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帝国(校对)第1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9/240

  燕王努力将自己往人群中藏去,但是他那一身杏黄袍在火把的照耀下依然是那么的醒目,两个膀大腰圆的士兵扑过去,径直将他提出来:“就是这小子,冒充什么王爷。”
  燕王向城楼上望去,只见熊熊火把照耀之下,一帮军将正居高临下望着自己,服装倒也齐整,那些官兵也都是大周的号衣和兵刃,看起来不像是贼人假扮的,燕王本也不是个胆小怯懦之人,此等情况下依然能保持清醒,他估摸着是发生了什么误会,便高声喝道:“上面的将官听了,吾乃大周燕王,奉旨前往长安就藩,尔等何故拿我?”
  夏总兵等人喝的醉醺醺的,哪管这些,总兵大人一摆手:“你要是王爷,我就是玉皇大帝,都押起来,明天再审!”
  一众人等被押进了潼关,要塞里没有牢房,就暂且关在牲口棚里,那些车辆细软,则被士兵们一抢而光,那些精美的苏绣车帘,坐垫都被践踏在地上,任由大兵们的靴子踩来踩去。
  添酒回灯重开宴,众人放量狂饮,一直喝到半夜才歇下,这一觉睡的真舒坦,直到天光大亮夏总兵才醒来,两眼一睁翻身坐起,忽然想到昨夜潼关外似乎发生了一场战斗,像是做梦,又像是真的,他晃晃宿醉的脑袋,打个哈欠,赤裸着黑黝黝的大肚皮站到窗户前,小兵端着早饭进来,夏总兵一边挥着胳膊做晨练,一边随口问道:“昨夜关上有什么事情发生么?”
  小兵道:“军门您不记得了?咱们逮了一帮冒充王爷的叛贼呢?”
  夏总兵挥起的胳膊僵住了:“哦?”
  “弟兄们神勇的很呢,杀的他们屁滚尿流,宰了几十个,活捉了三百多,还押在马棚里呢。一个个的还不老实,凶神恶煞的说等出来就让咱们好看,哼,这帮贼人胆子真大。”小兵说的眉飞色舞,没注意到总兵大人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监军大人到。”话音刚落,王魁便推门进来了,将一个包裹往桌上一放,冷声道:“夏总兵,你做的好事。”
  夏总兵掀开一看,里面明黄一片,闪人的眼睛,他赶紧盖上,对小兵道:“出去!”
  小兵走后,夏总兵才再次掀开包裹,露出里面的东西来,一个锦盒,一个卷轴,还有几封火漆封口的公文。
  夏总兵嘴唇有些发干,小心翼翼的打开精美的锦盒,里面是一方精致的金印,上面盘着龙,龙的造型大气威武,做工极为精细,印面上的是“燕亲王宝”四个阳文。
  夏总兵吞一口唾沫,手已经有些发抖,再去摸那个明黄色的卷轴,王魁低声喝道:“那是圣旨,不是给你的!”
  夏总兵的手触电一样缩回:“这么说……昨夜咱们逮的这个人……是真王爷?”
  王魁面色苍白,点了点头:“我去看过了,确实是燕王殿下。”
  夏总兵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颓然道:“完了完了,把亲王给逮了,这事儿到底是咋说的,唉!”说着,恨恨锤了一下桌子。
  王魁也往椅子上一坐:“事情已经发生了,现在想想怎么弥补才好。”
  夏总兵仿佛捉到了救命稻草:“王公公,这事儿你也有份,你要拉兄弟一把啊。”
  王魁顿足道:“谁说不是呢,咱们现在是同一条绳子上的蚂蚱了,所幸杀伤的只是一些侍卫,王爷并未受伤,咱们赶紧想办法,找找关系还有的救。”
  “对!你不是和海公公熟么,他是钦差大人,王爷面前能说上话的,通融通融就好,该花的钱咱们不吝的。”
  燕王虽然是皇帝的儿子,但毕竟不是军方的人,想查办他一个总兵也不是那么简单,必须经过内阁、兵部的程序,换句话说,他虽然尊贵,但权力没那么大,操作一下,夏总兵的罪过就能掩盖过去。
  ……
  在牲口棚外面跪了整整两个时辰,燕王才答应出来,这不是他愿意忍下这口气,实在是情势所迫,燕王已经不是王储了,现在只不过是戴罪之身,前往长安将功补过的,若是被父皇知道自己在潼关栽了这么大一个跟头的话,肯定没啥好果子吃。
  所以燕王耍够了威风,就坡下路也就出来了,那些随行侍卫也都放了出来,依然神气活现,潼关的守军们却如同泄了气的皮球,功劳没有了,抢来的财物刚在怀里暖了一夜就要还回去。
  燕王可以暂时忍下这口恶气,可是手下那些骄横的大内侍卫们却无法安抚,毕竟他们白白死了几十号人,这笔账不算清楚的话,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即便是燕王出面也是白搭。
  这些侍卫是皇上调拨给二皇子的,又不是以前那些忠心耿耿的部下,说这些人是监视者也不为过,燕王不是一个没脑子的人,知道正值收买人心之际,不宜杀人,可是侍卫们这边实在交代不过去,两下里一对比,孰轻孰重很分明,所以他不得不作出选择,杀掉相应人数的官兵被侍卫们偿命。
  只要不追究自己的责任,杀掉底下几十个小兵算啥大事,夏修志和王魁完全没有二话,当即调集亲兵卫队,将昨夜率先杀出城门的那些人逮了起来。
  这些人都是潼关军中的佼佼者,昨夜立下大功,本以为升官在即,一个个喝的烂醉还没爬起来,在睡梦中就被亲兵们提走,扔进了牢房还不知所以然,这到底是咋的了?
  亲兵们也无奈,只得苦笑道:“哥们,要怪就怪自己命不好吧,你们昨晚杀的不是反贼,是正儿八经的亲王卫队。”
  大兵们呆了,面面相觑,又道:“是总兵大人让俺们干的啊,俺们吃粮当兵,当官的让干啥就干啥,这也有错么?”
  不但有错,连总兵大人的过错也要他们一并扛了呢,不久传来消息,要砍这些兵的脑袋为侍卫们抵命。士兵们顿时聒噪起来:“俺们不服,俺们要找总兵大人理论。”
  胳膊毕竟拧不过大腿,区区几十个小兵的性命算得了什么,燕王殿下还急着赶路,案子必须尽快处理才行,昨晚有三十八个侍卫被杀,需要三十八颗脑袋来安抚侍卫们,他们才肯上路。
  夏总兵亲自勾了三十八个名字,都是他手下能打的角色,看着这些名字,他心里也不忍心,可是一张张面孔人家侍卫老爷们都是认识的,想偷梁换柱也不行,没办法,赶紧砍了人头,把这件事情结了吧,至于那些死掉的士兵,可以充作和马贼作战的伤亡,还能捞一笔抚恤呢。
  三十八个膀大腰圆的关中汉子被押到校场上,一溜儿跪下,每人面前摆了一个陶盆,那是用来盛人头的,三十八个刀斧手站在他们身后,雪亮的大刀抱在怀里,在阳光下灼灼生辉,对面,是燕王和他们的侍卫们在观刑。
  鉴于这件事对于潼关的士气打击比较大,夏总兵下令不许围观,但是城墙上,依然有许多士兵忍不住回头望来,看着这些朝夕相处的袍泽因为长官的失误而要人头落地,每个人心中都别别扭扭的。
  就连那些刀斧手,脸上也露出不忍的表情,杀马贼他们没二话,可是要杀的是自己的兄弟,谁心里都不舒服。
  那些跪在地上的汉子们倒是硬起的很,知道必死无疑了,一个个谈笑风生,还有人回头说道:“兄弟,待会给哥哥来个痛快的。”
  刀斧手们更加不忍心了,终于有人承受不住,扑通一声跪倒,冲着夏总兵喊道:“军门,放兄弟们一条生路吧。”
  紧接着又是几个人跪倒,片刻之后,三十八个刀斧手都扔下大刀跪下求情,随即,城墙上也跪倒了一片:“军门,放兄弟们一条生路吧!”
  夏总兵蹦了起来:“反了你们了!想要兵谏么?信不信老子把你们都砍了!”
  话虽这样说,心里还是有点怕的,夏总兵不由得回头看了一眼燕王,燕王神色不改,到底是老张家子孙,这点小场面还镇得住。
  “杀人偿命,理所应当,你的兵下不了手,孤王帮你。”燕王一摆手,早有一队侍卫冲了过去,接替了那些刀斧手站在待斩罪人身后。潼关守军想要阻拦,但是自家主将没有下令,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杀!”燕王一声令下,三十八颗脑袋落了地。
  潼关数千守军,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袍泽被人家杀掉。
第23章
失潼关
  杀掉了这批人,才安抚了骄横的侍卫们,燕王终于可以启程了,夏修志却忽然恬着脸凑过来道:“殿下,正好卑职前去长安赴任,可以护送您一程。”
  燕王一愣,潼关属于极其重要的隘口,自打吕珍完蛋之后就划归兵部直管了,为何潼关总兵会去长安赴任?
  “夏总兵高升了?”
  “嘿嘿,平调而已,长安总兵,依然在王爷麾下。”夏修志陪笑道。
  燕王的眉毛拧了起来,更加离奇了,潼关总兵平调长安,不通情理啊,他继续问道:“哪里来的调令?”
  “长安,陕甘总监军黄公公亲自签发的手令。”
  燕王心中一震,什么陕甘总监军,根本没有这个职位啊,还黄公公,除了前期派往西北传旨的秦公公,京城再没派过太监。
  知道要坏事,燕王的表情反而镇定下来,不动声色道:“把调令给孤王一观。”
  那份调令被夏修志当做宝贝一般带在身上,此时拿了出来,双手敬献给燕王,燕王接过一看更加吃惊。
  这调令伪造的真是太像真的了,纸张的质地,印鉴的油墨,行文格式,花押签名,甚至外面的信封口上的火漆,都模仿的惟妙惟肖,难怪夏总兵会上当。
  燕王招呼已经准备好动身的侍卫们:“不走了,在潼关住两天。”
  夏总兵瞪大了眼睛:“王爷,您这是?”
  “皇上根本没有委派什么陕甘总监军,本王才是总领陕甘军政大权的头一号人物。”说完,燕王将调令扔给夏修志,转身去了。
  夏修志不是傻子,立刻找到王魁商量,两人回忆起海公公路过潼关的详细经过,那伙人的做派气势,和燕王这伙人截然不同,少了一些骄横,多了一些肃杀,而且他们自始至终也没出示任何证明身份的文件,只是有两个穿着宫装的太监而已,连马车都是普普通通的。还有那些锦衣卫,现在回想起来,他们的官话好像带着一点西北味。
  越想越害怕,虽然已经隐隐猜到了答案,但是他们都不敢说出来,只能惶恐的对望,从彼此的眼睛里,都看到了深深地恐惧……
  燕王暂时留在潼关,派出几个干练的部下前去长安打探消息,夏总兵一边好生伺候着,一边也派出亲信飞马直奔长安。
  长安是个大都市,军统司把守的再严密,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渠道都蒙蔽了,元封他们打的就是个时间差,从长安到京城千里遥远,等皇上知道了,黄花菜都凉了。
  燕王的人是京城过来的,人生地不熟,打听消息毕竟不如本乡本土的人便利,所以他们的行动速度远不如夏总兵的人迅捷,潼关到长安几百里地,日夜兼程两天就跑到了,也不用去什么衙门口,去茶馆酒楼坐着就行,自有那关心时事的酸秀才讨论时局。
  听了一个下午,长安的局势就差不多分明了,夏总兵的人出了茶馆,想趁着傍晚关城门之前出城去呢,刚解开马缰绳,迎面碰见一人。
  “王校尉,你怎么到长安来了?”
  来者正是当初夏总兵借给元封那四百骑兵的领队军官,张百总。
  王校尉虽然奉了夏修志的将令前来打探消息,但并不清楚事情的究竟,见到老熟人自然高兴:“张百总,正想找你打听事呢,现如今这陕甘地界,到底谁是一把手啊?”
  张百总道:“当然是安国亲王殿下了,海公公再厉害,也不过是个太监,军政大权哪能放在太监手里。”
  王校尉犯了迷糊,怎么两位王爷都到长安来了,他虽然官职不高,也知道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心里疑惑又不好开口,只好随意一抱拳:“再说吧,我还有事。”
  张百总拉住了王校尉,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道:“麻烦你带些钱给我兄弟,我最近是回不去了,没办法,亲王提拔咱,咱不能不识相啊。”
  偏巧张百总的兄弟正是那三十八个被斩首士兵中的一员,王校尉是个实诚人,不擅撒谎,望着银子发了愁:“张百总,你兄弟他……”
  “我兄弟怎么了?”
  “唉,一言难尽,人死不能复生,你也别伤心了,吃粮当兵总免不了这个结局的。”
  “到底是谁杀了我兄弟!”
  “哎哎,你别揪我衣服啊,是总兵大人下令斩首他们的,只因为你兄弟误杀了燕王的侍卫……”
  “燕王?”张百总也傻了。
  王校尉整理一下领口,道:“兄弟,心里有数就行了,别对外说,现在燕王殿下到潼关了,这陕甘地界,到底谁才是一把,还得另说,我劝你也早点看清形势,别跟错了人,唉。”
  趁着张百总还是发愣,王校尉转身走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9/24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