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的逆袭(校对)第1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8/588

  刘汉东确信无疑,昨晚上酒后乱性,把火颖给睡了,这窝边草不吃也吃了,爱咋咋地吧。
  出了院子正要上车,山炮过来了:“大东,找你有点事。”
  “啥事,你说。”
  “这不快开学了么,我想把两个小舅子送去上学,也糊弄个大学文凭出来,你人头熟,帮着想想办法呗。”
  “行,我记着这个事儿了。”刘汉东满口答应,现在不比以前了,只要有钱什么学上不了。
  打发了山炮,刘汉东驱车回了江北老家,母亲早早预备了一桌酒菜,等儿子回来三口人一起吃饭。
  “小东,怎么没穿警服回来?”妈妈一个劲地给儿子夹菜,还抱怨说他饿瘦了。
  在路上刘汉东已经想好了,一个谎言需要无数谎言来圆,还不如实话实说,他干咳一声道:“妈,我不干了。”
  妈妈惊得筷子都落在了桌子上:“你说什么?好端端的怎么就不干了?”
  “太忙太累,工资少,压力大,还危险,没啥意思,上次肚子上挨了一枪,要不是穿着防弹背心就歇菜了。”刘汉东道,这几句台词他是研究过的,对付老妈绝对有效。
  果然,妈妈一听儿子中枪,吓得赶紧说:“不干就不干,妈不怪你,不能为了工作玩命啊,妈不图你别的,平平安安就好。”
  刘汉东说:“我想自己做点生意,开个汽修厂,地址都选好了,就在铁渣街上,客户群也定位好了,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需要多少钱,妈给你拿。”妈妈饭也不吃了,从五斗橱里拿出一个小黑包,里面是存折和现金。
  “上次你给我的钱全存在卡上了,你先拿去用,还有我和你贺叔这些年存下来的五万块,你也拿去用,妈支持你创业!”
  刘汉东觉得有些惭愧,二十大几的人还找家里要钱,嗫嚅道:“你们的钱我不能拿。”
  贺坚端起杯子说:“小东,我和你妈没孩子,心里是把你当成儿子的,这钱你拿着,放心大胆的干,我相信你。”
  “谢谢贺叔。”刘汉东和贺坚碰了杯,一饮而尽。
  晚上,刘汉东去了爷爷那里,将这半年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老人家长叹一声道:“四八年也不过如此啊……”
  “爷爷,四八年怎么了?”刘汉东追问。
  “中国还是没能走出历史规律的局限,你不当警察也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刘骁勇从躺椅上起来,打开柜子拿出存折,“这是爷爷的工资卡,你需要用多少就自己取吧。”
  ……
  次日,刘汉东正准备去银行取钱,忽然接到白娜的电话。
  “刘汉东,你有空么,我给你介绍了一份工作,不过需要你到江北来面试。”
  “白记者,我就在江北,不过……”
  “别不过了,绝对适合你,我在开车,不能多说,我给你一个号码,你打过去就行,我都安排好了。”
  白娜说了一个手机号,刘汉东默记下来,挂了电话想了想,还是拨了过去,是个年轻男子接的,态度很热情,自我介绍说叫徐宁,请刘汉东到市政府来一下。
  刘汉东不想驳白娜的面子,先去银行取了三万元钱,爷爷是离休干部,工资很高,这些钱还不至于动了棺材本。
  随后他驱车来到江北市政府,令他惊讶的是市政府的围墙不知道什么时候拆了,大院内的繁花绿树掩映,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个大公园。
  市政大楼内设有服务台,刘汉东上前说找徐宁,工作人员立刻拨打内线电话,不一会儿,一个白衬衣黑裤子的男子匆匆下楼,离得老远就说道:“刘汉东,久仰久仰。”
  这人就是徐宁,他没有邀请刘汉东上自己办公室去坐坐,而是拿出一把钥匙抛给刘汉东道:“出去兜一圈。”
  这是一把奥迪车的遥控钥匙,刘汉东跟着徐宁来到地下停车场,按动钥匙,一辆黑色奥迪A6响应,号牌居然是江B00002。
  “你开车,去南泰工业园。”徐宁拉开车门,坐在了副驾驶位子上。
  刘汉东心中狐疑,二号车,这应该是江北市长的座驾啊,怎么让自己开,但他还是上车发动,驶出地下停车场,一路奔向南泰工业园,徐宁拿着手机不停地通话,安排会议和工作,不过听他的口气应该是个秘书。
  奥迪在车海中徜徉,刘汉东开得很稳,保持在交规允许的速度上限,不变道,不逆行,不创灯,极其的规矩,这倒不是他良心发现,这货开自己的车时,只要不给他人造成危险,想怎么开就怎么开,完全视交规为无物,他这样开是因为驾驶的特权车,反而没了乱开的欲望。
  南泰工业园原来是一片盐碱地,现在是江北重工的新厂区,生产军工产品为主,这个大型企业是由原晨光机械厂和红旗钢铁厂合并而成,是江北重要的纳税企业,并且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两个濒临倒闭的老国企咸鱼翻身,做大做强,在江东乃至全国都是一个奇迹,那时候刘汉东还在当兵,对这些故事不是很了解,如今看来确实令人震撼。
  在徐宁的指引下,奥迪开进江北重工的大门,停在办公大楼前,徐宁下车,嘱咐他稍等,然后匆匆上楼,过了五分钟,一个三十来岁的男子在徐宁陪伴下走出来,来到奥迪车旁,徐宁介绍道:“刘汉东,这位就是周市长。”
  “刘汉东,我听过你的故事,是条硬汉。”周市长很是平易近人,和刘汉东握了手,钻进后座招呼开车,他似乎心情很好,还和刘汉东唠起了家常,老人身体怎么样,个人问题解决没有,虽然都是些没营养的场面话,但看得出这位市长很亲民。
  “停一下。”忽然周文说道,刘汉东靠边停车,周市长下车,蹲在路边摊和卖香瓜的老农讨价还价,最后掏出一张百元大钞,将摊子上的香瓜全买了,徐宁和刘汉东帮忙把香瓜放进了后备箱。
  “小刘,回头拿几个瓜走,我请客。”周市长呵呵笑道,心情不错。
  刘汉东挺感动,他知道周市长为什么要买下全部的香瓜,因为烈日当空,因为卖瓜老汉满脸的皱纹,他一个堂堂的市长,又没有摄影机跟着,完全没必要作秀给一个新来的司机看。
  回到市政府,周市长冲徐宁点点头。
  “小刘,跟我上去办一下手续吧,你身份证带了吧。”徐宁道。
  刘汉东摇摇头:“对不起周市长,徐秘书,谢谢你们看得起,但我不想当驾驶员。”
  徐宁瞪大了眼睛,刘汉东的反应在他看来简直匪夷所思,为市长开车,那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花钱送礼都当不上,他倒好,市长都同意了,愣是不给面子。
  周市长也一愣,随即爽朗一笑:“没关系,人各有志。”
  “谢谢理解。”刘汉东解开安全带下车,将钥匙还给徐宁,冲周市长略一颔首,大踏步地去了。
  刘汉东出了政府,上了自己的富康,插钥匙启动,怎么也发动不了,下车打开引擎盖检查一番,是启动机故障,到底是老车了,掉链子趴窝很正常。
  没辙,走回去吧,刘汉东在大街上走着,忽然有人在背后拍他的肩膀,手劲挺大,刘汉东反应极快,一把扣住这只手,来了个过肩摔,将一条彪形大汉狠狠摔在地上。
  “我操!不就拍你一下嘛,至于么。”大汉委屈得要命,他头皮刮得锃亮,穿一身黑色香云纱的中式对襟褂,脖子上大金链,手腕上佛珠大金劳,敞开的前襟里是一丛丛护心毛,正是刘汉东的狱友,孟知秋。
  “哎哟,孟哥,出手重了点别见怪。”刘汉东赶紧相扶。
  孟知秋自己爬了起来,冲后面几个横眉冷目的小弟摆摆手:“自己人,刘汉东,我小弟,你们别瞪眼,你们三个人一块儿上也打不过他。”
  又掏出极品淮江来递给刘汉东一支:“怎么,省城不好混,回江北发展了?”
第十一章
小刘哥
  刘汉东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好苦笑了一下,这段时间的种种遭遇,尽在不言中。
  “没事儿,回来也好,跟哥混,保你一天三顿小烧烤。”孟知秋拍一拍刘汉东的膀子,揽着他的肩膀往前走:“喝酒去。”
  八月流火的季节,汗流浃背,衣服如同黏在身上的第二层皮肤一般,酷热难当,孟知秋将对襟褂子脱了搭在肩头,露出一身横肉和文身,戴着大墨镜,迈着螃蟹步大咧咧的往前走,弟兄们也都有样学样,扒了衣服,刘汉东不想当另类,也把T恤给脱了,不过露出来的不是刺龙画虎的文身,而是一身的伤疤。
  孟知秋领着大伙儿来到一家烧烤店,点了一堆肉,一桶扎啤,先弄几个凉菜坐下喝酒,现在才下午五点多,店里没人,烟雾也不大,电扇吹着,冰凉的扎啤喝着,赤膊大汉们吹起了牛逼。
  “现在都不去地地道道了,换了几岔老板,味道早就不正宗了,就是个名头。”孟知秋拈了个花生吃了,沉浸在往事中,“想当年高土坡四大天王,那都是我的哥们。”
  忽然他看到刘汉东手腕上的伤疤,忍不住问道:“这怎么回事?看起来像手铐磨得啊?”
  “就是手铐磨得,前段时间出了点事儿,被平川公安局抓了……”刘汉东轻描淡写,将事情原委简单叙述一遍,惊得孟知秋等人目瞪口呆。
  “我操,这事儿我知道,原来是老弟你干的啊,啥也别喝了,都端起来,敬咱小刘哥一杯。”孟知秋率先举起杯子,带着大家敬了刘汉东一个。
  “黑哥,你怎么喊我哥啊,不能乱了江湖辈分。”刘汉东道。
  孟黑子一抹嘴道:“不能这么算,江湖是不讲究年岁的,你干的这些事儿,还当不起一声哥么,我这辈子最佩服的就是好汉,纯爷们,以前认识一个刘哥,那个比你还猛点,干的都是大事,我提名字你可能知道,就是咱江北的大名人刘子光。”
  刘汉东笑了:“其实刘子光和我还有点亲戚关系。”
  “哦,还有这一出?怎么个亲戚法,是不是一个刘?”孟知秋颇感兴趣。
  “算起来刘子光应该是我姑奶奶那边的一支,应该是我姑表哥,不过亲戚很多年不走动了,我也是小时候见过几次表哥,长大以后上学参军,一直没回家。”
  孟知秋震惊了:“我就说嘛,铁定是一家人,也就是你们老刘家的人,做事才这么猛!我靠,大刘哥小刘哥,一个比一个猛。”
  后边有人嘀咕:“你啥时候说了。”
  孟知秋一瞪眼:“扯什么犊子,还不赶紧都单独敬小刘哥一个。”
  大家又都单独走了一个,羊肉串还正串着,炭炉子也在生火,孟知秋喊道:“老板,结账。”
  老板颠颠过来:“孟哥,稍等,这不刚出摊子么,肉马上就串好。”
  孟知秋摸出钱包抽出几张红票子:“先结账,把肉留着我们夜里再过来。”
  “好嘞,孟哥走好。”老板点头哈腰。
  一帮赤膊大汉从烧烤店出来,打了两辆出租车,直奔淮江大桥下的和平饭店,在车上孟知秋就打起了电话,安排酒席,招呼朋友。
  刘汉东有些汗颜:“黑哥,这样不好吧,场面有点大。”
  孟知秋哈哈大笑:“越大越好,我还嫌不够大呢,留在江北的老人不多了,老弟兄都出国发展了,回头给你介绍几个伙计,都混得还不错,你回江北发展,肯定能帮上忙。”
  不大工夫来到和平饭店,经理疤子亲自迎接,领着他们上楼上最大的包间,先上普洱茶,拿两盒极品淮江,现在江东省内不流行中华和苏烟了,这种八十八一盒的极品淮江才是主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8/5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