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清(精校)第3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4/916

  “滚!”
  胤祥推开房门,得到的是一声烦躁到极致的怒喝,反倒让胤祥振作起来。
  “四哥,你怎么知道我这袍服是千针坊来的,怎么翻滚都难破?”
  胤祥开着玩笑,里面的胤禛哎呀一声,急急迎了过来,满脸歉疚地赔罪。
  “还是四哥你稳得住,我知了消息那会,就只想着胡天黑地大醉一场。”
  “十三你啊,别笑话四哥我出丑了,实在是想不明白,十四他是从哪里蹦出来的?”
  “圣心莫测,没人想得明白啊。抚远大将军印启封的时候,大家还以为会从几个铁帽子王里挑一个能坐得住马扎的,却没想到……”
  “其他倒没什么,十四……十四太年轻了吧。”
  两兄弟坐定,一番感慨,相对唏嘘。
  “这位置跟那位置,就差半步,难道皇阿玛竟是把心思放在了他身上?”
  胤禛终于说到了主题,经过广东之事,一番沉浮后,他夺嫡的心思烧得正旺,却被这一盆掺着冰碴的冷水当头泼下,心胸那股不甘也如将熄的炭火一般,滋滋升腾着青烟。
  “四哥不必这般丧气,半步也是差,再说还不清楚十四这抚远大将军,到底是抚西还是抚南,这两处可有绝大的不同。”
  胤祥努力地安慰着胤禛,同时也在感慨,胤禛和胤祯这一母所出的亲兄弟,往常就不怎么对付,现在更难叙兄弟之情了。
  胤禛摇头道:“还会是哪?西北定大将军之事,已经吵吵半年了。我倒是一直劝皇阿玛先收拾南面那李肆,可他老人家就是听不进去!现在李肆也打累了,我看皇阿玛也想先喘口气,解决了西北再说南面之事。”
  正说到这里,苏培盛在门外通报十四阿哥胤祯来访,两人对视,满眼疑惑。
  “小弟来此,是真心求四哥指点的。”
  “一家兄弟,何必这般客气。只是西北之事,四哥我知的估计还不如你呢,就不知道该怎么帮你。”
  胤祯很直率地开口,胤禛压着翻腾的酸意回应,这话也并非推脱。他一直就没接触过什么兵事,也是从广东李肆一事上,透过年羹尧有那么一些经历,却跟西北形势完全不沾边。
  “听闻四哥跟广东李肆打过很深的交道,还有手下知得李肆的根底,小弟冒昧,不仅想听听四哥的教诲,还想找四哥要人。”
  胤祯一边说着,一边鼓足心气,直视胤禛眼瞳,心中飘过康熙的话,“你那四哥,做事是能做的,得他相助再好不过。就看他是不是能丢开杂念,全心帮你,如果不能的话,朕可是会很失望的。”
  “四哥,包括八哥在内,往日咱们有些生分,那都是有二哥的事夹缠着。现在二哥坏了,皇阿玛又不再提起那事,咱们就不该继续念着过往,而该抱成一团,为皇阿玛好好分忧。”
  见胤禛目光有些闪烁,胤祯嘴上继续用着力,他当然不会透露康熙的话,但推着胤禛帮自己,这也是为胤禛好。
  “十四你这可说得太远了,哪还跟二哥扯上了啊,别说四哥,我都在纳闷,你不是要去西北么,琢磨南面的事干吗?”
  胤祥赶紧出声,这也的确是他和胤禛的疑惑。
  “我是去西北,可皇阿玛要……一石两鸟,就只能这么说了,四哥和十三哥别怪罪我。”
  胤祯躲躲闪闪地说着,胤禛和胤祥却是渐渐瞪大了眼睛。
  “不管去哪,四哥我能帮的,绝不皱眉头,只要能让皇阿玛安心,大清朝安稳,我胤禛心窝子都能掏出来。消息,我给你整理条程,人,我挑最熟最有力的给!”
  胤禛掷地有声,胤祯欣慰地笑了。
  “咱们兄弟,就该谨记阿兰豁王的五箭之训,一个人是一枝箭,随手一折就断,可兄弟齐心,聚在一起,怎么也折不断!”
  胤祥在一侧感动地说着,胤禛和胤祯把臂摇着,都重重点头。
  待得胤祯走了,胤禛脸色无比复杂,既有激动,也有委屈,更有不甘,“皇阿玛,终于用了我的进言,但却没用我。十四已是占了天大便宜,却还要朝我伸手,是故意要见我笑话吗?”
  胤祥语极真挚:“四哥,你那般能忍的,现在已是最要紧的关口,你就还得忍下去!”
  见胤禛皱眉,他解释道:“前面说了,得了抚远大将军,不等于就有了定论,离那位置终究还差着半步。皇阿玛虽然没用四哥,却用了四哥的进言,怎么也是好事。只要四哥全心助十四哥,一能解四哥心头最大的忧虑,二也能让皇阿玛看见,四哥是踏踏实实办事的稳当人。”
  胤祥压低了声音:“十四哥这般年纪,却被皇阿玛骤然拉出来,也许是有心看看他,可说不定,更是想看看其他兄弟呢。这个关口,谁步子慢了,在皇阿玛心中,多半就再无念想。”
  胤禛沉吟片刻,眉头舒展开,的确,胤祯一直默默无闻,根基太浅,康熙怎么也不会急着定下胤祯为人选。现在丢出胤祯,怕还有考察他和胤禩等皇子的意思。
  “你刚才说得好啊,咱们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我这不是为十四办事,而是为着皇阿玛尽心!”
  胤禛的心思也转了过来,脸上浮起自信的神色。
  “既然是南面之事,没我扶着十四,他绝难成事!”
  他沉声说着,再招呼过苏培盛。
  “急召李卫过来!”
  拜胤祯为抚远大将军一事震动朝野,自然也透过天地会在北京的管道,急速传入广东。收到这份消息,尚俊猛抽一口凉气,天王神算!清廷朝堂都还在为此决策吃惊,都想不到康熙会把默默无闻的胤祯捧出来,更不用说没接触到清廷中枢的他们,事前完全没察觉到一丝痕迹。李肆当时张嘴就来,还真是掐指就能算的神仙。
  去年策妄阿拉布坦袭扰哈密的时候,清廷就有拜大将军出征西北的风声,为此还闹出了废太子矾水案,如今这大将军人选水落石出,所有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策凌敦多布在青海的异动,胤祯自然是要去西北的。
  三月底,京营八旗聚兵,骑炮并有,从直隶到陕甘,地方官为迎大军,一路闹腾,胤祯出兵西北之事已是板上钉钉,各类实证如雪花般汇聚到尚俊手上,让他终于松了口气,可以向李肆提交确凿无误的判定了。
  事情依旧是复杂的,清廷并非只在西北用兵。罗堂远在福建江南绿营方面探知,殷特布将麾下兵马分作两处,小部交由广东提督张文焕,遮护福建到江西一路的侧翼。大约四五万的主力正从江浙向福建漳泉一带移动,原本指挥权会交福建陆路提督穆廷栻,但此人年老体衰,所以多半会归由福建水师提督施世骠主领,朝当面鹰扬军发起反攻。
  在广西方面,退守桂林的两广总督杨琳得了云贵的支援,兵力已经汇聚到两三万,也有发起反攻的迹象。
  但这两面动向,都依旧在清廷原本的军政框架内,算起各路绿营有十万之众,却依旧是按照原本统属聚合。领军之人只有节制之权,而无征诛之权,跟拜胤祯为大将军,统合京营和地方各路兵马的西北形势完全不同。
  尚俊的判定,对李肆来说确实只有佐证之用,他早已认定这般局面。再细细权衡几天后,终于下了决断。
  鹰扬军当面压力很大,但有海军协助,局势真到了败坏难收时,还有台湾一步可走,所以还在承受范围之内,不必加以增援。
  而广西一路,杨琳就像是个分基地,正源源不断聚兵,要收广西,乃至进占云贵,就得将这个分基地敲掉。
  因此清廷向西,李肆也要向西,将原本调回肇庆一带的龙骧军增援过去,使劲向西打。
  鹰扬军和海军粘在福建,羽林军和龙骧军要深入广西,这样一来,英华腹地就空了,可照着清廷的布置,该是再腾不出手来从湖南江西方向打过来。就算这两省地方有所异动,还有黄冈山驻守营,而训练营的新兵也差不多快出炉了,就算有些仓促,收拾地方绿营总该没问题。
  这番布置,众人都无可挑剔,清廷上下为西北事而乱成一团的同时,英华也再次启动自己这部小而高效的战争机器。
  四月初,康熙登坛封将,告天布檄,目标西北,讨伐犯边“逆贼”策妄阿拉布坦。诸事砥定,尚俊的天地会也将工作重点转向广西云贵,于汉翼倒是想起了一件他几乎忘掉的事。
  “关蒄,事情都水落石出了,你还瞎忙乎什么呢?”
  在天王府的一进偏僻小院里,于汉翼见到正带着一群人忙得一身是汗的关蒄。
  “水落石出!?我可不觉得哦,我的结论是,鞑子皇帝在骗人!”
  关蒄气呼呼地说着。
  “可四哥哥说,这种事情,鞑子皇帝也没那个脸面骗人,他还把那鞑子皇帝当老实人了呢!”
  关蒄这话让于汉翼暗自发笑,李肆说得对,这事上康熙老儿是得当老实人。
  兵者诡道,用兵的人当然满脑子就想着怎么骗人,可历朝历代的皇帝却没那个脸面行此骗局。拜将告天,行檄天下,说我要打这个人,最终却是打另外一个人。皇帝的脸面,可比敌人的存亡要紧。选谁为首敌这事上,清廷可不会玩这种把戏,再说也没必要玩把戏嘛。
  “可这几天我分析湖南那边的情况,感觉很不对劲!跟鞑子皇帝的话对不上!我觉得,鞑子皇帝是要打我们!”
  关蒄一边跟于汉翼聊着,一边随手指使着部下,分心二用的本事让于汉翼叹为观止。见她还这般忙碌,显然是支持她观点的证据没被李肆认可,所以想要找出更有说服力的线索。
  “湖南……终究是一省之地,可没办法看到整个布局嘛。”
  于汉翼小心地劝着关蒄,却被纤纤小手当苍蝇似地挥走了。
  “不帮忙就别说风凉话,一边去!”
  赶走了于汉翼,关蒄蹙着弯弯细眉,自顾自地低语道:“不止是情报,那种感觉,就我们女孩子才有。我就觉得,湖南那边,藏着很坏很坏的东西!”
  她抚着自己的小胸脯,很有些气喘,嘴里那“很坏很坏的东西”,显然让她极为忧虑。
第六卷
筚路血火筑,国为万民开
第320章
湖南藏着什么怪物
  湖南长沙府南牌山下,草庐淡烟,春雨绵绵,溪水潺潺,本已如画的景色里,一抹淡黄飘飘而入,竟是一位明丽少女。支着一柄油伞,漆黑长发轻挽,随意斜钗在头顶,手里提着竹篮子,里面却装着一叠书。
  小溪不过三五步宽,但春水泛滥,再不成路。三五十步外有座小木桥,少女瞅瞅距离,削肩耸耸,竟然不愿绕路。脂玉般优雅脖颈一侧,将伞夹住,拎着裙角,露出青蓝花鞋和脚踝上一丝白皙肌肤,径直踏石而过。
  却不料细雨润了石面,少女哎呀一声,伞飞篮跌,整个人扑在了小溪里,溅起老大一团水花。
  “我的小姐啊,多走一截路就那么困难吗?”
  “晨时就喝了一碗粥,够走多少路早心里有数,别顾着我了,赶紧去帮我摊书!那可是我刚淘来的管子编……阿嚏——!”
  草庐里,浑身裹在绒毯里的少女披头散发,鼻头发红,该是他侍女的十五六岁小姑娘正使劲揉着她的身子,免得她着凉。
  听到自家小姐就念着书,侍女生气了:“小姐!人总比书金贵吧,这时日凉出风寒可了不得!知不知道春日祛病如抽丝!?”
  那小姐嗤笑道:“从哪里学来的俗语?你啊,怕是被哪个书生给哄了,抽丝?那是愁丝吧?春愁如丝雨绵绵,谁在勾我这傻丫头发春呢?谁啊谁啊?”
  侍女架不住这羞辱,恼怒跺脚道:“小姐!我六车又不是那波斯猫儿!你就仗着读书多欺负我!”
  那小姐眼神悠悠,低低吟道:“春雨细如丝,如丝霡霂时。如何一霶霈,万物尽熙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4/9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