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清(精校)第4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4/916

  薛雪想到了什么,捏着下巴沉思起来,众人不敢扰他,没有追问,继续自己讨论起来。
  接着是向怀良认为该以工商层面把持交趾国政,在他看来,官家要稳交趾煤粮三十年,就必须确保三个条件,第一,交趾人不能阻碍英华工商进入,甚至必须确保,英华工商在交趾拥有特权,否则难以谋到大利。第二,交趾人自己不能兴工商,否则又是涨地价又是涨人工,工商在交趾的利益会越来越薄,工商不愿在交趾投银钱,煤粮自然就稳不住。此外,交趾人甚至不能握贸易之权,官家让工商进交趾,为的是回流英华,若是英华工商在交趾谋利,然后往其他地方扩散,不仅有损英华本国利益,还会影响官家的南洋布局,那一部分是由南洋公司把控。
  总而言之一句话,交趾人的工商事务,必须由英华全盘把控。
  陈兴华皱眉:“这一点……似乎有些太难,让交趾献出工商之权,自身又怎么能稳住?”
  啪的一声,是薛雪在拍巴掌,他脸上浮起自得的笑容,看来是有了算计。
  “万幸有我这个半吊子读书人在场,否则今日之议,就难找到方向了,诸位看过我老师的《明亡百年祭》一书吗?”
  段国师的书谁敢不看?但对这帮前程不是在军就是在商,甚至是在杀人放火一类勾当上的人来说,也就是买来看看封皮,然后供起来,显示自己是“道党”一员。
  所以薛雪这一问,问得众人无比惭愧,连贾昊都摸起了鼻子。
  薛雪摇头:“老师此书,是在分析前明败亡之因,其中讲到了前明理儒与皇权的表里不一……”
  众人眨眼,心说薛夫子,咱们是在谈处置交趾,怎么一下子扯到前明败亡之因上去了?
  薛雪苦笑,只好略过前因,直接讲后果:“刚才说到,安南王必须借助他人才能掌握国政,但这股力量,不能是我英华。还说到官家要交趾成矿业稻田之国,因此就不能让他们兴工商,接着再说到,工商之事要操于我英华之手,对吧……”
  陈兴华也苦笑:“这几桩事,怕是相互抵触,难稳交趾。”
  薛雪呵呵一笑:“所以啊,以史为鉴!前明东林党踞东南,工商繁茂,但东林党又以理儒之说,抑皇权向工商伸手,这难道不是个现成的范例吗?”
  贾昊皱眉:“这怎么是范例?前明内起闯王,外有鞑虏,怎么能套在交趾……”
  话没说完,他有些明白了,但还没想透,薛雪点头:“把交趾比作明国,而只想要掠财掳人的鞑虏,以及降叛不定,就想着天下权柄的闯王,并作一处,换作我英华呢?”
  众人沉默,片刻后,冯静尧一拍大腿,激动得占了起来:“正是如此!若非薛先生提点,咱们还真是忽略了儒士一桩!”
  他在殿里来回踱步,嘴里也滔滔不绝:“把交趾的理学儒士扶起来,让他们既能帮着安南王掌握国政,又能将工商之事跟交趾一国的根基割开!让他们去当东林党,我们英华工商,对其施以小利,推着他们去瓦解世族,掠食工商之利,同时又借理儒稳住农耕之业,两全其美!”
  “不,不止是两全!有儒士分权,安南王就难以兴风作浪!稳到三十年乃至更久之后,时势变更,人心变幻,即便再难挡工商之势,理学儒士还能成我英华的替罪羊,那时将他们丢掉,转扶工商,又能再稳三五十年……”
  就听“替罪羊”一词说来毫无勉强,就知道冯静尧此人,根底就是权谋之心,否则也不会被委以重任,先是在昌江看管旗人,再被李肆提拔起来,负责殖民事务。
  众人愣了好一阵才醒过来,纷纷点头,这真是好买卖。让交趾国出一个东林党,为英华服务,还真只能是读透了史书的人才能想得出来的妙招。
  但陈兴华却在担忧实际操作:“交趾儒士,根基虽广,却还无这般能耐,可以担起一国之任。否则也不会让交趾历代都出郑主这样的人,而交趾各朝更迭,也多是世族以权臣身份篡位而立。”
  薛雪却是有了全盘谋划,他自信地道:“所以才说要扶持他们嘛,况且咱们英华手里可有大牌。”
  大牌?众人疑惑,直到薛雪说出“孔尚任”一名,这才恍然,接着又都纷纷笑出了声。
  陈兴华也有些激动了:“孔圣之后入交趾讲学授徒,交趾儒士,怕是要激动得疯掉。”
  几个人激动地讨论着让安南王出钱,在交趾广兴儒学,“教唆”儒党人士多来交趾讲学,帮交趾设计更严密的官僚制度制衡安南王,让儒士官僚享受广泛的特权,比照满清治下,让交趾变成小一号,并且不剃发的满清等等,听得贾昊和黄尔对视一眼,对文人满肚子坏水这个结论有了更深认识。
  一边记录的汪由敦本来有些不是滋味,因为他其实是个儒党,可听着听着,也来了兴趣,鼓起胆子也提了小意见,包括向交趾廉价输出理儒书籍,教唆交趾儒士遏制英华贤党道党思想在民间的传播等等,也获得了冯静尧的赞许。
  薛雪接着道:“一面压,一面也要疏。那些不屑于理儒的人才,就把他们吸到英华来,让他们在这个大舞台上舒展身手,就如以前唐时用夷人一般,让他们渐渐以英华为根。待得交趾人心变乱,理儒再也绷不住的时候,就让他们或者他们的后辈来出面收拾残局。到得那时,交趾怕也就是我英华的囊中之物,推都推不开了。”
  众人点头,这样设计下来,路线就无比清晰了。
  黄尔却摇头道:“依着这样的处置,安南王是翻腾不起什么风浪了,可高平莫家,还有潜逃在外的郑杠怎么办?”
  冯静尧笑得有些狰狞:“高平莫家,可以用来当作儒士还未掌住国政前的过渡,他若是安分,自有好去处,他若是起了异样心思,正好是个替罪羊。至于郑杠,清剿、围捕,但只是剪除他的羽翼,不让他有实际危害,这个人却不能真抓到,他可是咱们操弄交趾国政的另一只替罪羊。天地会若有必须要行的暗中之事,就推到他身上去。”
  众人有些不解,或者说对这赤裸裸的权谋手段有些抵触,将交趾“明化”,基本就是阳谋,而冯静尧老是提替罪羊,这是阴谋路子。
  冯静尧沉声道:“刚才陈主事讲了,越人对我华夏之人始终心怀警惕,到时我英华工商要在交趾买田置产,总少不了龌龊事。而我们扶持儒士这一番路子,也难保一些有识见之人窥破,不管是掩人耳目,还是转移视线,替罪羊,必须一直有!高平莫家用了,郑杠用了,还得再找!”
  薛雪接口道:“这是自然,大家莫要忘了。今日之议是绝密,待会大家都还要在会议记录上签认保密之约,官家是不知道有今日这一议的。日后交趾有变,我们也都是替罪羊!”
  众人凛然点头,这份传说中只有一份孤本的《交趾密议》,就此诞生。这份密约,算是英华对外殖民的初试水,因为交趾特殊国情,策略涵盖了政治、工商和文化等等各方面,完全是一条龙的一条龙服务,也由此奠定了英华殖民技术的高起点。
  方针定了下来,各项细节就好梳理了,到了贾昊这里,他有些迷惑。他在这里地位最高,但却发觉此事自己就是个闲汉,军队在交趾的任务,似乎已经完成了,接下来的事不过是在交趾留驻一些人马,保持一定规模的存在而已。
  薛雪道:“都督啊,你可是重任在肩啊。”
  冯静尧也笑了:“是啊,都督还要做很多事呢,特别是要向越人传播,我华越亲善的印象。要知道,军民相处得如何,对这一国如何看待我英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薛雪再道:“听说都督救下了郑家之女,将此女推开,似乎不妥啊……”
  众人都热烈地看住了贾昊,贾昊咬牙道:“我要做的事,该不会还包括纳越女为妻妾吧?”
  众人耸肩,小谢贼兮兮地道:“在一般人眼里,代表官家,代表英华的可是都督你,你也是在交趾地位最高之人,所以呢……”
  贾昊黑着脸低吼道:“其他什么事都无所谓,就这条……不行!”
第九卷
南北杯盏换,歧路头不回
第469章
两国友善,从我做起
  “这一条……还有这一条……这个……”
  面对小谢的招牌式微笑,大越皇帝、安南国王黎维禟压力本来就很大了,再见到这份《英越盟约》,更是心跳紊乱,眼前发黑。
  那圣道皇帝倒确实无心吞并交趾,这让他还能稳住身形,没有栽倒在地。盟约里有关两国整理边界的条款,实质是要割出十多个县,对他来说也不过是伤点面子,这面子还是圣道皇帝给的,以前原本就没有,所以他也不是太在意。
  可允许英华人在境内自由买卖、开矿,同时外易之权也交由英华“照管”,即便黎维禟没什么学问,也觉得大越在这样的条款下,国将不国。
  “觉得不妥?那么换这份吧……”
  小谢笑容不变,再递出另一份文本,和之前的那份文本一样,都还不是正式的盟约。
  黎维禟松了口气,第二份文本的条件该比第一份好一些吧,他暗道这个年轻人虽然一脸烂笑,让人心中发虚,却是不怎么会压人,其实他的底线就是大越不被吞并,第一份文本的条件,他只是想着应得太快,难保不被继续压榨。
  打开第二份文本,黎维禟只看了几行,脸色就已经变了,怎么会这样!?第二份是承认高平自立,割让谅山、广宁、海防等十多州,加起来割土已经超过他这个大越皇帝实际能控制的交趾国土五分之一面积。
  见黎维禟两眼已经直了,小谢叹气:“既然还不满意,那么就再换一份吧……”
  第三份文本直接塞到黎维禟手里,就是简单的一张纸,抬头就写着“归土退位诏”。
  黎维禟几乎蹦了起来,一把将第一份文本抢到手里,朝小谢深深拜下,嘴里嚷着:“叩谢上国天使匡扶道义,为藩国小王做主!”
  老太监赶紧扯着黎维祊过来一并拜下,小孩还显得有些心不甘情不愿。
  小谢歪着脑袋打量了好一阵黎维禟,黎维禟手里捏紧了那份文书,生怕小谢再夺回去似的。
  就听小谢道:“殿下,你知道第三份你只需要盖个章的诏书,可是我英华朝堂的一致决议么?安南本是我华夏故土,英华继华夏正朔,怎么也该将老祖宗遗留在外的基业收回去……”
  黎维禟不敢接这话茬,干脆把脑袋叩得蓬蓬作响。
  小谢继续道:“吾皇说,你们安南就像是分家的族人,已经分了这么久,贸然再拉你们回去,总是要有怨言的,所以这事就不能强求。吾皇顶住了满朝堂的压力,就连统兵大将上血书都驳斥掉了,让你们安南人还是自己过自己的日子,为此贾都督很是伤心呢。”
  黎维禟心中一惊,怪不得那位年轻的都督这几日都满脸的不高兴,他定是想着要将这安南一国收回去,好成全他开疆拓土的伟业。
  这么一想,黎维禟就觉得圣道皇帝真是位宽仁君子,不,圣人!他咚咚连着三个响头,高声道:“吾皇圣明!吾皇万岁!”
  小谢再道:“这第二份文本呢,是朝堂收回交趾的本章被驳掉后重新再上的,吾皇说,总得给你们安南人选择,不能将我天朝的意志强加于你们,所以就再拟出了这第一份文本。”
  他低声道:“但是我们做臣子的,自然是想着能多建功业,所以这三份一并带了过来,如果是殿下自己心甘情愿地献土退位,或者是认了第二份文本,吾皇自然也不会将你们往外推,是吧……”
  黎维禟对这话有了其他理解,呆了一下,忽然膝行两步,猛然将小谢的腿抱住:“天使真若小王在世父母啊……天使但有所需,小王无不应从!”
  小谢打了个哆嗦,抖着膝盖退开了,再问了一声:“就选第一份!?”
  黎维禟点头不止,眼里还带着泪花,坚定地道:“就选第一份……不不……”
  觉得自己占了老大便宜,黎维禟道:“海防港和下龙湾,天朝要租多久就租多久!呃,就九十九年!至于谅山,为表下国绝不敢再冒犯天朝的诚意,就以谅山城中线为国界!”
  小谢满意地笑道:“殿下既有心,那本人就加在文本里了。殿下要谢,也该谢吾皇才对。吾皇说了,我天朝与你安南南北毗邻,自然希望安南能风调雨顺,政通人和。可安南之前被郑氏篡权,着实让人痛心。为助殿下厘清国务,特委高平莫氏襄助殿下,殿下……意下如何?”
  黎维禟又是一惊,要高平莫氏入朝,那不是郑主去了,高主来了?
  小谢叹气:“殿下,这是权宜之计……”
  他将黎维禟扶了起来,嘀嘀咕咕咬了一阵耳朵,黎维禟脸色渐渐缓和,最后又化为喜意。
  用着充满感情的腔调,黎维禟再唤了一声:“吾皇圣明!”
  圣道皇帝当然圣明,竟然要帮着他扶起儒士,建起帝统,日后他黎家再不必靠世族大姓,就能亲掌国政。
  小谢道:“是啊,吾皇为助安南人心归化,还特遣孔圣之后,学问大家孔尚任来安南讲学。若是……”
  他看向眨巴着眼睛,对自己父亲一番情绪转换完全不理解的黎维祊,“如果世子有心的话,我可说通孔先生,央他为世子授课。”
  黎维禟和黎维祊父子呼吸顿止,眼睛都瞪得大大的,好一阵才清醒过来,黎维祊带着颤音地问:“孔先生,能作我师傅!?”
  小谢郑重点头,父子俩同时发出一阵欢笑。
  辞谢了黎维禟恭送,小谢带着两眼迷离,显然已经晕了头的汪由敦出了宫殿。呼吸了几口新鲜空气,汪由敦问:“通事,照着咱们通事馆的行事之法,应该先亮第三份文书,再一步步向后退吧?幸亏那安南王畏我天威,全盘接下。万一他心志坚决,见着第一份文本就是咱们的底线,还要在条款上讨价还价呢?”
  小谢瞄了一眼汪由敦,无奈地摇头道:“当初就说你不合适,你却心志坚决,非要入这一行。你啊,背下咱们通事馆行事要则是没错,可也要分场合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4/9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