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清(精校)第2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6/916

  和之前的司卫形象已经有了不同,这波横阵的司卫虽然还穿着灰蓝布装,脑袋上却不再是之前那种宽檐圆布帽,而是鈸铙一般明晃晃的铁盔,只是盔檐呈一道弧线向下倾斜。上身也多了一件护甲,看上去像是藤甲,又像是竹甲。
  滴答的密集雨点声响起,箭雨洒落在前进的人群里,大多数人都只是微微低头,少数几个脚下步伐乱了,就被队里的军官扯出队列,一个个脸带羞愧。
  “这些是老司卫?”
  “战场”的侧面,段宏时看得入神,随口问着身边的李肆。
  “如果是老司卫,眼皮都不会眨,脑袋也不会低,更不用说脚下乱了。”
  李肆的回答充满自信,眼前这一哨兵来自船丁改编的北江翼,只有正副目长是老司卫。
  和胤禛的对决已经过去一个半月,李肆虽然已经敲定“人生大事”,可在这个时代,要娶媳妇,就得六礼齐全,可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搞定的。加之李肆已非常人,他的婚事,也跟广东局面关联在了一起。何时办喜礼,还要看大势走向,纵然李肆心急,这热豆腐却是没办法马上下嘴。
  所以李肆只有把这件人生大事暂时放下,全心操办另一方面的人生大事,那当然就是做好造反的准备。
  整个大局由他和段宏时等人商议出来的计划推动,刘兴纯领导公关部,负责官面上的工作。刚从南洋回来的彭先仲领导商关部,在广东全力铺开产业。三江票行和三江投资在顾希夷的领导下继续扩展业务。而民事方面,也就是人心的工作,林大树、邬亚罗、何贵和田大由等元老出马,再加上蔡郎中蔡蒙,一同从农事、砖瓦手工以及医疗卫生方面入手,将青田公司的名号散播到广东各府。
  这几方面的工作由段宏时掌总把控,而李肆的工作重心就是……扩军备战。
  李肆以青浦货站以及佛冈观音山之战的经验判断,单纯从军事层面看,如果自己不考虑据点守备的问题,只要有三千精锐的机动兵力,就能拿下整个广东。而要抵挡清军的四面围攻,就得有一万以上的机动兵力。
  所以他就订立了一套预备、守备、战备的三环军事体制,以此体制来扩充兵力。
  预备兵就是直接的后备兵员,对忠诚度无要求,来自那些战事爆发时,不会弃家而逃的本地人。李肆给青田公司的相关产业设置了庞大的“保安”编制,就是用来容纳这些预备兵。给这些预备兵的薪饷类同一般工人,也就是一份普通职业。对军事技能的要求也很低,身体健康,遵守基本号令,主要用冷兵器,熟悉治安和警戒事务。
  除了青田公司的相关产业,李肆在官面上的关联机构里,也容纳有预备兵。比如南海县典史署、佛山巡检、九龙巡检以及英德浛洸、象冈巡检和英德县典史署等等他能直接掌控的官府衙门。这些类同于警察的治安员们,都不是清廷的正式武装编制,李肆要编多少,不会在清廷的官府衙门那留下记录。
  除了这部分人,李肆在绿营里都设置下了预备兵。比如韶州镇标,和惠州的广东提标。韶州镇标是因为周宁被李肆绑架上了贼船,白道隆则是被吓怕了,正四处找关系想要调离韶州,避开这摊祸水,李肆要干什么,他既无心也无力阻拦。所以李肆居然能堂而皇之地将素来跟他关系要好的左营,整个都握在了手里。
  在惠州也还有一部分预备兵,那就是被打残了的广东提标,李肆通过三江票行给他们定月发放抚恤伤病银子,还通过组织学习工商医等学问,将被打得最惨的左右后营安顿下来。
  李肆当然不会指望笼络预备兵跟他一起造反,预备兵的用途有三个,一是维持秩序,保持地方安靖,由此来稳住老百姓,不让他们在战事爆发后跑掉,这个要求其实也是清廷的希望,所以他确信能做到这一点。说白了,这些预备兵的作用就是打酱油,在自己打酱油的同时,安抚老百姓跟着一起打酱油。
  预备兵的第二个作用,就是提供潜在兵源。在这些人里,总能找到对自己未来抱有更大期望的人,李肆能给他们这样的空间。
  第三个作用,跟第一个作用紧密相关,那就是给李肆充当耳目,于汉翼的情报组织,也会在这个群体里大力发展下线。
  就李肆现在的局面来看,能被归入到预备体系里的人,足足有两三万人之多,这些人分布在青田公司产业、官府的基层组织,以及绿营基层里。
  预备体系之上是守备,这部分人,不管是有心,还是被迫,反正都是能在战事爆发时,能跟李肆站在一起的人。但他们的反叛之心还不够坚决,只能指望他们为守护自家地盘的秩序而战。李肆在英德、广州、佛山、香港等地的若干要点,就要以他们为主体来防守。李肆不要求他们跟着自己举反旗,而只希望他们能拒绝清兵入境,掌握该地。
  守备兵就有健全的编制,以“卫”为单位,现在初步编有浛洸卫、李庄卫、青浦卫、九龙卫、佛山卫、东莞卫、清远卫,每卫人手不定,以练勇、乡兵和船丁等等官民各个层面上的名义为遮掩。
  这些人就要接受一定程度的军事训练,而且主要使用清军级别的武器。只要李肆投以少量的战备兵,就能将他们整合起来,以“护境安民”的名义抵抗清军。等组织完善之后,这七卫编制,大概能扩充到六七千人左右。
  战备体系,就是李肆的核心军力。以之前的老司卫和香港水勇为骨干,李肆在这一个半月里急速扩军,除了吸纳忠诚可靠的人之外,连带那些愿意签下生死契,以命换银子的人都招了进来。只要有这样的决心,再以丰厚待遇,思想灌输和各方面的打磨,还有原本的核心骨干把控,李肆相信半年之后,这支军队怎么也能跟着自己上战场与清军对战。
  这么一来,兵源构成就复杂了。盘石玉带着的连南瑶民,本就对清廷抱有反意,银子还是其次。孟松江手下的佛山兵,一方面是眼馋银子待遇,一方面是好勇斗狠,总想有挥洒饱满血气的舞台。甚至还有一翼广州兵,他们不少都是南海县典史署的巡丁,还有不少是尚俊任职番禹县捕头时所接触的三教九流之辈。
  这支核心军力,依旧被统称为青田司卫,下面却划分出了南北中三个营。北营的战略方向是湖南和江西,战场以山地为主,统辖有英德左右翼、连瑶翼、曲江翼、翁源翼,五个翼两千人左右。北营的兵跟李肆关系深,相处久,训练足,现在已经是能战之军。
  南营以之前的香港水勇为核心,辖有九龙翼、香港翼、大屿山翼,大鹏翼,四翼一千五百人。这支兵力擅水,配合正在组建的海军,是未来李肆规划的海军陆战队。战略目标是袭扰迟滞福建来敌。
  中营是核心打击力量,李肆将之前的老司卫分出一半来扩建中营。领有青田左右翼、北江翼、佛山翼、广州翼以及从东莞、顺德、花县、佛冈等地招募来的零散兵源组成的后备翼。单独组建的炮翼也包括在内,七翼三千人,等到训练完成,将是一柄铁锤。
  这仅仅只是纸面上的计划,到目前为止,人员没有到齐,装备还在全力生产,组织建构和人员都还在调整磨合,初期的训练也才刚刚开始。
  推着事情朝前走的同时,李肆也在回头看。青浦和佛冈两战的经验教训太多。
  在总结会上,范晋、方堂恒、王堂合等青浦之战的指挥者,首先提出来炮兵不足的问题。李肆这边也在反省自己的佛冈之战里,炮兵使用不当,没能发挥足够的作用。另外一个大问题,还在于炮兵火力不足,没有开花弹,相当于欧洲人九磅炮的轻炮,还没办法成为“战争之王”。
  这个问题就得留待将作部去解决,单独组建炮翼,任命王堂合为翼长,也是解决炮兵运用问题的举措。
  另一个大问题就是防护不足,青浦和佛冈之战里,清兵能对司卫造成有效杀伤的手段有三个,弓箭、骑兵和大炮。除开骑兵和大炮,两战里,战死一百六十多人,受伤三百多人,竟然有接近一半是弓箭造成的,所以这单兵防护,就必须认真考虑。
  这就是眼下在鸡冠山营地里,那队正进行实战演练的司卫,脑袋上会有钢盔,身上会有竹藤护甲的原因。钢盔的样式比照后世英军的外形,但帽檐更宽,还向下倾斜出一道弧线,用来防护抛射的箭矢。经过了特殊处理的竹藤,编织为护甲,又轻又坚韧,防护百步外的一般箭矢足够。
  原本李肆还考虑过钢甲,可现在钢铁产量不足,而且都用在了扩展机械产业上,所以暂时还无能为力。
  “三营若成,广东尽在我手,纵然康熙老儿调四省官兵围剿,老夫看也落不到好,除非他以对付噶尔丹、三藩和台湾之心,来重新看你李肆。”
  见到这哨司卫稳步向前,段宏时信心十足。
  “那现在……康熙老儿,到底看到我没有?”
  李肆还有些忧虑,朝堂和康熙的第一波反应已经从京里传回来了,就表面来看,他、胤禛和广东官场的遮掩,似乎全然奏效了。
  “不管看没看到你,这都是雷雨之前的和煦暖风,广东……应该已是清廷的眼中刺,肉中钉了。”
  段宏时却很清醒。
第四卷
蛰伏应有时,破茧一念间
第213章
平地蹦出个孙猴子?我不信!
  李肆早就入了康熙的眼,还不止一次。
  乾清宫,康熙在一份奏折上画下个圈,这是广西巡抚陈元龙的折子,说的是去年十二月底,广西新太营参将王起云被瑶民所杀的事由。广西万承土州和都结土州的瑶民起了冲突,万承土州聚起瑶兵。参将王起云没有请示,径直带兵弹压,勒令瑶兵散去。瑶兵不从,被阵斩十余人。十多天后,王起云又带兵追击拒令元凶,遇伏身亡。
  陈元龙除了加紧缉拿杀官凶手,对王起云之死也有了议处,认为他“不谙土苗民情,擅自进兵,持勇穷追,以致被害。”
  在那个画得浑圆的圈下面,康熙写下“知道了”三字,心中想的却是广东提督王文雄之死,心道你们这二王,还真是凑一堆了。都是一般的疏妄昏聩。
  最初收到王文雄之死的消息,康熙勃然大怒,气得差点掀了案几。除了战噶尔丹死过朝廷重臣,三藩的时候被逼死几个地方大员外,之后这三十多年大局安宁,再无大员战殁于事,却不料一下就死了个一省提督!
  先是韶州镇白道隆的奏报,接着是两广总督赵弘灿的奏报。两边消息一对,康熙才知道这王文雄就跟王起云一样,事前不知会督抚,暗自进兵,事属违例。
  原本他还在震惊,广东怎么一下跳出来一股能击败两千官兵的贼匪?可看双方奏折,韶州镇说王文雄死于贼手,赵弘灿根据提标中营参将曲万声的报告,说是死于韶州镇的误伤,康熙这才松了口气,这股贼匪并不值得忧虑。
  以康熙对臣子的了解,赵弘灿的说法才是真相。王文雄不举旗号,被韶州镇当做了贼匪一起打,才招致兵败身死。白道隆是要遮掩自己的误伤,才把事情推给了贼匪。
  既然是下面人自己捅出来的篓子,康熙就把这事交给了兵部自己继续追查议处,同时很窝火广东督抚约束不力,提镇也都是懈怠不尊,各行其是。加上广西出的事,康熙觉得,赵弘灿最近几年,办事越来越不上心,看来有必要换换人了。
  丢下陈元龙的奏折,康熙看向案头边单独放着的一叠奏折,那是去广东的三钦差交卸钦差事的折子,还有赵弘灿、杨琳和管源忠等广东大员就钦差事的奏报。
  这叠奏折所述的事情太纷乱,尽管三钦差都向他当面禀报过,他还把这些折子交给了南书房梳理,但还是没有多少头绪,只觉得很难抓到重点。吏治的事也有,工商的事也有,旗汉之事也有,南洋和外洋之事也有,同时还有牵扯到某个儿子动什么手脚的蛛丝马迹。
  “老四……今次非但没有做成刀,反而成了柄狼牙棒,一棒子砸出了无数鱼蟹,让人眼花缭乱,看他早早而回,也是知难而退。”
  康熙这么想着,胤禛见他时脸色非常差,似乎遭遇了什么大挫折。看来老四还真是不擅处置这种大面上的政务。康熙摇头,暗叹自己还是对胤禛期望过高了。
  不过胤禛此行的成果还是值得肯定,他查出了广东工商与南洋外洋勾结甚密,商人由此引进了大堆奇技淫巧之物,朝着湖南江西乃至江南散播。另外还弄出了票行,自成一派,隐然有了与两淮盐商和晋商抗衡的势力。
  商人侵蚀当地官员,致使朝廷管束疏漏诸多,这已是常情,康熙对此一点也不惊讶。唯一让他警惕和凛然的,就是跟南洋和外洋的勾结,这个势头,必须全力打压下去。
  南洋外洋之事要问责海关监督,可康熙很清楚,海关监督就是去捞钱的,除了管洋船和行商之外,再无他权。眼下渔网裂了,放进来肆无忌惮的洋商,勾结当地商人,竟然敢抗拒官兵查验,咎在督抚。
  赵弘灿的折子里,除了检讨自己的疏失,也有委婉的抱怨。他报称说有些商贾,倚仗财势盘踞当地,行事诸多违例,比如说像某某、某某以及李肆等人。广州之乱,也源于他们视财为命,漠视朝廷天威。之前他们与本地官员沆瀣一气,牵连甚广,不止于粤省。自己只能头痛治头,脚痛治脚,难以通盘把握。幸得雍亲王雷厉果决,将他们一一镇服,都认罪纳捐,抚恤死伤,修缮公物。
  “牵连甚广,不止于粤省”这话,康熙心里有数,这就是某些儿子在广东露出来的马脚。
  杨琳的奏报更详细些,除了同样检讨自己对工商管束不严外,还很忧虑地提到,三江票行关联的一帮商贾,比如某某、某某以及李肆等,胆大妄为,长此以往,难说有不堪言之祸。他恳请封禁票行,杜绝后患。
  封禁票行……
  怕不是扑灭后患,而是惹出眼前之灾,而且还跟此事的根底无甚关联。
  康熙叹气,不看清前路,分清主次,就径直下刀,这可不是他为政之道。
  既然查出之前江南之事的根源,是广东与南洋外洋的连通,康熙就在考虑,是不是真要如张伯行所言那样,再度禁海。倒不是禁了洋商来朝,而是禁绝本朝商民下海。与东洋的贸易还可保留,但再不许商民往来南洋,散播那些奇技淫巧。
  “这不止是奇技淫巧,这是把致命的刀!只有将它丢得远远的,告知汉人这是恶物,才能勉强保得自家江山的安定。”
  康熙最不放心的也就是这个,汉人心思最巧,若是与那南洋外洋关联过密,将洋夷那一套枪炮之术散播天下,或者是在海外聚起了势力,挟枪炮之威而回。这满人江山,还能坐多少年,可真是个绝难回答的问题。他很清楚,每年都有成千上万汉人离了他这天下,散布在整个南洋。他们若跟自己治下的其他汉人串通,情况不堪设想。
  他本心也倾向于禁海,之前江南商人,居然勾结噶礼这样的大员,直接运粮去南洋,在他看来,这近乎于资敌!这也是他不顾与噶礼的奶兄弟情分,悍然拿掉他的主要原因。
  但禁海一事,关联太大,康熙一直没下定决心,眼下得了胤禛等人在广东翻搅出来的“战果”,康熙又开始认真考虑这项举措。而封禁票行,却偏离了他对此事的评判轨道。
  正踌躇间,李光地求见,康熙惊喜。惊的是,李光地已是重病在身,求了回福建老家养病,却还忙于国事。喜的是,本头疼没有他参详,禁海之事的影响看不透彻,现在有他在就好。
  接着康熙皱眉,能让李光地不顾病情,急求面君,难道是出了什么大事?
  “皇上!广东之事,扑朔迷离,内里原委,怕是不止于钦差和督抚的奏报。”
  李光地颤巍巍而来,还是要说广东事。
  接着他就呈上一份书信,封皮是“林统呈恩师亲启”。
  “这林统是臣旧日弟子,现是广东南海知县。过往并无太多联系,前几日派家人亲送此信到臣府上,那家人还说,若是此信不能呈到皇上眼前,他定难保性命。”
  李光地此话一出,康熙脑子嗡嗡作响,一种极度危险的感觉骤然冲刷着心脏。莫非……广东一省,连带三钦差,还包括老四,都一起隐瞒着什么惊天密密?
  展开书信,字迹虽然工整,可断笔错笔连连,显示出写信人内心的惶恐不安。
  “三江票行并三江投资,吸纳粤省数百万两银,县府道省银两拨转也混杂其间,捏朝廷命脉于手,昧胁一省官员,藐视朝廷法度,大兴奇技淫巧之业。此番祸事,正是这三江之业背后的东主李肆所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6/9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