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之国术无双(校对)第17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35/1794

  至于那些“从逆”的大家大族嘛,李陌表示最喜欢了。师尊曾经说过了,事先不要进攻,临战之前先列阵、示弱,让对方尽情发挥,尽量多拉拢一些敌人来。
  刚开始的时候,李陌还不明白什么意思,到了后来,他就喜欢上了这种作战方式。
  甚至于,他在战前,还会专门勾结一些弱小世家,散布朝廷大军乃乌合之众不堪一击的谣言。
  同一时间,绣衣使在民间也掀起风浪。种种宣传攻势之下,朝廷李御丞相大人的形象简直比起董卓还要残暴三分。瞪眼就要杀人,吐气就要灭门,简直是绝世大魔王。
  在这种情况下,“从逆”抵抗的世家豪族自然就多了。
  毕竟,在这个年代之中,总有许多人是有着从众心理。尤其是冀州地界,这些世家大族更是只认四世三公的名头,对长安的朝廷,那是一点也不放在心上的。
  而老百姓呢,战前怎么斗并不重要,战后谁做主也不重要。对他们来说,唯一值得考虑的就是能不能有一口饭吃。
  而这一点,正是苏辰着力于推行天下的国策。
  饭一定要吃饱。
  长安、洛阳如此广大土地,并不缺少田亩人手,比起后世来,缺少的其实只是先进的耕作方法和器械,以及一些粮食种子。
  这些,都难不倒他。
  李元化兼任大司农的时候,很是做了一些实事。短短几个月时间,一季粮食已经有了丰收之兆。如今的洛阳长安一带百姓,不说丰衣足食,至少能做到自给自足。
  等到了收获的季节一过,立即可以养上数十万兵马征战半年,更能有多余的粮草供应各方城池。
  对一些修练之士来说,元气和秘法就是生产力。
  对一个凡人国度来说,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点万世不易。
  除非,他能够做到把仙术普及人间,能让人变出粮食衣物来。否则,手里掌握的后世知识就是最大的杀器……
  无论是谁得了,都足以改变世界。
  从这一刻起,历史的滚滚洪流再也无法阻挡,必将驶向不可知的方向。
  或许,如此发展趋势对此方世界,并不是什么好事。
  但对于苏辰来说,却能够以最快的速度积蓄无上资粮、无穷气运。能让他走得更远,足以应对接下来的任何变故。
  就凭这一点,他也会不遗余力的大加推行,谁劝都不好使。
  身为弟子的李陌,虽然对师尊所说的许多东西不算太过理解,但不妨碍他遵令而行。
  世家、官员怎么处理都没关系,百姓满意才是真的。
  天下生民是一个朝廷的根基所在,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在李陌的一连串手段之下,广平郡百姓本以为接下来就会陷入水深火热苦不堪言的境况当中,没想到,一夜醒来,生活完全变了模样。
  不是太坏,而是太好,让人完全不敢相信。
  世家豪族称呼李陌为魔头,李一半,因为他最擅长的是不管有理没理,先收取一半家产,想躲都躲不掉。
  甚至,还有一些抵抗的家族失去的不仅仅是一半家产,而是真正的抄家,贬为黎庶,苦不堪言。
  但是,广平郡的百姓,却喜欢把这位笑眯眯的胖子称呼为“笑弥陀”,形容其亲和可喜。
  此时佛经故事,已经悄悄的传入了各大城池之中,大家都是当做野史故事来听的。
  给李陌取的这个外号,也算是应景。
  “笑弥陀?似乎这位新任广平郡守人望不低啊。”
  一个鹤发童颜,身如松柏般挺直,碧眼方瞳身着葛衣的老头,手里拄着一根竹杖进得城来,第一耳朵就听到四周议论之声。
  他暗暗嘀咕一声,眼中露出好奇神色。
  雨后的广平长街并不显得太过脏污,细微尘土被浸湿,有着淡淡土腥味弥漫在鼻端。
  来来往往的行人结伴走过,言谈之间颇有几分喜意。
  几个面黄肌瘦的孩童欢叫着往城北跑去,手里端着破碗,嘴里还大叫着:“喂食了,喂食了,快快。”
  碰……
  由于奔得太急,走在头前的孩童一头就撞在行人的肚子上,反弹之下,一个屁墩摔倒在地。
  他顾不上疼痛,第一时间,就抱头哭喊:“我不是故意的,别打我。”
  “谁要打你了?别乱喊,你要把绣衣使叫出来吗?千万别害我。”那大汉面色大变,四周望望,伸手轻柔的扶起小孩,和声说道:“是去粥场吗?不用那么急的。新任郡守说了,叫什么无限量供应,尽管放开肚皮吃。不过,得听从郡守安排,去做一点事情。”
  “不就是扫大街吗?我能行的。”那小孩似乎也已经打听清楚了,拍着自己干瘦的胸膛,嘭嘭做响,生怕别人怀疑他的能力。
  对于普通百姓流民来说,并不畏惧于付出一点劳力,怕的是,就算你想要努力,都没地方找食。
  此时黄巾大乱过后,各地都是人竞相食,连地面上的野草树根都被啃得干净了。
  有人饿得狠了,甚至连石头土块都往肚子里塞,宁愿撑死不愿饿死。
  ……
第1877章
新朝气象(下)
  看着几个孩童欢天喜地的往城东跑去,人流三三两两的,有怀疑、有期望的全都向着同一个方向而去。碧眼白发老头站在原地,沉默了一会,抬眼四望,双目之中射出两道常人难以形容的碧光来,微微颔首道:“民心汇聚,已结成真龙之形,难道真是天命所归?究竟指的是大汉天下,还是另立新朝?”
  “或者,只是这个城池才会如此善待百姓,广平郡守宅心仁厚?”想着想着,老头就忘了掩饰,心意微微激荡之下,竟然脱口说了出来。
  擦身而过的汉子停下脚步,满脸不愉道:“你这老头,好不晓事,看你行色匆匆、气宇不凡,定是走南闯北之辈,难道不知道洛阳、长安四百万百姓如今足衣食,知礼仪,早早步入太平盛世了。虽然有一些无知之徒一直诬蔑丞相大人,说他残暴害民。但我们亲身经历过的,才知道李大人才是真正的普渡众生。”
  “普渡众生?难道那位丞相大人信的是胡教?这倒是有趣了。可我怎么听说,中原四大神僧全被他打得归墟入灭了?哈哈……”老头笑得欢畅,竹杖一点,飘然行走。
  他走得轻松,看起来虽然不快,只是几步之间,就已经离了老远,闪了闪就消失在长街尽头。
  灰衣汉子连忙揉了揉眼角,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看花了眼或者是见了鬼,抽了一口冷气,摸了摸怀中五铢钱。纠结了一小会,心道还是去吃点酒驱驱邪。
  新郡守李陌上任之后,解除了战时禁令,大搞建设,平民百姓也能喝上几口小酒了。
  这虽然只是一点小小改变,但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让这些处于最底层的黎民百姓感觉到了尊重。
  只要你勤快,肯干活听指挥,总不会饿着自己,甚至还能体验一下往日里世家公子的享受。
  城东广场,一座巨大的营盘已被拆卸,四通八达,无数百姓涌将进去。
  这些百姓之中,也不是家家没有余粮。但是,能有免费的白粥吃食,没人会嫌多。
  碧眼老头远远望个稀奇,他又发现了一件不解之事。
  这些百姓竟然自动自发的组成十余个长队。
  身体强壮一些的,也不敢挤到前面去,反而是一眼看上去就体弱无力的老人和孩子,能够得到礼让。
  他们先行盛粥,然后跑到一旁,狼吞虎咽着,也不怕烫嘴。
  数十道烟柱直冲碧空,热气缭绕之下,一股粥香穿鼻入肺,让人心里微微升起暖意。
  “竟然是真的。”老头呐呐轻语。
  救济流民百姓,声称人人吃饱,这可是文景之治时都不敢喊出来的口号。
  李御何德何能,敢夸下如此海口?
  ……
  正在这时,左侧远处传来一阵喧哗:“撞到人了,撞到人了。”
  不远处,正骑乘着一匹枣红马经过此处的白衣公子,连忙勒马驻足,面色有着惊慌之色。
  马前五步远,一个褴褛衣衫的中年农夫扑跌在地,手中白粥洒落地面。
  看那中年嘴角溢出的腥红鲜血,以及眼角翻白的模样,就知道他肯定是不好了。
  “是耿氏三公子,收声,不要惹祸上身……”
  旁边有认识那骑马少年公子的连忙开口阻止道:“耿家在破城当日立了大功,更是主动奉上家财,犒劳大军。如今他们家三个儿子都在郡守府为官,与郡守大人关系极好。别说是无意之中撞到了行人,就算……”
  这人还没说完,就目瞪口呆,再也说不下去了。
  前方三道身着锦绣衣衫的婀娜身影出现,为首一人冷声喝道:“下马,救人,还愣着做什么?”
  后方一个女人连珠炮一般跟着说道:“若是他没能救回来,耿玉你就准备抵命吧,若是能救回来,则赔钱罚物,好好劳动改造一段时间……你要不要试一试逃离广平?”
  “不敢……”那锦衣公子回过神来,连忙滚下马,面色沮丧惶恐,尖着嗓子大喊:“阿福阿贵,你们去哪了,快快去天医署请大夫。不要吝惜银钱,重金相请,救人要紧。”
  显然,那绣衣女人的话吓到他了,见到有两人出声应下,急急离开,他心下稍定。两股瑟瑟的走到那嘴角溢血的农汉身旁,想扶又不敢扶,只是一个劲的道:“老兄你别死啊,赔多少钱我都认,只求你别出事,我下次再不敢当街骑马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35/17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