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之国术无双(校对)第7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7/1794

  那殿在牛油大烛之下,闪着黄橙橙的金光,光芒有些暗哑,显然是黄铜铸就,有着一丝永恒不动的味道。
  “果然是财大气粗……百姓衣食无着,路有饿骨,和尚们却是富得流油,这么大的铜殿不知耗费了多少资财,更不用说庞大的禅院殿阁处处雕梁画栋,移步换景,估计比洛阳皇宫都不见得逊色。有着如此财力,才会有着无穷野心气魄来染指天下,挑选【天下明主】……”
  只从静念禅院这么一家寺院景色,就能看出佛门势力之广了。即算是苏辰极为淡然的过客心理,也不由得打心底升起一股深沉杀机。
  “每天不事生产,不恤黎民,只是念经礼佛,就能过上锦衣玉食的人上人生活,又有几人能够舍得放弃。所以,谁敢跟他们做对,破坏佛门大计,那就是不共戴天的阶级敌人,是你死我活的关系。”
  “就是那里了,藏得还真是隐密啊,很谨慎,如果不是亲眼见到,我绝不会想到,他们竟然会布下了迎敌阵式,端是小看了师妃暄,她竟然料到我会打上门来。”
  因为是阴神躯体,感应更加分明,心念如同水波在精神中映照一切,苏辰只看到那道精神烙印痕迹通向铜殿门口,然后再无影踪。
  这就很明显了,和氏璧应该藏在铜殿之中,如今天色不早,大批和尚不去睡觉,却开门揖客,是什么意思不问可知。
  铜殿门口站着三四十余僧众,这些僧人跟其他静坐诵经的和尚大为不同,个个满脸精悍目光凌厉,身上血色隐隐,有着深重杀气。
  领头站着四个和尚身材极为高大,比其余人等更是高上一截,两人站在殿内,两人站在殿外,全都斜披僧衲,胳膊粗壮肌肉贲起,带着金属光泽。
  一卷经念完,钟声悠扬响起,连响三声……
  苏辰抬眼望去,见两座佛塔中间高台之上,有一钟楼,钟楼视野极好,上面正有两个和尚抱着粗大圆木来回撞击,一个硕大铜钟闪着金光,发出嗡嗡震响。
  “这是晚课结束了吗?竟然还不去休息?也只能硬闯了。”
  见不能取巧,苏辰也不介意,阴神一淡,就向着山下飘去,不一会,就回归山下树梢之上。
  ……
  阴神回归身体,他再坐了一会,仔细调息,过了一会才睁开双眼,感受了一下精神,发现神意重新恢复了圆满,才长长吁了一口气。
  “阴神本为阴质,既不能夜游太远、离体太久,更不能抵抗梵音佛钟声浪……单纯的阴神之力,缺点多多,难怪并不曾听闻此世界道家昌盛,也许只有练出各种奇门法术,有着诸多法器护持,才能独当一面。可惜的是,这些我都不会。”
  试过阴神实战能力之后,苏辰直叹鸡肋,暗道还是自己武道靠谱,他长身立起,身形如箭般循着探明的道路,直上山岭。
  ……
  铜殿大殿之中,正中处供奉了一座文殊菩萨的铜像,骑在金毛狮背,高达两丈许,旁边还有药师、释迦和弥陀等三世佛。彩塑金饰,颇有气魄。
  菩萨像前是个平台,四方边沿处,除了四个石阶出入口外,平均分布着五百罗汉,均以金铜铸制,个个神情姿态不同,但无论睁眼突额,又或垂目内守,都是栩栩如生,与活人无异。
  白玉平台正中有着一个佛龛,上面供着的并非各类祭品、四时瓜果,而是一个紫檀木盒,盒盖顶上有着一方印玺,满殿金光照耀之下,更显得温润华贵。
  仔细看去,能看到印玺缺了一角,带着一种动人心魄的残缺美。
  离印玺不远处,正双手合十静静伫立着一个和尚,一袭黄色内袍,棕色外套的僧服,身材修长潇洒,鼻子平直,显得很有个性。上唇的弧形曲线和微作上翘的下唇,更拱托出某种难以言喻的魅力,嵌在他瘦长的脸上既是非常好看,又是一派悠然自得的样儿。下领宽厚,秀亮的脸有种超乎世俗的湛然神光,神态既不文弱,更不是高高在上的盛气凌人,而是教人看得舒服自然。
  最使人一见难忘是他那对深邃难测的眼睛,能令任何人生出既莫测其深浅,又不敢小觑的心。
  这人正是静念禅院主持了空大师,传闻已经九十三岁,如今看上去竟是面色红润光滑,流光溢彩,显得还不到四十,实在是佛学深厚,修为高妙。
  这和尚不远处,却立着一人,身着白衣,娉婷玉立,背负长剑,头上青丝如云,眉若远山眼如春水。
  “了空大师,你既然发现那人留下的精神烙印,何必甘冒风险,开门揖盗,万一有个闪失,岂非得不偿失。”
  说话的人正是师妃暄,她显然对了空的做法有些不解,但和氏璧一直以来存放于静念禅院之中,并未出现什么变故,她此次造势行动也已失败,大大影响了静斋中的地位,早就没有太多发言权。
  了空身为静念禅院主持,自然而然主持一切,她也没有太多说话资格。
  了空但笑不语,只是做了个手势,眼神平和温煦又有着无穷自信,让人一见难忘。
  师妃暄叹了一口气,看着眼神,却是已经懂了,说道:“既然大师有此信心,妃暄亦无话可说,只不过,大师可要听我一言,那无双剑已达大宗师境界,剑法非同小可,切勿掉以轻心才好。”
  她强压下自己心头焦虑,心道若是被对方抢去了和氏璧,这次静念禅院可要丢上一个大脸,这可跟我无关。
  了空这次手势都不做了,只是笑笑,眼神平淡,看向师妃暄就象看自己调皮的小孙女。
  他修的是闭口禅,心灵之力极为强大,已到无可名状的地步,充盈超越世情智能深广的眼神,似是能瞧透师妃暄心内每一分思绪,无有疏忽,无有遗漏。
  “我明白了……”师妃暄单手合什一礼,再不多言,就从侧门出了殿。
  经过后山,到了一处山崖,山崖下方丛林莽莽,一条长长玉带在蒙蒙月光之下闪着微微白光,那是江水奔流,不舍昼夜……
  “妃暄,你还太年轻,有些事情想不通透,这事虽由静斋牵头,但佛门广大,从来就不是一家一派可以做主,何况,他们想得也算周祥,依师父看,这事应无遗漏。”
  一位缁衣女尼临风而立,缓缓转过头来,她面如满月,洁白玉润,一双星眸映照月光,闪着智慧光芒,似乎天下宛如棋盘,世事尽在心中。
  她是慈航静斋当代斋主梵清惠,此时竟然也来到洛阳后山,洛阳造势行动,显然并非后辈弟子师妃暄一人主事,其实有许多人隐在暗中,见机行事。
  “师父,你没见过那人,不知他的厉害,我能看得出来,那人虽然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但其对和氏璧却是志在必得,禅院虽然高手众多,了空大师功力也十分深厚,也不见得能趁心如愿。”
  “好了,东西本来就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人。只要以物为饵,把那人除掉,南方群蛇无首,禅院行动不太成功反而更好,我们反能将计就计,所以,我们担心的从来不是苏慕秋抢走玉玺,而是他舍得放手,径直离开……”
  梵清惠话语十分温和恬淡,师妃暄却从中听出深重的杀机,不由心下一凛,她随着师父的眼神转过头去,就见对面崖壁之处,有着一座茅屋,檀香袅袅,里面端坐四位老僧。
  只是一眼望去,师妃暄就如看见广袤星空,一股浩大沧凉感觉印上心头。
  “四大圣僧!”
  她轻轻惊呼,心里突然明白了师父的设计图谋,想起和氏璧的无穷异力,还有紫檀木盒上面的佛门念力,只要无双剑抢去印玺,那简直是无处遁形……
  散布天下各方的四大圣僧竟然早早的就来到洛阳,目标是谁可想而知,此次选择明主行动恐怕是早有预谋。
  “鱼因饵死,鸟为食亡,就是如此了。”梵清惠点头微笑,眼里有着一丝莫测之意。
  ……
第931章
天外奇石(上)
  师妃暄心里满是失落,感觉浑身无力,只觉这段时间的尽心谋事挑选明主原来却是一场大戏。自己来来去去穷心竭虑,在这些长辈眼中,根本就不太重要。
  “也许,我于洛阳一行,看起来就象是在耍猴戏,偏偏还未成功,煞是丢人。”
  作为新一代剑子,慈航静斋斋主侯选人,深得长辈和师尊青眼,本人又是练剑天才,师妃暄其实也是自视甚高。
  那些师姐师妹平日里羡慕有加,她自身也是自得无比,如今想来,竟然全是虚妄,所有的计划她从来都不清楚。
  “鱼因饵死,和氏璧是饵,我其实也是饵,是用来吸引别人注意力的东西,在上位者心中就是布局的一环……”
  “这么说,洛阳造势是假,引无双剑上钩才是真,宁道奇受伤,天策符重创也是计谋?”
  师妃暄面色发白,涩声问道。
  “那倒不是,这些全都是真,若是无双剑苏慕秋不曾图谋和氏璧,我们就顺势定下【天下明主】,佛门势力齐齐发力,自然也很不错,他来了却是更好,可以省却许多麻烦,除去佛门大患。”
  “佛门大患?”
  “你可知为师为何要苦心针对苏慕秋?妃暄,你也许会认为只是区区一介江南反贼,完全不必这么大动干戈吧……我且问你,佛门因何兴旺,道门因何衰微?”
  “是佛祖神通广大,教导世人行善积德,当有福报……”
  师妃暄犹豫了一下,开口答道,一双秀美的眸子很是迷惘。
  她从小诚心礼佛,苦练剑典,出道就是行侠天下,普渡众生,从来不曾想过什么教派之争,兴亡之辨。
  梵清惠摇头,眼神很是奇异怜悯,说道:“你说的都对,也都不对,佛祖自是神通广大,我们也有福报,但佛门兴旺几百年,却不是这个原因,而是因为君王的信重,百姓的困苦……”
  说到这里,她抬头望向莽莽群山之下繁华兴盛的洛阳城,眼中倒映着星星点点的万家灯火,淡漠悠然,也不待师妃暄思索得清楚,又道:“君王因何信重,只因他是我们所挑选出来的,代表着佛门的利益,这种‘天下明主’才会对佛门信赖有加;而百姓越是困苦越会诚心信奉我佛,以求来世福荫……若是天下太平,政通人和,百姓安乐,还有谁来信仰佛门?还有谁来供奉佛门呢?”
  作为一个普通信众,可以心思单纯,但作为慈航静斋这一代剑子,却要洞悉世情,要有把天下苍生当做棋子的气魄,如此方能行事无往不利,把教派发扬光大。
  梵清惠也是煞费苦心,细细说来。
  不过,她有一句话没有说出口,慈航静斋历代传人之中,这一代的师妃暄有着独特的气质,天生丽质都不能形容其姿容之万一,只要她出现在世人眼中,就代表佛家的一切美好,更可以引得天下各方英杰竞相折腰,这是任何手段都比不了的。
  洛阳造势虽然败了,其实也算成功了,至少证明一点,就是无论再强大的敌人,其实也是舍不得亲手摧毁世间美好,如此,方能大有可为……
  否则的话,为何李世民的天策符死伤惨重,宁道奇身为天下大宗师也重伤远遁,而只有师妃暄全须全尾,一根毫毛都未曾损伤,轻轻松松的拿着和氏璧返回禅院的。
  这不是幸运,而是一种必然。
  梵清惠看着眼前的师妃暄苍白的脸,心里闪过了一些念头。
  “原来如此,江南苏慕秋所掌控之地,虽然掀起腥风血雨,但也只是打破小部分人的富贵荣华,换来的却是亿万黎民的平安喜乐。他的屯田薄赋等仁政如同春雨润物,深得底层爱戴,让百姓生活丰足……他才是明主!偏偏这位明主重用魔教势力,一切自给自足,对佛门没有什么好感,更谈不上敬奉有加,所以,他就该死……”
  师妃暄猛然抬起头来,她觉得自己的认知,在师尊寥寥几句话之间就已经颠覆,心中五味杂陈,一时无言。
  ……
  正在此时,山下禅院火光一亮,映彻半山,诵经之声突然高昂,声浪滚滚而来。
  “无双剑闯山了!”
  师妃暄眼神一闪,抹掉心里繁杂思绪,背上色空剑已跳在手中,柳眉一竖,呼吸急促跃跃欲试。
  “鱼儿触网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7/17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