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帝国(校对)第2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1/240

  忽然,远处烟尘迭起,探马来报,大事不好,汉军来袭。
  将军大惊失色,此时他还不知道徐州失陷的消息,汉军竟然来的如此之快,让他极为震惊,但是又想到皇帝还在徐州,不敢轻易撤退,稍微犹豫了一会,就注定了他的灭亡。
  八十里路,对于轻骑兵来说就是一个时辰的事情而已,五百骑兵风驰电掣的赶到了运河工地,和禁军们展开了激战。
  元封的亲兵卫队,个顶个都是以一当十的好汉,配置也是最精良的,两把短火铳,一杆长矛,一把佩刀,一副弓箭,另外还有匕首、弹弓、钉头锥、连枷等各人选择的副武器,可谓武装到了牙齿。
  这支精干强悍的卫队,即便在西凉军中也是最优秀的,在对突厥的战争中,往往充当救火队的角色,哪里紧急就往哪里去,每一个士兵都是身经百战的好手,漫说是对付三千禁军步兵了,就是对付三千游牧民族的骑兵都不在话下。
  结局可想而知,禁军一触即溃,兵败如山倒,当那面日月当空的红旗出现在频临绝望的民夫们眼中的时候,所有人都热泪盈眶。念叨着同一句话:
  汉王救我们来了。
第2章
这人我认识
  运河工地都是一马平川的平地,适合骑兵奔跑,禁军们丢盔弃甲,四散奔逃,可是两条腿怎么能跑过四条腿的,不少禁军被汉王卫队从身后赶上,技术娴熟的骑士们连刀都不用挥,歪着身子,弯刀平举,借助速度直接将逃敌的脑袋切掉。
  还有人嫌用刀费事,抽出骑弓一箭箭射过去,箭无虚发,禁军们应声而倒,五百轻骑就如同五百头猛虎一般,将三千禁军赶得漫山遍野的跑,在骑兵们的围追堵截和武力威慑下,吓破了胆子的禁军们纷纷跪地投降。
  骑士们如同驱赶羊群一般,将俘虏们赶了回来,此时元封正在抚慰逃出生天的百姓们,喜极而泣的父老们将汉王团团围住,山呼万岁,场面热烈感人。
  俘虏们押到,按照汉军的政策是愿意归降的就编入军队,不愿归降的就地释放,这也是汉军所向披靡的原因之一,此时俘虏中已经传开一条消息,朝廷大败,皇帝弃了徐州,他们已经绝无退路了。
  汉军对于收编俘虏已经是驾轻就熟,立刻有条不紊的开始收编工作,那名带队的将军从俘虏中走出,扑通一声跪倒,口称汉王千岁,小的情愿归降。他的算盘倒是打得不错,汉军优待俘虏,对于愿意归降的军官通常也是品级不变的收录,他只要摇身一变就能成为汉军的军官,照样凌驾于这些泥腿子民夫们之上。
  众百姓认得他就是屠杀民夫们的元凶,一时间群情激奋,汹涌着向前涌来,那将军吓得面色惨白,磕头如捣蒜道:“汉王爷爷,小的在禁军中当差多年,很有些人脉,留小的一条命在,情愿结草衔环相报哇!”
  元封眉头一皱刚要说话,身后的柳迎儿悄悄拉了下他的袖子,元封回头,只见柳迎儿伸出手掌做出切瓜的手势,心中便明白了,高声道:“屠杀无辜,罪不容恕,来呀,给我拖下去斩了!”
  那将军吓得哇哇大哭道:“汉王爷爷饶命啊,汉军不是绝不杀降的么!”
  元封一挥手,早有两个士兵上前,象拖死狗一般将此人拖到旁边的小山包上,在众目睽睽之下手起刀落,一颗大好人头用一丈八长的大愬挑着展示给下面的民众看。
  顿时欢声雷动,万岁的呐喊声响彻云霄。
  河工现场仍有上万民夫,黑压压的一大片全是情绪激动的人群,元封受到感染,想登上山包说几句话,柳迎儿紧随着他,紧张兮兮地问道:“元封,你想讲什么?是不是要就地遣散这些河工?”
  元封猛然停步,回转身注视着柳迎儿的眼睛问道:“你如何知道?”
  柳迎儿得意的抿嘴一笑,道:“猜出这个太简单了,不过我劝你先别遣散这些人,正值人心可用,不如将运河继续挖下去了。”
  元封道:“周帝暴政,民不聊生,运河乃是暴政中的一条,我继续兴修运河,与周帝王何异?”
  柳迎儿正色道:“错的不是挖运河这件事,而是具体实施的人,兴修南北通渠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不管谁坐江山都要修的,百姓们给朝廷修运河出的是徭役,不领工钱的,口粮也被贪官污吏克扣,所以才会民怨沸腾,咱们可以废除徭役,出钱雇佣他们干活,而且管吃管喝,这下老百姓就不会怨声载道了。”
  元封道:“言之有理,我也曾经考虑过。可是现在时机不对,争夺天下,正是用钱的时候,南北运河开销巨大,即便是平时也负担不起,更何况现在。”
  柳迎儿笑道:“又不是让你现在就修,咱们只需花费一些银子养着百十个工人,维持着工程不断就行,等到农闲时分,百姓们闲着也是闲着,只要稍微给点钱,自然就会来干活的。”
  元封恍然大悟,赫敏也暗暗称奇,柳迎儿当真是才女啊。
  汉王登上土山,宣布河工继续,顿时百姓哗然,但是元封话头一转,又宣布废除徭役,河工只在农闲时进行,而且管吃管住发工钱,本来大失所望的百姓们的心情从谷底又升上了高峰,农闲时候干点活赚外快,还管吃管住,简直是天大的好事啊,不用人带领,百姓们如同潮水一般跪了下来,磕头行礼,山呼万岁。
  ……
  汉军进驻徐州,占领了这座五省通衢,大周就此被截成两段,燕赵之地和江南的联系基本上中断,元封的势力范围大大扩展,所辖地域内无论是人口还是粮食矿产都足以和江南抗衡了。
  京师,依然是一派繁华盛世景象,似乎战争对他们来说还很遥远,现在京城中最流行的话题是杨大学士和孟大学士的权力之争。
  按照皇帝一贯的平衡之道,留守之责同时交给了杨峰与孟知秋两人,比他们资历老,官职更高的胡惟庸则处于半隐退的状态。
  杨峰和孟知秋都是状元出身,深得皇帝宠信,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权势滔天,又都是单身未婚的男子,在京城社交界可谓炙手可热,的粉丝众多,那些名媛贵妇,大家闺秀无不趋之若鹜,男人们也拜倒在他俩的权力之下,按说两人应该惺惺相惜,情同手足才是,可是事实却是两人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
  以前皇帝在的时候,两人碍于面子,表面上还过得去,自打皇帝御驾亲征以后,便正式撕开脸皮,抱着有你没我,有我没你的决心对着干了。
  孟叶落生的英俊潇洒,身材挺拔,玉树临风,待人接物很豪爽大气,在京城大家闺秀心中的地位相当之高,但是因为他的身份特殊,来历不明,在锦衣卫和内厂都干过,所以很多官员对其很是忌惮,暗地里将其称为笑面虎、鬼见愁。还有人造谣说他的状元头衔也是作弊得来的。
  而杨峰则完全不同,他是贫寒学子出身,和锦衣卫内厂没有什么瓜葛,虽然在外人看来,皇帝对杨峰和孟叶落一视同仁,但是那些在仕途上摸爬滚打了一辈子的人都能从蛛丝马迹看出来,其实皇帝最宠爱的还是杨峰,差点就做了驸马爷的人,那是开玩笑的么。
  至于孟叶落么,不过是借了曹公公的助力才爬的那么快那么高,皇帝愿意提拔他,恐怕也是为了给杨峰当磨刀石而已,就像当年立太子给其他几个儿子当磨刀石那样。
  经有心人分析,认为孟叶落的仕途已经到头,除非曹公公死掉,孟叶落本人又愿意净身进宫接替老曹的位置,才有可能和杨峰有一拼,事实上那种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经过一段时期的锻炼,杨峰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意气风发,嫉恶如仇的年轻书生了,身居高位的他磨练的极有城府,待人接物很有一套,那些人该笼络,那些人该打击,他心中极有分寸,对于官场盛行的那一套潜规则,杨大学士也保持了相当的尊重,不破人的财路,不撕人的脸皮。有时候还帮着打马虎眼,免得手下那些小官办差不利被内厂逮去。
  这样的上官谁能不喜欢,所以杨峰在官场上的人脉比孟叶落要略胜一筹,但是想就此扳倒内厂出身的孟叶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两人明争暗斗,不知道交锋了多少次,到后来连内阁都分成两派,互相不搭理,内阁发出的公文,也往往是内容截然相反的两份,让下面的官员苦不堪言。
  这天中午,两位大学士很不凑巧的碰到了一起,车驾卫队发生冲撞,将本来就不宽阔的大路挤得满满当当,互不相让,双方侍卫亲兵推推搡搡,破口大骂,就差动刀子砍人了,两位大学士却都端坐在轿子里装作没听见,这种时候谁也不能松气,不然面子就坠地上了,第二天肯定要称为京城百姓茶余饭后的消遣:昨天谁谁又没斗过谁谁之类。
  道路两旁,百姓群中,一个低级锦衣卫也在抱着膀子看热闹,他身后还跟着一个短打汉子,面目猥琐,捧着绣春刀点头哈腰的,分明是个上不了台面的帮闲。
  这位锦衣卫便是当年在太湖水寨混过的飞鹰堂副堂主沐临风,自打上回举报卓立格图的事情过后,混得越发的差劲,差点被锦衣卫开革,幸亏文海念他的功劳,只是将其降了一级,沦为最低级的巡街锦衣卫。
  即便是最低级的锦衣卫,也有人巴结,他身后这个跟班就是这种人,跟着当个跟屁虫,混吃混喝,吆五喝六的,威风的紧,听说这家伙当年在长安也是当过豪门公子的,有这样的跟班,沐临风倒也满意。
  街道上的对抗还在升级,如沐临风这等低级小吏根本没有凑热闹的机会,只能远远看点热闹,当看到著名的杨峰大学士先从轿子里出来的时候,沐临风笑道:“还是杨大人先撑不住劲了。”
  后面帮闲跟着道:“杨大人好手段,他这一招叫以退为进,高明的很呢,孟大学士若是还不落轿,就显得下乘了。”
  沐临风拍一下帮闲的脑袋,笑骂道:“到底是汾阳侯家的三少爷,官场上这一套你很懂嘛,不当官可惜了。”
  这名帮闲正是当初横行长安的汾阳侯府三少爷,吕叔宝。
  吕叔宝讪笑道:“风哥过奖了,当年咱……”话没说完,人便呆住了,眼睛直勾勾的望着远处。
  沐临风顺着吕叔宝的目光看过去,只见孟叶落大学士果然从轿子里出来了,正笑容可掬的迎向杨峰。
  “咋的了?”沐临风推了一下吕叔宝。
  “这……这个人……这个人我认识。”吕叔宝磕磕巴巴的指着远处的人说道,手指都在颤抖。
第3章
双壁之争
  沐临风笑骂道:“刚夸你一句就给我丢人现眼了,认识大学士身边的跟班怎么了,瞧你这点出息。”
  吕叔宝擦了一把冷汗道:“风哥,我以前在长安见过孟大学士,他他他……”
  沐临风见吕叔宝的表情很不对劲,如同便秘一般苦着一张脸,欲言又止吞吞吐吐的样子,心中一动,皱眉问道:“吕三儿,到底怎么了?”
  吕叔宝左右看看,没人注意到他俩,便拉着沐临风来到街角,压低声音道:“我在长安曾经见到孟大学士和秦王在一起。”
  沐临风气的一巴掌打在吕叔宝头上:“那又如何!”
  吕叔宝急道:“哥啊,你听我说,他们和另外一帮人混在一起,那些人不是别人,是……反贼啊。”
  沐临风的表情顿时凝重起来,左右四顾,低声道:“这可是杀头的罪过,你当真?”
  吕叔宝道:“千真万确,我们吕家就是毁在他们手里,他们的面孔我记得清清楚楚,绝不会有错。”
  沐临风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嘴唇有些发干,对于孟叶落他也是怀恨在心,当初他想改换门庭投身内厂,结果被人家摆了一道,连锦衣卫小旗都当不上,这股怨气积聚在心头好久了,如今忽然一个机会摆在眼前,让他如何不激动。
  两位内阁大学士的争斗,对于沐临风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能不能上位就在这一回了,沐临风也不看热闹了,拖着吕叔宝匆匆离开了。
  沐临风不是笨蛋,吕叔宝也不是傻子,两人都是在京城这个大污水潭里混饭吃的小爬虫,对于这种能上位的机会断断不会放过,经过周密的策划,沐临风凑了几百两银子,层层打点,终于来到了锦衣卫提督文海的大宅门前。
  封了十两银子的门包给文府的门房,两人惴惴不安的等了三炷香的时间,终于喜讯传来,文大人召见沐临风。
  所幸文海对于沐临风还有点印象,多亏这个太湖水寨的叛徒出卖,自己才能在接管锦衣卫后立了一大功。再加上文海新近纳了一房小妾,心情甚好,闲来无事便召见了沐临风。
  本以为沐临风是来打秋风的,随便敷衍一下便打发他滚蛋,可是沐临风却一脸的神秘和兴奋,将一张写满字的纸呈到了文海的桌上,文海鄙夷的笑笑,拿起来随便瞄了一眼,顷刻间脸上的笑容便僵住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脸肃然。
  当晚,沐临风和吕叔宝没有离开文府……
  如今朝廷中最大的势力就是曹公公一派,别管是锦衣卫系统,还是文官系统,都无法和内厂系统对抗,如今忽然天赐良机,有机会扳倒内厂系统的大将孟知秋,文海岂能等闲视之。
  经过多次考验,证明这不是内厂的阴谋之后,一个下着雨的午后,锦衣卫提督文海秘密拜见了大学士杨峰。
  紫金山半山麓的亭子里,数十名精悍的便装汉子在亭子外围昂首挺胸站着,严禁任何闲杂人等靠近,亭子里,一桌酒菜完全没动,文士打扮的杨峰背对着文海,背着双手,悠闲地看着雨后郁郁葱葱的景色,表面上泰然自若,心中却是波澜起伏。
  对他来说,能和自己相提并论的就是这位孟大学士了,此人不但年轻有为,还有曹少钦作为后台,杨峰居安思危,早已考虑到若干年之后,等到皇帝驾崩之时,自己若想保全,若想继续把持大权,就必须未雨绸缪,将内厂系统的干将一个个的铲除掉,而摆在第一位的,就是这个孟叶落。
  如今皇帝不在京城,曹少钦也伴驾出征,正是下手的好时机,但是仅凭自己还不足以有这个能量干掉孟知秋,即便有文海的协助也不行,必须有另外一支强大的力量加入。
  文海忐忑不安的等待着杨峰的抉择,可是久久不见回音,他不由得焦躁起来,正要开言,杨峰猛然转身道:“文大人,本官准备择日拜访胡相爷,您可有空同去?”
  文海松了一口气,看来杨峰是决定动手了。
  ……
  胡惟庸府邸,这位已经处于半隐退状态的老相爷,其实不过是韬光养晦而已,大周朝文官集团,一直以他马首是瞻,文官们的势力远不及宦官集团,但却保持了风骨,一旦抓到合适的机会,自然会相机而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1/24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