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之国术无双(校对)第17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07/1794

  气运的增长是每时每刻都不停留,随着一传十十传百口口相告,这次申冤大会的影响极其深远。
  甚至有那么一天,会传向四海八荒,天下百姓人人称颂。
  洛阳被焚,董卓伏诛的震动有多大,这次申冤诉苦大会的影响就有多广。
  “小民状告张济军麾下牙将王悯,他带着手下数百兵丁害死了我家老父,还有我那三岁的儿子……”
  人群中就有妇人哀泣,更有数十人附和。
  苏辰元神一探,感应到这位老实汉子的深沉悲戚,一点点影象在心里掠过,点头道:“所言属实,雪女,派人捉拿王悯、张光、林城等人,押上高台待时处斩。”
  “是。”雪女挥了挥手,就有一人领军出列,带着中年汉子离开。
  接下来,陆陆续续有数百人前来哭诉……
  苏辰断案极快,揭露了几个混水摸鱼胡乱指认的混赖汉子,押上高台。
  大多数人,还是真实指认的,指出了许多罪大恶极的家伙。
  执法队行动也很快捷,一个上午时间,就抓了五百多人,全都是被指认为满手血腥的军官和士卒。
  这种办案效率,让众位大臣暗暗称奇,心里也不无怀疑是不是有着错漏。
  苏辰也不解释,只是自顾自的继续。
  看看快到午时,又有百姓喧哗,远远的听到争论声。
  “昭姬,别去,别惹祸上身。”两人焦切劝说,声音很大还带着惊恐。
  一个清脆女声绝决道:“伯儒、仲道,你们别拦我,父亲立身清正,一心钻研学问,你们跟着求学三年了,还不知道吗。他不可能残民逢迎,李御行事失了公道,不兴有人指出吗?就算粉身碎骨,我也不怕。”
  一个身着白色士子衣衫的瘦削身影,气呼呼的挤出人群,三步两步走到大账之前,眼睛满是倔强的望着苏辰。
  苏辰抬眼望去,见来人年纪不大,约摸十三四岁,面容白净清丽,竟是女扮男装。
第1848章
又是一个好色之徒吗(上)
  白衣士子衫女扮男装的女孩一出现,四周就响起一阵窃窃私语。有叹息,有无奈,也有幸灾乐祸。
  叹息,当然是听到了这女孩的说话,心想这一次恐怕会惹祸上身,把自己也搭上,可惜了蔡伯喈一个如此出色的女儿。
  无奈,自然是想着自己这些平日里在朝堂上很有发言权的文臣武将,此时已经完全说不上话。
  短短三日时间,长安修建王宫,整顿兵马,完善治安,竟是井井有条。
  其中各项制度的设定以及强大的执行力,环环相扣,细致周详,比起当初的洛阳王朝,还要高明无数倍。
  最重要的是,数百万百姓每天能够吃饱肚子,面上渐渐有了希望和生机。
  这是兴龙之象……
  长此以往,甚至很可能让汉室再次中兴。
  换在平日里,大汉朝能出现这等情况,自然是很好。
  但是,如果这些事情全都出自一人之手,对方还是一员武将,那就不怎么好了,把满朝诸公又放到哪里去。
  他们无奈的是,自己竟然没有任何可以值得依仗的,也没有任何权力。
  此时只能当个傀儡菩萨一般坐在这里,看着公审诉苦大会的召开,看着这位李牧海民望越来越高……
  长安有着成为一言堂的趋势。
  董胖子专权之时,他头脑简单,还能蒙混过去,阳奉阴违也不是不可以。因为那家伙不懂得治国,总有一些事情要求着文官集团。
  不说别的,民生和内政方面,军队粮草用度方面,总得需要文臣帮忙操持吧。
  要是让手下军将饿肚子,他那十五万精锐,都不用敌人攻打,直接就会溃散崩乱。
  因此,虽然董卓倒行逆施,许多人都恨不得把他斩杀掉。衮衮朝堂诸公,还是能够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在这种情况下当官,也当得津津有味,毕竟是为了天下百姓活下去嘛,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董卓再狠,也不能无缘无故的就对文臣下手,真要动手还需足够理由。
  但现在就不同了啊。
  苏辰强势登场之后,他们这些世家出声的文臣武将,基本上成了摆设。
  想要受到重用,就不得不上赶着表现自己,投奔人家,这就有些难过了。
  至于见到蔡文姬将要触怒苏辰,心怀幸灾乐祸的,当然也有那么一批人。
  这里就不得不提起蔡邕其人了。
  蔡伯喈才学自然是好的,名声传遍天下,是当代鼎鼎有名的大儒。
  论及经史学问,天下少有人及,但他的脑子却不怎么样。
  说得好听是君子,说得不好听可以称得上一声迂腐。
  这要怎么说呢?
  董卓掌权时,强召蔡邕为祭酒。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御史、尚书。又迁侍中、左中郎将,封高阳乡侯。
  因为董卓对他特别器重,所以,他的官是越当越大,名声也越来越臭了,自己却一点都未察觉。
  等到董卓败亡之后,蔡邕竟然还流泪叹息。
  颇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味道在里面……
  怀念着董卓的知遇之恩嘛,这也算人之常情。
  可是,那董胖子是什么人?
  他可是掘了大汉皇陵,烧了洛阳,一竿子把大汉朝打灭的人物。
  你一个天下闻名的士人代表,大儒师范,竟然对他如此忠心耿耿,这就有些不好了。
  对董卓表忠心,那么,是不是就会对擒拿打败董卓的李御李将军心怀怨恨?
  这种事情,都不用苏辰亲自交待,就有弟子动手,把蔡邕捉拿待斩。
  事实上,也不算冤枉了他。
  因为,大伙儿都知道,董卓败亡之时,这位蔡老先生却是混迹于董卓的亲信幕僚团里。
  朝堂大臣和董卓亲信大臣,两者都是以小皇帝的名义封的官职,还是有些区别的。
  如司徒杨彪、太尉黄琬、司空荀爽等人是为大汉朝效力,对董卓其实颇有些爱搭不理。
  所以,董卓看他们十分不顺眼。
  而蔡邕则不同,他也是朝廷大官了,却是对董卓有问必答,尽心辅佐。
  虽然不象贾诩、李儒那般深得董胖子信任,什么污浊事情都交待去办,但却是颇为享受对方的亲近和重视。
  从这里可以看出,才学方面,朝堂诸公自问没人敢说自己比蔡伯喈要强。为人方面嘛,就会有许多人对他十分不齿了。
  尤其是以王允为代表的这些人,更是恨不得弄死他。
  “他可是天下士人大儒的代表之一,如此亲附董卓,岂不是让天下人觉得,读书人都是一些是非不分的腐儒吗?”
  完全败坏了文官集团的名声。
  所以,这些人见到蔡文姬出头救父,自然就会幸灾乐祸。
  ……
  在苏辰看来,蔡邕这人其实不是什么坏人,就是读书读多,读得迂腐了,智商较高,情商太低。
  他不管谁当权,谁得势,对方是不是好人?只知道谁对我好,谁重用我,我就帮谁……
  这样的人其实只适合研究学问,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单纯得太过可怕。
  让他当官,肯定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所以,苏辰也无可无不可,既然手下弟子把他归于董卓一伙……朝堂众位大臣,也有大部分人,恨不得让他去死,那就从善如流。
  自己一个堂堂金仙,也没必要单独去护着某个人,顺应历史潮流也未尝不可。
  斩与不斩,并没什么分别。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07/17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