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校对)第3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0/347

  张弘范本该病死于公元1280年,也就是前年,但是历史发生了诸多改变,张的寿命受到影响得以延长,他是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被元朝重新启用让刘彦直有些担忧,简单的一杀了之似乎治标不治本,如果能将张弘范策反过来,似乎用处更大。
  ……
  深夜,河南江北行省,南阳府外的元军大营中军帐内,朝廷剿匪大帅张弘范站在舆图前沉思,他在考虑如何不负皇恩,将这股流窜各地的马匪一举歼灭。
  崖山一战,张弘范葬送了元朝水师精锐,泉州一战,丢了整座城市和蒲家积累百年的财富,换成别人,早被皇帝千刀万剐了,但是忽必烈对张弘范却格外开恩,不顾雪片般的弹劾奏章,硬是把他保下来,命是保住了,但官儿当不成了,张弘范一抹到底,从大权倾朝野的大元帅变成了平民百姓,每天在府内闭门思过,抑郁不得志。
  后来,范文虎也在台湾折了朝廷几十万大军,有他垫底,张弘范的心情也略好一些,不再郁郁寡欢,开始练剑阅读兵书,期待朝廷再度启用自己,如今,皇帝不计前嫌,真的启用自己,怎能不让他壮怀激烈,粉身碎骨也要报答皇恩浩荡呢。
  “大人,茶凉了。”身后传来亲兵的声音。
  “知道了,退下。”张弘范头也不回地答道。
  亲兵的脚步声远去,张弘范的精神全都放在舆图上,这里是一片丘陵,不适合骑兵快速机动,反倒适合步兵设伏,这里是水流湍急的河水,如果把敌人逼到此处,在对岸埋伏一支人马的话……
  “张元帅,别来无恙。”身后再度响起声音,惹得张弘范烦躁不已,他以为是当地的官员不请自来,和自己套近乎拉关系,不过迅速回过味来,即便是当地的达鲁花赤来了,也不可能不经通禀就来到军机重地。
  崖山之战前,伶仃洋上那一幕重现眼前,张弘范全身都在颤抖,他慢慢回转身来,果然看到了那张熟悉的面孔,妖人又来了。
  刘彦直在铺着白虎皮的帅椅上坐下,瞅瞅帅帐内的陈设,啧啧道:“这么晚了还在研究敌情,张元帅对大元可谓赤心一片,我看了都感动啊。”
  张弘范手按剑柄,沉声道:“你欲何为?”
  刘彦直道:“我此番前来,是给你讲几个小故事。”
  张弘范知道自己不是这妖人的对手,就算把亲兵们都叫进来也没用,不如随机应变,看来有什么戏唱。
  刘彦直道:“三百多年前,中原还是赵家坐天下的时候,我曾经和朋友去华山寻访陈抟老祖,途经汴京的时候闲着没事,我找到了南唐后主李煜的宅子,亲眼看着他服毒而死,死状甚惨。”
  张弘范自幼饱读诗书,算得上儒将,历史典故比刘彦直知道的还多,宋太宗强幸小周后的事儿他当然知道,但是刘彦直讲这个故事的动机是什么,他猜不出。
  “赵匡义欺负人家弱女子,结果报应到自己子孙头上,靖康年间,金人攻破汴京,俘虏了宋朝两位皇帝之下宗室男女数千人,统统押往北地,别管是皇后还是公主,都成了金人的军妓,连皇太后都替金人生了野孩子,这报应来的不谓不惨烈吧。”
  张弘范忍不住点头,因果循环,报应不爽,这是天道,但赵匡义只是霸占欺凌了降国之君的妻室,这报应未免太过了些,翻了几百倍也不止啊。
  刘彦直又道:“历史前进了三百年,昔日宋朝的都城汴京成了金朝的京城,完颜守绪弃城而逃,一个叫崔立的金将发动兵变,全城内外大肆劫掠,把太后、皇后,诸王和嫔妃们装了三十七辆大车,连同宗室五百余人送给蒙古军,蒙古军将俘虏中的男丁全部杀死,女眷送往哈拉和林,这又是一次天道循环。”
  金国灭亡不过是三四十年前的事情,张弘范听父亲讲过此事,刘彦直所言不虚,他是个聪明人,已经隐隐猜到对方的意思。
  刘彦直继续侃侃而谈:“张元帅,你有个儿子叫张珪,很有出息,十六岁就是管军万户,你死后他也深得皇帝宠爱,混了个枢密副使,镇国上将军,死后追赠蔡国公,张珪最有出息的一个儿子叫张景武,是保定路的武昌万户,等他执掌张家的时候,也就是五十年后,元朝上都和大都的皇位继承人们争夺大位,打得稀里哗啦,你们家三世豪强,不管哪家上位都亏待不了你们,所以也没选边站队,张景武自顾自保,带着家丁打死几百个劫掠乡间的大都溃兵。”
  张弘范听得入迷,他身体不好,多年征战染上许多疾病,虽然还是四十出头的壮年,但已经感到时日无多,最担心的就是儿孙没出息,刘彦直正说道他心坎上去了,此时听到孙子打死蒙古兵,不禁跺脚急道:“莽撞,莽撞了!”
  “岂止是莽撞,简直就是找死。”刘彦直道,“大都这边打赢了,夺了皇帝位子,一个蒙古王爷特地带兵来到保定张府,张景武没敢抵抗,开门投降,全家男丁上到六七十岁的皓首老人,下到不足月的婴儿,全部斩首,张景武是五马分尸而死……”
  张弘范捏紧了拳头。
  “你们家女眷更惨些,全部被轮奸后杀死,连当军妓的资格都没有,你们家府邸被付之一炬,四世积累的财宝被抢掠一空,这些事倒显得无关紧要了。”刘彦直冷冷的继续讲述着。
  张弘范一口腥甜的血憋在喉咙,硬生生咽下去,如果是个江湖术士给他讲这番话,他只会冷笑一声将此人推出去斩首,但刘彦直是货真价实的仙人,虽然他向来以“妖人”蔑称之,但心里明白,此人是天庭派下来拯救苍生的,自己杀人太多,以至于寿命有损,那也罢了,只要儿孙过得好就值,可是依刘彦直所言,张家富不过三代就被灭族,这让他长期以来坚持的信念都崩塌了。
  张弘范相信冥冥中自有天意主宰一切,所以他在征服南宋的过程中一直奉行少做杀孽的原则,尽量不屠城,少杀人,为儿孙积福,但战争总避免不了死人,这些死在元兵屠刀下的冤魂形成的怨气终于在五十年后报应在自家孙子身上了。
  刘彦直很应景的吟诵起张弘范早年做的一首诗:磨剑剑石石鼎裂,饮马长江江水竭。我军百万战袍红,尽是江南儿女血。
  这首诗大大刺激了张弘范,憋在胸口的一口血终于喷了出来,胸前殷红一片。
第十二章
原地爆炸
  张弘范喷完这口老血,直挺挺倒在地上起不来了,刘彦直没想到这货经不起刺激,只得悻悻离去,半道上忽然回过味来,张弘范何等人物,岂会因为几句话大伤元气,不对,定然有诈。
  他猜得没错,张弘范是统兵大将,俗话说慈不掌兵,他心硬如铁,岂能因为五十年后自家那些没见过面的儿孙遭受的灾难吐血昏倒,就算是今时今日他张家被满门抄斩,他都不会掉一滴眼泪。
  刚才是因为张弘范意识到刘彦直的企图,所以才暗地里咬破舌尖,积蓄了满嘴鲜血,找个机会喷出来迷惑敌人,现在刘彦直走了,他也不敢声张,只是故意将茶杯摔落,亲兵闻声而入,看到元帅昏倒,立刻惊呼起来。
  一群亲兵冲进帐内,将张弘范扶起,掐人中灌热水,好一阵子元帅才悠悠醒转,只说自己旧病复发,将统兵重任交给副手,自己写了一篇奏折安排快马连夜送往大都,向忽必烈请辞。
  刘彦直出现,代表这场仗不好打了,张弘范心里明镜一般,他再来一场败仗的话,以往的战功可就抵消的差不多了,皇帝也保不住他,届时刘彦直所说的大难也许会提前到来。
  所以他选择撂挑子,老子不干了,不贪这个功劳,你们谁行谁上吧。
  元军在南阳府驻扎了多日,未曾有积极举动,只等大都圣旨到来。
  从南阳到大都一马平川,朝廷信使马不停蹄的来回赶,六天后张弘范就收到了忽必烈的圣旨,他率领众将在辕门接旨,旨意很简单,不批准张弘范的辞呈,并且大大的勉励他一番,让他好好养病,从长计议,剿匪并不急于一时,另外赐他百年山参十斤,大马士革弯刀一柄。
  皇帝的信任和恩宠让张弘范感动的涕泪横流,身为臣子,能为这样的主公效命,死而无憾了,至于刘彦直所说的五十年后张家被灭门一事,他是相信的,但是忽必烈的不孝儿孙们所做的事情,和当今皇帝有什么关系,再说只要自己留下遗命,禁止儿孙强出头与蒙古人为敌不就罢了。
  刘彦直的威胁依然存在,这个妖人可以随时进入大营暗杀自己,但这并不能吓倒张弘范,死于敌人刺杀,也算是为国尽忠了,皇帝必然会厚葬自己,重赏张家,这也未尝不是一种好的结局。
  “也罢,臣这条命就献给陛下了!”张弘范心意已决,向北叩首谢恩,传令三军,饱餐战饭后出击剿匪。
  张弘范乃是汉人中一等一的名将,他全力以赴剿匪,倒也颇见成效,一连收复了好几座城池,而且严格管束手下兵将,不让他们劫掠屠杀,反而开仓放粮,赈济百姓,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做法,尽量不多做杀孽,以邀买人心为上。
  刘彦直明明有机会用巴雷特狙杀张弘范,但是看到他的这些举动,反倒不忍出手了,因为换了别的统兵将领肯定就没这么心慈手软了,自己能力再大,也杀不完十万元军,也救不了几十万的百姓。
  比起张弘范,霍去病的战略水平更胜一筹,他根本不和官兵正面交锋,而是带着三千骑兵忽东忽西,神龙不见首尾,他明明有机会迅速扩大队伍,裹挟几十万百姓都是小菜一碟,但他不这么做,一直保持三千兵力,一万匹战马的规模,当然兵员不断在淘汰置换,去芜存菁,凡是马术不精,身手不好,体质不强的士兵都慢慢被淘汰下去,剩下的都是真正的精兵,优秀的骑手。
  张弘范麾下有一万精锐阿速军,阿速人是说波斯语的高加索白人,被蒙古灭国后沦为雇佣兵,这些人野蛮悍勇,吃苦耐劳,能三天三夜吃喝拉撒都在马背上解决,冬天身上涂着厚厚的油脂保暖,成年的不洗澡,打起仗来更是不要命,这样的骑兵部队加上足智多谋的主帅和充沛的后勤支援,在中原简直是无敌的存在。
  阿速军作为剿匪主力走上战场,他们派出小股斥候打探马匪踪迹,却总也不得要领,马匪似乎能预知危险的临近,每次就要形成合围的时候总是扑个空。
  元军哪里知道,空中有一双眼睛时刻盯着他们的动向,及时的向马匪通风报信,这场战争就如同九十年代的多国部队对阵伊拉克军队一样单向透明,阿速军空有强大的机动力也派不上用场。
  那些元军步兵可就倒了霉,时不时被马匪咬上一口,损失惨重,士气低落,张弘范剿匪不力,河南江北行省烽烟四起,不止刘去病一股马匪,起码有二十多股势力起兵反元。
  张弘范焦头烂额,惭愧难当,不知道该怎么向皇帝交代。
  ……
  大都,大内宫殿中最为壮丽的是大明殿,面阔十一间,进深七间,重檐庑殿顶,金黄琉璃瓦,大明殿的屋脊就是整个宫殿的制高点,可以俯瞰一切。
  深夜,刘彦直背着一个长条包袱坐在大明殿顶端,他在等一个人,一个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角色,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元朝的开国皇帝,孛儿只斤·忽必烈。
  忽必烈今年已经六十八岁,按照历史进程他还能再活起码十年,刘彦直等不了那么久,这位皇帝实在是太强悍了,他的能力和唐宗宋祖朱元璋不相上下,文韬武略都不差,有老皇帝镇着,这天下就乱不了,张弘范们就不敢起异心。
  所以,忽必烈必须提前死。
  清晨,皇帝上朝了,元朝人的装束和宋人不同,服饰混乱不堪,男的喜欢戴圆盔状的瓦楞帽子,穿圆领窄袖袍,皇帝也不例外,被各族臣子们簇拥着的老者想必就是忽必烈了,他从寝殿方向而来,乘坐着步辇,侍卫们佩戴弓箭弯刀在旁侍卫,步伐稳健,鼓乐齐鸣。
  刘彦直端起了巴雷特,瞄准镜锁定了忽必烈的心脏位置,好歹人家是个皇帝,就不打头了,留个全尸好下葬。
  “你也是个有福的,能享受到八百年后的高科技武器。”刘彦直默念道,扣动扳机,12.7MM的子弹呼啸而出,正中皇帝左胸,巨大的力量将人从步辇上打了下来,身子几乎断成两截,仪仗队伍乱成一团,侍卫们拔刀四顾,却根本看不到刺客的踪迹。
  在现场目睹了这一幕的威尼斯旅行家马克·波罗后来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了忽必烈之死,他绘声绘色的描述说:皇帝在仪仗队的护卫下如同往常那样前往宫殿处理朝政,却突然在途中原地爆炸,他的心脏里一定藏着什么神秘的东西,也许是东方的丹药吃的太多的缘故……
  皇帝离奇的遇刺身亡,事发突然,大内秘不发丧,以免生变,等到皇太子真金从漠北赶来后才宣布皇帝驾崩,太子登基。
  孛儿只斤·真金是忽必烈的长子,正值壮年,他接管朝政以后对张弘范就没那么客气了,几次三番下书催问剿匪进展,张弘范被逼无奈,仓促进兵,却被霍去病打了个埋伏,又折损了许多兵马,只得硬着头皮向朝廷请求增援。
  与此同时,江浙行省的大都督范文虎却屡战屡胜,将南方的叛军剿灭的干干净净,捷报雪片般飞到大都,赢得君臣一致赞誉。
  台湾战败后,范文虎颠倒黑白,把责任一股脑推给姬宇乾,自己反而加官晋爵,风生水起,现在是江浙行省的右丞,那些所谓的战绩都是他伪造的,这一点他继承了贾似道的真传,一般人还真比不了。
  民间还有传闻说,刘去病和张弘范暗通款曲,早就达成默契了,真金倒也算是个贤明的皇帝,不会相信这些低级的谣言,但张弘范屡屡损兵折将,耗费粮草,着实让他失望,于是下旨让能臣范文虎取而代之,派出钦差将张弘范押回大都论处。
  张弘范不敢抗旨,乖乖交出兵符,随同钦差回京,他身正不怕影子斜,事到如今还有信心自证清白,继续为朝廷效命。
  可是,押送张弘范回大都的囚车半路上被马匪截住,钦差当场被射杀,护送的三百怯薛军死了一多半,只有少数人落荒而逃,马匪们明明可以追杀,却放任这些人逃走。
  张弘范坐在囚车里不愿出来,因为他又看到了刘彦直。
  “张元帅别来无恙。”刘彦直在马上抱拳道,“救命之恩你不打算感谢我么?”
  张弘范恨得牙根痒痒:“小人,陷我于不义!”
  怯薛军是皇帝的侍卫亲军,他们回到大都后就坐实了自己和马匪私通的事情,远在河北的族人保不齐就会被皇帝满门抄斩,而这一切,全是刘彦直搞得阴谋诡计。
  刘彦直道:“忽必烈已死,真金的阳寿也不过还有两年而已,天下就要乱了,乱世造英雄,谁知道这天下该不该轮到姓张的做呢?”说着上前挥锤砸开囚车上的铁锁。
  “妖言惑众。”张弘范的语气没那么激烈了,这回他是真的被动了心思,一直以来站在他背后最强大的靠山是忽必烈,现在忽必烈驾崩了,即便继任的是忽必烈的亲儿子,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对张家的信任不会那么多了,何去何从,他真的需要好好思考一番。
  “张元帅,后会有期。”刘彦直调转马头,带领马匪们绝尘而去,只留下满地尸体和囚车里孤零零的张弘范。
  两匹无主的战马在一旁静静的吃着草。
  张弘范从囚车里爬了出来,从死人身上扒了盔甲套上,捡了兵器铠甲,翻身上马,略一思忖,向南疾驰而去,河北太远,就算他星夜兼程赶回去也救不了满门老小性命,不如回到军中,杀掉范文虎,夺回兵权,乱世中唯有兵马钱粮才是最重要的。
  果不其然,后来真金将保定张家满门抄斩,张弘范诛杀范文虎,拥兵自立,这天下从此就乱了……
第十三章
人造朱五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0/3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