。
  二是技术原因,日本的制瓷技术较中国落后,所以产量不稳定,质量也不如中国瓷器。
  面对这样一个结局,中国瓷器最终通过竞争将日本瓷器挤出国际市场,既值得国人骄傲,也值得深思。
  当时中国是靠装饰水平和技术优势通过公平竞争将日本瓷器击败的,而日本瓷器面对劣势,甚至使出了许多不公平的手段,如在瓷器贸易中进行欺诈等等。
  这种情况反倒更像是我们中国当下常发生的事情,所以,中国瓷业的振兴,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装饰水平和技术取胜。
  有了收获,自然就高兴,不过韩孔雀也没有因为收获了两个大盘,就直接回去,反正陈青他们要晚上才能到达,这段时间,韩孔雀就打算消磨在这个跳蚤市场之中了。
  “老板,我查了一下,没有查到伊万里大盘的市场价格。”这个时候,黄山开口道。
  韩孔雀呵呵一笑道:“这只能说明中国伊万里的数量太少,所以价格才会高,有人说能够用一件伊万里大盘换一套大别墅,还真不是吹牛。”
  “可是,网上的报价都很低,这种瓷器最多也就值个几万块。”金妖也开口道。
  韩孔雀道:“这当然是有原因的,就说你们,你们是喜欢西方的古董,还是中国范的古董?”
  “自然是我国的了,西方的这些都是什么?花里胡哨,看着就跟花孔雀一样。”黄山道。
  金妖一听,哈哈大笑起来:“老板,黄山在鄙视你。”
  黄山一想,不对啊!他怎么能够用花孔雀,来形容金碧辉煌的伊万里瓷器呢?这犯了老板的忌讳。
  韩孔雀反而没有想到这一点,他一摆手道:“事情就是这样,一般的中国伊万里瓷器,不适合中国人的审美观点,所以很难卖出高价,但清早期的中国伊万里不同,特别是我们买的这两件,是典型的中国人物山水画,跟大批量的外销瓷的风格是完全不同的。”
  “中国伊万里”代表的是中国外销瓷,“伊万里”代表的是日本精品瓷器,它们目前的市场表现完全不同的。
  中国外销瓷实际包含两大块,一是民窑瓷器的外销,这批瓷器当时在国内外兼售,如今也是国人赴海外淘宝的重点对象之一,在国外价位也较高。
  二是专门面对海外销售的瓷器,诸如“中国伊万里”、克拉克瓷、纹章瓷等等。
  由于这些瓷器的装饰不符合我们的主流审美,所以价位一直不高,就算身处目前世界范围的中国艺术品热潮中,一些精品的纹章瓷,或者大件克拉克瓷的价格,也不过几万元人民币而已,一般的小件克拉克瓷价格也就数千元,由此也凸显出收藏价值和增值空间。
  而且由于这批瓷器国内存量较少,许多纹饰如徽章又都是外国文化中的元素,国内不易理解,所以价格也就没有被炒起来,这样一来,仿品还相对较少,购买的安全性较高。
  事实上,国内一些藏家和博物馆,都已着手收藏这类器物了,毕竟这种瓷器也是代表了国内最顶尖的制瓷工艺。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中国人不待见并不代表外国人不喜欢,所以一些精品的外销瓷,在国外都能够卖出高价。
  而韩孔雀购买到的这对伊万里大盘又有所不同,它是真正的中西合璧,既有着西方人喜欢的璀璨,又有着浓浓的中国人文风格。
  这样的艺术品,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会喜欢,所以市场价格更高,但这样的伊万里瓷器,实在是太少,所以市场上才会没有明确的价格。
  但是,从一些流传出来的传说当中,这样的中国伊万里,绝对能够换到一套大别墅,而在美国,一套大别墅的标准是多少?
  最少也要十万美元起,也就是差不多超过一百万人民币,当然,就这样也不过是有价无市,就算有人想要购买,也买不到。
  所以,韩孔雀在网上遇到的那个美国收藏着,才会抱着一件日本伊万里,就说是中国伊万里,他要换一套大别墅。
  “如果按照物以稀为贵的原则来说,不是应该日本伊万里的价格更贵吗?毕竟日本伊万里瓷器最后被中国瓷器击垮了,数量应该更少才对。”木灵问的问题比较有深度。
  韩孔雀轻笑道:“这种事情不能用简单的数量来判定,其实这主要取决于艺术品的质量,还有市场,日本伊万里的质量就不说了,肯定是不如中国伊万里的,就说市场,其容量就太小。”
  当然,市场容量是一方面,还有一个方面是制度,与热火朝天的中国市场不同的是,日本瓷器市场近30多年来表现一直比较稳定。
  以日本jaa公司拍卖为例,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日本瓷器的成交价位一般在几万日元,涨幅不大。
  从90年代至今,日本经济一直处于滞涨状态,日本瓷器的拍卖也未出现大的波动。
  同时,日本一些主流拍卖公司的秘密报价规则,也抑制了艺术品价格的上涨,如古裂会,要求竞拍人,事先通知拍卖公司竞拍价格(拍之前还可调整一次),最终价高者得。
  这样大家在互不知情下的竞拍结果,反映的是藏家对艺术品价值的理性认识,不容易高价迭出,出现较大泡沫。
  另外,日本社会如今存在少子化趋势(人口结构呈现明显的高龄少子特征),喜欢收藏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在拍卖场很少有年轻人出现。
  简言之,相信未来较长时间里,如果仅靠日本社会的购买力,日本艺术品的价格都不会太高。
  如在以拍卖日本艺术品见长的古裂会,2012年9月的第68回拍卖中,一件初期伊万里瓷器(17世纪初至中叶,14x14x2厘米。),从5万日元起拍,最终以5.6万日元成交。
  事实上,在日本成交的大部分瓷器的价格,都在数万日元上下,折合人民币上千至上万元不等,与火热的中国瓷器行情相比,无疑是相当实惠的。
  当然,日本瓷器中的名家作品会相对较贵,但比较我们的名家作品,还是小巫见大巫的。
  目前,国内已有少数藏家,注意到了日本艺术品的收藏,相信不久的将来会在中国逐渐形成一定气候。
  同时也必须看到,日本瓷器毕竟体现的是异域文化,而且缺乏日本本土资金的炒作提升,因而对中国人来讲,日本瓷器的价值与价格,都不可与中国瓷器相提并论。
  故涉足日本瓷器收藏,不能抱着太多功利目的,还是从喜好出发为妥,要不然很可能血本无归。
  逛了一圈,再也没有发现什么感兴趣的,让韩孔雀有点失望。
  “老板,你看看这种红珊瑚,我看着很不错。”就在这个时候,木灵开口道。
  韩孔雀一愣,道:“这个我们并不缺。”
  海洋之中的红珊瑚多了,也许对别人来说,并不容易采集,但对韩孔雀,或者韩孔雀的家人来说,实在没有什么难度,而他们的珠宝公司,现在主打的一项就是红珊瑚。
  因为来的太容易,而且还能买的上价格,周美人自然是不会放过,所以韩孔雀对市场上的珊瑚制品,从来都不太关心。
  “这是牛血红,真正的红珊瑚当中的珍品。”看到有人过来,摊主立即热情的招呼。
  “牛血红?”韩孔雀还真没有听说过这种说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30/14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