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清(精校)第2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3/916

  “他们可也是老百姓,他们也是穷苦人,顶着同一片天,走着同一条道,怎么就去对付他们了?”
  李肆的逼问,不少贼匪低下了头,更多的贼匪却是不以为然,造反不都是这样么?真是问得稀奇。
  “这……不义之财,人人都有份,那些……那些民人,既然要跟着官府过,死活也都是他们自找的!”
  姚振没什么理论水平,满口就是“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
  “平田地!均富贵!都是爹妈生的,其他人凭什么吃香喝辣,咱们就只能在山沟里啃土喝风!?”
  张五倒是知道些道理,喊得还很理直气壮,也激起了贼匪们的应合。
  “人人都该活得一样!咱们替老天行的,就是这个道!”
  张五还硬起了脖子,恍若赴难的烈士。
  李肆冷笑:“听起来不错……”
  他在跟贼匪交谈,城里的民人们喊了起来。
  “李总司,你是不是真要反了朝廷!?”
  “为什么不杀了这些贼匪,还跟他们辩论做甚!?”
  “你跟这些贼匪是不是一路的?是的话就早开口,咱们也好准备着,要银子你随便拿,要女人你径直拉,再受不得这煎熬!这日子反正没得过了!”
  无数喊声汇在了一起,最终由那典史巴旭起总结为一个问题。
  “李总司,你到底想要做什么?”
  不是官,也不是贼,既杀官,也杀贼,只为老百姓吧,却又不是善人白做事,只为生意吧,却总觉不止如此。
  “我李肆……也是替天行道!”
  李肆高声喊道,吓得城里的人都缩起了脖子,还真是贼匪!?
  “可我李肆,替的不是贼老天!行的不是好汉道!”
  李肆叉腰,就在这城墙上,一面是贼匪,一面是民众,城墙上还有巴旭起以及永安县的一帮官吏。
  “我李肆,头上是朗朗乾坤的上天,要行的道,是诸位再明白不过,千年前就被圣贤称颂的大道!”
  “这道是什么,一言难尽。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就像这水,从天上掉下来,叫雨,在山间奔流,叫小溪,接着是江河,最后是海水。”
  “我们每个人,身处尘世,都只是苍生的一分子。你是商人,你是农人,你是工匠,你是佣仆。就像水散各处一般,身为苍生一分子,就只能领到上天降于苍生之道的一分子。”
  刚说到这,有人偏生要犯拧,高喊了一声:“咱们都是老百姓!”
  众人还没听懂,只觉得李肆扯得太远,这一声喊才最对,都应和道:“没错,咱们都是老百姓,该是领着一样的什么天道。”
  李肆嘿嘿一笑,点头道:“是啊,都是老百姓,那么老百姓该领到什么天道呢?”
  张五插嘴了:“就是我刚才说的,人人都该活得一样!”
  众人默然,心中想的也是李肆刚才回应的那一句:“听起来不错……”
  李肆点头,确实该一样,但到底该怎么一样,却有太大的分别。
  “我李肆,要行的天道,归于百姓,就是简单的两句话。”
  他环视左右,不惯是贼匪,还是城里民众,确保自己的话都能传到他们耳里。
  “勤劳,能得富贵!善良,可行天下!”
  李肆这话荡下城墙内外,有如之前的炮声一般,震得人们心中恍惚不定。
  勤劳本就该能得富贵,这是亘古不灭的真理,但是……从来就没有实现过。
  善良也自然能行天下,从小爹娘长辈就如此教导,可到得大了,却要对上一句“人心险恶”的训诫,否则半步难行。
  这何止是听起来不错,简直就是痴心妄想啊……
  可所有人都不得不点头,这真的是他们百姓本有的天道,他们本就一直依凭着这样的道在过日子。只是有太多的阴霾在污损着这道,天灾、人祸,更多是官府……
  “你们问我李肆想做什么?”
  城头上,李肆抱起了胳膊,发出了再清晰不过的宣言。
  “我李肆,就是要在这广东,撑起一片天地,行这样的道。”
  “我李肆,就是要在这广东,建起一个秩序,一个人人靠双手就能挣得富贵,凭善良就能活得自在的秩序。”
  李肆看向民人,似乎透过他们,也看到了整个广东的老百姓。
  “信我李肆的,就在这广东,安安生生过日子。”
  再看向姚振、张五和贼匪,透过他们,也看到了整个广东,那些正蠢蠢欲动的人。
  “不信我李肆的,就早点滚蛋,要在这里翻江倒海,你们就是下场!”
  最后看向巴旭起,他么,身后就是广东的官府。
  “至于朝廷,我会留一张皮,留一个脸面,可也仅此而已,广东,是我李肆的广东!”
  李肆说到做到,姚振和四百多被指认在永安县城犯下血案的贼匪,尽皆斩首,而张五居然没有犯什么案子,还有孟奎作保,被免了死。由他领着一千多俘虏,押往香港,等待他们的是三年的苦役,那边正缺基建工人。
  孟奎带着他的老底子回了潮州,继续充当李肆的耳目,有了此番的教训,还有李肆支援的一些物资,孟奎也该能树立起自己的权威,不再受他人的挟制。
  永安匪乱,几天即平,李肆既痛打了不知趣的潮州镇标,杀伤上千人,同时也对贼匪毫不留情,这让广东官员对他的畏惧更深了一分,观感又有了微妙的变化,而他在永安发布的言论,也被视为是暗霸广东的宣言。
第四卷
蛰伏应有时,破茧一念间
第220章
真相即将揭晓
  永安之战干净利落地结束,李肆回到青浦的时候,粤商总会的几个会董,也就是推选出来的代表,还在料理会务。
  粤商总会是李肆建立广东商业秩序的一个标志,头一批参会的商人,接下了他七十万两会费的摊派,这就是他的“商税”,跟这些商人原本每年要向各路官员上供的费用比起来,估计不到三分之一,甚至更少。可别小瞧了这些商人的负担,就以安金枝为例,他每年就要向海关监督、广东巡抚、两广总督以及广州府送规礼十万两以上。
  七十万两还只补了一半的财政缺口,剩下的一半,还有待粤商总会将广州本地豪商乃至洋行商人拉拢过来,而成效如何,就与李肆的“神经阻断计划”紧密相关。
  “神经阻断计划”很暴力很直接,韶州、惠州、肇庆、广州四府所辖各县,南雄、连州、连山、佛冈等几州厅的正印官,都必须接受青田公司公关部派出的专员为师爷,所有工商事务,再不能插手,全由青田公司把控。不愿意的话,那十多个被砍了脑袋的官员就是榜样。
  公关部还将向潮州、高州和琼州等三府继续推进这项工作,粤海关那也将仿照太平钞关模式,强行从海关监督手里要过来实际的执行权。为此李肆专门将两翼人马调给了尚俊和罗堂远,用作该计划的保障武力。
  粤商总会的会首,也就是李肆的准丈人安金枝,听到李肆这个青浦计划,打着哆嗦问:“这……已经是反了吧?”
  用暴力直接震慑官府,将工商权从他们手里夺过来,这难道不是造反?
  “官老爷还当着官,大清的旗帜还高高飘着,我们还帮着剿匪安民,这怎么叫反呢?”
  李肆无辜地耸肩,安金枝两眼转着,始终算不过来,这到底是不是反。
  “这是一体两面的事,商人和官府都被翻搅起来,恐怕再也瞒不住北面了。”
  彭先仲很担忧,他觉得李肆此举太急进了。
  “一些江西和福建商人已经离了广州,估计是回原籍官府投告,最多半月,京里就能收到消息。”
  于汉翼的情报组织还不够健全,可那些商人动作太大,不必细查都能看到。
  “咱们杀了一圈县府官员,督抚怎么也遮掩不住,加上总司又在永安直接放话,他们肯定在写奏折,要将前后事说个通透。奏折急递到京里,估计也就是半个月。”
  刘兴纯传回的似乎也是坏消息。
  李肆一脸笃定道:“半个月……差不多足够,该能跟我发过去的消息一起赶到。”
  广州之乱已经过去三个月,按照一般的消息传递速度,也就够从北京到广州两趟来回。纵然如此,李肆也没天真到认为广东这一连串的巨变,两趟来回之后,还不会被康熙和清廷拼凑出真相。实际上他原本的预算只是一趟来回,然后就有清廷大军开始调动,到打上门来,也就是半年时间。可现在看来,康熙还没品到真味,胤禛和当地官员的遮掩,还真见了效。
  可也就到此为止了,接下来会有源源不断的真相碎片,在康熙的手里急速拼凑起来。
  康熙到底会知道多少?知道后会有怎样的反应?自己又能多快,多大程度上掌握到他的反应?
  这一系列的问题,答案都难以确定,由此也让李肆难以拟定具体的应对。
  之前李肆和段宏时等人在揣摩康熙的反应时,都觉颇为头大,只能照着大面上的走向来备战,可严三娘给了他们灵感。
  “为什么非要等着别人的先手?这就跟较量功夫一样,就不能我们出先手,让别人跟着我们的路子走下去?”
  严三娘气鼓鼓地教育着他们,也许是她憋得太慌的缘故,打打杀杀的事,李肆总不要她上阵,说要嫁人吧,现在局势不明朗,还始终没个影,就一直蹲在英德训练营里教人,姑娘正一肚子邪火。
  听了她的话,李肆和段宏时两眼一亮,对啊,为什么老想着防守反击呢?
  于是一个大胆的新策略出台,不再坐等康熙作出反应,而要主动出击,让康熙按照设定的反应行事。
  这就是他悍然杀官,毫无顾忌地推出粤商总会,甚至在永安直接放话的原因。
  听到李肆说,半个月内,广东的事态就要被康熙和清廷宣布掌握,众人呼吸急促地对视着,这是不是就等于要全面开战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3/9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