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帝国(校对)第2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7/240

  傅有德从地上爬起来,在卫士们的护卫下仓皇向内城撤退,事到如今,他还没意识到汉军进城了,而是以为手下人叛变,老头子刚一进城,城门就轰然关闭,警号声四起,还在梦乡中的亲兵们匆忙爬起来,胡乱套上衣服冲出来,上城墙御敌。
  傅有德气急败坏,登上内城的城墙,向刚才爆发遭遇战的地方看过去,战斗已经结束,地上躺着几十具尸体,穿的号衣都一样,看不是谁是谁,一滩滩的血已经凝固了,煞是骇人。
  一股焦糊味飘来,他下意识的看看身上,胸口的位置有一个烧的焦黑的小洞,再往里抠,竟然是一枚尚有余温的弹丸,傅有德当即就汗流浃背,玩了一辈子的鹰,临了差点让鹰啄了眼睛。
  此时“叛军”们已经躲到了街角拐弯处,一面牙旗探了出来,上面竟然写了个汉字!
  “傅大帅,投降吧,王师已进太原城,负隅顽抗没出路。”听口音明显不是山西人,傅有德不由得一凛,难不成汉军真的打进来了?
  此时兵器库还在燃烧,火焰映红了半边天空,浓烟滚滚很是吓人,城里老百姓不明所以,有的探头张望,看见满街的兵,又都吓得缩了回去。
  ……
  大周顺天皇帝行宫,张承平彻夜未眠,凌晨才迷迷糊糊的睡去,梦里见到了母亲,父亲,张士诚的面孔和那个素未谋面的生父面孔交织在一起,他也分不出谁是谁,总之那个模糊地影子就是自己的父亲,正在痛苦的纠结,忽然一声炮响惊醒了他。
  不是炮响,是傅军的火药库爆炸,张承平猛然醒来,他本来就没脱衣服,此时直接出门,就看见东面一团黑烟,睡眼惺忪的小太监们也爬起来,狐疑的看着外面。
  难道是……不可能,汉军的速度再快也不可能在这隆冬的夜晚打进太原城,兴许只是火灾吧,张承平晃晃头,刚要进屋,忽然宫门外一阵噪杂,杨峰冲破内侍们的阻拦冲了进来,他蓬头垢面,看起来也是刚爬起来,一见张承平就喊道:“陛下,不好了,汉军进城了!”
  张承平一震,随即叹道:“这么快就要终结了么?”
  “什么终结不终结的,陛下快快更衣,微臣护送您去蒙古,咱们整军再战。”杨峰急切的说道,转而呵斥起毓风:“你个死太监,还不赶紧给陛下拿貂裘大氅。”
  毓风站着不动,皇帝也站着不动,只是淡然道:“杨卿家,别忙了,我哪里也不起,就在这里等着。”
  杨峰一跺脚:“陛下何出此言,是不是受了什么奸人蛊惑?”
  张承平道:“我不是什么陛下,我累了,再也不想打打杀杀,争权夺利了。”
  见他神色黯然,周围人也呆立不动,杨峰心头火起,怒道:“扶不起来的阿斗,你不愿意做皇帝,有的是人愿意,玉玺在何处?”
  张承平道:“就在御书房,你需要的话拿去便是。”
  杨峰风风火火冲进御书房,不一会儿便抱着一个明黄色的包袱出来,看也不看张承平一眼,径直奔了出去。
  张承平苦笑一声,对毓风道:“你也走吧,看看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拿去也好。”
  ……
  傅有德降了,他的军队都在数百里之外,远水解不了近渴,而汉军又在源源不断的开进来,除了归降之外,就只有覆灭一条路可走,明智的傅大帅最终选择了投降,但是要求汉军善待他的部属。
  山西是最后一个未统一的地区,汉军也不想有太多杀戮,很自然地接受了条件,内城大门打开,垂头丧气的傅军鱼贯走出,将兵器盔甲丢在一旁,不一会儿便堆成了一座小山。
  老将军傅有德灰头土脸,在一名军官的带领下来到汉军领军大将面前,虽然投降了,但是傲骨依然在,傅有德只是简单的一抱拳:“老朽败军之将傅有德。”
  那个身材高大的汉军大将,看样子年纪不过二十五六岁,很和善的笑了笑,答道:“在下刘元封,傅老将军有礼了。”
  傅有德一惊,如此年轻,如此神勇,汉王御驾亲征千里雪夜袭太原,这仗,输的不冤!
  太原城头,代表顺天皇帝的黄色旗帜被降下,一面大大的红旗缓缓升起,此时云团散开,一轮红日乍现,金光漫撒,阴霾多日的太原城终于迎来了一个晴天。
第7章
白马银枪
  大周末帝,顺天皇帝张承平不知所踪,汉王也未加搜寻,只是淡淡说了句:“随他去吧,累了自然会回家。”就再也不提此事。
  顺天小朝廷土崩瓦解,那些六部官员,王公贵族们,连帽子都没戴热就被迫摘下,所幸汉王仁慈,并未追究他们的责任,甚至对傅有德也格外开恩,依然令他父子统领山西兵马。
  汉军在山西境内没有多少兵马。而傅有德部队基本上是完整的,立刻就可以投入使用,目前天下已经初定,唯有蒙古还在负隅顽抗,不过依照赵定安的风格,肯定会杀的血流成河,百十年内不用担心什么。
  而原先栖身在太原的伪周余孽,杨峰和文海等人,则根本算不上什么祸患,在元封眼里,他们就和小老鼠一样不足以虑,任他们自生自灭便是。
  唯一值得担忧的是位于河套地区的西夏,李家筹谋已久,志向远大,早就说过要建立皇朝,重整宋时荣光,可这也是元封所无法容忍的。
  西夏铁鹞子的战斗力之强悍,元封早就领教过了,所以对西夏军还是有些忌惮的,同时李明雪又是他的妃子,李明赢是他的结义兄弟,在感情上他是不愿意和西夏开战的,但是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作为一个空前兴盛的庞大王朝的主宰者,任何心慈手软都是要不得的,西夏若想生存,必须屈服。
  傅有德留在太原城里,他的孙子们也和爷爷在一起,表面上是汉王体恤傅老将军年迈,不忍心他带兵出征,实际上是作为人质,让领兵的傅家三个儿子不要动什么歪念头。
  事实上傅家三个儿子也不会起异心,汉军的强大有目共睹,若想在新朝廷里有一席之位,唯有真心投靠,打几个漂亮仗才是硬道理。
  傅军以进剿蒙古军为名,向西运动,挤压西夏军的空间,同时位于宝鸡一线的汉军,也向北运动,形成合围之势。
  银川城,李家大宅子,现在这座庞大的宅院已经升级了,不再是西北第一豪族的宅邸,而是西夏皇帝的皇宫。
  翘脊飞檐,高耸入云,建筑式样和中原有些类似,但不尽相同,屋檐瘦削,重檐叠户,灰墙黄瓦,檐下垂着铁铃铛,穿着黄色袍子,坦露右臂的喇嘛坐在高处念着佛经,门口的大路上,马粪和骆驼粪遍地都是,已经冻成了冰坨。
  皇宫内,一群紧衣窄袖的年轻人正雄赳赳的坐着,房门打开,一个阴沉着脸的青年挟着一股劲风走进来,年轻人一起行礼:“拜见太子!”
  来者正是李明赢,当今西夏国的太子殿下,这几年来西夏和蒙古,山西傅有德部发生了无数次的战斗,有力的策应了汉军,同时也壮大了自己,力量比以前强大了十倍。
  西夏已经建国,国号大夏,年号天承,因为父皇年事已高,所以李明赢以太子之位监国。
  这些年轻人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最大的也不超过三十岁,属于西夏军中的少壮派,对于大夏将来的走向,他们无一例外的倾向于东进中原,逐鹿天下。
  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那些跟随大公主殿下去过中原的武将们却是心里有数,别看现在西夏兵强马壮,跟人家汉军想比还是不够看,骑兵多又如何,现在打仗都是靠大炮,钢铁和火药才是战争的王道,西夏铁鹞子已经悄然过时了。
  汉王的亲笔信送到了银川,信中提出了条件,封李家世代为王,镇守西夏,朝廷发放俸禄,与亲王同等,还可以保留一万人以内的王宫卫队,地区防务则交给朝廷负责,李家子弟,可以入京城国子监读书,也可以担任朝廷的任何官职,都没有限制。
  条件貌似优厚,但是却引起了少壮派的愤怒,不是说好两家平分天下的么,怎么变成汉军一家独大,西夏只能为王不能为帝,这是决不可接受的屈辱。
  一场纷争在内部展开,大公主派系的人马主和,太子掌握的少壮派主站,两边争论不休,今天太子召集部属,就是要做一个了断。
  大公主人在南京,鞭长莫及,现在的李明赢也不再是当年那个任凭姐姐打骂的青葱少年了,而是执掌大权的太子殿下。
  父皇年迈,早已没有当年的锐气,听说汉军两路夹攻,向西夏靠拢,便有意求和,这更引起了少壮派们的不安和义愤。
  一番密谋之后,少壮派的将军们昂首阔步的去了,他们手持令箭,要杀尽银川城内的动摇分子,为太子继位铺平道路。
  一场屠杀开始了,用了不足一天时间,忠于大公主的臣子就被杀光了,一颗颗人头摆放在皇宫门口,李明赢却陷入了迷茫。
  如果是在中原京城铲除异党,怕是要杀三天三夜都杀不完的吧,但是在银川,半天就收尾了。
  多年前的一幕幕场景映入眼帘,青春年少之时,鲜衣怒马,笑傲江湖,何等的畅快开心,远没有今天这样烦恼。
  李明赢最崇拜的人就是李元昊,在这位伟大的君主,西夏开国武烈皇帝带领下,党项人屹立于西北,百年不倒,男儿就应该像他那样活着。
  当年的西夏帝国,是因为占据了富饶的河西走廊,甘州沙州凉州等地,再加上宋朝的疲弱,才有如此辉煌成就,而眼下凉州尽为元封所有,北灭蒙古,西平突厥,南定中原,一个庞大而又朝气蓬勃的帝国正在诞生。
  而现在的西夏,除了河套地区之外,土地贫瘠,气候苦寒,百姓不足五十万众,铁器茶叶丝绸布匹都依赖进口,战略空间极其有限,想以一隅之地对抗刚刚兴起的中原霸权,是那么的可笑,那么的愚蠢,但李明赢必须去做。
  即便死,也要死个风风光光,轰轰烈烈,像真正的男人那样在战斗中死去。
  西夏与汉的战争在新的一年开始了,这也是一场短暂的战争,因为西夏内部产生了分歧,趁着儿子领兵在外,老西夏王指挥卫队发动了第二次政变,铲除了少壮派,切断了他们的后勤补给,单方面向汉军媾和。
  与此同时,大公主亲自领兵西进,剿灭叛军,李明赢将同时面对自己的结拜兄弟,亲生父亲和姐姐三个敌人。
  这三个人是他最亲近的人,却要兵戎相见,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剧。
  西夏军在毛乌素荒原和汉军展开决战,此时西夏军已经分裂,除了三千铁甲军依然忠于太子之外,其余的西夏军都选择了中立,不再奉太子命令。
  一边是孤零零的三千铁甲,一边是汉军六万重兵,马刀对大炮,三千对六万,胜败可想而知。
  强悍的西夏骑兵一次次的发动冲锋,都被汉军的大炮和火枪所粉碎,战马在炮火中嘶鸣,骑士们踏着战友的尸体勇敢的前进着……
  傍晚时分,阴冷的天开始飘雪,双方暂时休战,西夏军中只剩下四百多活人,还都挂彩,四面已经被合围,粮草也尽了,等待他们的唯有战死而已。
  忽然对面打起白旗,几个人慢慢走了过来,李明赢强打精神,也带着两个人迎上去,双方在死人堆里会面。
  李明赢的白色战袍已经变成了血红色,银色长枪的缨子也被鲜血染成了黑色,但依然英姿勃发,嘴角漾着笑意。
  荒原上的风呼呼地垂着,将对面之人衣服上的鹅黄色丝带吹的啪啪直响,李明赢干涩的笑了笑,喊道:“大哥,姐姐。”
  来者正是元封和李明雪。
  “小弟!”李明雪喊了一声便哽咽了,从小她就最疼这个弟弟,现在搞得兵戎相见,一边是弟弟,一边是丈夫,让她肝肠寸断却又无能为力。
  “别打了,跟我回家吧。”元封淡淡的说。
  李明赢摇摇头:“大哥,你知道么,我一直不甘心被你的风头压过,但是一直以来我都没有机会超越你,你还记得当初我们的约定么,万一兵戎相见之时,只会不遗余力的战斗,真的英雄是不需要人怜悯的。”
  元封无语,李明赢是西夏太子,少壮派的领袖,自小就养成了桀骜不驯的性格,让他投降,比杀了他还难。
  不投降只有死亡,李明雪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这个结果,她泪眼婆娑道:“小弟,别打了,你打不过的。”
  “没有打完,怎么之道,姐姐,我儿子还小,就托付给你了,大哥,咱们再来打过,说好不许留手哦。”
  说罢,李明赢留下最后一个灿烂的微笑,转身去了,身影依旧挺拔,在暮色中蹒跚而去。
  最后的战鼓鸣响了,西夏铁骑在似血的残阳下发动最后的决死冲锋,四百骑兵发出的轰鸣,竟如十万大军般浩荡。
  汉军阵地,元封冷冷的下令:“开炮!”
  ……
  西夏太子李明赢,战死于毛乌素荒漠,终年二十五岁,白马银枪小霸王的传说,将永远流传于河套内外,阴山南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7/24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