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原始时代(校对)第3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3/322

  夏国不需要害怕小冰河期,却不得不对洪水警惕,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苏焱可不想等到灾难降临了再想着亡羊补牢,到时候不知道会有多少国民会因为灾难而死,所以夏国一直在进行各种准备,对大洪水的准备。
  向远离黄河的区域建城是第一个准备,因为夏国的人口增长速度,今年里夏国将会新建七座城池,其中四座城池都建立在中京城的南方,让夏国的触角继续向南方延伸。
  第二个准备则有些乱了,比如说多种树这一条,好多夏国高层都不明白他们的王为什么要这样做,大地上到处都是树,为什么我们还要种树,还是不结果实的树。
  现代人都知道多种树的好处,但对于这个时代的人很难解释明白,所以苏焱没有过多解释,只是让他们如此去做,最终完成任务就好。
  今年过去,夏国总人口将会超过五十万,还有数以万计的奴隶,人口增加比较快,勉强赶得上夏国的发展速度,甚至于国民们每天劳作的时间都排不满白天,大概也就在四分之三白天左右,主要还是能够做的事情比较少。
  苏焱没有让国民们闲下来,而是增加各种事情让国民们去做,种树、修建河堤、挖掘沟渠、挖井,其中种树这一项可以栽种果树也可以栽种其它树木。
  多年时间下来,许多国民是懈怠了,不过因为奖惩计划出炉,他们的劲头又回来了,努力进行各项劳作。
  ……
  春耕结束,三月到来,一场接着一场的降雨让礼部官员们确定今年又是一个多雨的年份,有很大可能出现洪涝灾害。
  礼部部长将事情向苏焱汇报,随即该有王印的洪涝灾害警示书下发到夏国各座城池,命令各城注意可能出现的洪涝灾害。
  这样的警示书苏焱曾签发过多份,主要作用就是让各城重视这个问题,多做一些准备,再没有其他事情,实际上各座城池能够做的准备都做了,只等着灾害降临时再按照情况作出其他应对措施,当然,所有人更希望灾害不要出现。
  一份洪涝灾害警示书并没有影响到夏国的发展,除了下雨的时日,其他时间依旧是正常劳作,连苏焱对这份洪涝灾害警示书都没有多少重视,以为就算发生洪涝灾害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洪涝灾害,对夏国不会产生多少影响。
  进入到夏季,雨水变得更多了,大雨一场接着一场,因为连绵不断的雨水,骑兵部队和远征军团都已经放弃发动新的战争,而夏国内部各座城池也在县长或者镇长的指挥下进行农田排水工作。
  苏焱接到农部汇报,以目前情况来看今年农作物将会减产一成,若是这种天气继续下去,农作物减产会变得更加严重。
  苏焱无言,这天灾不是夏国所能抗衡的,只能尽可能的减少损失。
  也是夏国太过弱小了,若是夏国足够强大,若是夏国能够占领整个星球,就算星球上一个区域发生灾害,对整个夏国来说也只是一件小事,可以用其他区域的力量来支援受灾的区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现在的夏国,人口还不到五十万,疆域绝对不会超过十万平方公里,几乎就是一城下大雨,整个夏国都在下大雨,一城受灾,整个夏国都在受灾。
  若是现在给苏焱几百万人口,那苏焱直接将夏国疆域扩大十倍,也不至于出现整个夏国都在受灾的情况,是人口限制夏国的疆域,没有足够的人口而不断扩大疆域,那管理难度将会成倍增加。
  对于“弱小”的夏国来说,面对灾害,只能自救,夏国国民们一起动手保卫自己的家园,野战军、城防军、后备军、少年军这四军是主力,拿着铁锹,扛着沙袋,或是疏通沟渠,或是挡住雨水……
  经过夏国全体国民的努力,在夏季快要过半的时候,多雨水的天气终于结束。
  是的,是灾害先结束,而不是夏国战胜了灾害,若是灾害继续,夏国还要承受着。
  半个月时间里,夏国各城池的受灾情况汇总到中京城,少部分农田减产一成,大部分农田减产二成到三成,还有少部分情况严重的农田要减产四成到五成。
  另有两个人在灾害中失踪,死亡可能性较大,还有二十余人受伤,伤势都不严重。
  看着受灾情况,苏焱想到了小冰河期爆发的时候,在小冰河期爆发的时候,冬季寒冷且漫长,夏季多雨水,洪涝灾害经常出现,农作物减产严重,刚刚过去的洪涝灾害快要赶得上小冰河期中出现的洪涝灾害。
  粮食减产一些问题不大,今年收获的粮食勉强够夏国国民一年所需,最值得庆幸的是这场洪涝灾害中没有爆发大洪水,要是爆发大洪水,就算夏国的城池就建立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也有可能出现城毁人亡的惨烈景象。
  夏国对洪涝灾害有一个分级,对夏国没有多少影响的洪涝灾害为轻度,造成农作物一定减产的洪涝灾害为中度,造成农作物严重减产的洪涝灾害为重度,造成农作物绝收甚至出现较大人员死伤的洪涝灾害为天灾。
  而今年的这场洪涝灾害等级在中度到重度之间,勉强被划分到重度洪涝灾害,对夏国产生不小的影响,农作物减产是一个方面,各种项目延期还有两线战场暂停的战争是另一个方面,可以说这一场重度洪涝灾害降低了今年夏国的发展速度。
  这却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人无法控制灾害的产生和消退,在夏国的人们看来,这是神的领域,只有神能够让灾害产生,只有神能够让灾害消退,所以在灾害发生的时候,人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神祈祷,希望神能够让灾害消退。
  洪涝灾害消退了,夏国又恢复到正常发展道路上,洪涝灾害前还没有完成的事情,洪涝灾害后继续完成,刚刚过去的洪涝灾害对夏国来说只是发展道路上的一个磨难,以后还会有更多的磨难出现。
  却没有人知道,刚刚过去的洪涝灾害只是一个开始,更大的危机即将降临……
第601章
丰城之危
  一个重度的洪涝灾害刚刚过去十个月时间,新一轮大规模降雨向夏国所在区域袭来,一场又一场的大雨,任谁都能看出来这大雨又会产生洪涝灾害,就是不知道这洪涝灾害能够达到什么程度,不知道今年的庄稼会因为洪涝灾害减产几成。
  “今年的洪涝灾害可能比去年更加严重。”来自礼部的汇报让苏焱万分警惕,夏国不怕干旱不怕小冰河期,唯独担忧洪涝灾害出现。
  盖有王印的洪涝灾害警示书自中京城下发到夏国各地,这一封警示书比去年的警示书用词更加严厉,也让众位县长镇长明白事情的严重性,加紧进行各种对洪涝灾害的准备。
  甚至还有一艘丙型船带着王令前往征战新航线的远征军团那里,命令远征军团即刻回归,今年暂停征战新航线区域。
  由于去年那一场洪涝灾害的影响,去年里远征军团并没有完成已经定下的任务,没有打到蛇人部落面前,今年里还需要将那几个部落攻下才能轮到蛇人部落。
  还好没有直接攻打蛇人部落,蛇人部落比之日部落阵营和渔部落的人口更多、实力更强,但对于夏国来说都只是一个弱小的对手,夏国想要攻下蛇人部落只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关键是在运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将蛇人部落的人口和一些战利品运回到夏国。
  现在远征军团没有攻打蛇人部落,也就不需要担心那些问题了。
  大雨倾盆而下,田地里积水增多,雨水通过田地中密布的沟渠流入到河里,从小河到大河,最后汇聚到黄河中,黄河河面宽度不断增加,河水湍急,许多船只都已经无法航行,强行让船只航行在黄河中,毁坏沉没的危险大大提高。
  还好夏国有着大量的马匹,可以通过陆地与各座城池联通,只有过黄河这一条有些风险。
  夏国在第二个五年计划里疯狂建造城池,五年时间里一共建造二十九座城池,其中还有多座城池的扩建计划,最终使得夏国本土与原本远离本土的蓄县练成一片,只不过部分城池之间的距离有点大,但这并不影响陆路上的沟通。
  夏国最东方苍县下属丰城
  面对这不知道最终会造成何种程度破坏的洪涝灾害,夏历十六年建成人口刚过六千的丰城是夏国目前七十座城池中面临情况最艰巨的城池。
  和夏国其他城池一样,丰城也是建立在地势较高的区域,但这只是相对来说,丰城所在区域整体属于洼地,丰城则是洼地中的一个小鼓包。
  当时勘探地形的工部人员并没有发现这个问题,甚至于因为丰城三面都是茂密丛林,直到去年里那场重度洪涝灾害才发现这个问题。
  一旦连续下大雨,洼地中就会不断积水,想要将积水排出去比较费力,丰城的农田是夏国各地农田减产最严重的一个城池,短时间内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想要解救丰城的问题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搬家,甚至苏焱已经做出取消丰城将丰城居民安置到其他城池中的计划,该计划将在明年中进行,谁又能想到去年已经出现一场重度洪涝灾害,今年里还会出现一场很大可能不弱于去年的洪涝灾害。
  “你带人巡查城内各处,谁家房子屋顶漏雨或者墙壁出现裂缝一定要快速解决,不要让人受伤了。”
  “你带人巡查河岸,雨水太多了,黄河河面一直在拓宽,很有可能出现黄河水倒灌的情况,那时候我们丰城就危险了。”
  “你带人巡查农田,将农田中的水尽可能的排出去。”
  丰城镇长鹰孜将一件件事物安排下去,丰城中的野战军、城防军、后备军、少年军都行动起来,只有孕妇、老幼还有病残不需要参与进去。
  相比于巡查城内和未农田排水,巡查河岸是最让鹰孜担忧的事情,不担忧这件事情不行呀,前面两件事情最多就是几个人十几个人受伤或者农田减产乃至绝收,这两个结果对于丰城来说都能接受,有夏国作为后盾,丰城的农田绝收,丰城的居民们也不会挨饿。
  最关键的还是黄河,一旦黄河水倒灌进来,那丰城会直接被大水困住。
  被大水困住还算是能够接受,毕竟丰城中有足够的粮食,完全能够坚持到大水退去,最怕的还是大水来的凶猛,直接将丰城给淹没,那时候丰城这六千居民可就危险了。
  为此已是中年人的鹰孜身披斗笠亲自带人巡查河岸,发现可能会出现缺口的地方,就会搬来装满泥土的麻袋堵住那里。
  拭去额头上的汗水,鹰孜向还在下着大雨的天空看了一眼,心中默默向龙神祈祷着:“神啊,请让这雨水快点停下来吧。”
  中京城王宫,苏焱也向天空望了一眼,雨水不断的天气将苏焱的因为夏国第二个五年计划顺利结束的好心情全部破坏掉,书桌上放满了来自各地的急报,一场洪涝灾害让夏国所有城池都受灾,连远离河流的城池都无法摆脱洪涝灾害的影响。
  位于黄河两岸的城池需要担心黄河水倒灌,而远离黄河的城池需要担心积水该往何处排,即便这些城池已经挖掘很多池塘用来储水,但连续的降水已经将那些池塘都灌满,农作物减产已成必然。
  不管怎样,远离黄河的城池的危险都要比黄河两岸城池的危险小的多,位于黄河两岸的城池可都有被黄河水冲垮酿成惨剧尤其是那座位于洼地的丰城。
  中京城虽然也位于黄河两岸区域,但不用为中京城担心太多,中京城地势较高,城墙高大宽厚,就算洪水来袭也威胁不到中京城,城内的物资储备足够中京城坚持到洪水退去。
  连绵不断的雨水让苏焱心情愈发阴沉,没多久,一道王令从中京城传出,传向夏国各地。
  “情况危险时,县长和镇长可以做出决定,带领居民弃城,向周围城池聚集。”
  ……
  夏国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看起来过得很快,主要的事项只有两个,一个是对内发展建设,一个是对外战争。
  对外战争一共分为三个战场,分别是东线战场、西线战场和其他战场。
  东线战场即对新航线区域农耕部落的战争,需要夏国派出远征军团乘坐船只前往新航线区域攻打那些部落,因为运力不足,战争进行的比较慢,更因为去年那一场重度洪涝灾害让计划出现延误。
  西线战场即对草原上游牧部落的战争,战争的规模非常大,甚至出现草原之国三万两千骑兵进攻蓄城的战争,堪称是夏国经历过的规模最为庞大的战争,也是夏国遇到最强大的敌人。
  还好敌人盲目攻城,被蓄城方面以武器装备优势击溃,至今草原上再无草原之国这样庞大的人类势力出现,骑兵部队每一次深入草原都是对草原势力的一次消弱,同时为夏国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其他战场则是夏国各座城池扫荡野外时对发现的部落的战争,战争规模有大有小,而且次数比较多,几年时间里有上百个几十人到几千人不等的部落被夏国覆灭掉,甚至还有一个人口过万的阵营进攻夏国新建城池,却被夏国反手灭掉。
  西线战场上以获取牛马羊为主俘虏人口为次,东线战场和其他战场都是以俘虏人口为主,牛马羊能够增加夏国发展速度,人口同样能够增加夏国的发展速度,只不过俘虏要比牛马羊还难以管理,想要驯服俘虏还需要使用大量手段消耗大量时间才行。
  可以说从龙部落时期到夏国时期,战争都是夏国的一个重点项目,几乎从未缺少过,成为战士是许多人在年少时就立下的目标,预计等到整个星球都被夏国占领时,战争才有可能停下来。
  对外战争很重要,对内发展建设更重要,若是没有一个稳定的内部,那夏国根本无力发动对外战争,最终很有可能导致夏国分崩离析。
  第二个五年时间里,夏国人口有了重大突破,从三十一万人口暴增到五十四万八千将近五十五万人口,单单是成年男性国民就有八万一千六百余人,也就是八万一千六百余户。
  五年时间增加快二十四万人口,平均每年增加四点八万人口,这个数字若是放到夏国刚刚成立时,绝对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数字,但放到现在已经习以为常,要知道人口是增加的越来越多,前几年每年增加的人口肯定是少于四点八万,后几年的人口肯定是大于四点八万。
  当然,夏国这五十五万人口中还有着大量的奴隶,不过单纯的夏国国民数量也超过五十万,奴隶占据夏国总人口比例还不到十分之一,在夏国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要是奴隶数量太多,那对夏国来说绝对是一个大麻烦,必须时刻小心奴隶的问题。
  下一个五年里,苏焱已经不再设定什么人口目标,由着夏国自己发挥就好,甚至苏焱还为夏国的成年女性国民设定一个标准,三年时间生育一个孩子就好,连续生育孩子会让她们身体受损,需要在连续两次生育期间给予一定时间好好休养身体。
  每一年增加超过五万人口,对夏国来说也是一个比较大的负担,为此夏国需要新建多座城池来容纳更多的人口,原本夏国是按照五千人口一座城池的计划来建造城池,不过去年里夏国只建造七座城池。
  七座城池最多能够容纳七万人口,不过对于新城来说,最开始几年容纳五千到六千人口才是正常情况,以后再慢慢增加,或许很快夏国一年就要同时兴建十座城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3/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