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帝国(校对)第2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3/240

  母亲死了,做儿子的却连动也没动,此时故去,未尝不是一种福分。
  自从皇后和大皇子死后,皇太后她老人家的身子就一天不如一天,到了公主和亲,远嫁蒙古的时候,皇太后已经病入膏肓不省人事了,这些日子以来,就是拿人参吊着命而已,能撑到今天算不容易了。
  生养自己的母亲,与自己一手创建的皇朝同时覆灭,对张士诚的内心打击可想而知,他强撑着站起,低声道:“摆驾,朕要去大报恩寺。”
  太监回道:“陛下,城外不太平……”
  皇帝这才想去,如今自己能掌握的地盘已经仅限于京城内了,出了城墙就是汉军的地盘,想出去走走都成了奢望。
  “哦,朕知道了,你退下吧。”皇帝摇摇晃晃的站起来,朝着后宫方向走去,一出奉天殿,刺眼的阳光照在脸上,皇帝两鬓的银发格外刺眼,短短几日之间,皇帝已然白了头。
  ……
  汉军还没有攻城,就如同一把宝剑悬在头上一样让人内心惴惴不安,普通老百姓倒还无所谓,关键是那些大周的官员和锦衣卫内厂等皇帝的铁杆人马,无论如何新朝廷是不会放过他们的,城破之时就是他们殒命之际。
  一些灰心绝望的人已经自杀了,还有些不甘心的人上蹿下跳,组织抵抗,大学士杨峰就是最积极的一个。
  作为最年轻的当朝宰辅,他有着太多的不甘心,为何老天给了自己一切,却又匆匆的夺走,心有不甘的他挎着宝剑,带着随从,到处视察城防,调拨兵马钱粮,遇到不得力的官员,就地斩首,但是一个人的努力终究还是无法挽狂澜于既倒,一切都已经无法逆转了。
  内阁大学士杨峰的轿子从大街上走过,此时的京城大街一片萧条,到处关门闭户,褪色的酒旗在风中摇摆,枯黄的落叶飘满大街,多日前兵乱造成的痕迹还处处存在,所有的粮铺酒楼都关张了,这围城不知道会持续到什么时候,还是囤积点货物保险。
  朝廷虽然有粮草,但是要优先供应军队,老百姓就由着他们自生自灭好了,这也怨不得谁,谁叫他们生在帝都呢。
  杨峰的轿子匆匆穿过空无一人的太庙广场,进入午门来到文华殿,内阁院子里冷冷清清,那些小吏根本不请假就跑回家了,朝廷也拿他们没办法。
  杨峰微微皱眉,来到自己案子前,却发现按照惯例应该从六部送来的公文却一份都没有,他来不及去想此事,先快速签发了几张调拨军饷的公文交给随从,让他拿到司礼监去用印。
  一刻钟之后,随从来报,司礼监早已大乱,找不到掌印太监。杨峰哀叹一声,正要亲自进宫,忽然一声巨响传来,震得他差点坐在地上。
  “哪里打炮?”杨峰故作镇静的喝问,这炮声来的太近,恐怕不是城外汉军发的炮。
  不多时,随从惶恐不安的从外面探了消息来报:“杨大人,是西边放炮,禁军正在攻打西华门。”
  杨峰大惊,自己刚刚越过司礼监批了弹药器械给禁军,他们就反了,这还了得!
  匆忙登上紫禁城的角楼,果然发现西华门方向人头攒动,硝烟弥漫,禁军正在和守卫皇宫的御林军交火。
  西华门城楼上,曹少钦正在指挥众军士作战,城下是他们昔日的同袍,京营禁军,京师中各方势力盘根错节,什么内厂锦衣卫、京兆尹九门提督兵马司,最没地位,最没油水的就是京营禁军,就是他们的千总见到锦衣卫的小旗都要点头哈腰,没想到这会居然挺起腰板来了,还悍然造反攻打紫禁城,说什么要清君侧,杀阉奴。
  虽然文海和曹少钦矛盾重重,但此时却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这西华门一破,哪还分什么内厂锦衣卫,肯定是一锅烩。
  御林军是名义上大周朝最精锐的军队,实际上是由权贵子弟担任,外表光鲜,战斗力不强,只是依靠着紫禁城的高大城墙,拼死抵抗而已,禁军们却是发挥超常,进退有度,无奈人数不多,战斗进入了胶着状态。
  杨峰一甩袖子离开了角楼,这几天京城里各衙门之间火并的事件可不少,以往的宿怨趁着这个时机正好发泄,只是没有今天闹得这么大而已。
  这种乱局之下,京城是肯定守不住了,此时唯一可行的办法是纠集一股力量,护着皇帝突围而去,只要有皇帝这个大旗在,不愁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杨峰下了角楼,正要进宫面圣,忽然有人来报,说是胡相爷驾到。
  胡惟庸?这个中庸的老臣子不是早就递了辞呈回家静养了么,怎么这个时候又跳出来,莫非是有什么起死回生的好办法,杨峰心中一动,赶忙迎向午门。
  到了午门口,却发现五座门都紧闭起来,御林军告诉杨峰,大事不妙了,杨峰登上城头一看,也是大吃一惊。
  午门前,停了大大小小上百乘轿子,从一品大员的八抬大轿到七品小官的两人抬都有,门前更是聚集了数百名官员,都戴着乌纱,穿着朝服,煞有介事的样子,而胡惟庸就站在他们的最前列。
  杨峰高声问道:“胡相爷,您率领百官前来所为何事?”
  以往胡惟庸总是一副唯唯诺诺老好人的样子,今日竟然慷慨激昂,豪情万丈,花白胡子在风中飘舞,一脸的义形于色,冲着城楼上朗声道:“吾等是来劝皇帝退位,救万民于水火之间。”
  原来是逼宫来了!
  更远处,是黑压压的人群,有京兆尹的差役,有禁军士兵,密密麻麻的人群伫立在太庙广场上,他们分明是有备而来,先礼后兵,倘若皇帝拒绝退位,怕是就要兵谏了。
  胡惟庸这老小子平时装聋作哑,韬光养晦,关键时刻露峥嵘啊,不消问,他肯定已经和城外的汉军有了联系,并且达成了某种协议,这才会悍然纠集百官进行逼宫,杨峰赫然看见六部官员都在其中,这些脑满肠肥,八面玲珑的老家伙,平时对自己言听计从,这时候却全都反水了。
  禁军反了,百官也叛了,大周朝的体制在这一刻全部崩塌,朝廷没了,皇帝的政令仅限于紫禁城一隅,这才是真正的众叛亲离,杨峰咬牙切齿,大骂胡惟庸以及众官员是不知廉耻的贰臣,但是下面众人却振振有词,慷慨陈词,将百姓民生挂在嘴上,众口铄金,七嘴八舌的将杨峰驳斥的张口结舌,一派大义凛然的样子更让杨峰暴怒,喝令御林军开炮轰死这个败类。
  但是御林军们面面相觑,没有一个动手的,本来大周朝的御林军就是权贵子弟担当,外面这些文武大臣的子弟有不少就在御林军里当差,让他们开炮杀害自己的父兄,怎么可能,再说朝廷大势已去,谁还想无谓的杀人啊。
  御林军们一动不动,杨峰也没有办法,哀叹一声下了城楼去找皇帝,皇宫的后半部分还是固若金汤的,大内侍卫们牢牢把守住乾清门,张弓搭箭警戒万分,曹少钦亲自在门口把守,看见杨峰形单影只的过来,曹少钦暗自叹口气,这孩子还真是个忠臣啊。
  杨峰进了乾清宫,皇帝正孤零零的坐在空荡荡的宫殿中,那些高大沉重的箱子柜子屏风都被拿去堵门了,乾清宫中寂寥空旷,凄惨异常。
  杨峰依然三拜九叩,拜见君王,抬起头来却发现皇帝的面容有些改变,金冠下白发丛生,下巴上胡须却是黑色的,但比以往稀疏了许多。
  头发一白,人就显得苍老了许多,皇帝看见杨峰进来,欣慰的笑了:“朕晚年以来昏招迭出,就一件事做对了,那就是启用你。”
  杨峰泪如雨下,顿首泣曰:“陛下,两位皇子尚在北方,我大周还有可战之兵十余万,臣不才,愿意保护陛下突围,重整河山。”
  皇帝轻轻摆摆手:“晚了,朕心里有数,这是天意。”
  杨峰再叩首,乌纱帽掉在地上,额上都出了鲜血,皇帝依然不为所动,只是从御座下面拿出一个锦盒来,说道:“这是朕的传国玉玺和一份圣旨,朕决定了,老二太过急躁,不堪大任,帝位还是传给老四承平,杨峰,就劳烦你当顾命大臣,代朕传旨吧。”
  皇帝毕竟还是有安排的,杨峰心中稍定,不解的问道:“曹公公还在,为何不委以大任?”
  皇帝道:“阉人就是阉人,替朕当个看家狗还行,做大事,还需你这样的人才。”
  杨峰热泪盈眶,能被皇帝如此赏识,重用,此生无憾矣,他郑重的接过了锦盒,又给皇帝磕了三个头,毅然走出了乾清宫。
  杨峰身后,夕阳下的乾清宫缓慢的关上了殿门,大殿飞檐之上,一只栖息了许久的乌鸦被惊动,忽闪着翅膀怪叫着飞向血红色的天际。
第22章
看守内阁
  长江天险宽阔无比,即使有数百艘船只昼夜不停的摆渡,运送数十万大军也需要一段时日,所以北汉军只是占据江防炮台一线,把城南和城西方向放开,留给了南汉军。
  南汉军不负众望,紧急行军赶到京城脚下,在城下摆开阵势,先是派了几个人进城,按照早就联络好的门路给那些总兵参将递话,让他们赶紧开门投降,也好弄个大好前程。
  可是出乎意料的是,本来早就暗通款曲的南门守军,此时却翻脸不认人,将南汉军的使者驱逐出来,紧闭城门不理不睬,再敢罗嗦直接拿弓箭招呼。
  南汉军大怒,但是却无可奈何,京师城墙不比小县城,随便找几张梯子就能爬上去,这可是花费了十万民夫用了二十年时间才建成的雄关,别说普通云梯爬不上去,就是那些以轻身功夫见长的江湖朋友,碰到这样的城池也是白搭。
  女皇的圣旨和沐英大帅的将领一道道的发来,城下的南汉军将领也急了,命令军队在附近砍伐树木制造攻城器械,拼了命也要抢在北汉军之前打进京城,这不光是为了先入京师者为王的誓约,而是为了兄弟们的福利。
  京城里金山银海,好吃好喝好玩的多了去了,那些达官贵人家里的小媳妇大闺女,平时只有踏春才出来,一个个嫩的能掐出水,这回要是打进了京城,先由着性子抢掠一回,想干啥就干啥,那才是大家伙拼命干活的动力。
  雨花台是乱葬岗,除了几颗乌黑的大槐树之外,野草都没几根,反倒是大报恩寺里绿树葱葱,掩映遮盖,南汉军要打造云梯、攻城车等物,必须就近伐木才能来得快,所以将目光投向了这座皇家禅院。
  此时大报恩寺内化装成和尚的大内侍卫早就撤离了庙宇,只剩下那些真正的和尚,大报恩寺是天下第一寺院,有着巨大无比的金身如来佛像,琉璃塔上保存着佛祖的舍利子,又是管理全国寺院的行政机关,每日里香客摩肩接踵,香油钱不知道收了多少。
  没了官府的庇护,脑满肠肥的和尚们吓得紧闭庙门,躲在大雄宝殿里念经,希望佛祖庇佑,南汉军气势汹汹的砸破大门冲进来,看到和尚就打,见到值钱的东西就抢,抢到后面和尚居住的院落,竟然从一间禅房里搜出十几个捆绑结实的小娘们,一审才知道,这些人都是在进香时候被和尚麻翻迷倒,藏在庙里受用的。
  南汉军多是江湖草莽之辈,颇有正义感,一听这话,立刻将和尚们集中起来排队砍脑壳,光溜溜的脑袋滚的满院子都是,如同血葫芦。昔日风光无限的大和尚们全都做了刀下鬼。
  杀的兴起,忽然小兵来报,说是一队北汉军开过来,将琉璃塔占据了。
  南汉将军大愕,两军之间隔着一道秦淮河,河边还摆着兵马,怎么能让北汉的兵偷偷摸过来,赶紧带着人马赶过去。
  只见琉璃塔下,南汉军和一群便装打扮的汉子对峙着,为首一人坐在轮椅上,膀大腰圆,两条小腿却是没有。
  “兀那汉子,来此何干?”南汉将军问道。
  “老子是西凉军统司副将,卓立格图!奉命进驻琉璃塔,这座宝塔,我们大王要了。”轮椅汉子气势汹汹道。
  “就凭你也想和我们抢财宝,门都没有,小的们给我上!”南汉将军一声令下,士兵们就要动手。
  卓立格图狞笑一声,一把扯开衣襟,露出前胸和腰间鼓鼓囊囊的东西:“来吧,老子身上缠的都是炸药,咱们一块完蛋。”
  他身后一帮横眉冷目的汉子也都扯开衣服露出身上绑的炸药,一脸玩命的神情,让南汉军将士为之却步。
  正僵持着,南汉的旗牌官骑马赶到,气喘吁吁的传令:“皇上有旨,速速占领大报恩寺琉璃塔,务必保全琉璃塔的安全,不得有任何闪失,否则提头来见。”
  这下将军可抓瞎了,对方身上绑着火药要玩命,上面还下令让自己占领琉璃塔,这要是硬上的话,琉璃塔肯定炸塌,那自己也得斩首。
  没办法,只好派兵将琉璃塔围困起来,反正这些人就算拿了宝物也跑不掉。
  ……
  城内一派末世景象,朝廷已经完全失去了威信和作用,满街都是散兵游勇和盗匪乱民,好在几支精锐的军队还没散架,以胡惟庸为首的官员们也逐渐组织起一张网络,将京城的治安慢慢弹压下去。
  皇帝还没死,就在紫禁城里呆着,汉兵一个都没进来,大周朝的京师就改变了颜色。
  忠于皇帝的御林军依然固守着紫禁城,等待着灭亡的时刻,禁军们已经停止了进攻,但是依然死死围着宫城,火铳的射程之外,能清晰地看到右臂绑着白毛巾的叛军士兵来回巡逻着。
  皇帝已经不问世事,一个人呆在乾清宫里,将满柜子的奏折拿出来,一张张的看,一张张的烧,表情古怪,一会哭一会笑,伺候太监早就不知道跑哪里去了,皇帝的衣服也没换,胡子头发也没梳理,看起来就像是个穿着戏服的老丐。
  偏殿内,文海和曹少钦相对而坐,桌上摆着一壶酒,没有下酒菜,皇宫被围困,新鲜菜蔬无法运进来,全靠那点储存维持,早就见底了。
  两人明争暗斗许久,现在终于要一起殉难了,也没什么好说的,唯有苦酒一杯,清泪两行。
  忽然外面炮声迭起,有人大呼:“汉军进城了!”
  曹少钦和文海赶忙奔出来,爬到紫禁城的城墙上去眺望。
  紫禁城的城墙比京师的城墙还要高些,京城的道路又是四通八达,一眼望过去清清楚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3/24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