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原始时代(校对)第2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3/322

  见自己的大女儿如此说,只能任由大女儿跟在自己身边,将一点轻松的活交给大女儿做。
  烧完热水,一小部分热水倒进陶盆中,加上一些白雪,待温度适中时,女人、男人、大女儿各种用一些水洗脸洗手,甚至在最后还用一根小木棍沾着一点白盐刷牙。
  刷牙的习惯自然是由苏焱传播开来的,盐中含有的氟能起到消炎杀菌、防止蛀牙的作用,反正夏国也不缺少盐,使用微量的盐刷牙不算是浪费多少。
  苏焱倒想将夏国出产的白盐大批量外卖,只不过大部分部落更愿意交易夏国的武器装备,仅仅是交易少量的白盐、花椒粉等,只有草原上的游牧部落愿意多交易一些白盐。
  夏国对外交易的白盐售价不是一般的高,游牧部落一次也不能交易太多的白盐,这是夏国对游牧部落的限制。
  夏国对内不限制白盐,夏国各家各户用多少白盐就可以领取多少白盐,平常使用的白盐仅仅是占据一小部分,用盐最多的是腌制鱼肉和兽肉。
  刷牙洗脸洗手用掉一点热水,一部分热水倒进水缸中,剩下的热水用来做早饭。
  早饭要准备两种,一种是给人吃的,一种是给家畜吃的,这一个五口之家养了两头大猪三头小猪,还有十几只鸡,每天家畜吃的食比人吃的饭还多,还好家畜可以选择的食谱更广泛,不会与人争抢食物,人吃饭剩下的残渣都可以给家畜吃。
  家畜不单单是吃肉或者下蛋这两种用处,人的排泄物和家畜的排泄物都可以弄成农家肥,为田地补充营养。
  唯一的一点就是这些家畜都是为夏国养的,家畜不属于私人,不过每家每户都在尽心尽力去饲养家畜,每年都有各种评选比赛,只要自家家畜养的好,就会获得或多或少的兽肉作为奖励,剩下的则按照人头分配。
  夏国依旧是实行公有制,短时间内是不会实行私有制,夏国每年都会用大量人口加入,单单这一种情况,一旦夏国实行私有制,就会让夏国内部出现混乱。
  早饭快要做完的时候,女人对自己的大女儿说道“大丫,回去将弟弟妹妹叫醒。”
  “娘我知道了。”
  大女儿回到西屋中,用处各种“手段”,终于将两个嗜睡的小家伙叫醒,两个小家伙不情不愿的被姐姐穿上衣服,下地,刷牙洗脸洗手。
  早饭做好了,饭菜很简单,一小盆小米粥,一小盆蒸(teng)咸鱼,一碟腌萝卜,还有三块加起来还不到三两重的烤兽肉,这三块烤兽肉是给三个孩子准备的,算是给三个孩子增加营养。
  先给家畜为食,然后将一张短腿的长方形桌子放到火炕上,饭菜端到桌子上,一家五口围着桌子坐下。
  两个小家伙没等爹娘,直接先拿起属于自己的那一小块烤兽肉,先吃了起来,份量有点少,两个小家伙不愿意一下子就吃完,小口小口的吃着,似是在细细品味烤兽肉的味道。
  大女儿比较懂事,最开始的时候还想将自己的这块烤兽肉给爹娘吃,爹娘以“我不喜欢吃兽肉”为由一直拒绝着,两个小家伙以为爹娘是真的不喜欢吃兽肉,懂事的大女儿却知道这是爹娘的借口,只是爹娘一直拒绝着,大女儿也没有办法,慢慢的就不再说类似的话,暗暗记在心里,等自己长大后一定要给爹娘好多好多的兽肉吃。
  冬季里大雪封门,一家人很少外出,家庭娱乐很少,讲故事变成一家人最主要的娱乐方式。
  男人和女人的年龄才二十多岁,大女儿的年龄也只有八岁,二儿子四岁,小女儿二岁,实际上夫妻俩一共生育四个孩子,其中一个夭折了。
  夫妻俩所属的氏族是最近十年里才加入夏国的,加入夏国前和加入夏国后的生活完全就是两个样,夫妻俩常常给三个孩子将起部落时代的生活,只有大女儿能听懂一些,二儿子和小女儿听不懂多少。
  说是讲故事,实际上也是夫妻俩在回忆,苦涩的回忆,还好如今两人过上了从未给想过的幸福生活,他们的三个孩子更是幸运,从来就没有过过苦日子。
  他们有着所有夏国国民共同的愿望,希望在王的带领下,夏国永远强盛。
第493章
例假(上)2/2
  天越来越冷了,夏国中,除了各座城池里巡逻的战士,几乎没有族人选择外出,大部分时间都躲在家中,也只有苏焱一大家子,对寒冷的抵御能力更强,有时候外面下着大雪还出去练武,当然,有时候也会在一座空旷的房屋中练武。
  今年刚刚加入夏国的九个氏族的人们对着寒冷的冬季感触更深,去年的时候,各个氏族都得到夏国的提醒,对寒冷的冬季做好一些准备,去年的冬季却依旧有族人被冻死。
  现在加入到夏国来,除了那几个来夏国做客过的人,剩下的大部分人都夏国的一切都惊奇万分,幻想的画面变成真实场景,他们却发现这真实场景远远超过他们的想象。
  就像是一个生活在大山里的人,大山里的人听到别人说外界美好,当他们亲自前往外界后,却发现这外界远超过自己的想象,自身的见识决定一切。
  原本对他们来说非常艰难的冬季,到了夏国来,却发现这冬季没什么了不起,住在舒适的房屋中,有吃不完的食物,冬季的寒冷都被房屋挡住,这不就是他们梦想着的幸福生活吗。
  “早一点加入夏国就好了。”许多人心中冒出这个想法,想法归想法,他们没有产生多少抱怨,族长对他们的影响力没有降低多少,用不了几年时间,族长的影响力就会快速降低,最终王的影响力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就是所在城池的城主。
  寒冬中,苏焱已经很少处理政务了,主要是夏国已经走上正轨,明年的大部分事项和今年差不多,只有一些新增加的事物才需要苏焱重点处理。
  今天,苏焱又想到一件对夏国比较重要的事情,将一张小木桌拿到火炕上来,准备纸笔,梅花为苏焱磨墨。
  放好纸张,苏焱拿起毛笔,蘸蘸墨水,在白纸上写写画画。
  截止这个冬季,夏国一共有十六座城池,人口过十万,说是国家,放到现代去,这个规模也就是一个镇子,不过夏国疆域可不小。
  夏国的疆域指的是在夏国控制范围内的土地,基本上就是以最东南西北的四座城池为边界,所笼罩的区域,夏国的船只航行到更远的区域,但是那些区域夏国无法长时间停留,自然算不上什么疆域。
  若是在远离夏国“本土”的地方建立城池,那对夏国来说太麻烦了,一旦远地方的城池出现问题,“本土”很难给予多少支援,所以夏国各座城池之间的距离不会太远。
  之前夏国每两座城池陆地上的距离大概是人在道路步行一天的距离,那时候没有多少交通工具,甚至船只数量也不多,一旦另一个城池出现问题,可以快一点支援过去。
  现在夏国的马匹数量不断增多,有了马,两座城池沟通时间大大缩短,和以前的两座城池相比,现在的每两座城池之间的距离成倍的增加,以至于夏国的疆域也在快速扩大中。
  一艘船只从夏国最西方的城池驶向最东方的城池,时间要超过一天半,换成骑马,时间会缩短到一天内。
  中京城位于夏国的中心位置,各项命令下达到各座城池的时间最多也就是半天多一点时间,这一点不是什么问题。
  最大的问题实际上是亲人之间的交流。
  夏国每建造起一座新的城池,都会从其他城池迁移一些人过来,与新加入夏国的氏族族人混居在一起,以便让刚刚加入的氏族族人快速融入到夏国来。
  而从其他城池迁移的人,许多时候都是按照家庭为单位抽签进行的。
  在苏焱的主导下,夏国重视亲情,常常见到一大家子一起聚餐,因为抽签搬家的问题,子女和父母分居两地,两座城池距离过远,而且成年人每天都有劳作需要进行,没办法前往另一座城池探望亲人,久而久之,亲情也会随之淡化,这是苏焱不想看到的。
  所以苏焱想着给夏国国民定下一个假期,让大家有时间前往另一个城池探望亲人。
  但是这假期不是那么容易就定下的,还需要考虑夏国实际情况,不能盲目定下假期。
  比如现代人以星期计算,星期一到星期五上学工作,星期六星期天放假休息,这种情况放到夏国来是肯定不行的,虽然夏国与其他部落相比比较富足,但是在如今这个时代,人们可没有那么多时间来休息。
  经过苏焱的思考,以及听取三位妻子的意见,最终苏焱制定出一份《例行假期》。
  假期以月为单位,每个月有两天假期,两天的时间,足够国民前往距离比较近的城池待一天多一点时间,剩下的时间被往返路程用掉,此为月假。
  若是亲人离自己比较远,比如分居在夏国最西方和最东方的城池,这个时候就可以选择休季假,一个季度额定三个月,每个月两天假期,即一个季度六天假期,将六天假期集中到一起,即使亲人距离比较远,也能在那里待两天多时间。
  若是需要,还可以积攒月假变成年假,一年除了冬季不去算,其他三个季节加在一起一共十八天假期,时间足够长。
  还有一个前提,月假、季假、年假不能在春耕、秋收等忙碌时间段进行。
  除了月假、季假、年假这些例行假期,还有节日假期,目前夏国只有一个节日,即初春祭祀,实际上相当于现代的春节或者新年,春季第一天到初春祭祀结束那一天为假期。(相亲日适用人群小,暂不列入)
  还有孕假、病假、红白事假,苏焱都做出规定,尤其是病假,这病假不止是自己生病可以休假,若是另一地的亲人患了重病,也可以请假去探望。
  处于公有制社会的夏国相当于一个大型公司,夏国国民都是公司里的员工,就算夏国没有监管,每个国民也要自觉劳作,不劳作,最大的可能是被邻居、朋友、亲人瞧不起。
  虽然目前夏国所在地域还处于极端气候变化中,但是夏国足够强盛,可以让国民有选择的休假。
  一年三百六十多天时间,除去冬季一百二十天,剩下的二百四十多天休假时间连十五分之一天数都不到,可以允许。
第494章
例假(下)1/2
  例行假期可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假期是有了,其内部还要很多东西需要重视。
  第一项,不能让国民请假的时间过于集中。
  若是国民请假时间过于集中的话,那整个夏国的生产生活都快要陷入停滞,且夏国没有足够的船只来运送所有夏国国民去另一地探亲。
  所以苏焱会进行一定限制,大部分请假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每座城池限制每天请假家庭的数量,哪个家庭想要请假,需要提前进行申请,批准后才能请假成功,这项工作交给户部。
  就像是一个大型公司,若是员工随便请假,那整个公司就会瘫痪,夏国和公司是一样的。
  第二项,设置日常往返船只班次。
  以户部给出下一日前往各座城池探亲的家庭数量安排,确保将所有需要探亲的家庭全部送往目的地,一个家庭少则三人,多则十人以上,目前的情况下只能依靠水路运输。
  陆路马车运输不是不可以,一定程度上马车速度还要快于船只,但是想要进行大规模陆路马车运输,需要考虑好几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个是马匹的数量,必须要有足够多的马才行;第二个是对现用的道路进一步进行平整;第三个则是在第二个的基础上,拿出加长的四轮马车,四轮马车一次能够比二轮马车运载更多的人或者货物。
  基本上就是这三个因素,若是都能够完成,就可以进行陆路马车运输,但是目前夏国的马匹数量不算多,对道路进一步进行平整更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不是短时间能够办到的,尤其是现在处于极端气候变化下,夏国短期内不会进行这项工程。
  总的来说,短期内国民前往另一地探亲不可能乘坐马车,只能走水路。
  因为陆路运输和水路运输的关系,苏焱还得筹备一个新的部门,暂时命名为“运部”,职责是夏国内外的交通运输,其下设陆运和水运二司,到时候夏国的部分马、马车、船只都由运部来进行安排,另外运部还有第三个司。
  第三项,设置日常往返船只班次,运送信件。
  与信件之间有关联的是文字,凡是成为夏国国民时间超过五年的人,差不多都能会写一千个以上的常用文字,未成年人有学堂教授文字,春夏秋三个季节里下雨的时候,各座城池都会有老师给不识字的成年人上课,教授他们文字和简单的算术。
  不需要学习太多的东西,起码要将一些常用的文字和简单的算术学会。
  为了让国民更快更方便的学习文字,苏焱早早将“汉语拼音”拿出来,有汉语拼音在,的确是让大家学习文字的速度更快。
  社会总是在进步的,古代没有什么汉语拼音,在汉语拼音的前身“注音符号”出现后,人们学习汉语的确变得简单了,苏焱不会因为“英文字母”不属于中华文化而对其否定。
  现在这些“英文字母”在夏国就是单纯的注音符号,和语言没有任何关系,也是夏国组成文化之一,还有什么阿拉伯数字,都是夏国文化之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3/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