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藏真(校对)第8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2/1436

  那里,保存有被佛界认定为金刚亥母之一的“宝贝母”极其珍贵的身骨舍利。
  那里,建有西夏国师驻赐的名寺,那里,成就了无数朝圣者的善业……
  “地方是好地方。更是佛教圣地,但人的贪欲,却可以掩盖一切。”韩孔雀笑着道。
  藏传佛教历史典籍《安多政教史》称:“缠山一带山形似弥勒佛自身像,从头到脚的距离需步行半天,自生像头朝西。面向东,从远处眺望形象非常清晰。”
  元遁一道:“山上的金刚亥母洞,及其家喻户晓的金刚亥母降世的传说尤为神奇,让许多高僧大德和修行者心向往之,这样的地方当然是好地方。”
  韩孔雀笑着道:“20世纪90年代,从缠山金刚亥母洞中发掘出西夏文泥活字印刷的《维摩诘所说经》等大量震惊世人的珍贵西夏文物。又使得此山、此洞、此寺成为国内外西夏研究者的珍稀宝库,这样的地方,想不好都难。”
  叶生道:“这样的地方,肯定是好地方啊!”
  韩孔雀看着元遁一,笑了起来。他转头对叶生道:“有时间叶叔可以去看看,去了你就会惊讶,到了金刚亥母寺,看着那眼前一个个因过去大地震而坍塌的破旧洞窟,一处处年代久远的殿堂遗迹,还有散落山坡的残砖旧瓦等,仿佛有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扇锈迹斑斑的神奇门户。敦煌飞天般的神佛传说、如云的西夏往事、饱经沧桑的洞窟和寺院……顷刻。历历在目,隐隐在耳,动人心魂。就连出凉、州南城门后,很远处就能望见的缠山亥母洞上方,新建的五方佛母殿和洁白的金刚亥母舍利塔,同样也在唤醒着过去千年神话般的岁月。”
  “你是说真正的金刚亥母寺是座废墟?”叶生惊讶的合不拢嘴。
  “小韩说的是洞窟,金刚亥母洞虽然塌陷了,但当地政府还是修建了五方佛母殿和洁白的金刚亥母舍利塔。刚才提到的宝贝母的真身舍利,好像就藏在金刚亥母舍利塔中。”
  韩孔雀点头道:“传说确实是这样的。但世事奇妙,谁又能够说得清楚?”
  元遁一道:“据传说。西藏曼龙格日大活佛来凉州金刚亥母洞朝拜之前,已从印度和西藏来过二十七位佛教大师在此闭关修行,其中有五位修成后其肉身飞往金刚亥母佛国去了。”
  韩孔雀看着元遁一,淡淡的道:“公元1244年后,西凉王阔端代表蒙古汗王,邀请西藏宗教领袖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来凉、州进行著名的凉州会谈时,萨迦班智达和随同的妹妹佐巴让姆、侄子八思巴等皆来亥母洞举行朝拜会供。
  据说他们来金刚亥母洞寺时,过去悬在寺窟半空中的金刚亥母身体,已降离地面不远了,佐巴让姆精心的用金银、珠宝等许多珍物混合甘露后磨成洗粉,涂在金刚亥母已萎缩的身体。
  这个时候奇迹发生了,金刚亥母顿时肌肉复活、心口发热、象活人一般有了血色,佐巴让姆还在亥母洞处重建了寺院,并亲自动手塑造金刚亥母像。
  此后,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朝拜五台山途中,也来凉、州亥母洞寺,当时金刚亥母身体仅是一付骨架了,仓央嘉措亲手在洞窟中建了一座土塔,将金刚亥母舍利骨装在土塔中供养,同时把张屠夫的骨灰也装藏进另一座土塔中。
  历史上这里曾发生过多次火灾,但金刚亥母的灵骨仍得到完好无损的保存,后因地震,洞窟坍塌,仓央嘉措所造土塔被毁,但金刚亥母舍利骨,被虔诚的信仰者秘藏至今,现已装藏于新铸造的银塔之中,存放在寺院佛堂中。
  正是一个个不远万里而来的尊贵的朝圣者和当地的虔诚信徒,一代又一代人,保护着金刚亥母的舍利和寺窟,延续着神圣的信仰和永不间断的神奇传说。”
  “这些神奇传说,到了现代好像成了封建残余。”叶生若有所思的道。
  而元遁一则比较直接:“你是说,这些传说之所以成为传说,是因为宝贝母的灵骨没有了那种神奇?”
  韩孔雀笑着道:“是不是真的那么神奇,我们都没见过,不过,没见过的东西,我们也没有理由否认。”
  “你不会说这副灵骨落在你手里了吧?”元遁一的视线,也落在了院子里的那尊泥塑上。
  韩孔雀淡淡的笑着道:“没到最后,谁又知道真实的答案呢?”
  “灵骨重新长出血肉,我还真是不太相信,不如让我们见识一下?”元遁一道。
  韩孔雀摇头道:“传说有时候也是会骗人的,比如供奉,现在我们看来,古代人弄出一些乱七八糟的贡品,来供奉各种神灵,那完全是封建迷信,是愚昧的。但我们之所以认为那些贡品杂乱可笑,那是因为,我们不知道那些贡品,到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而在我看来,不管是什么贡品,都像是在给神灵提供养分,就像培养克隆人,提供的营养液是一样的。”
  “看来你是相信那些传说都是真的了?”元遁一道。
  韩孔雀笑着道:“这不是你告诉我的吗?宁错信,不放过,也许这尊灵骨,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机会。”
  “灵骨重新长出血肉,怎么听都有点诡异。”叶生插言道。
  元遁一道:“怎么也不比用几个细胞克隆出一个真人更加诡异。”
  韩孔雀笑着道:“说的很对,其实,很多我们不理解,也就是说不能用科学方法解释的东西,都会选择不信,但有些事情,不信并不等于不会发生。”
  “你满打满算也不到三十岁,这么多秘辛,你都从哪里知道的?”元遁一看着韩孔雀,只能是满眼的惊叹,这个韩孔雀也太过妖孽了,他好似我所不知。
  韩孔雀笑着道:“我手下有专门的一只队伍在收集宝藏的信息,我想你们都知道吧?其实我对佛教的一些理念并不感兴趣,反而更倾向于道教,不过,不感兴趣是一回事,但佛教的转世,我还是很好奇的,所以就稍微了解了一些。至于金刚亥母这样在内地没有多少人知道的佛,只能说是意外让她进入我的视线的,我记得当时我看的是关于西夏的历史调查,就是从那份报告之中,我了解了金刚亥母。”
  “刚才提到了西夏的文物,我就有所察觉,你果然是冲着西夏文物来的。”元遁一道。
第九百七十六章
金泥经
  “不要把我想的那么贪婪,我来到这里,确实是意外,来这里之前,我根本不知道天眼张是住在这里的,只不过是看到了苪国苪姜的遗物,才想起来梁国的龙脉。而破坏龙脉,必然要有一些护持,所以发现了一具灵骨,至于这具灵骨是不是宝贝母的真身舍利,现在仅凭这对画像,还不能证实。”韩孔雀指着翻出来的大量金刚亥母的画像道。
  有人称凉州金刚亥母洞寺是“西夏王国的最后寺院”,那么西夏王国与该寺有着怎样的渊源,那些神奇的空行母等神佛飞天的传说,和西夏历史迷雾中的寺窟,究竟又有着怎样饱经沧桑的历史呢?
  “如果证实了这里是天眼张的住处,而且能够找到他的宝藏的话,恐怕不止是梁国宝藏,我想金刚亥母洞里的宝物,也肯定少不了。”元遁一道。
  韩孔雀直接点头,这一点他不否认,所以他到:“恐怕不止是这两处的宝藏,还有一些西夏国的东西,可以说天眼张的收藏,绝对扣人心弦,引人心动,不过,要想找到一位高手特意隐藏起来藏宝地,好像并不是那么容易。”
  元遁一想了一会道:“藏传佛教在晚唐吐蕃占领凉、州后逐步传播河西走廊,西夏建国后,以今宁、夏银、川为国都,以河西的凉、州为辅都,在其“幼晓佛书’、‘晓浮图学’的西夏王国的缔造者李德明、李元昊父子等统治者的推动下,藏传佛教在河西等广大的西夏统治地区得到更广泛的发展,最终成了国教。”
  韩孔雀笑道:“西夏跟金刚亥母寺的缘分还不止是这些,凉、州的金刚亥母洞寺、大云寺、甘州大佛寺等河西名寺当建于此时。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所修《武威县治》记载:亥母洞,城南三十里,山上有洞,深数丈,正德四年修。据此和出土的大量文物确定。凉、州缠山金刚亥母洞寺窟应建于西夏崇宗正德4年(公元1130年),此后又在洞窟外逐步修建了规模宏大的佛殿佛塔,使得金刚亥母洞、寺成为‘窟中有寺,寺中有窟’的独特佛教建筑,成了西夏国师的驻锡之寺。”
  元遁一道:“这就比较有意思了,佛教既是西夏国的国教。金刚亥母寺又是西夏国师的住锡之寺,那么藏文史料记载的很多事情,也就有可能是真的了?当时,金刚亥母肉身像在洞中,洞口修建有佛堂;右边有约一人高的释尊香泥塑像。里面有张屠夫的尸体;左边是金刚持和度母像。”
  韩孔雀别有深意的道:“那么有名的一座寺院,肯定是有龙则灵,如果没有龙,那么就不会成为名寺,既然出名了,肯定有它的原因,根据史料记载,后金刚亥母寺数遭火灾后。于清雍正年间进行过大规模恢复重建,民国时期又遭遇两次地震。特别是1927年的八级毁灭性大地震,使寺塔俱毁。整个金刚亥母洞窟也被埋人地下,这座西夏寺院,可谓饱经了历史的沧桑。上世纪90年代金刚亥母洞寺恢复开放后,先是在缠山脚下建起佛堂,后又在洞窟上方山头上,新建了五方佛母殿和金刚亥母舍利塔。洞窟对面山上也建了尊胜塔等建筑。”
  元遁一叹息道:“有好东西的地方,自然是多灾多难的。经历了那么多变故,出现一些意外。还真是不好说。”
  韩孔雀道:“听说过,大夏开国,奄有西土,凉为辅郡,亦已百载,这句话吗?只要知道这句话,就不会再惊叹金刚亥母洞寺窟中,能出土那么多令人不得不惊叹的大量珍贵的西夏历史文物。毫不夸张的说,因为佛教的因缘,使得金刚亥母洞寺成为西夏时期凉、州地区很重要的西夏文化、藏族文化和汉文化的交汇地。”
  1989年,文物部门在对金刚亥母一号洞窟进行清理时,相继发现了包括珍贵的佛经、西夏的记账文书、物品清单、壁画、藏传佛教的各种唐卡以及石雕像、泥雕像、西夏的双鱼塘画、丝织品、瓷壶等大量国家一级文物。
  在出土的佛经中,其中有一本用古老的泥活字印刷的经卷,为中外学术界震惊,那就是《维摩诘所说经卷》。
  学术界称,《维摩诘所说经卷》的发掘,见证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泥活字印刷的国家,这比1980年同样是凉、州出土的那尊西夏铜炮,把我国金属管型火器的铸造历史,提前了一个多世纪更令人惊喜。”
  “《维摩诘所说经卷》?为什么说到这个?我想你不会无缘无故的提起这个吧?”元遁一心中一喜,立即开口询问道。
  韩孔雀道:“说起《维摩诘所说经卷》完全是个意外,我意外得到了一页佛经,内容是,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耶离庵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二千,众所知识。大智本行,皆悉成就。诸佛威神之所建立,为护法城,受持正法;能师子吼,名闻十方。一页的内容很少,不过,却全部是用金泥书写的,是正宗的金泥经,后来我查证了一下,这应该是出自《维摩诘所说经卷》,而且这页手写的金泥经,跟在金刚亥母一号洞窟发现的《维摩诘所说经卷》年代相差不大。”
  “金泥经?你确定是用金泥书写的佛经?”元遁一道。
  韩孔雀道:“那是当然,东西不方便带在身上,所以现在不能给你看,但用金泥书写的佛经,我还是不会认错的。”
  “如果你真的捡到了金泥经书页,那么我可以证实,天眼张手里确实有一部金泥经。”元遁一道。
  “你可以证实?这样就不会错了,赵佗墓可不是普通人可以进入的,如果是天眼张,那就没有任何疑问了。”韩孔雀道。
  元遁一道:“那页金泥经你是在赵佗墓中发现的?”
  韩孔雀点头道:“对,到了现在,你应该明白,赵佗墓如果没有必要,还是不要乱闯的好。”
  “天眼张不太可能故意遗失一页金泥经,那么只有一种可能了,就是出现了意外,连他在赵佗墓中都有可能出意外,那么那里的危险程度,还在我们想象之上了。”元遁一有点失落的道。
  韩孔雀还想到了另外一种可能,所以他道:“你说天眼张有没有可能,把他毕生的收藏,全都藏进了赵佗墓中?”
  元遁一苦笑道:“要不是有这种想法,我们至于不停的跟你协商吗?”
  韩孔雀想到羊城为了跟他合作,付出的不少代价,立即有了明悟,这天下还真是没有免费的午餐。
  “你是怎么知道天眼张手中有金泥经的?”韩孔雀问道。
  元遁一道:“这个应该错不了了,只要金泥经出现在了赵佗墓中,那至少说明天眼张进过赵佗墓,要知道金泥经可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依稀记得,大约二十多年前,在我国青海省一牧民家中,发现了十几页用金泥书写的喇嘛教经文,当时,新华社曾经专门就此播发了一个消息,说是我国考古事业的一个重大发现,考古学界认为,那几页经文是稀世珍宝。但是,人们并不知道,1992年,在首都琉璃厂中国书店,曾经出现了几部保存完整的金泥书写的经卷,其数量的厚度几乎高达一尺之多。那一年我住的地方离琉璃厂一家大型书店很近,所以,午休时,我经常就到书店去浏览古籍,由于常去,就与书店内部服务部的店员很熟,与那里的一位马先生更是成了好朋友。”
  那一年夏季,元遁一有一次再到书店内部服务部,刚一进门,马先生就急切地对元遁一道:“这一段时间老没见你了,你到哪里去了?我这里有一部‘好书’,很想让你买,留了好一段时间,总不见你来,后来给卖掉了。”
  说到此,马先生面露惋惜和嗔怪,马先生道:“那书,实在是太珍贵了!”
  “是什么好宝贝?让您这么激动?”元遁一露出好奇的神色。
  马先生道:“你坐下,咱们慢慢聊。”
  落座后,马先生激动地道:“那是好几部用金泥书写的佛经。有将近一尺厚的一摞呢!”
  据马先生介绍,那些金泥书写的佛经,是他在书店的大库里发现的,装裱得十分精美,全都是用绫子纸装裱的,一看就是“帝王家气派”。
  马先生详细叙说了经卷的内容,我现在明确记得是《维摩诘所说经卷》,关于经卷的年代,据马先生估计,应该最晚是宋代朝廷、或者是亲王家里,所书写的。因为,一般人写不起。
  马先生讲,发现之后,他曾经将这些经卷呈送佛教协会会长过目,当时的会长在经卷空白处题写了“镇观之宝”四个字。
  他还曾经呈请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过目,也在经卷空白处题写了“几百年不世出的国宝”几个字。
  关于这些经卷的来源,马先生猜测,应该是解放以后,查抄反动会道门的寺庙时,收缴来的。
第九百七十七章
阴虱
  马先生说,当时书店给这些经卷作的定价是:人民币十五万元,这在当时,已经是天价了。
  紧接着他又道:“实际上,这些经卷可是无价之宝啊!本来,第一个就想到留给你。可惜,你没有这个运气。”
  马先生告诉元遁一,那些经卷,是被他所熟识的、中央机关的三个干部合伙买走了,每个人出了五万元,开了三张五万元的发票。
  当时元遁一对马先生讲,这么贵的价格,他也买不起呀。马先生说,就是借钱,也应该买下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2/14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