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藏真(校对)第14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28/1436

  至于那些铜人,确实是熔铸了铜钱之后,用制造铜钱的铜合金铸造的,而这些人像的本体,也确实来自历史上的两次皇室大难。
  一次就是金人攻破北宋都城,抢掠的北宋皇族和贵族贵女,另外一次就是蒙古人抢掠的金国皇亲国戚。
  这两次算是少数民族历史上大书特书的煌煌战功,所以就用这种方法记录下来了,而最后,他们全都出现在了成吉思汗陵之中。
  “历史上遭难的美女有多少啊!”大人不会害怕,所以他们全都参观过那批人像,里面就没有一个丑女。
  “所以美人薄命,不是说美人都命薄如纸,而是因为她们的美貌会招惹灾祸,让她们活的更加辛苦。”韩孔雀叹息道。
  “金国没有落的好下场,好像蒙古人最后也被杀的没剩下多少。”秦明月突然道。
  韩孔雀摇了摇头道:“我们毕竟跟少数民族不同,传说朱元璋灭蒙古至少上千万,这不过是一个传说,当年蒙古人全都算上才千万人口,灭杀千万,肯定是不可能的。”
  柳絮此时笑着道:“朱元璋灭元之后,蒙古人确实损失了上千万人口,这是不争的事实。”
  柳絮这么一说,连周美人也被引起了兴趣:“那时的蒙古人种一共有多少?”
  韩孔雀笑着道:“那是蒙古人自己的历史记载的,肯定有不实之处,古代游牧民族人口比今天差不了多少,因为草原的承载能力在古代是不断下降的,也不会因为农业水平的提升而提升。换句话说,草原承载能力是秦朝大于西汉、大于东汉、大于隋唐、大于宋元、大于明清,这是因为草原面积不停的变大,加上蒙元时期蒙古人占据中原,人口自然大增。所以一千多万的人口数量是元朝自己的记录,非常可信,到明朝朱棣死后,蒙古人仅有200多万人了,这样一算蒙古人是损失了千万人,但这个损失可不是全部杀了。”
  蒙古人占据中原,自然有足够的物质养活庞大的人口,但是被逐出中原之后,他们又必须依靠草原来养育子民,草原自然就承载不了那么多的人口了。
  所以,草原游牧民族会不停的侵略中原,这里面说不上谁对谁错,都是为了生存。
  因为草原游牧民族,只要平稳发展一二十年,人口就会大爆炸,而草原就那么一些,所以他们必然四处侵略。
  首先是内部战争,等到别的小部落都被吞并了,没有再次扩张的地方,他们必然就对准了地大物博的中原。
  这就是一次次的宿命轮回,直到文明发展壮大到野蛮文明再也没有任何机会,就像现在,野蛮人的人口继续发展,就只能越来越穷困,内部矛盾越来越大。
  所以,到了现在,外蒙古也不过三百多万人口,他们不能承载更大的人口压力。
  而当年的元蒙帝国是个特例,所以在元蒙帝国崩溃之后,他们上千万的人口,立即被汉民族同化了。
  这里面是朱元璋的功劳,现在的明史被满清和汉奸改的面目全非,所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都被人遗忘了。
  而明朝的文治武功,也好像被人忘却了,现代的人忘了,从南打到北的解放战争,历史上只此朱元璋一家。
  如果说还有其他人,比如蒋光头什么的,他们那叫从南打到北吗?
  所以,不要说朱元璋长的丑,他再丑,也是中国的民族英雄,他人类历史上,可以媲美美李世民的真正伟大帝王,而不是什么天可汗。
  朱元璋是当之无愧的人间帝王,是少数几名真正为民做主的民族英雄,这一点从受人非议的官员工资、扒皮充草等政策就能够看得出来了。
  老朱当年就是这么强硬,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以前的李世民,杀的少数民族叫爸爸,而朱元璋也不遑多让,他不止是杀人,他也如同李世民一样,不停的融合少数民族,特别是蒙古人。
  当年朱元璋得天下之后,叫他爸爸的蒙古人,可比李唐时代还要多,就比如上面说的那上千万人口,而这一千万人口,肯定有不少被杀了,但不一定是杀光了,而是改成了“民”,即汉族,这一点,可比杀人厉害多了。
  朱元璋建国后,对治下的蒙古人和色目人并没有歧视,而是采取同化政策。
  这和蒙元、满清有天壤之别。
  从洪武元年到洪武五年采取了系列同化政策。
  洪武元年二月壬子,禁胡服、胡语、胡姓,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纲领一致,建国了,一统中华。
  洪武三年四月甲子,禁蒙古色目人更易姓名。
  诏曰:┅┅蒙古色目人等,皆吾赤子,果有材能,一体擢用。
  比闻入仕之后,或多更姓名,朕虑岁久,其子孙相传,昧其本源,诚非先王致谨氏族之道。
  中书省其诰谕之,如已更易者听其改正。
  有人将词条曲解为歧视,不知怎么想的,条文说的很清楚吧?
  如果你当了官,有爵位俸禄可继承,但你子孙姓名改来改去,老子怎么给你查户口。
  搁今天,你要证明,都没那么容易对吗?
  “蒙古色盲皆吾赤子,果有材能,一体擢用”,有歧视吗?
  元朝高高在上的统治阶层,在如今在大明不计前嫌有才能照样提拔。
  举个例子,明朝沿用了元朝的天文机构,今天南京“二郎岗”曾是明朝最早的“回回司天监”监正府和“回回测候台”所在地。
  明初的天文机构下设两个分机构:司天监和回回司天监。
  司天监是干吗的?
  简单说就是编大统历,回回司天监又是干吗的?
  是为大统历提供观测演算数据的。
  回回司天监的领导是谁?
  回回天文历法学家色目人马沙亦黑,汉名吴谅、字仲德,于洪武二年,由宋国公冯胜推荐给朝庭。
  实际上明朝是大统历和回历并用!
  这不就是“蒙古色盲皆吾赤子,果有材能,一体擢用”。
  洪武五年开始血统汉化政策。
  明会典卷141刑部十六《律令·婚姻》:蒙古色目人婚姻:凡蒙古色目人,听与中国人为婚姻,务要两相情愿,不许本类自相嫁娶,违者杖八十,男女入官为奴。
  其中国人不愿与回回钦察为婚姻者,听从本类自相嫁娶,不在禁限。
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古钱大珍
  这条又被许多人断章取义,只看第一句不看最后一句,认为是明朝的粗暴恶政。
  “禁止自相嫁娶”,但是还是有后门的,“务要两相情愿,中国人不愿意的不在禁限!”
  这不是很开明的政策吗?
  是歧视谁吗?
  谁从这个政策之中看到了歧视?没有吧。
  少数族群近亲结婚,同族乃至同宗互婚不该禁吗?
  与明朝同时期的欧洲王室,后来都怎么完蛋了?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近亲结婚搞的遗传病频频人种退化。
  所以说,明代的这个国策非常的科学,总体上明朝各族是非常平等的。
  所以,汉人的最主要武器的同化,当年明朝虽然杀了不少蒙古人,但绝对没有搞大屠杀,这一点在满人身上就看出来了。
  所以,那些挑拨汉蒙对骂的都是汉奸,自忽必烈改国号“元”以后,蒙元沿袭汉制,融入中华,而明宋孝孺领官修《元史》,承认元在中国历史的正朔,中华有56个民族,元清是中国历史少数民族政权。
  日本侵华时期,以日本单一民族民族观套用中华,意图挑拨中国,所以,任何以元清历史为“外族”“亡国”论调的均是汉奸言论。
  韩孔雀没有大汉族论的执念,他只有大中国论,只要是中国人,以前的矛盾就算了,比如现在的满人,比如国内的蒙古人、比如跟汉族和谐相处的回人,都是一家人。
  而在国内外蹦跶的反华势力,不管是少数民族还是汉人,都是汉奸。
  其实韩孔雀也是十分狭隘的,他就一个思想,不是一个国家的人,其心必异,该杀!
  本着这种思想,坐落在国外的成吉思汗陵,自然就不能留下,所以韩孔雀想要把整个陵墓搬空,连里面的一块砖,一块石头,都要弄走。
  这么庞大的地下宫殿,放在这里可惜了,所以韩孔雀想着找一处地方恢复,那就更不能给这里留下一砖一瓦了。
  计划韩孔雀都做好了,找个坑洼的谷地,在下面修建好陵墓,上面覆土掩埋就好了。
  这么简单,就可以修建出一座十分宏伟的地下皇陵,韩孔雀是必须要做的。
  而既然要修建这样的皇陵,自然就不能单独修一座,所以从来没有露面的忽必烈陵墓和其子孙的皇陵,就是韩孔雀必须要找到的了。
  而这也不难,既然找到了起辇谷中的大禁地,那么其他皇陵很可能就在方圆三十里范围之内。
  这么点范围,也不用韩孔雀亲自出手了,所以最近他都在整理这次的收获。
  金人、铜人、金币、书画和其他杂物,而其中最多的还是铜币,虽然很大一部分被熔铸成了铜人,但那个时代终归是铜币为主,所以在这座大墓之中,发掘出的铜钱,还是超乎韩孔雀的想象。
  其他都是珍品,不用怎么分辨,只要好好保存就好了,但是铜钱不行,里面有着太多的普通制钱,这些没必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保存。
  所以,里面的一些珍惜钱币,就一定要发掘出来,而且一定要仔细,万一漏掉一枚,韩孔雀都会心疼。
  “爸爸,爸爸,你看我找到的钱币,全都是西夏的,是不是比小丫头的好?”韩凤不知道从哪里跑出来,抓着韩孔雀就要让他作证。
  “你的好就好了,怎么还一定要比别人的好?再说,谁是小丫头?不会是韩凰吧?她挑选的不如你好,你有什么好得意的?”韩孔雀现在跟儿子熟悉了,所以也不介意打击一下这小子。
  本来是一头小老虎,都快让周美人养成病猫了,虽然这样看起来很有大家公子范,但韩孔雀真心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变成绣花枕头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28/14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