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之国术无双(校对)第17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26/1794

  因为,他有着明珠洞府在身,可以直接收集炼化气运,以最快的速度转化为自己的实力。
  他唯一的优势就是亲自下场了,而且,对治理整个天下,打造太平盛世有着一些心得。
  扶持别人担心人心反复,扶持自己这才是最划算的一笔生意。
  这个道理,那些大佬们不是不理解,而是他们活得太过长远了,早就失了锐志。
  能够让门下弟子出马,又何必劳心劳力呢。
  再说了,人道气运,对他们来说,也不见得有多重要。得到了是锦上添花,得不到也不会伤筋动骨。
  还有,如果他们亲自上场,很可能会打破平衡,引来上古人皇插手。
  到时又是一番扯皮,有得心烦。
  而苏辰就不存在这个情况了……
  在天庭大佬眼中,他甚至连一个破落户也算不上,只能算是一个无名小辈。
  无论做出什么事情来,也是理所应当。
  这就是他的机会。
  在某些大佬还没有反应过来,真正腾出手来对付自己的时候,很可能自己就已经成长为一株参天大树。
  说到道门,又不得不说起佛门了。
  这个时候的佛门行事比起道门来,可要隐秘多了。
  也不太搅事。
  他们的经义毕竟刚刚传入东土不久,还没扎下根基。
  想要取得成就,传播信仰,还需要审时度势,顺水推舟。
  也就是待时而变。
  事实上,如果历史不出意外,再过一段时间,几番朝代变迁,他们还真的兴旺了。
  不过,因为胡兵入关,妖魔乱世之后的局面就是生民减少,就算兴旺,获得的人道信仰力量也不见得多到哪去。
  因为在这种古代,身处高位的当权者,实在是很难理解的一种生物。
  今日,对某种理论,某些高人视若救星。
  过些日子,说不定就会当成仇人,或者是为了打击对手,或许纯属为了增强个人影响力。
  大张旗鼓的崇信佛门之后,又迎来了轰轰烈烈的灭佛行动。
  信仰的存在于否,全在上位者一念之间。
  以至于江南江北,数百家寺庙尽化一炬。
  经历几次反复之后,佛门主事者也就明白,想要走上层路线,其实很危险,就算一时成为显学,到最后终究免不了受人所忌。
  或许能够一时大兴,也只是朝夕而灭。
  正应了那么一句话,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快得很。
  那么,就不能插手王朝更迭,而是得走下层路线,真正的传入百姓心中。
  等到适应中原大地的规则,让百姓自发的认可这种思想,既没有什么威胁,反而能让人内心安宁,这才是稳固的根基。
  这也是大乘佛法东传的意义所在。
  专为普渡众生嘛,是人都可超脱。
  道理很简单。
  刚开始的时候,念经信佛,只为超脱己身,修魂炼体,渡不得几个人。
  这种信仰,高处不胜寒,而且很难修成,完全没有吸引力。
  等到做法一变,去了门槛,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有了超脱机会。
  佛门摇身一变,就变成了全心全意为天下百姓谋福利的代表,真正的走入了千家万户。
  座下诸僧严于律己,十戒八戒……
  更是道德楷模。
  如此一来,就算对上位者再有什么成见,面对与天下生民联成一体的信仰,也赶不尽、杀不绝了。
  一种理念如果做到深入人心,对世间无害反而有利,有谁能够强行阻挡得了。
  ……
第1867章
借物化形(下)
  苏辰来自他方世界,有一句话如雷贯耳,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话意思大抵就是佛在心中,人人都有佛性。
  无论以前是好人,是坏人,是男是女……只要你悟通佛性,持身守戒,就有超脱机会。
  回头从来未晚,过去不是问题,只看当下,只见未来。
  这经义一出来,当真是一网打尽万千生灵的势头,天下所有人都能找到自己心灵的安宁,对未来美好的期望。
  所以,佛门当兴,大兴特兴。
  当然,其中有许多门中败类,做下了令人发指的勾当来,那自然不关教义的事情。
  总的来说,别人也不会把锅丢到整个佛门身上去。
  ……
  苏辰可以直接用强大的人道龙气力量,配合自己的九转玄功,真要发狠,普净老和尚是逃不过去的。
  他能逃出残破的身体,继续奔命,与其说是佛门神通厉害,还不如说是苏辰有意如此。
  不让他保留住一分希望,抱着反杀的心思,又怎么可能一网打尽。
  苏辰有心算计别人,却没料到,自己完全没有在意的一个人,也开始绽放自己的独特光辉。
  有时候,一个人能造成多大的破坏力,能不能成功?还真不能看他本身的实力如何。
  只不过,时机合适而已。
  就如此刻。
  老和尚化做金光,穿过城墙逃走,所有人的目光都被牵引住了,却没有注意到文文弱弱的荀文若。
  没人发现他在先前几人交锋余波震荡之时,与唐姬一起,就退到了小皇帝刘协和伏寿身旁。
  等到众人注意力转移,他从腰带上解下一面鸡蛋大小的圆镜,左手小指轻轻划过镜沿,一滴血珠出现。
  他嘴里吟诵了一句什么,整个后园为之一震。
  那圆镜突然变大,波光如水,里面映照出华堂高屋,耳边响起书声朗朗。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无数吟诵声或清朗,或雄浑,或如同稚子,或嘶哑衰微。
  奏成一首奇异的乐章。
  一圈圈波光映照之下,荀彧的身影,连同他身旁的唐姬,以及立在不远处的小皇帝刘协,三人身形立刻化实为虚。
  在水波般的镜光之中,似乎到了另一个世界。
  “好胆?”
  落地不久的雪女勃然大怒,剑光嗡的一声炸出响雷来……
  一道五色华光,刺破水光,扫过荀文若的脖子……
  剑光起处,迅雷不及掩耳。
  荀文若吃了一惊,摸了摸自己的脖子,感受到头颅完好无损,才淡淡笑道:“这一次是我赢了!李牧海,天意民心义之所在,这些你不懂,很快就会举世皆敌。董卓在前,希望你能坚持得更久一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26/17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